(6)小戰爭大問題

  1993年12月,約翰.梅傑站在黑漆鋼板的唐寧街十號大門前,身邊站著和藹的愛爾蘭共和國總理阿爾伯特.雷納德(1)。他提出了一條冒犯了許多保守派與統一黨的原則。如果愛爾蘭與北愛投票支持雙方統一,英國將不予阻撓。據梅傑說,英國「在北愛爾蘭沒有任何自私的戰略或經濟利益。」因此托利黨內長期流傳的信條——托利黨竭力為聯合王國服務,有意識且驕傲地為了聯合王國的利益而採取偏袒立場——就此遭到顛覆。這還沒完。假如最近剛剛炮轟唐寧街且在柴郡謀殺了兩名少年的愛爾蘭共和軍願意放棄暴力手段,他們也可以走進陽光之下成為合法政黨。

  在這項唐寧街聲明(2)的籌備階段,政府也在秘密進行著與愛爾蘭恐怖組織進行的「後渠」談判。愛爾蘭共和軍的領導層的確十分滑頭而棘手,但是在1994年8月他們還是做出了「全面終止軍事活動」的聲明。儘管這一舉動距離全面放棄暴力還有著相當的距離,但是依然受到了各方面的廣泛歡迎。一個月之後英統派正式停火。隨之而來的是由三方會談、框架性文件以及關於放棄武器商談組成的複雜舞蹈。通向和平的道路將會十分曲折,少不了一次又一次的不歡而散與公共爭議。在街頭,私刑傷人與偶爾的謀殺事件依然在繼續著,但是死亡人數的確從1993年的84人下降到了第二年的61人,1995年則是9人。愛爾蘭共和派與統一黨之間的衝突意味著梅傑沒能取得最終協議。這一未竟的任務要留給布萊爾去完成。但是梅傑取得的成果依然是不容忽視的,他在締結和平方面做得很不錯。

  回到國內,梅傑也為爭取和平作出了戲劇性的努力。1995年7月,被甚囂塵上的右翼陰謀論折磨得不堪其擾的梅傑憑藉一人之力發動了一場舞颱風格十足的政變,其表現之出色足以令他那位演藝界出身的父親感到自豪。他辭去了保守黨黨首職位並邀請各路人馬對他出招。他在唐寧街十號的花園裡告訴沐浴在陽光中的記者們,「要麼出手要麼閉嘴」的時候已經到了。如果他輸了就辭去首相之位,如果他贏了保守黨此後就要無條件地團結在他周圍。這一招十分冒險,因為當時保守黨內並非沒有其他可能的黨首人選。赫塞爾廷就是其中一位,不過此時他已經成為了代理首相併且十分支持梅傑。另一位人選是邁克爾. 波爾蒂略,當時他還是撒切爾右翼的招牌人物。他的支持者已經為他建立了競選工作總部,但他還是決定放棄參選。到頭來上場的是威爾士事務大臣約翰.雷德伍德,此人的外號叫「火神」,因為他的面貌有幾分天外來客的神韻,此外他也是一位頗有才智的撒切爾主義者。在為他的競選活動舉行的災難性新聞發布會上,一大幫支持他的議員穿著刺眼的服裝圍住了他,這些人很快就得到了「腦殘軍團」的雅號。梅傑打贏了這一仗,儘管贏得不太好看。109名托利議員拒絕支持他。但是梅傑以十足的政治機智在第一時間內宣告了自己的勝利。他將在兩年後的正式全國大選中下台,但是此時前一年自毀式的歐洲戰爭已經使得失敗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結果。

  梅傑在開戰方面也很謹慎。布萊爾從他手中繼承而來的不僅是北愛和平進程,還有自前南斯拉夫在九十年代初期承認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以及波斯尼亞為獨立國家之後就開始不斷醞釀的種族戰爭。最為嚴重的暴力事件發生在塞爾維亞攻擊波斯尼亞以及圍困薩拉熱窩三年之後。「種族清洗」一詞伴隨著四散奔逃的凄切難民第一次為人所知。一個人們原以為在1945年就已經結束的夢魘再次降臨在了歐洲,距離倫敦只有幾天的車程就是修羅屠場。梅傑詢問自己的軍事顧問,要想強制雙方停火需要多少軍隊,答案是400000人,這是當時英軍總人數的三倍。梅傑派出了1800人來護送奔赴南方的人道主義救援隊。許多英國人自發籌集了大量食品、衣物、藥品以及毛毯等物資,由志願者用卡車拉到南方。一場在倫敦舉行的會議還試圖促成和平協議但沒有成功。

  這場新戰爭就這樣繼續了下去,而且越打越難看。政府里的許多人都不認為英國應當進一步捲入這場戰爭當中。但是晚報專欄文章里充滿了各種來自戰區的照片,飢餓的難民,新發現的填埋受處決平民的萬人坑,傷勢嚴重的兒童,等等。呼籲西方國家進行干涉的呼聲愈發高漲,但究竟應當是怎樣的干涉呢?美國總統考慮到決定不讓美軍在地面上冒險,但是對於塞爾維亞舉動的高漲怒火使他不得不考慮較為廉價的替代選項,例如空襲以及解除對波斯尼亞的武器禁運。這將使得包括英國人在內的其他地面人員在塞爾維亞實施報復時成為直接中槍的靶子。倫敦與華盛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薩拉熱窩爆發的一系列血腥襲擊事件,尤其是一起以迫擊炮轟炸集市的襲擊事件,終於促使北約採取了空襲手段。作為回應塞族武裝綁架了聯合國軍作為人質以及人體盾牌,其中也有英國軍人。塞爾維亞武裝佔領斯雷布雷尼察之後發動了慘無人道的屠殺,也激起了關於軍事干預的新一輪呼聲。

  干涉從來沒有到來。持續三年的戰爭、針對塞爾維亞的制裁以及克羅埃西亞人的最終勝利反擊之後,各方終於在俄亥俄州的代頓市簽署了和平協議。梅傑是英國冷戰之後的第一位首相,此時他依然在摸索西方國家在這樣的世界裡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巴爾幹戰爭是共產主義崩潰的必然結果,這場戰爭也十分到位地表明了干涉的危險性與局限性。當其他國家的內部衝突裹挾著各種可怕的場景通過電視機呈現在千百萬選民面前時,期待政府有所作為、分開衝突雙方並撫慰受苦者的壓力往往相當大。但是這種壓力要求的往往不是一兩場空襲,而是全面的地面干預,而參與干預行動的軍隊很容易會被卷進戰爭當中,而且往往還要承擔接下來好幾年裡的援助與重建工作。將軍隊推上戰場的同一批選民們是否也會樂意為了所有這一切買單並接受隨之而來的傷亡呢?梅傑和他的同事們背負了道德懦夫與犬儒主義的罵名,人們認為他們眼看著法西斯主義在歐洲一角沉滓泛起卻聽之任之。這的確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但是西方領袖們對於選民能否接受一場全面戰爭及其將會帶來的費力不討好的新殖民責任並沒有多少把握。他們的顧慮很可能是對的。

  (1)tAlbert Reynolds - Wikipedia

  (2)tDowning Street Declaration


推薦閱讀:

打擊利比亞的卡扎菲政權,誰是最大得益者?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紅場高唱國際歌會發生什麼?
請問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事件發生的原因?
為什麼美國至今還沒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如何看待金燦榮:新冷戰,俄羅斯已經失去資格?

TAG:英国 | 国际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