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金融系列學習:次貸危機與金融市場

上一篇中我們提到了關於抽象是如何改變世界,以及房地產的借貸的關係.現在我們將繼續剖析這件事情.

現在假設房價急劇飆升,但是按時還貸依舊是對貸款人來說是一個困難的事情,他會直接把房子賣掉或者是抵押出去(這個時候雖然貸款人沒有產權,但是他可以通過進行交易來還款或者是抵押,這個交易是可以進行的).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想一想貸款人為什麼會出現違約,原因無非為兩種,一種是這個人太特殊了,他可能是一個賭徒,他可能突然間就沒錢了.還有一種可能是社會普遍的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一大波人都失業了,這時候會出現一大部分這樣的人違約.這個時候,如果發生第二種情況的話,銀行就會想那麼他的手中存有一堆的房子,然後賣都賣不出去,因為這不是個人產生的違約導致他可以把這個賣出去,而是他根本就賣不出去,那麼這個時候銀行就會承擔很大的風險,那麼銀行為了考慮到這個風險,那麼他會考慮到的整個的放貸量就會很有限的,他可能會擔心未來社會上三年或者是五年有一個大的金融危機等等,所以銀行的總的放貸量就會控制,就會導致這樣房子的交易只會產生100個,但是此刻有三百個人想要住房子.這個時候政府會受不了,因為這些買不起房子的人會跟政府去argue,政府就會想我有沒有一種更強的保障可以把銀行剛才說的內部風險給轉移掉,如果轉移掉的話,銀行不需要承擔太大的風險,銀行就可能給貸款300個給有需求買房子的人.那麼這個風險要轉移給誰呢?

首先,風險你是不可能平白無故的降低的(當然,這個跟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大數定律是不衝突的,大數定律是可以幫我們衝掉一些風險,但是風險依舊是存在的).這個時候美國就產生了兩個機構,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c),首先這兩個機構是一個自由市場下的一個正常的機構,他並不歸屬於美國政府,美國政府沒有幫他兜底的一個義務,但是他是美國政府建的,給人一種事業單位的感覺,這兩個機構就給了銀行這樣一個很大的保障,這樣銀行的風險得以轉移,這樣銀行就會進行大量的放貸,但是美國的兩房的機構的錢是帶有風險的,比如說出現了大量的違約,房地美就會受損,但是房地美不會簡簡單單的出現了損失就是找美國政府要錢然後給銀行,而是房地美拿來銀行的契約(因為兩房給銀行錢,現在的產權可以理解為給到兩房了),然後房地美就會把銀行給的契約一組打包給華爾街去賣,丟給華爾街去賣是這樣的,兩房會把這些房契分割成很多不同的金融產品,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這裡只進行簡單的討論,首先他會把貸款的人群分為幾類,比如說高凈值人群,他們的那一部分的契約進行打包,可能會以一定的那種高收益的債券的形式進行出售,然後中產階級以一定的債券形式出售,然後低收入群體又以一定的債券的形式出售,那麼這樣不同的產品他會有不同的風險值,他會有不同的定價.大家應該知道有很多的企業是專門給別的企業或者債券做這樣的風險評估的,這個時候他會給這一份債券進行標定,比如說這一份債券他的期待收入是多少,比如說給你每年10%的收益率,但是會有千分之一的概率進行違約,另外的一種債券可能有20%的收益,但是他有十分之一的概率違約,然後問誰願意買,其實這樣就變成了一種金融工具.其實很多的投資機構希望去買這樣的一些金融工具,因為這樣的金融機構有錢,他們希望買一些這樣的金融工具完成一些對沖.

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兩房,他發行了這樣的金融產品,然後這樣的金融產品又會被標定,又會被評估,但是評估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意的降低了評估的風險或者是給它更安全的評級,但是並沒有這麼安全的話,事實上買了這些東西的人他會承受很大的風險,而一旦出現了大規模的違約,就會出現一個連鎖的反應.就好像大家都覺得,我們很富有,然後我們的貨幣超發,但是一會大家都發現大家都很有錢,那麼這時候物價就會漲上去.就是說我們錯誤的評估了風險,一旦風險被揭露的話,市場就會引起相應的情緒化的反應,會產生一些連鎖性的反應.

總的來說,其實就是基於這樣的兩房,產生新的金融工具,然後這樣的金融工具在打包,又會產生新的金融工具,其實本質上就是信用違約互換CDS.

然後就會出現一些金融公司出售這樣的CDS業務,在你沒有違約的時候大家都安好,一旦違約的時候公司幫你兜底,但是一旦市場的風險的概率被錯誤的預判的時候,其實是沒有辦法達到自己對沖的目的的.可能會承擔一些額外的風險,但是公司卻不自知,一旦爆發就會產生很惡劣的情況,那這就是在此基礎之上有可能出現的新的抽象.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明白這些東西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我們沒有用好,我們沒有做到正確的評估,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但是並不能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就不去使用這些工具了,就好像是我們不能因為借貸會違約,我們就出具一部法律去禁止借貸,那這樣的話,社會上的資源只會得到一個更糟糕的配置.

簡單的說的話我們就是不能因噎廢食,金融工具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它其實一旦運行的順暢的話,他可以極大的幫助別人.如果有帕累托改進來解釋的話,新的抽象可以產生新的金融買賣,而新的買賣如果是透明的話,那麼對雙方都會更好.

說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沒有風投的話,我們就會有極少的創新的企業會被誕生,那麼就會少了無數的買賣,少了很多創新的產品,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好,接下來我們在完成了數學上的抽象以後,我們來畫一個金字塔來具體的講述一下金融產品的抽象:

首先,一些人聚集在一起他們產生經濟行為,那麼他們構成了一個企業,企業原來都是家族的,但是一旦涉及到一個很大的資源的調配的時候,一個家族已經通常無法完成了,在一個健全的金融環境下,就會誕生出向社會集資的公司,那麼他集資的方式就是用股份,首先最基本的是是有一個企業法人的抽象,接著的話是股份,因為有了股份的話,會讓大家承擔風險分割為一定的比例,有了股份之後,股份會進行交易,這個時候會產生期權,期貨等等這樣產品.而為什麼會產生期貨這樣的市場,是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絕大多數的企業的利潤是非常薄的,但是一家公司絕大多數的利潤消耗是原料的購買,比如一家航空公司,他們的飛行原油的市場價格漲跌是非常厲害的,因為原油的漲跌導致了工業衍生品的價格的漲跌,可能油料價格如果突然漲了10%的話,一下子就讓這個企業破產了,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有一些期貨買賣的話,那麼他可以就去對沖,他回去買一些期貨,這樣的話保證他未來一段時間內有原油的使用.但是實際上航空用油的這個期貨可能並不存在,因為只有幾種重要的市場的期貨,但是其實可以買一些高度相關的期貨.

接下來我們就要對其進行定價,關於價格,其實就要說到市場了,其實市場是一個發現價格的工具,有沒有市場都產生價格,比如說純社會主義的資源配置裡邊,不同的企業之間也會標明一個買賣的價格,但是這個價格並不是市場價格,因為他並不能很好的反應出供求關係,而反映出供求關係的價格是由市場來發現的,這個部分我們將會在經濟學原理中進行講到:

就是市場發現的價格才是真正的均衡價格,而偏離市場的均衡價格的所有買賣都會導致損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經濟學家希望中國可以能夠更加的市場化,因為他更自由才能說是一個市場.如果說有政府的刻意的限制或者說設定一個價格上限或者價格下限的話就會導致這個價格機制的失靈導致資源的錯配.

接下來就是股票期貨,這又是在期貨之上的有一個抽象,物品可以發生期貨,所以股票也會產生一個期貨

推薦閱讀:

如何看「美國一季度GDP下降0.7%」?
陽光長跑——為什麼不刷那台機器?
有什麼比較好的經濟學科普讀物可以推薦給想了解經濟學的外行人?
你的選擇是?Roy自選擇模型及前蘇聯的數學家們(Labor系列)

TAG:经济 | 金融 | 经济学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