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萬買不到的理財教訓

這是2017年的第六十八篇。

今天早上就在某個從業群看到說,妙姿金融今天沒有發布新標的,平台股東已經潛逃(也有說法是被抓),然後到中午,就出現了平台辦公現場的照片,整個公司空無一人,只有個協警在裡面查看,這應該已經確定是出問題了。(到現在網頁已經打不開了)

(網路爆料之一)

妙姿金融之前公布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會員單位,這應該是整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第一家出問題的平台。之前我在某個平台任職運營總監的時候,曾去交涉過,會員單位20萬一年,理事單位100萬一年,還不是每一家平台都能進。後來到是有個渠道說中介費100萬包入會員,想想太貴了,也就忍了。

其實這個平台出問題,是有前兆的,平台之前曾變更過兩次股東,而這次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新股東自融資金去投資出現問題然後跑路了。這個我之前有寫過這類的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下:

買賣平台那些事兒

半年雷了80萬!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平台如果出現股東變動或者非常規入股,很有可能就是原平台老闆甩鍋,新股東接盤,那出問題,是遲早的事情。以後大家投資平台之前,最好用企查查查詢下,平台運營主體的歷史變更記錄,就一目了然了。

其實這個平台雷了,我是不打算寫文章的,因為最近寫了太多負面的,也沒必要在上面添油加醋。

但我看到這個截圖之後,我還是決定寫點什麼。

(某維權群)

我能從字裡行間體會出這個投資人的心情,是何等難受。想想,還是寫點什麼吧。

相信大家最早期接觸P2P投資,遇到最多的廣告詞就是以下兩句:

銀行理財一年期2.5%,XX平台利息12%,P2P理財是銀行理財的5倍收益。猶豫什麼?快來投資吧!

餘額寶收益4%,XX平台收益12%,P2P理財是餘額寶的3倍。猶豫什麼?快來投資吧!

平台大多強調的,都是收益,而從沒有強調過風險。所以大部分投資人都會認為,投資P2P的風險,跟銀行理財是一樣的。但他們不知道,P2P的大部分項目,都是銀行不做的次級貸款項目,本身就屬於次級資產,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說白了,就是借款人質量都沒那麼好,如果真那麼好,銀行會追著給他借錢的,都用不著去P2P平台借。就好比現在效益好的國企、央企或者上市公司,幾大銀行一年給他們的授信都幾十億,花都花不完,他可能去借錢么?

還有一個問題,大部分投資人對P2P行業的理解不對。都強調平台背景實力,品牌,或者說,是平台的兜底能力。品牌就是靠砸廣告砸出來的,有可能,砸廣告的錢,都是你投進去的錢。至於兜底能力,目前稍微大一點的平台代收就幾十億,而一個香港上市公司的殼購買回來價格也就幾個億,國內的貴點,可能幾十億。而且這些,還不是上市公司的凈值,而只是他的估值。有投資股票的朋友就知道,可能一個市值幾十億的股票,凈值可能就幾億。這就意味著,就算是上市公司,他的凈值,也不夠兜底這幾十億或者幾百億的代收的。真出問題了,兜得住么?

我寫文章長期普及的理念,是如何深刻的理解平台,認識平台,或者說,是教大家如何選擇平台,而不是告訴大家,哪個平台安全可以投資。從平台的線上運營能力,到資產端的獲利能力,再到平台的綜合發展能力,這是一整套的體系。只有投資人長期獲利,借款人解決痛點,平台長期能盈利,這樣才能長久運營下去。大家都賺錢了,怎麼還會出現問題呢?公眾號後台我最常回復的一句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投資人能夠自己判斷風險,真正從平台的多個角度去認識平台,才會減少那種損失212W的慘劇發生。

投資人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見效可能很慢,我的影響力也太小,可能只能影響到一小部分人,但我會堅持做下去。

投資理財的事情

從不接受,到接受,是一個過程

從接受,到理解,是一個過程

從理解,到精通,是一個過程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精通的投資理財人士,就跟著我一起學吧!

如果喜歡老七寫的內容,請關注並幫忙轉發

每周二晚8.30老七將在千聊《老七玩金融》開公開課,有興趣的可以去收聽

版權申明:

本文版權屬於《老七玩金融》微信公眾號(wubin2015game)

其他商業行為轉載或合作請聯繫:36170746@qq.com


推薦閱讀:

如何辨別P2P平台是否進行了資金存管?人人貸上的資金存管是真實的嗎?
作為 P2P 界的特朗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對市場風險偏好多元化,風險將通過對數據的深度加工,通過逆向交易實現風險分散」是什麼意思?
宜人貸Q1財報:卸下"P2P海外上市第一股"的華麗妝容
辱母傷人的最大輸家,是P2P投資人?

TAG:理财 | P2P | 互联网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