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老:《道德經》第七、八、九章 上善若水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可以存在的很長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正是因為天地不專註於自己生長,而是孕育萬物。萬物繁衍不絕,則天地長存。

所以聖人常常把自身放在最後,但卻能站在最前方領導眾人;並不一心為自己謀取福利,但卻能得到天下人的保護和擁戴。這不正是因為聖人無私嗎?所以反而成全了他自己。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註:本章參照帛書甲本內容,改「與善仁,言善信」為「予善信」)

萬物之中品行最接近道的莫過於水了。水滋潤萬物、造福百姓,卻從來也不要求回報,更不會去主動爭搶什麼。別人都努力抬高自己,它卻常常把自身放在最低;別人都努力想要有所施為,它卻守靜而不主觀妄動,所以它的品行已經與道很接近了。

有道之人,就像水一樣。選擇與他性情相匹配的地方來居住,就像水總往低洼的地方匯聚;選擇沉靜淵博來修養心性,就像大海成其寬廣博大一樣;選擇真誠而守信來與人打交道,就像潮汐一樣坦蕩而來,守時而至。

選擇公平公正來治理事務,因此能讓人信服,就像水靜而平止可以鑒人;選擇自己善長的事情來做,因此安定專一,就像水滴能讓石穿,水流能讓山移;選擇在恰當的時機來行動,就像水一樣因時順勢馳騁天下,行動卻從來不會受到阻礙。

正因為他從不與人相爭,不為爭奪利益而損害他人,所以也不會遭到別人的怨恨和阻撓。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一直盛放的快要滿了,不如適可而止,否則接下來就會遭到虧損。正如已經把利器打磨得不能再鋒利了,接下來就只能殘破變鈍。

所以金玉滿堂,富貴已極,既然已到極致接下來就會走向衰敗。而在富貴權重的時候驕橫,只會給自己留下禍端,因為不可能一直富貴,一直掌權。

狂風驟雨不能持久,極致的狀態不可長葆,因為偏離根本太遠。「盈」為「有」之極也,「銳」為「強」之極也,「貴」為「高」之極也,「富」為「多」之極也。

所以事情做成了,目的達到了,也就是需要重返本源,復守根本的時候了。這個道理源於上天,唯有道者能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交流探討請關注同名公眾號 ID:daobrother 歡迎留言!)


推薦閱讀:

《道德經》有哪些你在生活里有感悟的句子?
老子的《道德經》與牛頓經典力學是不是很像?
《道德經》第三章中「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可否理解為愚民思想?
《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怎麼理解?
<<道德經>>哪個版本好些?

TAG:道德经书籍 | 老子人物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