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搭配和從眾心理

在歐美很多大公司明確提出要在領導崗位上促進性別平等。給定領導男多女少的現狀,該政策的引申涵義就是提拔更多的女性進入決策層。這樣做當然有附和政治正確的意圖,但也有提高決策質量的考量。因為有研究表明,對於創業團隊,單一男性的團隊在銷售和利潤方面不如男女混合的團隊;對於美國的公司,女性加入董事會能更好地監管CEO的行為,從而提高公司績效。

女性加入男性主導的決策層,為何能提高決策的質量?一個原因是性別多樣化營造了自由表達的氛圍,每個決策者能更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提高了決策質量。試想,你加入一個全是男性的決策層,你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女性,首先,你表達不同看法的顧慮會比較小,因為你自己和別人都會以男女視角不同來支持你發表不同的看法。其次,當你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後,別人再表達不同看法的顧慮就少了很多。每個人都表達真實看法,決策質量當然會提高。如果你是男性,這種表達不同看法的顧慮就多了很多,你擔心自己的看法是錯誤的,如果在同性面前出醜,那就損失大了。這種顧慮會導致你不敢發表不同意見,這就引發了從眾行為。

從眾是指你的看法和大眾不同,但卻選擇同意大眾的看法。從眾有兩個原因:一是迫於社會規範的壓力,向大眾尋找歸屬和認同,這種感覺就是你不覺得大眾是對的,但你還是從了;二是由於信息更新意識到自己的看法是錯誤的,從而選擇向正確靠攏,這種感覺是因為你發現自己錯了,所以你從了。

性別多樣能否減少從眾行為?如果能,是哪類從眾行為減少了?這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Amini et al.(2017)設計了一個聰明的實驗來回答上述兩個問題。

你受邀回答同一組選擇題三次。第一次,你獨自作答,別人不知道你的答案。第二次,你和另外5個人一起回答。五個人依次讀出他們的答案,你最後讀出自己的答案。第三次和第一次相同,你再次單獨作答。如果某道題你第一次的答案是B,第二次,另外5個人都說是A,聽到他們的回答後,你也說是A。第三次,如果你回答B,那麼你就是出於社會規範而從眾,因為你又回到了最初的答案;但如果你回答A,那麼你就是出於信息更新而從眾,因為你最終更改了答案。

6個單一男性組,6個單一女性組,7個男女各半組參與了實驗。結果發現,出於社會規範而從眾的比例,單一性別組是混合性別組的3倍;出於信息更新而從眾的比例,單一性別組和混合性別組沒有區別。

實驗表明性別多樣確實能減少從眾行為,這種減少主要是因為決策者在混合性別組減少了出於社會規範而從眾的行為。對現實的啟發是,在決策層我們應該鼓勵性別多樣性。

實驗到此,本該完美收官,可好奇害死貓。實驗設計者想進一步研究如果混合性別組不是男女各半,而是男多女少,或者男少女多,結果又會如何呢?

於是,他們邀請了更多的學生參與了和上面一樣的實驗,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他們發現,在從眾比例上,男多女少和男少女多組高於男女各半組,男女各半組高於單一性別組。混合性別增加了從眾比例,這和第一個實驗的結果完全相反。

帶著吃驚和疑惑,實驗者把兩個相反的結果總結在一篇文章中。不錯的管理學期刊發表了這篇文章。誠實地報告實驗的結果還是受到了鼓勵。這個誠實也揭露了行為實驗結果的不可靠。所以,以後聽到基於實驗得出的結論,你也不能立馬全信。你要看實驗的設計是否科學,實驗的結果能否重複。穿著科學外衣的謬誤更難揭穿。


推薦閱讀:

刻奇與從眾有何異同?
哄搶是一種什麼心理,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是什麼?
趕著龍年生寶寶,趕著201314結婚,趕著...的人。從現實角度來說,他們所希望和想要的,最終會如願以償嗎?
為什麼有些人盲目的過於消極,認為社會中的一切都是黑暗,沒有背景就沒有一切?
大學專業課考試有一半多的人在打小抄,不是學霸的我,是否選擇跟風?應該怎麼做?

TAG:性别平等 | 行为经济学 | 从众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