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銷售普洱茶一定要加上厚重的歷史文化嗎?

就是在普洱茶加工上一定必須是古法制止嗎


1、不一定,看商家的定位與取捨,以及價值觀取向。

2、歷史就在那,只要不捏造無扭曲,儘管拿去用好了——雖然拿去用的無多有少都會有些捏造或扭曲……

3、茶湯的厚重度可以喝出來,歷史的厚重度……只有靠吹了。兩者一個從口入,一個從口出,倒是搭配。

4、現在市場上所販售的普洱生熟茶工藝,實際上並沒有以古法自居的資格。

熟茶,創製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勐海茶廠普洱車間),在七十年代獲得了正式名分,這個時間說古法還為時尚早。

生茶,在公私合營之前的號級茶時代,工藝繁多,幾乎是一茶號一工藝,其中有的幾近於白茶,有的則是真正接近黑茶工藝了。現代普洱茶曬青毛茶工藝的全面制霸,應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至70年代大抵完成。

話說前一陣真的看到「古法渥堆熟茶」了,今兒還看到一個更逆天的——「古法月光白」~~~~~~~~~~~~o(╯□╰)o

5、現在經營普洱茶的業者,更沒有談及古法的資格。

要麼,是遵循普洱曬青毛茶工藝(生茶)和渥堆工藝(熟茶),那麼可見文上。

要麼,是號稱老茶號傳人亦或是註冊老茶號商標——前者中沒有任何一人傳承下任何古法或有從民國持續至今的制茶歷史,後者則僅僅是文字遊戲罷了。

6、當僅以制茶工藝評斷茶品質量時,取捨點應該是優劣而非古今,一次開湯總勝過千般吹噓。雖然不能以絕對論,但當經營普洱茶的商家慣以「古法」作為賣點時,根據目前看到的經驗數據,提高警惕還是很有必要的。


影響普洱茶品質的因素有很多,比較有決定性的是茶青本身的質量以及製作工藝;

影響普洱茶價格的因素有很多,比較有決定性的是茶青本身的質量、儲存年份、儲存質量以及有無特殊光環加成。

當一款茶如果僅宣傳其中一個要素,這個要素還不是茶青(產地批次)的時候,你要充分考慮對方是否是在行騙。

不然呢,除非工藝對茶葉本身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是什麼茶?古法渥堆,喝出歷史的滄桑?

偏題了,結論其實很簡單:不用。如果想行騙,可以考慮,但是絕對活不長。


茶葉離開了文化,就是一片樹葉。賣茶的人講茶文化,是為了營銷,否則跟賣土豆一樣了,也就只能賣土豆價格了。


有了歷史文化才有尊貴感,才有附加價值嘛,喝著也才能過癮的。


賣文化是為了多讓你掏點錢。文化不一定是能喝到肚子里的,得多讀書,多講禮儀。


不只是普洱茶,所有各種茶商都會講各種故事哦,要不咋賣茶啊。


無論什麼茶葉,凡是老闆開始給你講故事講情懷了。請注意,他這是要開始騙錢了!


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不能誇大歷史更不能改變歷史,個人認為,歷史文化的傳承與茶葉的銷售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相輔相成的,但不是歪曲歷史改變歷史。所謂的歷史文化是真實的事情,不是給某款茶葉編造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故事,那不叫歷史,只是茶葉的一個賣點而已。

站在銷售的角度上給茶葉一個賣點一個合適的故事是可以的,比如說這款茶葉名字的來源,或許是紀念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或是命名者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想到的,甚至是慶祝某一個節日而生產的,只是不要改變歷史或是歪曲歷史就好,這也是一種銷售的手段方法,但這不是不是歷史。

歷史是真實發生的事件,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下來的,文化是需要傳播與繼承的,在傳播的過程中需要一個中間的媒介,這個媒介或許就可一在茶葉的銷售中傳播出去。只是在傳播的過程中提倡直面歷史文化,反對改變誇大甚至是扭曲歷史文化。


推薦閱讀:

朋友介紹購買的03年紫大益,請幫我看看是否真的,謝謝?
當心「過度倉儲」毀掉你的茶
這個普洱茶怎樣? 綠印?
中茶在16年出的八八青,紅印鐵餅,還有近期出的17年歲月臻品值得大量收藏嗎?

TAG: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