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與邏輯思維是否有矛盾?

因為感覺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說起神話故事的真實性時,邏輯混亂,經不起推敲。

但是據說有些科學牛人也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如果是真的,那他們應該不缺邏輯思維。那他們看待宗教中的神化故事呢?如果不相信它的真實性,又算不算信徒呢?


這倆完全矛盾,本質上在於宗教無法指出自己的神存在的確切證據。


宗教信仰與邏輯思維是否有矛盾?我舉個例子吧:

關於上帝的本體論證明:

1. 我腦海中有「最偉大」這個概念;我不是最偉大的;這個概念一定來自其他什麼東西;存在一個東西是最偉大的;我們把那個最偉大的東西叫做上帝;上帝存在。

2. 上帝是完美的;不存在的是不完美的;上帝存在。

不管這幾個論證的邏輯是否正確,但是怎麼說也算是有邏輯的。


有矛盾……

矛盾在於信仰會要求對經驗的跨越,邏輯說這種跨越是扯淡…………


我也和身邊的信基督的人討論過裡面的問題,開始我也覺得是他們有時很矛盾。但他只要把一切歸到上帝,那就變成了一個不可證得的問題。因為在我們沒有接受他們的教義的時候我們是拿唯物主義的尺子(比如邏輯,推論,引證)來衡量他們的,他們在這些尺子下的確是矛盾的。但是那些相信基督教的人他們衡量的尺子不是這把,甚至不是這一類。他們拿起他們自己的尺子去衡量自己就不矛盾了。我甚至假象過有這麼多的宗教,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唯一的真神的信徒,他們信得神都不一樣,應該叫他們在一起辯論一下,總會有假的。但後來一想,這種辯論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為他們每人拿著自己獨特的尺子,衡量自己的時候都是合適且得體的,衡量別人是都是漏洞擺出的。個說個有理。


如果你有信仰,總能建立一套自圓其說的邏輯

如果你不能自圓其說,或者是因為信仰不夠堅定,或者因為你太笨

要知道世界的存在,你我的存在,本來就無法自圓其說

所以,我選擇放棄信仰,時刻準備著懷疑一切

對於公理設定的反駁並不需要理由,但對於公理以下的定理推論以及現象解釋的反駁需要回溯到公理基礎,因為這是同一個公理體系下的契約協議,以保持形式邏輯的一致性。這就是為啥形式邏輯鬥不過辯證邏輯,因為形式邏輯再怎麼嚴密都是建立在某套公理假設基礎上,而辯證邏輯直接穿越了形式邏輯的整體證明過程,對公理體系發起攻擊,釜底抽薪,所以辯證法無敵辯證法最大。但是辯證法在簽了契約協議之後還在公理體系內亂竄就是違法,違反形式邏輯 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之辯(大小邏輯關係)


如果用邏輯來推敲,宗教是很荒謬的。

比如卡林老爺子的這段脫口秀,就用他一貫以來無懈可擊的邏輯告訴你,religion is bullsh*t. George Carlin 喬治·卡林 第七部分 論宗教 脫口秀 你們都有病 中文字幕

另外彪馬叔也拍了個紀錄片:宗教的荒謬_在線視頻觀看


為何西方重信仰和邏輯,而中國重歷史和覺悟

能不能給心性下一個簡單、精確的定義?回答是,不能,也不必要。

宋明理學,也叫心性學,主要研究對象也是心性,在中國作為主流學說存在了六七百年,也沒有為心性做一個這麼樣的定義。事實上,整個中國文明,中國傳統,整個儒家學說,都是以心性為核心的,但至今也沒有出現對心性的精確定義。

要理解這一點。首先必須理解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也是中西理解世界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差異。西方的思維方式,重視兩個東西,一個是信仰,一個是邏輯。中國的思維方式,也重視兩個東西,一個是歷史,一個是覺悟。

信仰和邏輯,看似非常矛盾,一個是迷信,一個是理性。但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設法相信一個本無的東西。如果是本有的東西,自然而然就信了,無需信仰,也無需邏輯。信仰和邏輯,從起源上來看,都是宗教性的,或者說兩種宗教手段,就是讓人去信仰上帝的,相信上帝的,兩種手段。讓人去相信神的兩種手段。大家一定要清楚,邏輯和信仰是一樣的,它的初始目的,就是證明神的存在,就是讓人相信和理解神的存在。對神的信仰,起源於什麼時候呢?起源於一神教的出現,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只有一神教,才需要人全心全意的去信仰。因為一神教的神是一個全能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人對神需要全心全意的信仰,然後神就會沒人做他所應許的事。這是一個交易。所以《聖經》又叫「約書」,包括舊約和新約,也就是和上帝簽的合同。在多神教時代,人們對神要做的不是信仰,而是祭祀。多神教的神不是全能神,而是無能神,他自己沒有力量,沒有能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太陽神並不能保證太陽的正常的升起和落下,植物神也不能保證,植物在來年的春天能正常發芽。神需要人的幫助才能做好他們的事。祭祀就是對神的幫助,是幫助神提高他們的能力的。所以在多神教中神並不是最重要的,祭祀儀式才是最重要的。

從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轉換,也是西方的思維方式發生轉換,從祭祀、干預,轉向信仰、無為。那麼邏輯起源什麼時候呢?比信仰要晚1000年左右。大約在公元前六七世紀。最早出現在印度,就是婆羅門教的奧義書思想。印度文明起源於雅利安人的入侵,大約和中國商朝的興起同期,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比一神教的出現時間,稍微早那麼一兩百年。一開始,雅利安人信的是一種「半多神教」。之所以說是「半多神教」,一方面它有多神教的形式,也是以祭祀儀式為主;另一方面它的基本理念又有一神教的因素,他的神不是無能神,而是全能神。所以,他們的祭祀,並不是幫助神,而是向神祈求,賄賂。但是到了奧義書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印度文化出現了大轉向。不重視外在的祭祀了,而重視對神內在的態度了。而且神本身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神被抽象化成一個理性,一種智慧,而其他的,人格化的屬性則被抽象掉了,被弱化了。這樣神就成為一個理性,一個真理,一個智慧。他的名字叫「梵」,也叫「我」。梵是世界的起源和支撐。萬事萬物都源於「梵」,都是「梵」的幻化。萬事萬物也必將復歸「梵」。

(插話)聖言=logos邏各斯……道=神。這是天主教香港思高聖經學會的中文版本。logos的翻譯法,有很多版本。這個也是頗有爭議的段落。

(回應)這就是所謂的知識神啟,知識就是神創造的,或者就是神。這意味著,這些知識在他們的歷史中是本無的,突然有一天從天而降。對這個他們歷史上沒有的東西,而且是個好東西。怎麼向他的社會普及呢,怎麼能夠說服讓更多的人接受他呢。只能靠神的威力。對於西方而言,人就是對歷史的替代。他們沒有這段歷史,沒有產生知識的這段歷史,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神來承載這些知識,傳播這些知識。

好,接著上邊講。在印度的奧義書思想中,人像萬物一樣,也是由「梵」幻化的。人是一個小我,「梵」是個大我。小我是對大我的分有,也是大我的幻化。人這個小我,也一定要復歸於「梵」這個大我。人生的意義就是發現梵,理解梵。只有這樣,才能回歸梵,才能和梵合而為一。這就是所謂的「梵我一如」。為了實現「梵我一如」,當時的印度人開發了很多手段,這些手段就叫瑜伽。瑜伽的本意是連接聯繫,就是與梵連接聯繫。瑜伽實際上是通神術。通過瑜伽修鍊,可以實現與神合二為一。

瑜伽有好多種。但最重要的兩種是苦行瑜伽和智慧瑜伽。苦行瑜伽就是認為通過各種苦行的修鍊,對身體自我折磨,自我摧殘的修鍊,可以實現焚我一如。需要說明的是,這也是通過身體修鍊可以達到超人功能的思想的起源。所以,氣功是起源於印度。智慧瑜伽也叫智瑜伽,認為通過思考,內在的思考,可以發現和認識梵。這種思考也包括對萬事萬物的思考,以及對自己內心的思考,你就是沉思、冥思。思考的方法就是邏輯,也是辯證法。之所以叫辯證法,也和辯論有關係。大家都覺得自己發現了梵,他必須向別人證明和說明。別人提出異議,他必須反駁,論證。吵到一定程度,辯證法就出現了固定的形式,而且隨著吵架的繼續,這些形式也日趨精美和完善,這就是所謂的邏輯。所以,自印度奧義書以來,印度人非常注重邏輯,包括後來的佛教。同時,這種思想也傳入希臘。後來希臘哲學融入基督教。

基督教,融合了猶太教和希臘哲學。融合了信仰和邏輯。所以從一開始起,信仰和邏輯的矛盾,就在基督教中存在。只是,基督教是以猶太教上帝為主的,以希臘哲學的真理為輔的。所以也是以信仰為主的,以邏輯為輔的。但是在基督教的發展歷史中,又出現了兩波邏輯的興起。第一波出現在大約十世紀以後,他們開始用邏輯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其中托馬斯阿奎納是集大成者。這就是所謂的經院哲學。第二波是出現在近代哲學出現後。企圖完全用理性的邏輯,去證明上帝的存在,始作俑者就是笛卡爾。其中,對上帝的邏輯推導過程做得最精彩的是萊布尼茨。也就是說,直到萊布尼茨這個時候,西方的邏輯還是來用來證明神的存在的。是神學,是通神術。萊布尼茨死於18世紀初。

概念定義是邏輯的基礎。重邏輯也必然會重概念定義。總之,概念定義、邏輯,都是證明神的存在的。都是用來證明,一個本來不存在的東西的存在了。

(問)印度後來佛教喜歡辯經,是不是確實受這個影響呢?這在大唐西域記里記錄很清晰~辯經厲害的人講經時才會有更多的信宗,而經確實是一直大家對經的理解與深化,最早的經到底來自哪?起源自哪?還是純民間呢?

(答)印度是辯證法的起源地,也是吵架法的起源地。佛教是繼承這個傳統。喜歡辯論,喜歡吵架。但喜歡邏輯。所謂的因明論。

(問)笛卡爾、萊布尼茨的哲學,並不被羅馬教會認同,今天也不被認同,反而被當做反面教材。在正宗教會裡,信仰始終在第一位,哲學、哲學都是伺女而已。

(答)所以基督教衰落了。

(問)馬丁路德的出現是反省了基督的言語還是行為?結果是導致基督的分化甚至信仰部分消失。我想再問:孔孟對心性的歸納,會不會導致大家信孔孟而迷失心性?

這個孔孟的心性對大家的心性顯然是不一樣的…啊。

(答)到了商羯羅的的候,八、九世紀,印度人也開始討厭邏輯了,轉向了信仰。商羯羅有一句名言,當你戰勝對手時,你最終也會被找到理由被戰勝。吵來吵去沒意思。

(問)這個時候佛教在印度被毀滅的也很厲害,各個印度佛教遺迹也確有印證。

(答)基督教的新教改革,不是內部反省的結果,不是說外來文化的衝擊的結果,主要是受來自中國的儒家文化的衝擊。今天不能多談這個問題。

之所以說邏輯起源於印度,而不是希臘,因為在印度能夠看到整個演變過程。從吠陀經到奧義書,這個演變路徑是很清楚的。而希臘是沒有這些的,是突然蹦出來。兩個希臘哲學都是突然蹦出來的,而且不在希臘本土產生。

回過頭來說,中國。中國的思維模式是重歷史和覺悟。歷史是什麼?就是老祖宗們身上發生的事,是實實在在的事兒。覺悟是什麼?是覺悟我本有。道理本來在我心中存在,覺悟就是發現這個道理。所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與西方完全相反。中國人認為,知識起源於歷史,是從古至今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而且知識本於人心,是人心觀察理解世界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人心所本有。

覺悟不是香蕉詞,到有一點出口轉內銷。因為佛教就是建立在覺悟的基礎之上的。佛教的覺悟是來源於中國,佛教也是中國的文化西傳的產物。因為中國人認為,知識是本於歷史的,本於人心的。所以,學習就是學習歷史,所謂的前言往行,然後開悟,體悟,感悟。這個過程是不需要邏輯論證的,也不需要概念定義。總之

,對中國人而言,知識是本有的。而對西方人而言,知識則是本無的。因為知識本無,要接受和推廣它,就需要邏輯對論證。

那麼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知識對中國人是本有的,而對西方人是本無的。我的解釋是,知識確實是在中國產生的。所以中國對知識產生的歷史有清晰的記憶。只是不在西方產生,所以他們沒有,知識產生歷史的記憶。他們的知識,是從中國傳過去的。為了理解學習和接納,這些知識,他們發明了神,發明了邏輯。所以說,神和邏輯是對歷史的替代。西方人缺乏這段歷史,他們不得不用神和邏輯來替代,方便他們去學習這些知識。中國人擁有完整的這段歷史。我們無需什麼神、什麼邏輯,我們只需要學習歷史,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接納知識。

好,今天就講這麼多。明天,再講心性,今天算是一個鋪墊。

(微信公共號:新心性主義)


邏輯上完全正確的話語叫做廢話。比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我們只會在具體問題上運用邏輯推理,而問題越不具體就越不會考慮邏輯連貫性和嚴密性。

宗教信仰是一種信仰。而信仰則要求「信」,比如信上帝存在。然後一切對於上帝的質疑,在爭論最後都會回到「你有什麼理由相信他存在」。信徒最有力的回答應該是「因為我相信」,除此之外任何的反駁都能從邏輯上挑出錯誤。

古希臘哲學到了柏拉圖之後,主流上是以幾何學五大公理(雖然平行線公理在當時就被視為可疑對象了)為基礎,他們認定因為五大公理(起碼前四大)是正確無誤的,所以按照縝密的邏輯推理出來的幾何學本身也是正確無誤的。

1. 完美的幾何圖形是幾何學討論的對象

2. 既然可討論,那麼必然存在

3. 但是現實中沒有完美的圖形

4.所以在遠離世界的地方必然存在符合幾何學的完美圖形

5. 我們怎麼知道存在於非現實世界的知識

6. 必然有方法能夠連接我的靈魂(在當時哲學家都相信有靈魂,這是毋庸置疑的論點,不像現在)與那個地方

7.柏拉圖提出「靈魂回憶說」

8. 既然靈魂在進入肉體之前存在於另一個世界,

9。 而另一個世界所有事物都是完美的,

10。那麼我們的世界是那個世界拙劣的相似物

11. 我們的世界充滿不完美

12. 那麼作為樣本的理想世界必然是完美的

13. 萬事皆有因

14. 理想世界也有其因

15 這個因,就是logos

16. 理想世界是完美的

17. 理想世界的因也同樣是完美的

18 Logos是完美的

中世紀經院哲學進一步指出,Logos就是上帝(或起碼是上帝的一部分),因為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所以邏輯和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矛盾的。但是所有信仰的原點都和邏輯有不共戴天之仇,因為這種原點通常無視邏輯而存在。

為什麼?因為既然萬事有因,那上帝的因是什麼?如果理想世界(或曰天堂)是完美的,而現實世界是粗糙的山寨,那為何上帝要創造現實世界(如果同意上帝創造了現實世界)?

可以用其他東西代替上帝,比如正義、人權、真理等。用邏輯推理無法證明邏輯推理行為本身是否有邏輯,更無法證明邏輯推理的起點是否符合邏輯。而只要經行邏輯推理,必然需要一個起點。

正像開頭說的,完全符合邏輯的話是廢話。如果要想讓邏輯推理本身有意義,那必然會有一個默認成立的起始條件。

否則即使想」明天要麼下雨要麼不下雨「這種廢話,你也能反問:「你怎麼知道有明天?」。那就沒完沒了了。


我反對下 @劉大可 君的觀點。經院哲學之爭,並不是在哲學與神學之間的鬥爭,而是不同流派的哲學方法之間的爭論——中世紀柏拉圖主義者和亞里士多德主義者之爭。

純粹的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從來也沒被神學家們全盤接受,即便是托馬斯·阿奎那(最偉大的亞里士多德主義者,也是最偉大的經院哲學家)。雖然,他在《神學大全》中引用了大量亞里士多德(他尊稱他為哲學家)的話,但他是以一種批判的角度。

亞里士多德的作品,與基督教哲學(經院哲學)有著很多截然不同的內容。譬如,他主張世界不朽,基督教主張世界有終點。他主張世界是神自身,基督教主張神在世界之外,等等。亞里士多德作品給基督教哲學中增添了很多對因果律的思考,譬如阿奎那的「五路」證明法。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對阿奎那影響很大,那從阿奎那的《神學大全》寫作風格就能看出來。因此我不明白為什麼邏輯思維和神學是對立的。

當然,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帶來的最大衝擊就是對「實在論」和「唯名論」的思考,這個爭議實際上是和背後的神學內容相關的,不僅僅是個哲學方法的爭論(我要記得沒錯,77禁令中,阿奎那也是遭到打擊的對象)。


現在的宗教基本就是迷信。留坑。


宗教發展了那麼多年,就是一個不斷把謊話說圓的過程,圓謊那麼多年,其實邏輯會很嚴密。只是一開始就太過於扯淡,所以後來的補丁太多,以至於不研究通透就會說話顛三倒四前後矛盾,毫無邏輯。

事實上,有些人信宗教只在乎一個信字,你如果和基督徒多說兩句話,他們會不停的說 信心 這個概念。信 在這裡就有排除理智,放棄邏輯的意思。一個研究通透的大師也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往往一些信傻了的人給宗教招黑。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黨的政治課程其實有極其嚴密的邏輯,但是因為課本編寫太爛,還有宣傳太low,讓很多年輕人看到共產黨三個字就主動聯想到虛偽,假大空。


「神學」和「宗教」對於中國人來講是兩個相對陌生的領域。雖然我們都直接或者間接地接受過「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教育,但是客觀來說,很多人打心底里對此存在狐疑甚至反感。大體來講,有下面三種心態:

  • 我只相信自己和人類。至於神?那是膽小者的慰藉物!
  • 西方人那麼理性,真是搞不懂他們為什麼會去研究和崇拜神!
  • 我也不知道神存不存在,反正別跟我過不去就行!

本周微思考就來和你聊聊關於神學和宗教的幾個問題:人為什麼有此需求?這種需求會一直存在么?科技如此發達,我們還有什麼疑惑?難道「隨機」就不是一種信仰?為什麼宗教成為少數能夠延續下去的神學?

[人為什麼有此需求?這種需求會一直存在么?]

早期的人和動物一樣,行為主要被嵌在基因中的本能所支配。不過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產生超越其他動物的「理性」,而這種理性的一個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因果推導」。換句話說,人類想方設法去倒推一些事情發生的原因,並試圖用得到的結論再去預測和駕馭未來。我們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因果推導」能力,如果不誇張的講,這個能力可以說是人類最了不起、甚至最根本的能力。為什麼?我可以隨意說幾個結論,

  •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可能就是「因果推導」能力』:因為「因果推導」能力就是人在解決問題方面的思考能力。想想看,下面這些問題是不是很熟悉:「為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沒成功?她為什麼就是不喜歡我?股票為什麼會漲這麼多?」「因果推導」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而且也決定了人類的思維高度,像「蘋果為什麼會向下而不是向上掉?」
  • 『「因果推導」能力不是人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逐步形成的』:對於家長來說,小孩子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但這也正是「因果推導」能力逐步構建的過程。要知道,即使是人類,也不是一出生就有這種能力。而是從小開始,通過不同的路徑、方式和經歷一點點地架構起自己的思維框架和處事方式,而這個架構一旦形成就幾乎左右著人一生的選擇。比如,心理疾病甚至犯罪心態大多都是建立在某個經歷基礎上被內嵌進去的「因果推導」。
  • 『哲學上一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問題就是,這種「因果推導」究竟是只存在於人類的內心,還是也存在於客觀世界』:這個問題涉及到艱深的哲學問題,建議大家去參考休謨和康德的著作。

關於「因果推導」的重要性,大家也可以去讀微思考的另一篇稍為淺顯的文章《人與人的差距往往只在於一個為什麼》

正是因為人們如此熱衷於「因果推導」,問題來了:因果背後的因果是什麼呢?換個角度講,第一因果是什麼?

這個問題再次困擾著人類。通過「因果推導」,我們似乎發現了很多「規律」,但是這些「規律」為什麼會存在?並且為什麼會如此精密地在運行?比如人體。而且,就算已經有了這麼多的發現,似乎還是離完美和全部相距甚遠,每發現一個問題,就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更何況,人類自身尤其是心理的很多問題根本就解決不了,請往下看。

[科技如此發達,我們還有什麼疑惑?]

科學領域的問題就從來沒有被徹底和完美地被解決掉,所有的結論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霍金等,無非都是權宜的解釋,只是等待著被部分甚至全部推翻的那一天而已。而人類自身的問題就更難有解釋了,比如「命運」和「幸運」。或許動物憑著本能根本沒有那麼多煩惱,但是有著「因果推導」能力的人類則總是被這些問題糾纏著,而這些問題又是任何科學、哲學和心理學永遠都無法給出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的

[難道「隨機」就不能作為解釋,甚至信仰?]

當然可以,而且很可能正確,但是想想看,有多少人強大到足以接受這種解釋呢?尤其是當人處於極度逆境、悲痛等負面情緒的極端之時,「隨機」更是人不可能聽得進去和坦然接受的答案。雖然中國人沒有「神學」和「宗教」傳統,但我們也一定對「老天」、「天命」等非常熟悉,其實這都是對於「隨機」人生的一種拒絕接受和不甘。自從人類有了「因果推導」能力,「隨機」和「不確定」就成了全民公敵。人類要的就是肯定的答案,哪怕這些答案是超自然的,所以神學自然也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更何況很多現象、巧合、命運除了用超自然的掌控能力去解釋之外,根本沒有其他解釋,至少是暫時遠遠超越了人類的理解能力。

[為什麼宗教成為少數能夠延續下去的神學?]

神學剛出現時也是一團混亂。比如有些神學強調對在世者的個人崇拜、人神一體,或者搞各種瘋狂、殘忍的祭祀、儀式等等,與人類的最初精神需求背道而馳。於是,神學也開始不斷地整合和調整,以使得其既能滿足越來越複雜的心理需求,又足以包容各個人群、學科、道德的內容,避免給人類造成麻煩。在此基礎上,三大宗教才脫穎而出,為人類發展構築起底層的信仰之基石

基於神學之宗教,為人類超越動物、延續人類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此,信仰者便能夠利用有生之年,更加平和、專註、有原則、有追求地行事,而非在迷茫中糾結地走完人生之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宗教信仰或者「無神論」、「不可知論」,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宗教信仰簡單地等同於迷信。因為成熟的宗教並不是對某個人的盲目崇拜,而是人類追求確定性、可預見性的一種內在寄託和慰藉,一種對於超自然控制力的終極信仰

總之,無論我們的個人信仰為何,我們都應該對於成熟的神學和宗教給予最充分地尊重。

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訪問微思考官方網站微思考 - 匯聚點滴思考,拓展智慧疆界,或掃碼關注微思考公眾號(也可搜索公眾號「vthinkorg」或者「微思考」)


當然有矛盾了,最簡單的例子,三位一體:

God is the Father

God is the Son

God is the Holy Spirit

The Father is not the Son, the Son is not the Holy Spirit, the Father is not the Holy Spirit.

There is one and only one God.

從日常邏輯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逆天,但是問題早已不是」宗教原則是否經得起邏輯推敲「,因為

1. 如果有神,神為什麼要受制於邏輯公理 ? 在用邏輯裁決宗教之前,讓我們先來解決「神與邏輯的關係」這一古老神學命題(注釋1)。

2. 邏輯也不是絕對的,三個古典邏輯法則(identity, non-contradiction, excluded middle)的爭議一個比一個大,其結果是邏輯體系多多少少成了人為產物,比起宗教並沒什麼本質不同。神學家如果願意,為了宗教原則改改邏輯公理也不是不可以。

-------------------

注釋1. Aquinas倒是認為神的力量應受制於邏輯可能性,有一個我覺得幾乎是段子的東西

有人問:神可以挽救失去的童貞嗎

Aquinas答: 神只做在邏輯上可能的事


作為數學狗+程序員?(?ˉ???ˉ???)?我信仰羅素的「對象之神」

一點都不矛盾吧?


你相信愛情,相信對方會給你帶來一輩子的幸福。這需要邏輯嗎?
一個信仰宗教,而且邏輯性強的人,會不斷用邏輯去證明自己的信仰。
所有宗教都還有一個終極武器,神。一切不合理的東西都與神相關,你不能理解,你覺得不合邏輯,只是你以凡人體魄無法洞察神的旨意而已。
信仰,是先於邏輯的。包括信仰理性。


是。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