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成年人沒有幼稚的權利?幼稚到底得罪了誰?

這個問題就可以看出來你的問題並不在於幼稚,而在於自以為是。覺得你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正確的,別人都是在找你的茬。

如果非要問得罪了誰,那就是你的幼稚僅僅能得罪了在乎你的人。不認識你的人只會打心底看不起幼稚,把你劃為頭腦簡單的那一類。


人到了一定年紀 閱歷和認知的東西大致相同 道理大家都懂 接不接受看個人 大部分人都接受了 叫成熟 有人不願意接受 於是在大部分人眼裡 叫幼稚 就像有人說的 你可以選擇裝成熟 也可以選擇不裝 無論你怎麼選擇 一定會有人覺得你成熟 也一定有人覺得不成熟 你要在意別人 那你就裝 你不裝 也不要去給別人添堵 該做什麼做什麼


說出這句話,就證明你幼稚到一定程度了。。。


看場合。比如不要在人家玩遊戲/上知乎的時候問工作怎麼樣了。


問題應該問成「成年人有沒有幼稚的權利」,而不是直接問為什麼沒有。

幼稚又不犯法,當然有幼稚的權利,成年人也好非成年人也好都不例外。幼稚有沒有可能「得罪」人?其實在一定的情況下是有可能的,但話說回來,得罪的要麼是沒有從你那牟到利益的人,要麼是真心不願意你受到損失的人,跟你沒關係的人是得罪不到的;對於前者可以心安理得地得罪,被得罪的只能說是活該,如果是後者的話還挺難辦,多少是良心不安。還有一部分跟你沒啥關係的人,就是看不慣你幼稚,這個怎麼說呢,你管他們幹啥,愛咋想咋想唄。


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裝逼


以前我覺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幫助別人 自己會快樂好長時間。即使耗費了自己大量時間與精力 也樂此不彼

幫助別人是無償的。

(以前太包子的例子會再更)

現在不啊,遇見太多沒有禮貌的伸手黨,熱情都會被消耗。

我的想法 為什麼要分給那些莫名其妙的陌生人。時間很寶貴。

如果你加了我微信,不說明身份 問了"你好 在嗎?"後一聲不吭,我憑什麼相信你 或許我幫了你 是助紂為虐呢?

別擔心 即使我忙著期末複習,也會刪除好友的。

Tips: 如果有"求"與人 通過了聯繫方式,請主動表明身份好伐?給一個讓對方願意幫助你的理由,信服你的原因 謝謝。

沒有人有義務耐著性子聽一個陌生人磨磨唧唧。

大家時間都寶貴,請別浪費彼此時間。

有點偏題。。那就總結下,

成年人可以有幼稚的權利,但你別成為一個麻煩。

你不是小孩子了 所以與人溝通請注意效率。

我沒有義務去做 一個客服應該做的事。

畢竟我回答了 也沒有人付我工資。(?????)

如果我寫的東西對你沒有任何卵用 沒有任何引起你思考的地方, 對不起 浪費了你的時間。

反之你可以……


幼稚沒什麼罪過,但是,你就可能會承擔讓人失望的後果。


幼稚的場合不對。幼稚的權利,誰都有,不分年齡。

該幼稚的時候幼稚,不該幼稚的時候就別總喊著:多少多少歲就沒有幼稚的權力了嗎?


其實我也想過這個問題。最後的答案是,成長是不能拒絕的。如果你拒絕成長從而導致幼稚,那就是一種對身邊的人和自己不負責的行為。比如已經為人父母了,你的心智卻還像初中高中時候一樣,那會不會算是「得罪了誰」?


「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每個人都可以犯錯,但不能是致命的錯」(《教父·三》)


愛幻想,看問題簡單,幼稚,有童心,年輕很好,酸溜溜說你的人是嫉妒,他們回不到你的狀態。低調點你會少點煩惱。


在陌生人面前,看情況可以適當的幼稚,在熟人面前就無所謂了。

因為成人的世界有固有的遊戲規則,如果你在職場或者生人面前表現出「幼稚」的行為,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是一種認同感吧,小孩幼稚會覺得理所當然,大人幼稚會覺得不能理解。


成年人或許有幼稚的權利,但成年人也有相對應的責任。

我們總是太輕易地說出我們的權利,我們有幼稚的權利,有工作不爽就辭職的權利,有單身一輩子的權利,有按自己的意願過生活的權利,甚至連前段時間把慰安婦製作成表情包的事件中都有人在說他們有那麼做的權利。這個世界的多樣性,包容性確實在很大範圍內允許很多差異巨大的人和事同時存在,甚至標榜自己有這樣那樣的權利似乎成了一件特別政治正確特別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事。

但是,在有了這麼多權利的同時難道就沒有考慮一丁點責任嗎?或許不幼稚就是成年人的責任呢?或許賺錢養家哪怕工作不喜歡就是成年人的責任呢?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父母的心愿就是成年人的責任呢?

以上這些問題沒有肯定的回答,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一桿秤,談不上對錯。唯一肯定的是,責任肯定是有的。對我而言,我確實有權利不去做一些我不喜歡的事情,但有些時候我也覺得,去做,也是一種責任。


有啊有啊怎麼沒有,你有幼稚的權利,然後你去承擔幼稚帶來的後果就好 啊,大家都是成年人,怎麼沒有權利了呢


馬爾康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