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教都是追求長生不死的嗎?

道教應該有好幾個派別,那都是追求長生的嗎


我們全真龍門派的丘處機祖師是這樣說的:「吾宗所以不言長生者,非不長生,乃超之也。此無上大道,非區區延年小術也。


當然不是, 宗玄先生在《玄綱論》長生可貴章中說:

或問曰:道之大旨,莫先乎老莊。老莊之言,不尚仙道,而先生何獨貴乎仙者也?愚應之曰:何謂其不尚乎?曰老子云死而不亡者壽。又曰子孫祭祀不輟。莊子日孰能以死生為一條。又曰聖人以形骸為逆旅。此其證乎?愚答曰:玄聖立言,為中人爾,中人入道,不必皆仙。是以教之,先理其性,理其性者,必平易其心,心平神和,而道可冀。故死生於人,最大者也。誰能無情?情動性虧,柢以速死。令其當生不悅,將死不懼,偷然自適,憂樂兩忘,則情滅而性在,形歿而神存,猶愈於形性都亡,故有齊死生之說,斯為至矣。何為乎不尚仙者也?夫人所以死者,形也。其不亡者,性也。聖人所以不尚形骸者,乃神之宅,性之具也。其所貴者,神性爾。若以死為懼,形骸為真,是修身之道,非修真之妙矣。老子曰: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又曰:穀神不死。莊子曰:千載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又曰:故我修身千二百歲,而形一未嘗衰。又曰:乘雲氣,馭飛龍,以游四海之外。又曰:人皆盡死,而我獨存。又曰: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斯則老莊之言長生不死,神仙明矣。曷謂無乎?又《道德經》、《南華論》,多明道以訓俗,敦本以靜末,神仙之奧,存而不議。其幽章隱書,鍊真妙道,秘於三洞,非賢不傳。故輕泄者獲戾於天官,欽崇者紀名於玄錄,殃慶逮乎九祖,升沈擊乎一身。何可使行屍之徒,悉聞悉見耳。

解釋:

或有人問:道的主旨,沒有比老子與莊子更早的了。老莊都不崇尚仙道,而先生您為何獨以仙為貴呢?

我反問:「從哪裡看出來不尚呢?」

對方說:「老子說「死而不亡者壽」,又說「子孫祭祀不綴」。而莊子也有說「孰能以死生為一條」,並又說「聖人以形骸為逆旅。這難道不是證明嗎?」

我回答:玄聖所說的話,主要是為中等人的,而中等的人入道,並不需要個個求仙。

所以在對這些人進行教化時,先要把人的性給理了,而理性必要讓其心中平順,而心平神和後,才能期望修道。

生死對人來說是最大的事了。作為常人來說誰能夠做到無情呢?而情一動,性就會虧損,這樣就會加速人的死亡。

所以通過教化先讓人對於生不會興奮,對於死不會恐懼,神清氣和自然舒適,憂愁與歡樂均能忘掉,這樣便能將情滅了而保留人的真性,即使是肉體毀了,神也是能存在的,再怎麼樣也是比形神俱壞的好,所以才有齊生死的說法,這是多好的方法啊,怎麼能說是不尚仙呢?

而人之所以死的是形,而不會死的,則是性。聖人之所以不尚形骸,這是因為形就如同是神的宅子,裝性的用具一樣,其最珍貴的是神性。如果害怕死亡,以形骸為真,這是修身之道,而不是修真了。

老子說過: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又說過:穀神不死。莊子則說千載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同時還說: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所以老莊說了長生不死的事,這顯然是在說神仙之道,怎麼能說沒有說過呢?

而且《道德經》《南華論》,多是為了講道以開化俗人,大體是以靜為主,至於神仙奧妙之事,只是存而不議而已。

至於幽章隱書,修真妙法,都秘密傳承於三洞之間,非是賢者不傳。所以輕泄的人還會獲罪於天官,名字會被記載在玄錄上,受殃會影響到九代祖先。升進與黜退皆在一身,怎麼能讓如同行屍走肉之人,能夠輕易得知呢?

摘自貧道解釋的《宗玄先生玄綱論》長生可貴第三十


長壽是修仙的一部分,應該算是吧。


不管是什麼派的,都追求到回歸大道,與道合一,以至於立於虛空永恆不滅。

至於你說的追求長生不死,那只是形體上的,是有機會被滅掉的。不老,不死,不滅,不朽,這才是永恆。然而,只有虛空才能做到這一點。


許地山《道教史》開宗明義就引梁劉勰的《滅惑論》里的道家三品說,對這個問題做出了解答:

案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太上為宗,尋柱史嘉遁,實為大賢;著書論道,貴在無為;理歸靜一,化本虛柔。然而三世不死,慧業靡聞,斯乃導俗之良書,非出世之妙經也。若乃神仙小道,名為五通,福極生天,體盡飛騰。神通而未免有漏,壽遠而不能無。功非餌葯,德沿業修,於是愚狡方士,偽托遂滋。 張陵米賊,述死升天;葛玄野豎,著傳仙公;愚斯惑矣,智可往歟?今祖述李叟,則教失如彼;憲章神仙,則體劣如此;上中為妙,猶不足算,況效陵、魯,醮事章符,設教五斗,欲極三界,以蚊負山,庸詎勝乎?標名大道,而教甚於俗;舉號太上,而法窮下愚。

何故知耶?貪壽忌夭,含識所同;故肉芝石華,譎以翻騰。好色觸情,世所莫異;故黃書御女,誑稱地仙。肌革盈虛,群生共愛;故寶惜涕唾,以灌靈根。避災苦病,民之恆患;故斬得魑魅,以快愚情。憑威恃武,俗之舊風;故吏民鉤騎,以動淺心。至於消災淫術,厭勝奸方,理穢辭辱,非可筆傳。事合氓庶,故比屋歸宗。是以張角、李弘,毒流漢季;盧悚、孫思,亂盈晉末。餘波所被,實蕃有徒。爵非通侯,而輕立民戶;瑞無虎竹,而濫求租稅。糜費產業,蠱惑士女。運屯則蠍國,世平則蠹民。傷政萌亂,豈與佛同?

(《大正藏》五十二卷五 一頁)

然後又借北周道安的《二教論》對道家三品說又做了進一步延伸:

一者老子無為,二者神仙餌服,三者符籙禁厭。 就其章式,大有精粗。粗者厭入殺鬼;精者練屍延壽。更有青篆,受須金帛,王侯受之,則延年益祚;庶人受之,則輕健少疾。

(《大正藏》五十二卷一四一頁)

這三者充分體現了道家哲學的宗教化,最上老子無為,這是道家;其次神仙餌服,最次符籙禁厭,這是將迷信色彩參入到道家之後道教。

道家是不追求長生的,《莊子》在其逍遙遊中說得很明白: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上面一段話很有名,但是絕大多數人,乃至有一些出版社的白話莊子,都是理解有問題的。直接理解為:小的智慧不如大的智慧,短的生命不如長的生命。這個翻譯和《莊子》上下文完全前言不搭後語,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誤讀是一個道理。

劉文典的《莊子補正》裡面有引用關於這段話比較精微的註:

物各有性,性各有極,皆如年知,豈跂尚之所及哉!自此已下至於列子,歷舉年知之大小,各信其方,未有足以相傾者也。然後統以無待之人,遺彼忘我,冥此群異,異方同得而我無功名,是故統小大者,無小無大者也;苟有乎大小,則雖有大鵬之與斥鴳,宰官之與御風,同為累物耳。齊死生者,無死無生者也;苟有乎死生,則雖大椿之與蟪蛄,彭祖之與朝菌,均於短折耳。故游於無小無大者,無窮者也;冥乎不死不生者,無極者也。若夫逍遙而繫於有方,則雖放之使游而有所窮矣,未能無待也。


@梁興揚這個應該妖道長來啊


是的,道教神仙說靠著姦汙十四歲以下的幼女,可以活三千歲。

抵制封建迷信,樹立牢固科學發展觀。


主要是「追求長生」這個說法,最容易受大眾接納。至於到底追求啥,那人各有別,總不能說,每一個程序猿的追求,都是建立一個黑客帝國吧……


余以為延年益壽或長生不死都不是道家所追求的,但修道之人延年益壽確實不爭的事實。至於長生不死這種追求,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大概是非秦始皇莫屬了吧!千百年來淪為笑柄,荒唐至極。世間萬物生生不息,有生就有滅,不生則不滅。


錢,權,色,生,死。

五鬼迷心。

喜,怒,哀,恐,驚。

五潰傷性。

不斬五鬼,伏五潰,如何清凈?

不得清凈,如何明心見性?

不明心見性,如何「入道」?

所以,你壓根就沒明白「道」是什麼!

追求的又是什麼!


不管是哪個道教流派,長生不死都是其終極目標! 傳統道教其實不僅僅追求肉體的永久存在,更追求一種無病無災的完滿狀態。為了達到這種狀態,誕生了外丹、內丹種種手段,也出現了樓下答主介紹的采陰補陽、用少女經血煉丹等種種瘋狂的行為。

邱祖不愧為偉大的宗教家,他在觀察到不管採取什麼手段都無法完成肉體長生的目標之後,轉而追求思想、精神的永存。怎麼來做到這點?立德,立言,立身,就是首先完成自己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其次有良好的德行,最後有著述傳世。顯然邱祖的方案更有可操作性,也是歷史和道教的進步。

實際上已經有人長生不死了

海拉細胞系

海拉細胞系是源自一位美國黑人婦女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宮頸癌細胞的細胞系。一位外科醫生從她的腫瘤上取下組織樣本,並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至今仍被不間斷的培養。這名美國婦女在1951年死於該癌症。 不同於其他一般的人類細胞,此細胞株不會衰老致死,並可以無限分裂下去。此細胞系跟其他癌細胞系相比,增殖異常迅速。

就是這位女士!或許某一天,學者可以從含有她遺傳基因的腫瘤細胞出發,重新把她複製出來。


海漫漫,直下無底傍無邊。

雲濤煙浪最深處,人傳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葯,服之羽化為天仙。

秦皇漢武信此語,方士年年採藥去。

蓬萊今古但聞名,煙水茫茫無覓處。

海漫漫,風浩浩,眼穿不見蓬萊島。

不見蓬萊不敢歸,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誑誕,上元太一虛祈禱。

君看驪山頂上茂陵頭,畢竟悲風吹蔓草。

何況玄元聖祖五千言,不言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白居易


長生不死是修道的開端。。。


推薦閱讀:

若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墨子/孫子/釋迦摩尼/耶穌/默罕默德被打了一巴掌,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氣走督脈,過玉枕關的時候很噁心,怎麼辦?
仙俠小說的若干問題?
為什麼只羨鴛鴦不羨仙?
道士的使命是什麼?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