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布熱津斯基:美國不能讓中國做中東問題的旁觀者」的言論?是否意味著美國準備與中國利益交換?

http://i.ifeng.com/news/sharenews.f?aid=104162621

布熱津斯基:美國不能讓中國做中東問題的旁觀者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戰略問題專家布熱津斯基周一(12月14日)在華盛頓表示,中國可以在中東問題上給予美國幫助。

他還認為,美國在與中國抗衡和合作之間,需要做出選擇。

布熱津斯基在華盛頓著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關於回顧20世紀歷史、展望21世紀遠景的活動上說,在中東,美國「不得不與俄羅斯合作,我們也需要把中國人吸引進來。」

今年87歲的布熱津斯基曾在1970年代卡特政府內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在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與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也有私交。

中國不能只獲益

「我們無法承受讓中國站在一邊旁觀,卻從一個受到保護或在某種程度上穩定的中東獲益。」布熱津斯基說,穩定的中東對經濟和國際政治的良好狀態至關重要,但這需要中國的幫助。

「這很重要,因為沒有他們(中國)的幫忙,我不認為我們可以很好地和俄羅斯合作,」他說。

布熱津斯基說,做到這一點,美國需要有耐心和智慧。他說,美國在與中國談友誼和合作的同時,加大對印度的軍售力度,還公開宣布「重返亞太」政策。「這意味著針對誰的軍事再部署呢?」布熱津斯基笑笑說,「針對中國人。我們不能同時兩邊進行。中國人會在中東幫助我們,我認為他們的幫助絕對是必要的。」他說,美國需要做出選擇。

布熱津斯基以二戰為例,說美國公眾在珍珠港被偷襲後支持對日本回擊,在逐漸了解德國在歐洲進行大屠殺後也做出強烈反應。他說,通常公眾會在自己感到疼痛後才會對事件做出反應。而在中東,布熱津斯基說,美國最好與對局勢有相似擔憂的國家一起合作。

「俄羅斯有理由(對中東局勢)表示出(與美國)相似的擔憂,因為俄羅斯人口相當一部分是穆斯林,」布熱津斯基說。

而他認為中國也有合作的基礎。他說,「中國有一些由經濟彰顯的利益,我們不應該讓他們在一旁坐享其成(give them the luxury of staying on the sidelines),但是我們也不能期待他們被我們當作敵人的同時成為我們的夥伴。」

「我們應該想想我們應該走向哪個方向?」布熱津斯基說,「我們是與印度人、日本人,也許還有韓國人、以及澳大利亞人和其他人組織一個同盟,阻礙中國人的抱負(a barrier to Chinese aspirations),還是把那些承諾與參與度降低一個層次。」

中國不再韜光養晦

在談到中國是否已經與鄧小平時期倡導的「韜光養晦,永不爭霸」政策有所不同時,布熱津斯基,「在某些方面,是的,就是在軍事方面。」

他說,但是物質層面來說,中國的改變是顯著且不可爭辯的。「有各種理由值得驕傲。」布熱津斯基說,「所以他們沒有那麼謙遜了,毫無疑問,他們遠不如以前謙遜了。」

布熱津斯基說中國的經濟成就給予中國在很多國家的影響力。

「這是為什麼他們是一個潛在的重要盟友,」他說,「我也認為他們知道中東的衝突是多方位噴發的,先成為地緣問題,再四處擴散。其次中東問題還可能會導致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他說這甚至可能導致核衝突。

布熱津斯基說,任何這些事發生,都會讓全球經濟受到影響,進而讓中國遭殃。


謝邀 @杜浩明(邀請了我,我竟然埃特不了你,神奇了,還有請問是怎麼找到我的?想不通了)·

布老曾任哥大教授、喬治頓教授顧問,現任約翰霍布金斯(SAIS)的教授,我先膜拜一下,許個願希望有生之年能夠上他的課,聊聊他的強項地緣政治,以及如何幹掉俄羅斯。(☆_☆)

簡單寫一下

布背景:

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直接參与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談判。當時卡特政府內國務卿萬斯主張對蘇中「等距離」外交,布認為要聯合中國對抗蘇聯,原因是蘇力量比中國大上許多,等距離等於讓蘇聯佔優。當然,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背景可以看出,布比較喜歡用「中國」牌,且1987年開始他就擔任「中國-美國」協會副主席,也算是比較了解中國,會用中國牌的。

布理論:

布是非常有名的「地緣政治」學者,基本繼承了英國人麥金德「亞歐大陸」心臟地帶的陸權論,「誰控制東歐,誰就統治心臟地帶;誰控制心臟地帶,誰就統治世界島;誰統治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想想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是不是很熟悉。布的早期針對美蘇,多元演變蘇聯,其後他的理論主要分布在三本非常有名的著作:《大棋局》1997年,《大抉擇》2004年,《大博弈》2008年(還有一本也比較有名,《第二次機遇》),基本上這些書一脈相承,分析了各個時期美國的現狀,問題,維護霸權的方法。

(題外話,他的書和另一位約瑟夫奈《理解全球合作和衝突》,都是比較生動的國際關係入門書,好奇的,可以去由此入手。)

布在《大棋局》中,將世界分割成幾塊,逐一分析了其中國家的情況,以及美國的應對。其中,歐洲和全球巴爾幹這塊涉及俄羅斯和中東地區,認為烏克蘭對俄羅斯的重要性,認為肢解俄羅斯,首先要切斷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從而使得俄羅斯完全變成一個落後的亞洲國家,同時提及了「北約」在蘇聯解體後(本來北約是一個針對蘇聯的軍事同盟)新定位和任務,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大西洋體系。具有牽制俄羅斯力量向中東和歐洲滲透。普京上台後,通過比較強硬的手段,抵抗了北約和歐盟東擴的進程,可見布,或者說地緣政治仍然對權力政治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書中,對中國的定位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國,但其經濟嚴重依賴西方資本和技術流入,會限制其戰略選擇。美國應對中國,要在遠東扶植日本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大國,維持遠東美國和平下的權力平衡。結論是,防止任何國家挑戰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

《大抉擇》書里,用了一個很生動的博弈論(很有意思,大豬小豬,大家可以去看下)的,來試圖說明美國霸權下,世界和平,共同發展,本質仍然是為美國霸權合理化的論證,其他國家服從美國霸權是其發展,生存,世界和平的退而求其次。

《第二次機遇》這本書中,評價了大小布希,柯林頓三代總統政府的表現。根據上文提及大西洋同盟,批評了小布希繞過歐洲的「單邊主義」,認為這是美國深陷中東的主要原因。書中對中國的評價仍然是比較保守的,分析了中國當時市場經濟和官僚政治體制的矛盾。

《大博弈》被和諧一部分,基本上仍然繼承了布的主要理論。

總結:美國唯一的霸權,要維護霸權的方法不是單邊,而是合作。各個地區應當分而治之,其他國家要生存和發展,服從美國的安排是最好的「納什均衡」。

好了,現在我可以回答第一個問題了,如何看待。不言而喻。

題外話,布的觀點好像很有說服力,覺得中東混亂了,中國在中東的利益也受損,但其出發點是美國國家利益(一切戰略政治服務的伊始),但是世界上不是只有美國一個國家,也不是只有美國有國家利益。就算中國要涉足中東,也不應該按照美國的安排。我們又不是馬歇爾共同體,又沒有什麼特殊關係。所以,聽聽就算了好吧。

至於第二的問題,交換利益?「交換」那都是中國經濟噌噌噌逼的,再說了,不是一直在交換利益,在談判,在博弈么?合作只是換一種比較友好的說法而已。何況,中美是什麼關係?合作夥伴么。

題外話,我比較贊同,用比較激進的權力政治看問題本質,但用比較自由的態度來思考如何談判。中國需要談判高手,在世界經濟,氣候,環境這種逐漸變成主要議題的博弈里,和美國好好扯皮。更需要像布這樣的具有戰略眼光,會設計宏觀戰略的智庫,越多越好。

謝謝大家!


一個"前"字已經完全說明問題了.


謝邀。

不是。美國只是簡單的告訴世界和自己的喉舌:看,中國在旁觀

僅此而已


這個世界都是寅吃卯糧的貨,包括美國和俄羅斯。

金主只有兩個,一個是沙特,一個是中國。前一階段沙特又是埃及,又是葉門,又是ISIS,估計能花的錢也花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就想起了美國、歐盟、日本共同的債主。

潛台詞:中國想學二戰時期的美國韜晦待時,那是不行的,哈哈。

給美國人的心理暗示:奧巴馬就是一個傻缺,圍堵海陸權複合的國家最後能有什麼收益?一隻腳踏進亞太的時候,美國就會失去戰略主動權,就會陷入被動。要先歐後亞!先歐後亞!先歐後亞!


拉中國下渾水?問題是美國解決事務的模式靠譜不靠譜?

中國不是不想參與解決中東事務,是怕被美國坑了,看看歐洲吧。


想拉中國下渾水,中國現在關鍵是發展經濟,把中國整跨才是他們最終目標


昨日黃花了,布」熱「津斯基與卡特一樣,在任時,都認為不咋樣,現是迴光返照,用我們的語言講是發揮余「熱」。


按照本網站上某些人的觀點,我國現在還有很多人沒有脫貧,很多小孩子沒有錢上學,有那個錢在中東折騰,不如拿來蓋希望小學。嘿嘿嘿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國際關係 | 地緣政治 | 如何看待評價X | 中東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