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為何暴露了中年危機?

「到了這個歲數,喝啤酒都想放兩粒枸杞」,並不是也不應該是我們社會的真實生態。不失朝氣銳氣,不畏奮鬥之苦,我們才不會錯失這個非凡的時代

這幾天,保溫杯突然火了。緣起只是一位曾經「搖滾」,如今已年過半百的樂隊鼓手端著保溫杯喝水的照片,當事人今昔之間的對比,引起了對所謂「中年危機」的集體共鳴。

有人認為,這樣的共鳴反映出一種對中年心態的警惕。耐人尋味的是,熱衷於關注這一問題的,除了加班之餘自嘲一下的中年人,還有很多是以「九二中年」自詡的年輕人。中年的話題跨越了代際,正說明它所輻射人群的普遍性。


為什麼中老年人喜歡保溫杯|大象公會

保溫杯的背後,是被歷史遺留的離不開熱開水的一代人。

文|兔透射

還有什麼比手拿保溫杯更顯示一個人已經步入中老年呢?

有人調侃說:「中年危機最後的倔強,絕不拿泡著枸杞的保溫杯。」

然而,多數中國中老年人的保溫杯里並無枸杞,很多甚至連茶葉也沒有,他們之所以手拿保溫杯,只是因為離不開熱開水。

他們的熱開水情愫是如此強烈,以至於中國旅行團出境之前,帶隊導遊總要再三提醒團里的中老年旅客:「國外的餐館未必能給您提供熱開水,請不要見怪。」

可是這種非熱開水不飲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呢?

非熱開水不飲並不是傳統

中國是有喝熱水傳統的國家,很多人因而認為,中國人傳統上就是非熱水不飲的。理由有二,一是中國人愛喝熱茶,二是中醫忌「寒」。

但這樣的想法卻並不正確。

中國雖有喝熱水的傳統,但同樣也有悠久的冷飲傳統。早在先秦,就有了為宮廷管冰的官。隨著儲冰成本降低,冷飲逐漸普及到市民階層,北宋《東京夢華錄》即記載了販賣「冰雪、涼水」的攤販。到清朝中期,單是官方冰窖的儲冰量就比宋朝翻了好幾番。

▍清代運冰人

而中國傳統的飲茶,也並不都是喝熱茶。至少從宋朝起,就出現了士大夫夏季享用的「冰茶」。

北宋李若水、金國元好問、清朝的錢大昕和吳志鴻都作詩讚美過冰茶的清涼爽快。乾隆時的《帝京歲時紀勝》里還記載慈善組織普濟堂「冬施粥饘,夏施冰茶」,可見消暑的冰茶早已不是達官貴人的小眾喜好。

而中醫對「寒」的忌諱,離「非熱水不飲」的極端信仰也有著很大距離。

中醫確實忌「寒」,尤其在婦科問題上,輕易食用「性寒」食材往往意味著嚴重的後果。但實際上,中醫的這些要求只是人體脆弱時不應進食刺激性食物,各國傳統醫學都不乏這樣的內容,中醫並不特殊。

▍流行於網路的經前「忌口」圖

婦科問題以外,中醫的「忌口」也有涉及冷飲:吃熱東西不能喝涼水、吃肥肉不可飲涼水、醉酒時喝涼水會得手顫病、大量嘔吐後喝涼水會得消渴病……服用某些藥物時要避開涼水,某些疾病痊癒後也需要忌涼水。

但中醫從來沒有單純的批判冷飲而推崇喝熱水。古代醫案中,經常能見到對患者「喜飲涼水」的描述,除非涉及上述那些特定的禁忌,醫生一般對這種狀況都是聽之任之。

中醫甚至還有不少拿涼水治病的案例。如說患者腹痛得厲害,就先讓其喝一碗涼水,如果疼痛有緩解就屬熱病,若疼痛嚴重了就屬寒病。又如說喉氣不通,只需用冷水徐灌之。

金代中醫著作《儒門事親》里甚至還記載了一個把冷飲用作靈丹妙藥的案例。說有「彭吳張叟」,六十多歲,病熱厥頭痛,已經用了一個月催吐葯,身體疲乏又上火,某日出門太陽一曬就暈倒了。

家人見狀,就要掐他人中。名醫張從正連忙阻止,告訴他們這種情況絕不可驚擾病患,惟有任其安定神思,然後喂以「西瓜、涼水、蜜雪」等冷飲,病人不久就復甦了。

▍《儒門事親》由金代著名醫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從正所作,共十五卷

舶來的衛生習慣

第一批非熱開水不飲的中國人,是近代來華的西方人培養的。

晚清開埠,西方人來華設立租界,疫病對其造成的傷害遠高於愛國軍民。如德國 1898 年佔領膠澳,1899 年就有 64%的駐軍感染傷寒,31 人病死。之後每年也有 40%左右的士兵染病,連第二任膠澳總督葉世克都是突然染上斑疹傷寒而死的。

這些摧殘外國人的瘟疫,在租界及其周邊華人社區造成的危害更為慘重。但瘟疫之所以泛濫成災,恰恰是因為華人社區惡劣的衛生條件。

華人社區幾乎是伴隨租界的設立而同時出現的。由於租界工資高達其他地方數倍,大批貧窮的華人蜂擁聚集在租界周圍,只求謀幾件雜活填飽肚皮。

▍二十世紀初的閘北區寶山路

大量貧民聚居在臨時搭建、擁擠不堪的棚戶區,垃圾、糞便污染飲用水源的事情常有發生。再加上近代交通設施大大加快了人員流動的頻率,傳染病流行就成了租界周邊華人聚居區的常態。

為防範瘟疫侵襲,租界做了很多工作來強化公共衛生。在飲水問題上,西方人的一貫套路是鋪設自來水,靠公共工程來保證市民在家裡取用的水足夠清潔。但這一套在中國卻不太行得通。

租界範圍有限,即使它做到了全面保障界內居民用水,對界外華人聚居區的供水仍會面臨主權爭議、難以收費等種種問題。即便在供水系統最先進的上海,華界雖然受租界影響而設立了閘北水廠和南市水廠,但仍難保障供水質量。

——1926 年,正是因為閘北水廠水源受污染引發霍亂流行,死亡 366 人。

▍閘北水電公司水廠大門

何況,這樣的自來水也不是人人都用得上,因為兩廠出水量不足,靠自流井取水的市民始終不在少數。在發展程度不及上海的城市,用上自來水的人口比例更低,如同處江南的常州,到 20 世紀 50 年代初,自來水普及率也只有 9.8%。

基建不能解決問題,就只能靠扭轉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了。已經掌握細菌致病學說的外國人很清楚,只要杜絕生水,改喝煮沸過的熱水,就避免了很大一部分病從口入的危險。

因此,從租界開始,模仿租界建立近代市政的中國城市也迅速跟上,都有意識地勸導居民不要飲用「未經煮沸的涼水」,同時也會查處那些擅自用生水加工飲料的不良商販。

▍1934 年申報發布的《上海市衛生戒嚴令和夏令防病衛生》

如北京的巡警總廳就模仿日本法規,制定了《各種汽水營業管理規則》,無論是新興的碳酸飲料,還是傳統的酸梅湯,所用之水都必須為「清潔熟水」。

正是這樣的衛生宣教,培養了第一批專喝熱開水的中國人。不過,這批熱開水愛好者跟今天的不盡相同,他們飲用熱開水,常常是用於沖泡西方傳入的各色飲品。

而且,由於當時的熱開水宣傳總是與具體疫情相關,接受熱開水的市民也多能講出其中道理,像今天中老年人那般偏執的不多。

但這批基本只在近代化程度較高的大中城市出沒的熱開水愛好者,佔全國人口比例很小,本身也不是後來廣大保溫杯中老年人的發展基礎。

大院的遺產

教今天的中老年人愛上熱開水的,是 1950 年代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大院生活。

大院創造了一種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社區,它高度封閉,高度集體化,無論它對外承擔了機關、部隊、工廠還是公社的角色,大院內職工及家屬的衣食住行幾乎都由它自行包辦。職工們在同一片廠房上班,在同一個食堂吃飯,下班後回到同一片宿舍,孩子上同一個託兒所、同一個學校。

而他們的喝水問題,也直接由組織統一操心。

1930 年代開始,中共就開始在群眾衛生運動中宣傳喝開水。1950 年代的愛國衛生運動將群眾性衛生宣教活動發展到頂峰,自此,「喝開水」作為一條政治口號,遍布全國各地。

▍「喝開水」的海報,下方寫著「喝開水要用自己的茶杯」

比起散落田間地頭、至今未能全部養成喝開水習慣的中國農村,高度集體化的大院天然是執行開水政策的最佳土壤。

於是,工廠為車間工人提供了熱水桶,機關為辦公室職工配置了暖水瓶。大院給每個家庭分配有開水票,每天固定時間供應開水,拿暖水瓶接了回家即保證了一天的家庭用水。

喝熱開水要從娃娃抓起。1959 年培訓幼兒園教養員的書籍,直接介紹經驗說,應該「給孩子喝開水,養成喝熱開水的習慣,保證每天喝三次」。當年讀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今年已經退休了兩三年,他們一開始參加工作的地方,多半也是一家社會主義大院。

與大院開水供給相伴的,是暖水瓶行業的紅火,從 50 年代直到 90 年代中期,暖水瓶基本壟斷了「玻璃保溫容器」一詞代表的含義,生產量穩步提升。

喝開水的官方色彩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暖水瓶逐漸成為政治正確、追求進步的標誌。

基層幹部往往以暖水瓶擁有率向上級彙報其衛生工作的成就。基本打不上開水的農民喜歡在結婚時把暖水瓶當作嫁妝、彩禮。而在農村公共食堂短暫供應開水的大躍進初期,研究人員到河北、山東五個縣份的五個農業社調查,竟發現其中四個社的暖水瓶擁有量都超過了手電筒。

▍小品《懶漢相親》中宋丹丹的台詞:「實在對不起,俺眼神不大好,把個暖水瓶踢碎了」。農民普遍有暖水瓶,卻未必養成喝熱開水的習慣,遲至 1998 年,浙江金華所轄兩鄉的調查報告仍然發現:15 歲以上人群,喝生水的占 34%。

相反,今天中年男性人手一隻的保溫杯不但不流行,還長期在政治上不受待見。

1958 年,新華社一篇關於保溫杯的報道受到批判,因為它給「成本較高、生產數量不多、實用價值不大」的保溫杯做了誇大宣傳。打倒四人幫後,王洪文用特殊的保溫杯喝茶,還是被拎出來批鬥的一條罪行。

直到 1995 年,保溫杯的銷量也沒能突破一千萬隻,不及暖水瓶的一個零頭。但它的春天馬上就要來了。

1990 年代後期,暴風驟雨的國企關停改制衝垮了許多兩三年前還歲月靜好的大院。大多數國企員工即使還能保住飯碗,沒被衝進下崗大軍,也再不能享受從搖籃到墳墓的組織關懷。家屬宿舍不再有開水打,新的工作場所在提高效率的時候,常常就順便把開水房省去了。

而那些趕上時代潮流的人們,則開始嫌棄開水房用自來水燒出的、充滿水垢味的熱水。政府機關紛紛裝上飲水機,民營企業家則開始學習廣東福建傳來的茶文化,自來水泡茶自然是下下品。

時代推著喝水設備換代:1997 年,暖水瓶的全國產量還有 2.66 億,一年後便斷崖式下跌到 1.87 億,1999 年,這個數字又減少約一千萬,此後不再列為單項作產量統計。

但是,那個兩年前還主要代指暖水瓶的「玻璃保溫容器」卻並未隨之蕭條。1997 年它是 3.24 億,一年後受暖水瓶影響,它也減少了五千多萬;但 1999 年它又迅速恢復到 3.18 億;到 2008 年,這個產量突破了 6 億。

這背後,就是保溫杯的崛起。

需要保溫杯的人比需要暖水瓶的人更多:它更私人,一個喝熱水的人就要一隻保溫杯,很少共用。這種私屬性和並不高的價格,使之迅速成為理想的工會活動禮品和會議紀念品。

它的熱水來源也更平等、更多元——電熱水壺和飲水機,有錢就可以買一台,不像開水房要拿著暖瓶排隊,還只滿足大院居民。保溫杯的時代,許多90年代初還拿生水將就的農民也模仿幹部喝上了熱水。

但保溫杯的時代卻無法像暖水瓶那樣持久。2012 年,「玻璃保溫容器」的產量達到 7.7 億的歷史巔峰,之後便迅速下滑,到 2015 年,就又回到了 3 億左右的水平。它的未來,註定是越來越黯淡。

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儘管非熱開水不飲曾經有助於公共健康,現在它卻更多只是特殊年代留下的痕迹。


前陣子,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的保溫杯火了。

保溫杯怎麼了?

其由頭是一位網友講述自己攝影師朋友的經歷。

「一個中年謝頂的攝影師朋友,年輕時候玩過搖滾。前段時間他去給黑豹拍照,回來甚是感慨:『不可想像啊!不可想像啊!當年鐵漢一般的男人,如今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

之後,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在微博上「認」下了自己的保溫杯。

這一事件被迅速地和「中年危機」聯繫在一起,不少人表示「記住,中年危機最後的倔強,絕不拿泡著枸杞的保溫杯」。

李不知在《你知不知》第四期節目中,就來給大家講講中年危機武器——保溫杯的故事。

人潮人海中,又看到你,保溫杯里泡著枸杞。

提著保溫杯向你走來的不只有搖滾青年,還有束著長發穿著長袍的古人。

保溫杯的前身是戰國時期的陶杯、陶罐,而真正的1.0版是宋代的暖水瓶——AKA暖水釜。

11世紀的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寒冷的。降雪不斷,凍死甚眾,有時大雪連月,連飛鳥都凍死了。

臨安城裡,大雪紛飛,仍有半夜「提瓶賣茶」的商販。

商販們所用的瓶,就是保溫的暖水瓶啦。

有錢又任性的宋徽宗喜歡奢侈品,人生信條:奢侈則長人精神,有事沒事買買買。

討巧的工匠拿著貴到沒朋友的玻璃,做了一個暖水瓶討得徽宗歡心。

這種保溫瓶由兩層玻璃內膽製成,夾層兩面會鍍上水銀,皇帝還將它賞賜給出嫁的公主。

在此之後,暖水瓶一躍成為宋代時尚單品,漸漸在民間流行起來。

蔡襄在《茶錄》說:「凡欲點茶,先須令熱,冷則茶不浮。

有了暖水瓶,冬日三更後的夜市。除了點心水果,杯中沸騰的不止茉莉和枸杞,還有各種茶。

點茶、鬥茶、茶百戲等IP茶葉產業鏈由此形成。

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和丈夫都是茶道中人,兩人經常「賭書飲茶」。

用比賽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答中者先喝。

誰說保溫杯喝茶是中老年標配。明明是撒狗糧必備良器好嗎?

除了保溫杯,宋代人還設計了一款環保節能的保溫雙層碗 ——溫盤。

溫盤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瓷薄,下層瓷厚,中間是空的。

注水孔是在盤子兩側的頂部穿一個或者兩個圓孔,不用爐盤燒炭,直接往夾層里注水就可以喝上開水了。

據記載,這是中國歷史上一種獨具才智的飲食器皿,尤在北方官宴中得到好評,這一系列還有溫酒壺、溫碗、溫盅等。

國人之所以喜歡用保溫杯,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喝熱水的習慣。

雖然在其他國家人民的眼中,直接飲用熱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由於國人愛喝茶,所以老百姓都習慣使用開水。

另一方面,喝開水的口號是在50年代伴隨愛國衛生運動遍布全國,當時 ,暖水瓶還成了一些農村結婚時的嫁妝、彩禮。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考慮到健康問題,號召全民飲用熱水,並且為沒有條件燒開水的居民區建造了很多鍋爐房。

「多喝熱水」表示關心,這一典故從這裡開始流傳。

就連在中國待久了的外國人,也會發現,熱水真的是萬能的——痛經,喝熱水;感冒,喝熱水;疲倦,喝熱水......

之後,保溫杯因為更私人也更方便攜帶才漸漸崛起。成為朋克養生必備。

所以,「拿泡著枸杞的保溫杯,就意味著中年危機到來」。這鍋保溫杯不背,人也不背。

別嘲笑保溫杯了,願上帝保佑端著保溫杯的人吧。


我是保溫杯,我有話要說。

他們都說我是日本人。

趙大明叫我「虎牌純一郎」。

蘇州的碧螺春和福州的金駿眉,還有寧夏的枸杞子,每次被我泡的時候,都一臉的嫌棄。

」我堂堂中華大地的金枝玉葉,豈能被你這日貨泡了!「

我苦笑了一下,我必須指出兩點。

第一, 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杯具「,我的家鄉在一個沿海城市,當然我們那的方言和日語聽起來有一些異曲同工之處,你們認錯了,也可以理解。

第二,保溫杯本來就不能泡茶葉,泡枸杞。

你們這些嬌滴滴的綠葉子紅球球,腐蝕了我,都把我身體給掏空了。

手機告訴我,我最近火了,黑豹鼓手拿著一個保溫杯照片在網上瘋傳,人們感慨」中年危機「

以前那幫人中年危機怎麼沒人討論,哦,第一批老上微博的人老了。

趙大明今年35歲,在北京,乙方狗,幾年前我就跟著他了。他買我的初衷是裝熱水好泡速食麵,因為他總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出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吃麵包吃不下,桶裝面還能吃兩口,得隨身有熱水。

我陪著趙大明過了一段糜爛的生活,同紅燒牛肉,酸菜老壇,日式照燒….多名速食麵都有了一些說不清的關係。

後來趙大明看到速食麵就想吐,我就開始了泡枸杞。

說到底,這個枸杞是趙大明老婆的主意,自打前年起,他們的夫妻生活由一月5-6次,銳減至0—0.5次。

我並不是個偷窺狂,誰讓趙大明把我天天放在床頭柜上?你們不要想歪了,我只有看到好看的茶具什麼的才會感到性奮,你們人類那套幾分鐘的把戲,你以為我願意看?

人類對枸杞有誤解,說它能壯陽,我不理解為什麼趙大明的老婆也喝的很起勁?

」也不知道哪個缺德玩意,說我又能給男人壯陽又能給女人補腎。「枸杞點了一支水煙,抽了一口,嘆氣道,」我在我們茄科類都抬不起頭,他們都說我不是啥好東西,天天就想著那點事。「

枸杞是茄科,和土豆,西紅柿什麼的都是親戚。你看他長得像不像小西紅柿?

」沒事,你寧夏老鄉又不能來北京笑話你。「我安慰他。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不是寧夏的,我其實是河北的。「

我明白了,枸杞君和我虎牌純一郎一樣,有一個不能承認的真正家鄉。

我還沒有和枸杞君多聊一會,它就被趙大明喝了。

希望它可以治好趙大明的男科。

趙大明也是河北的。

「我們河北有著全國最爛的空氣和最爛的經濟!「趙大明某次很生氣的把我摔到桌子上,罵著。

不過過了一陣子,他又很生氣的把我又摔了一遍,」唉!千算萬算,都買了北戴河的房子,沒考慮雄安!「

雖然我不想再過天天泡速食麵的日子,但我還是挺喜歡那時候的趙大明的。

那時候他性生活和他的理想一樣蓬勃,不過據他們家的老暖壺說,以前趙大明比這個還猛烈,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走下坡路了。

那幾年,趙大明每次熬夜工作,老婆都特別捨不得,老婆說,」你注意身體,生活和事業要平衡。「

趙大明說,」沒有事業有什麼資格談平衡? 男人就要衝,沖,沖。「

現在的趙大明倒也還會經常回家加班,不過經常會打瞌睡,然後和老婆抱怨,他老闆是個傻逼,還比他小几歲,這大概是趙大明最不忿的事情之一。

他老婆盯著微信,忙著和小孩的老師聊天,哼了一聲,「人家傻逼也比你混得好啊。「

趙大明去年才升副總監,原因是他的上司和上上司辭職了。

和他一起入職的人,不是早跑路回了老家,就是混得風生水起。

趙大明有時候也會深深的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太差勁了,才這麼不上不下的尷尬。」

幾年前的趙大明可不是這樣,其實他倒也沒那麼差勁,我跟他經歷過職場的種種瞬間,起碼趙大明的詩寫的很好,曾經把龍井她們聽哭過,只是他現在已經不寫了。

趙大明看著一篇「那輛開了三年的車,成了你真正的家」的文章,摸著我,差點淚奔。

「中年男人,經常會在一覺醒來,茫然的看著四周,然後明白周圍都是依賴他的人。」

趙大明的電腦告訴我,他昨晚一點沒睡,打的一段話。

這一點,我稍微有點不同意,中年女人更絕望一些。

文中那個男人,起碼孩子的細節一概不知,都快交學費了才知道孩子上了個什麼班。

趙大明還有時間感嘆中年危機,他的老婆連感嘆的時間都沒有。

北京這個地方,別說誰依賴誰了,大部分普通人的兩口子,都把100%的精力拿出來,湊成一份,苦苦養活自己和給孩子充電了。

想當年他們也是相愛過的,趙大明老婆放棄了家裡給介紹的條件更好的對象,趙大明也拒絕了北京有房有戶口的姑娘的追求。

現在他兩估計都挺後悔的。

不過微博告訴我,趙大明老婆那個相親對象後來娶的老婆,還有趙大明拒絕的那個女人的現在的老公,現在也都挺後悔的。

書架上那本《蕭伯納》說,「反正你們人類最後總會後悔的。」

夜已經深了,我感到體內傷痕纍纍,我也中年了,還要假裝自己是日本杯。

趙大明老婆走過來,仔細觀察了下我,大喊,「趙大明,我今天看新聞說電商上賣虎牌保溫杯是假貨!果然都快不行了!結婚紀念日,你在xx電商買的那個lv包會不會也是假的。」

趙大明在夢境狀態下,含糊的回了一句,「我不是在電商買的,我是在朋友圈買的。」

這句話給趙大明老婆氣毛了,當場就淚奔了。

趙大明堅持說,他找那個微商是真的,但老婆不信,「怎麼可能那麼便宜?咱兩明天就去lv專櫃驗貨,如果是假的就離婚。」

結婚證和我們說,「我萬萬沒想到我會因為一個lv遭遇人生最大危機。」

工作,家務,孩子,趙大明老婆已經在崩潰邊緣,而趙大明去年給她買的結婚禮物居然是為了省錢在微商買的。

第二天兩口子氣勢洶洶的帶著lv去了,然後氣氛祥和的回來了。

趙大明還給老婆做了飯,老婆也不像往常那麼凶。

LV和我們說,「那個店長很誠懇的說,您這個包是真的,您放心吧。」

哦?我和河北枸杞都很詫異,我感覺LV其實是我老鄉,我們講話都是一個味兒。

LV笑了笑,「其實專櫃不提供這種驗真服務的,這個店長,大概是看到了他們夫妻的危機。」

「那你到底是哪的?」

「Moi? Je suis Fran?ais.」 LV心虛的說。

好吧,我知道她肯定不是法國包,陰陽性都搞錯了。

來自自個兒的公號兒:撕否


人家這家生活坦蕩,你這才叫中年危機


其實保溫杯是個很常見的物件,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頭老百姓都會用到。但是趙明義的保溫杯卻莫名地火了起來,我分析有這麼幾個關鍵點

1.趙明義代表的黑豹樂隊承載了70、80甚至一些90後的青春回憶

2.趙明義淡出大眾視野太久,歸來時已不再少年,當年鐵漢一般的男人,如今端著保溫杯腆著發福的肚子形象反差太大

3.明星效應和社交媒體的熱度

====================分割線=================

一句「保溫杯是中年人標配」就刷爆朋友圈,成了時下最流行的調侃語。保溫杯自然而然的和中年人聯繫到了一起,結合中年人發福的體形和慵懶的神態,暴露出中年危機。

但人民日報的評論保溫杯:恰恰是對消沉的警醒 奮鬥的呼喚。

個人認為,從當年「杯具」的梗到如今「保溫杯是中年人的標配」,保溫杯不是重點,重點是年輕人、中年人都要打起精神,共同打消精神的頹勢。


主要原因:

大家看到這個新聞,就自動腦補出中年危機的各種心酸。

其實當事人沒那麼凄慘,不再二逼,折騰自己身體了,注重養生了。

這是招誰了,還是惹誰了?


我一十八歲少年在學校喝水都用保溫杯

茶葉天天喝

不玩農藥

不喝酒

不抽煙

最後是公認的心理年齡中老年?′???`


年輕時,用青春健康換金錢

人到中年,用金錢嘗試換健康和清純。


保溫杯沒有錯,錯的是我們。。。

是我們只有通過自嘲,才能在這痛苦的世間活下去。。。

含著淚的笑著活下去

人到中間,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煩惱。


保溫杯不光能保暖還能保冷。人家說不定就是熱血沸騰,好嘎吱嘎吱嚼冰塊降溫呢


那「保溫杯」這個梗為什麼火?因為好玩啊。仔細看看社交網路上,玩得最嗨的都是年輕人。他們就是這樣,有時自稱「寶寶」「小公舉」,有時又自嘲為「中年人」「老阿姨」;一面喜歡吐槽、戲謔,顯得很慵懶、散漫、無奈、無力,但一轉身又好像滿血復活、正能量滿滿。所以,對於「保溫杯」引出的討論沒必要上綱上線,它在某種程度上就和「我們是誰」漫畫一樣,只是一種戲謔;並且只要社交網路還在,相信有關「中年危機」的討論就會不斷上演。

當然了,世上本無枷,心鎖困住人。對於保溫杯背後的中年危機情緒,也要謹防假調侃成了真虛無、假宣洩成了真頹廢。其實,不管年輕年老,養生、惜命沒什麼不好,不值得吐槽;面對「人無再少年」,珍惜時間,健康生活,坦然面對就好。

最後,還是多喝熱水哦。至於加不加枸杞,那得根據自己的體質看。援引自廣州日報


現在中國人群撕裂的很嚴重,不同人群的習慣不同,保溫杯不具備典型象徵意義。炒作者的情緒發泄而已。


誰在學生時代沒用過保溫杯?


一切來源就是這張圖

當曾經是叛逆標誌的搖滾青年,如今也成為手捧保溫杯,大腹便便的安詳中年男人時,就會明白——青春終究會散場,每個人都會歸於平凡。今天是保溫杯,明天的廣場舞里也會找到我們的身影。

只是,還有太多事情沒完成。工作不夠穩定,房子不夠大,財務還沒自由,自己也還沒玩夠,我怎麼就是中年了呢?

人過30,就有中年危機了嗎?這個危機來的有點早,措不及防。

我給我的初中同學和大學同學都發了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有中年危機嗎?」我的初中同學主要還是在老家生活工作,大學同學主要在北上廣深。他們的回答很不同。

這是我的初中同學們

他們的樂觀與淡定洋溢著時代的富足。我的初中同學標配是,在浙江的某個三線城市的城鎮生活,一個月收入幾千塊錢,市區或鎮里有個房子,老家農村有個大Houe,基本都有小車開。平時群里聊的飛起,閑暇時間充足,沒事就打打牌,聚聚會,幸福感很高

我又跑去問了我的一位大學同學,他在北京有個80多平的房子,一個娃3歲,夫妻兩加起來年薪過百萬。

他表示太有危機感了:

我這位大學同學的收入,遠遠超過了我的初中同學們,但一個是焦慮萬分,一個是幸福淡定。這種反差的背後,揭露的是一個殘酷的真相,所謂中年危機的背後,實質是中產危機,是中產階級的迷茫。

對於還在家鄉的同學們來說,他們的期望並不高,從沒想過財務自由這樣的偉大夢想,能夠安穩的溫飽生活,已經過的很開心。老家農村還有大房子,有地種糧食種水果,朝九晚五的,回家要半小時算遠的了。這種生活太愜意。

對於北上廣深的同學們來說,回到家鄉已經回不去,很少有看到適應了一線城市的生活還回去的人。往上,階層的無形天花板越來越近。年輕時豪情萬丈,如今發現財務自由遙不可及。

家庭上上有老下有小,職場上一波波優秀又低薪的年輕人湧入,生活上是飆升的房價與生活成本,看病上學買房全要搶,新零售共享經濟一堆熱門好像都是年輕人的天下。

年齡越來越逼近40,會不會就只能守在不斷衰退的傳統行業到退休?

年輕,可以無知者無畏,可以幻想未來無盡的可能。人近中年,已經見了很多,無法再忽悠自己。

當直面冰冷的現實與自己的期望時,這種無能為力的焦慮,就是今天的中年危機。

更多精彩可關注公眾號「范范的江湖見聞」(fandejianghu)


我年過30,也已經熬不動夜,走不了長路,吃不得辣,多喝熱水,萌生退休之念頭了!


就阿里搞了個營銷策劃……把你們熱鬧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