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非專業人士入行做導演?

什麼叫專業人士?能專門的作業就是專業人士,更像描述一個工種。


1.會給電影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會讓「導演」這個職位的專業性門檻下降,被越來越多人忽視專業素養這個問題嗎?

3.國外的非導演專業人士最後轉型做導演的成功案例有哪些?這些案例與中國現在的情況有可比性嗎?

1,說實話,會促進大陸電影的發展。好的電影之間一比,就比出優秀來了。較好的電影之間一比,就比出個未來了。

2,專業素養?我是學日語的我也不見得我擅長日語。凡是藝術性的東西不見得必須要專業素養,你看王石,大企業家,但是寫個微博一點感染力都沒有。你看韓寒,開賽車的,寫個日記卻寫出了一片天。你再看達芬奇。。。。

3,只要有錢,只要有時間,只要熱愛電影,都可以做出一點成績的。

你看看最近的新作《枕邊有張臉》,這還是專科出生的拍的哦~


除了科學家之類的行當,現在很少有什麼職業必須是科班出身才能幹。


正常,世界上也有很多這種電影的業餘愛好者,只要有資金,電影媒介較之文本影響力更大。只不過咱們這裡門檻更低,更容易跨進來


好像張藝謀也不是科班出身吧,但是拍出了像《秋菊打官司》這樣經典的片子。做導演,最重要的是懂的導演的藝術,有人天生精通此道,有人就只是用噱頭來炒作自己毫無內涵的電影。人人都可以當導演,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好導演吧。


太專業的分析我不懂:不是賺錢+洗錢么?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76358


其實更多的是噱頭+賺錢+轉型。比起李安/吳宇森/爾冬陞等有功底的一線導演還是有差距。


我們在討論藝術和商業之外,還可以討論一下另一個換題:超級分工時代。從亞當斯密至今,分工已經有了質的變化,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時代已經過去,工作已進入「分子分工」的前夜,每個人只能在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裡發揮自己的技能,這一點在軟體外包行業極為明顯。電影產業也一樣,導演在漸變為一個資源的組織者,而不是藝術家。聚合產業資源,即可導演產出。我想,這是非專業人士進入行業行當的前提。


與作家同理,是否科班出身十分不重要。


這不是和一些名人明星出書是一個道理嘛,有名氣,有腦殘粉,有錢,你去參加奧運會說不定都有人看好你喲~


你敢保證那些去影院的人都是抱著從藝術欣賞的角度去看的。

現在的社會是市場決定電影模式和題材,專業與票房不一定成正比。


對電影圈的影響,先不說別的,讓大師們都醒醒吧,大部分觀眾看電影的需求是解悶,不是添堵,整點看得懂的,接地氣的就俗了嗎?實實在在拍點有意義的不會死。


說明拍電影越來越賺錢!

不過並不一定是壞事,給一潭死水般的電影圈帶來新的活力,碰撞新的火花,電影圈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可別小看這些新生代, 一窩蜂后剩者為王 ,拭目以待吧,期待經典電影的誕生,讓imdb250上也多幾部中國人的電影!


想起一個笑話:

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見一個瓶子,可是喝不到,怎麼辦呢?這時烏鴉看見小溪邊有許多小石子,它把石子一個一個地叼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位漸漸升高,眼看就要喝到了,它突然想到:........

夠了,跟風狗!


國外也多得是這樣的情況。

成功案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演員代表作:&>

導演代表作:&>、&>

基努?李維斯

演員作品:&>、&>

導演作品:&>


或許是開放的環境讓大家有更多的機會去追逐未曾實現的夢。

電影更多的是在講故事,即便需要許多專業的技法,但我想根本的是能夠講一個好故事。

有人喜,有人憂,這就足夠了。


靠著一點知名度,來圈錢,網路已經成為這樣了


只是趁著大陸電影大環境進場撈錢而已,毛線個導演。。。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導演 | 影視評論 | 專業人士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