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b. 卻步而望,和你的男性身份沒有關係

本文針對《34.別讓男人對女權望而卻步》。作者說自己迴避不參與不思考女性議題,是因為每每參與都會受到充滿惡意的攻擊,要求關注女性議題的各位「創造一個友好開放的環境,讓不相關的,不關注的,甚至是觀點相左的人參與進來」。

==

我也是男的。所以這是一個男人和另一個男人關於女性的討論。

我不知道作者如何參與女性議題,發表了怎樣的言論,受到了怎樣的攻擊。作為一個男性,我的價值觀和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只是被簡單粗暴地貼上標籤,再被批判和嘲諷」。我「所看到的關於女權的討論裡面」,也包括了許多「對於男性觀念和思考的深入分析」。這與作者的認知截然相反。女權運動從來沒有排除男性的參與,也不可能排除。我可以作證。

我有沒有受到過攻擊呢?有,我也曾被人叫過「直男癌」。但這並不影響我成為女權主義者。

有很多極端的人給我貼標籤:極右說我是左派,極左說我是右派,科學教說我是神棍,民科說我是科學教,反綠的說我是穆斯林,種族主義說我是黑人……但是這些標籤再怎麼讓人生氣,因為我有我自己的思考,我始終清楚自己的立場,並不會被這些標籤左右。我相信一個成年人應該有能力區分別人貼的標籤和自己的信仰。

一個獨立自主的信仰,並不以「友好」為先決條件。我並不會因為基督徒對我友好,就去信仰基督教;我並不會因為科研同行對我嚴厲批評,就迴避對科學的思考。我並不會「望」到一群友善的人,就判斷他們說的一定是對的。相反我會更警惕,因為政治中的友善往往伴隨著謊言;我以為這是常識。我也不會因為一群人言辭犀利,就迴避思考他們的觀點。

我不認為你是「望而卻步」,而是「卻步」在先,「觀望」在後。

==

作者因為長期以來「迴避思考」,對許多議題,比如 pro-life 和 pro-choice 及全球變暖,產生了混亂的認知。但是我不準備就這些旁的話題展開。我們就說男性在女權運動中的參與。

女權運動從來不缺少來自男性的認同和支持,同時也從來不缺少來自女性的反對和打壓。性別從來不是判斷「女權」與否的標準。所以作者的出發點就是莫名其妙的:女權議題的矛盾雙方,並不是男性和女性,而是女權主義的支持者與反對者。

我曾寫過短文《女權就是男權》,闡述保護女性的權益,同時也是保護男性的權益。這之後不久 Emma Waston 發起了 He for She,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要知道這樣的思潮並不是最近的事。我知道許多男性女權主義者,都意識到男權社會傷害的不止是女性。中華田園男權所抱怨的很多事情,只能通過女權主義解決。

但是作者提出了一個可笑的「方案」:

但如果能夠通過對男性價值觀的了解,發現性別平等問題中符合男性價值觀念的部分並加以倡導,勢必會是更加有效的倡導方式。比如傳統男性氣質強調俠義、正氣、陽剛的特質,或許可以很好地和幫助女性面對歧視相結合。

提醒一下,所謂「男性氣質」這樣的性別偏見,正是我們反對的。作為一個男人,我就不想被「男性氣質」所束縛;在這個概念的偽裝下,社會對男性提出了大量過分的要求,會給我帶來不必要的負擔。這和女性所遭遇的情況是一樣的。我們只想被當作人看待。

==

目前女權主義的討論環境充滿矛盾和攻擊。這很遺憾,但是很正常。

這樣一個討論環境,責任不在女性。女性議題並不像宗教種族議題;男性身份本身並不會招來女性攻擊你。每個女性都有父親,很多女性都有配偶,兩性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分割,不可能像種族宗教議題那樣不共戴天。如果能好好對話,沒有人願意吵架。

但是我,作為一個男性,在知乎上目睹的,明明是許多反女權人士的挑釁攻擊在先。每每提出一個女權主義的想法和觀點,得到的首先是「瘋了」「女權癌」「傻逼」「碧池」。這些標籤我都收到過。我作為一個男性,難道我的女權觀點不是從男性價值觀出發的嗎?怎麼我就變成「碧池」了?

所以,批評女權主義者不友好,沒有考慮男性價值觀,這實在是不知道在說什麼鬼話……川普上台後的動蕩,責任不在女性;如果要把鍋甩給女權,那我作為男性,願意主動分一口鍋。

同時,我並不會因為有動蕩,就柔化自己的聲音。女權是政治運動,不是請客吃飯。不強硬,就後退,這是殘酷的現實。對話我們歡迎,但是任何造謠抹黑,我們只能無情揭露;任何攻擊辱罵,我們只能加倍奉還。在當前對女權前所未有的攻擊打壓下,把動蕩的責任全歸到女權身上,單方面要求女權主義者友好,是不是太假惺惺了?

我們不上當 :)

推薦閱讀:

女性不婚,有哪些好處?
如何做一個平等的人?
一些「女權主義者」的依據是女人生孩子很慘,那麼如果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能否換取她們降低對人權的要求?
現在女生不願意過婦女節的原因是什麼?是否與婦女這個詞的污名化有關,如果是又是如何產生的?
男女平等?

TAG:女性主义 | 女权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