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貨幣開始收縮,資產泡沫擠壓進行時

轉載請在標題下註明:來源 | 阿甘看天下(ID:ACM_KAKA22)

§ 引子

請記住2017年7月15日,如果說到做到,這一天將成為分水嶺。

7月16日發了篇帖子<既要,又要……不如只要>,開門見山扔了一句粗看沒頭腦的話——「本該昨天發出,又想等等看5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然而終究……」,引得眾多網友紛紛私洽筆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解讀政策並不是一件討巧的差事,難在對輕重和分寸的拿捏!

最簡單的模式莫過於專家式解讀,不痛不癢羅列一大堆會議內容,最後給出一個P也不算的結論,完全是在浪費讀帖人的時間。深耕細作後貫穿始終和盤托出?嗯,那就不是想不想喝茶的問題了。

性價比最好的解讀方式是不遺珠,但不穿線。真事隱去,假語存焉。

§ⅰ 二十年來辨是非

金融之於經濟,就像血液之於人體。作為備受各方關注的行業會議,每五年召開一次,多數黨國常W和封疆大吏悉數到場,金融會議規格之高毋需多言。

每屆黨鄭班子不出『意外』十年兩屆。而恰恰在兩屆任期始末年份,召開金融行業工作會議,名副其實的一承前一啟後。你說重要呢?還是重要呢?重要,是因為它實實在在為下一個五年金融走向定調子。

況且,風物長宜放眼量,接下來我們很可能會經歷一段『意外』的崢嶸歲月。

多嘴不宜。簡單梳理下歷屆四次金融會議。

第一次,1997年11月,亞洲金融危機背景下。朱相力主在證監會之後成立保監會,體現對金融行業實行分業監管;成立信達、東方、長城、華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從四大國有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1.4萬億;中央財政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大國有銀行資本金;取消貸款規模,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救活、輸血、鬆綁一氣呵成,從此銀行業由破產泥塘中的醜小鴨,搖身蛻變成華美高貴的白天鵝,全拜斯人一手所賜。這是金融業加槓桿元年。

第二次,2002年2月。朱相撤銷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銀監會;工、建、中三大國行完成股份制改革;組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並向工、建、中三大國行注資600億美元外匯。白天鵝瞬間化身為吸血蝙蝠,繼續加槓桿。

第三次,2007年1月。溫總理成立政府投資公司;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國開行全面推行商業化。此後就是人所共知的2008年 4萬億刺激計劃。從此房價暴走,地方政府融資泛濫,金融槓桿越加越大……擠壓泡沫的最佳時機從指縫流走。

第四次,2012年1月。溫總理提出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風險;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避免財政金融風險相互傳遞。『防範、風險』口頭上喊得震天響,但隨即卻是2012年4萬億大刺激2.0版,金融槓桿進一步放大。泡沫腫瘤開始癌變。

§ⅱ 拯危扶溺刻不容緩

無論怎麼加槓桿,前四次都是在經濟高速增長背景下,而20年後的第五次,背景板色已經由盛夏轉換成了深秋。現狀是金融、房地產、鐵公基瘋狂吸血,實體製造業和服務業失血蒼白、踉蹌欲倒。外、港、內各路資本心旌搖動,本幣匯率開始依賴拋售外匯支撐,而靠管制和非美貨幣暫時升值,紙面外儲規模勉力維持。

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甚至連6%的『中高速』增長,都嚴重依賴邊際效應日漸遞減的政府投資。問題在於,只要是投資,就需要錢就需要加槓桿。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勢成水火,魚與熊掌之間必須給出明確的取捨。想起了<出師表>中的一句話——此誠……之秋也。

根本目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避免債務危機引發經濟硬著陸,從而進一步……;在這個基礎上,引導甚至強行驅趕金融資本脫虛入實。

虛擬?首當其衝就是房地產,和被房地產綁架的銀行,而後者之中的四大國行身系社稷安危,是絕對不可以出問題的,一堆爛賬自有印鈔機來稀釋。但房地產業、民資和地方小銀行呢?有誰傻到手持已經落袋的財富再次殺進場充當解放軍?踩踏效應正在醞釀,而頭羊即將邁出第一步……持有這種高風險資產的人士,現在未雨綢繆雖嫌稍晚,但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撞到接盤者,再晚就不太可能了。

綱舉而目張,目標明確之後是具體措施。

分久乃合,雖並未如外界所期一行三會直接合併,而是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一牽頭。這到底是最有利於時局的穩妥,還是一種平衡各方利益的綏靖?難講。但這個部門的核心工作定位於「穩定」,至於『發展』,只為襯託大可無視。

§ⅲ 認識論的變革

去掉『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中的『中性』二字。插一句題外話。7月16 的帖子<既要,又要……不如只要>中,還有沒有人記得其中有這樣一段——

『穩健中性』說起來固然很動聽,但真正做起來可能嗎?西方經濟學認為,貨幣政策不外乎寬鬆和緊縮兩種常態,而所謂的『中性』不過是一種稍縱即逝的變態。當前經濟形勢是『要保6要穩增長』,需要貨幣政策絕對寬鬆,而降低金融風險則需要貨幣緊縮,明顯的二選一態勢,卻仍要固執的魚與熊掌兼得。師母已呆。

筆者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寫下這段話之前還真沒看到本次會議簡報。既然不是事後諸葛,那麼前腳輕輕說完,後腳「中性」二字就被淡淡抹去,不得不說是一個巧合,民意和天意在此刻產生了交集。

再看把『金融去槓桿』改為『經濟去槓桿』。表面一詞之差,但越是這種看似輕描淡寫的移花接木,往往才是真正的政策眼!它擯棄了此前「一竿子去槓桿」的思路,類似房地產調控中的『因城施策』,虛擬經濟槓桿必須要去,而實體經濟該加還要接著加。在一個剛性之外的消費可有可無、嚴重依賴投資的經濟體內,又有哪個行業不依賴槓桿扶持呢?

§ⅳ 貨幣緊縮——資產泡沫的殺手

昨天滬深A股之衰有目共睹,尤其是中小創業板,節約篇幅不列舉數字。恰巧圈子裡有位投資者朋友估計虧得七葷八素,百撕不得其姐之際要求給個說法。

要說多少遍呢?統計局的數字看看就好,因為這是在行政去產能的大背景下。筆者在<既要,又要……不如只要>中直講,就像6月份PMI數字在擴張區間,鋼鐵價格回升,國營鋼企利潤大漲,但前置條件是民營鋼企被強制清場了。這種自欺欺人的數字能夠說明什麼問題呢?GDP統計數字同樣如此,經濟說到底還在靠投資驅動,而有限的『小水滴灌』幾乎一滴不剩流入房地產和鐵公基市場,眷顧股市的資本本就少得可憐,而上市公司股東高管還在處心積慮套利離場,試問小散們不虧那不是沒天理了?

M2增速從年底的11%下降到6月的9.5%,貨幣收縮態勢已經相當清晰,而貨幣收縮無疑是各類資產的最大殺手。房地產、股市、債市、期市……任何一個市場,失去資本支撐,不主動擠壓泡沫還等什麼?

但長期來看也不可以一概而論,而是要區別對待,界限就是虛或者實。

本次金融工作會議把企業降槓桿作為重點,並重點強調『抓好處置殭屍企業工作』。如果結合近年來資本收縮大背景下,創業板IPO仍舊頂住壓力發行,不難看出高層扶持實體創業和併購殭屍企業的心思。從這一點來講,創業和併購重組,將是未來A股市場上真正的價值投資標的。

說完了投資市場,資本收緊後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地方政府。

§ⅴ 和你相關的,對你來說才有意義

陽明先生講「心外無物」。對於吃瓜小民來說,只有地方政府和地方債務才是最具現實意義的,因為它關乎每個人的薪水和賴以生存的企業。

長期以來,地方鄭府與民爭利、違規舉債搞基建、搞GDP政績,成為近些年來最醜陋的一幕,它直接掠奪了國民本該享受到的改革發展成果,或者說資源開採、環境污染該獲得的的補償。而舉債留下一堆爛尾工程後,升遷官員遠走高飛,爛攤子最終還是要分攤到每個納稅人頭頂。

高層不是沒有看到這一點,本次會議就給出了緊箍咒兒——

各級地方黨委和鄭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對於肆意增長的地方債增量,中央沒有容忍度。國家統計局統一編製地方鄭府資產負債表。地方鄭府舉債一律採取在國務院批准的限額內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方式,除此以外地方鄭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舉借債務。

大白話很好理解,以前那種『前人撒土迷後人眼』的不負責任舉債模式該結束了,包括財政部代發的地方債,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表外舉債,甚至包括當下連哄帶騙的ppp模式,只緣於所有地方債務都是以鄭府稅收作為隱性背書。

能不能做得到呢?理想狠是豐滿,但筆者寧可保持謹慎觀望。

以前的文章中屢次講過,在「存量不動,發展增量」的分配模式下,鄭府最核心的工作有且只有兩個——首曰穩增長,次曰控通脹,根本目的是讓升斗小民們有口飯吃,畢竟沒飯吃的隊伍誰也沒法帶是不是呢?

而如果真正按照本次會議所說的去做,嚴格地方政府舉債,那麼在單一的政府投資拉動經濟模式下,試問經濟如何做到穩增長?而沒有經濟增長就沒有吃瓜群眾就業是不是?更遑論那麼多日日夜夜、辛辛苦苦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們待遇問題。

走一步看一步,邊拉硬屎邊和軟泥或許是最習慣、也最可能的做法。

但無論如何,地方鄭府債務失控可能帶來的債務危機,高層已然洞若觀火,即使對穩增長保就業投鼠忌器,不敢完全斬斷地方政府違規舉債之手,但套上緊箍咒兒的地方官員,估計還是知道收斂的。試想一下,沒有大樹乘涼,而終身問責制如果較真,後果會是什麼?

最務實的做法是不再冒進,並和之前的政府債務徹底劃清界限。至於這部分債務如何處理,還用說嘛,老辦法開動印鈔機,由p民來背好咯。

最後說一句,國人「只說不做,遇難低頭」的劣根性不除,你死我活的攸關時刻,空有文件精神沒有落地執行,一切都將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特別提示:傾力打造精品交流小圈子,可關註標題下微信公眾號申請加入。


推薦閱讀:

中國式的次貸危機?有人即將從天堂跌到地獄
有數據才有態度 |麥策(固收篇)
通貨膨脹與馬洛斯的五個層次需求有毛關係?(原創,深度推薦)
貸款買房划算還是一次性划算,沒有投資經驗。?
麥·說 | 今夜為這女人無眠?不必!

TAG: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