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人人都愛莫·法拉

我們猜到了開始,卻沒有想到結局,莫·法拉輸了,但人人都愛莫·法拉

里約

在百度指數中,莫·法拉的「人生巔峰」就出現在這兒。當時這位英國小哥身處里約奧運萬米決賽,賽程來到第十圈,忽然一個趔趄,他背部著地,但隨即躍起,迅速追趕,英國人看似毫髮未損,卻留給觀眾一把冷汗。可想而知,不管之後的賽程多麼艱難,莫·法拉在國內瞬間圈粉無數,網友們不約而同地在鍵盤上噼里啪啦敲擊著關鍵詞「摔跤」「英國」「里約」「萬米」,一起被記住的還有那個衝線奪冠後的招牌動作「Mobot」。

雖說長跑莫·法拉短跑博爾特,但是對於國人而言,莫·法拉似乎在退役前一年的「一摔成名」更讓人記憶猶新。相比較博爾特在短距離賽道上不及10秒的電光火石、鎂光燈下充滿戲劇性的射箭動作、常年霸佔頭版頭條的曝光率,萬米王者莫·法拉似乎需要靠「不畏強敵」 、「策略大師」、「一周120英里」這樣的苦情字眼才能讓這看似無趣的半個多小時更加抓人。

在媒體的報導和品牌的廣告里,我們看到的始終是體育明星莫·法拉,我們以為我們了解莫·法拉,但那些只是真實莫·法拉所經歷的冰山一角……

吉布地

1983年,莫·法拉出生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4歲時,一家人搬去了位於非洲之角的吉布地,這裡政局紊亂,戰爭頻發,小莫·法拉就是在這裡長大,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1991年,某天清晨,莫·法拉的雙胞胎弟弟哈桑一覺醒來,失聲大哭,因為母親在他睡覺時將他拋下,帶著哥哥啟程遠走奔赴倫敦。當時,雙胞胎的父親常年在倫敦從事IT諮詢工作,一有時間便想方設法回來探望。 經過多年籌劃,一家人終於在倫敦團聚,唯獨弟弟生病無法遠行,母親無奈只得將他留在吉布地,指望日後尋求機會再接他去倫敦開啟全新生活。

「哈桑什麼時候到?」,這個問題每天縈繞著法拉,剛開始他得到的的回復是3天,之後就是1個月、2個月……吉布地爆發戰爭,父親想盡辦法也無法找到哈桑,得到的唯一消息就是別人口中的「哈桑去了這兒,哈桑去了那兒」。莫·法拉以為他可以跟哈桑重逢,每天都在期盼他的到來,但12年過去,他始終沒有見到那個跟自己長相如出一轍的弟弟。

2016年,莫·法拉在埃薩俄比亞訓練,他與哈桑一同前往附近的吉布地,重回父母的故鄉,曾經長大的地方,看望以前居住過的家庭。

「以前無緣無故就打我,想吸引我注意,他就打我。」莫·法拉看著弟弟眼帶柔光,「兄弟之間不都是這樣嗎?」「小時候你就這麼說,現在你還這麼說。」兄弟倆相視大笑。在這次行程的專用小巴上,一路都充斥著這樣俏皮有趣的對話。

車窗外,街邊房屋低矮,人頭搓動的集市被罩上了一層灰黃的濾鏡,女人們裹著頭紗,男人們肩扛重物,機動車經過掀起一片塵土,或許是因為陽光刺眼,每個人眼睛微睜眉頭緊鎖,其中彷彿鎖著無法言說的過去。莫·法拉想起童年裡的兄弟常來這裡賣些咖喱角等作料,哈桑指著不遠處的海灘,「這裡都是開放的,我們以前每周五都來,我們就在那裡踢球游泳。」歡快的浪花一次又一次的拍打上岸,赤裸上身的小男孩迎浪就是一腳,被踢開的水花四濺各處,孩子們笑聲不絕於耳。

來到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莫·法拉覺得沒有變——斑駁的牆壁,上了銹的綠色鐵門,小院里散落著破舊的家居和一隻叫不上名的幼貓,牆邊的三角梅依然艷麗得開放著,一切都是他八歲時離開的模樣。唯一的變化只有他長大了,小時候的一切對他來說都很巨大,一個房間能住七八個人,現在一切都變小了,他像愛麗絲一樣掉進了兔子洞。

屋外,一群群孩子等著見一見這位從貧民窟里走出的大明星,他們身體瘦削,赤著腳,眼神中流露出跟法拉一樣的羞澀,想跟他握手卻又你推我搡嘻嘻哈哈。「看到這麼多孩子,我知道這裡是我長大的地方,我曾經就是他們中的一個,我無法想像如果我一直留在這裡會是怎樣,我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對。」

倫敦

「加油莫·法拉!加油莫·法拉!好樣的!」,在泥濘的草坪緩坡上,隨著人群歡呼聲一起出現的還有年僅16歲的莫·法拉。

這是1999年舉辦的第六屆歐洲越野田徑冠軍賽 ,莫·法拉第一個從樹叢中穿越而出,像一個英雄,全白寬大的上衣和田徑短褲更加突顯他黝黑的膚色和精瘦的身體。

莫·法拉跑出視線後,第二名留給觀眾一片長久的靜默,久到大家都在懷疑,「第一個那傢伙是不是跑錯路?他是不是跑錯了項目?」

第二名出現,5秒後,其餘選手從樹叢蜂擁而出。

毋庸置疑,這個比賽的冠軍屬於莫·法拉。相比較多年後所創造的世界記錄,當年這個成績當然算不得什麼。

領獎台前,頒獎的長者看到眼前害羞的長跑天才,他像一個即將出征的將軍,用粗壯有力的倫敦腔為下屬鼓舞士氣,「默罕默德·法拉,告訴我,你的雄心壯志!是奧運會嗎?」法拉手插口袋,靦腆地看向地面,然後咧開嘴笑,露出兩排像貝殼一樣的牙齒,「是的。」「10000米嗎?」「是的。」

「每一個冠軍都有一個激發點,從那個節點開始,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可以成為最強的競爭者,創造紀錄、贏得冠軍。」田徑史上的傳奇巨星、5枚奧運金牌得主、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400米和200米雙料冠軍邁克爾·約翰遜這樣說,2012年倫敦奧運會前他出版了《金牌之路》,書中採訪、梳理了包括他在內的14位奧運冠軍的金牌之路,系統解析奧運冠軍的競技提升和心理淬鍊。

歐洲越野田徑冠軍賽正是莫·法拉競技人生、金牌之路的起點。

1994年,與父親倫敦團聚後,莫·法拉從六年級開始上學,英語水平僅限個別單詞的他平時只能依附同校表哥幫他翻譯教他辭彙。

當時學校里有一個厲害的小霸王,學生都聽他的,大家都怕他。一天在球場,小霸王把球一腳踢飛,沖莫·法拉擺出了一副『你能把我怎麼樣』的表情。無奈,當時莫·法拉只會說」come on」,所以他就說」come on,then」(那你來啊)。「嘭」的一拳出手,小霸王給了他一個黑眼圈。

「我當時很難用語言描述我是悲傷還是高興,要描述自己的經歷就更加困難。我很擅長體育,這件事真的幫了我,我開始認識同學,交朋友。」雖然性格含蓄少言寡語,但因為經常代表學校和郡出去比賽,莫·法拉的名字三天兩頭出現在學校公告欄和當地報紙,時不時在田徑場邊被同學簇擁、索求籤名的他總是樂呵呵,這從當時每張笑容燦爛的照片上可見一斑。「我喜歡比賽,當你準備好了,站在賽場上的感覺特別棒!」

邁克爾·約翰遜把這種被美好感覺充盈的時刻視為一個運動員從出色邁向頂級的關鍵時刻,他在《金牌之路》一書中總結到,「我可以大膽地說,即使不是所有,至少大部分的奧運冠軍都經歷過那個時刻,在這一時刻成為最優秀運動員的渴望、對所需代價的認識,以及付出努力的意願都合而為一。」

波特蘭

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卓越的運動天賦固然重要,這是必備條件,但未經夜以繼日的勤奮訓練,這種自然的天賦絕不可能表現出來。《金牌之路》這本書里有一個觀點,「奧運冠軍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打造的。」

「他在13歲時就參加了英國學院越野田徑冠軍賽,從1996年到2008年,他一直在訓練,訓練已經刻入了他的生活。有時跑得很好,有時贏得比賽,偶爾也會輸,真的是這樣的訓練使得莫·法拉成為現在這樣偉大的運動員。」 第一個發現莫·法拉天賦的體育老師Alan Watkinson這麼說。

2011年是莫·法拉的成功之年,從1月8日開始,在愛丁堡越野賽上,他就在那裡擊敗了當年歐洲錦標賽的前四名選手,之後全年保持勝利的戰績。就在2月,莫·法拉宣布他將與全家人一起搬到俄勒岡州的波特蘭,與著名教練阿爾貝托·薩拉扎爾( Alberto Salazar)一起工作,參與「Oregon Project」,與蓋倫·拉普( Galen Rupp)一起訓練。

「這確實是一件勇敢的大事,下定決心,坐上飛機,穿越8個時區,將全家人和自己置身於完全陌生的環境,他勢必要到達成功,要將天賦完全挖掘,一切發揮的淋漓盡致。 」國際田聯主席Lord Coe對於莫·法拉的舉動深感佩服。

在電影《NO EASY MILE》中,莫·法拉的妻子Tania回憶起剛搬到波特蘭的情景。那時他們的大女兒開始上6年級時,莫·法拉與家人見面的時間就已經越來越少,不過這對Tania已經算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在Tania懷著大女兒時,他們之間甚至有幾年幾乎沒有聯繫,當莫·法拉再次見到大女兒時她已經三歲了。當時的Tania還有份全職工作,那時她的心思全都撲在了在了Rhiana身上,支持著Rhiana的成長,也支持著她自己,Tania說那幾年她自己成熟了很多。

即使考慮家人的感受,舉家搬到波特蘭,莫·法拉的訓練和比賽日常也意味著每年有6個月他不得不遠離妻子和4個孩子。「莫·法拉這樣離家訓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很大的犧牲。」格布雷希拉西耶(Haile Gebrselassie)實話說。

但對莫·法拉來說,最艱難的時刻是想念4個孩子的時候。現在兩個雙胞胎女兒剛剛學會說話,打開視頻,她們總會問莫·法拉,「你在哪?你在做什麼?」有天,其中一個帶著懇求的語氣說,「爸爸,你為什麼要跑步?你不能停下來不跑回家嗎?」聽到這樣的要求,作為父親的法拉百感交集。對於他來說,孩子們的成長時光一去不復返,是用什麼也無法換回的。但作為運動員,他的職業生涯又是如此短暫,他必須全力以赴,哪怕是只有一次機會,只有那麼一秒短暫的時刻。而莫·法拉相信,現在就是屬於他的時刻。

奧林匹克

2005年7月6日晚,莫·法拉驅車前往賽場。19點49分,他將車停在了路邊加油站,只聽收音機里傳來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緩慢而沉穩的聲音:「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榮幸地宣布,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國是……倫敦。」話音未落,歐亞大陸對岸的新加坡就傳來了劃破夜空的尖叫。

當時年僅22歲的莫·法拉已經在歐洲賽事上嶄露頭角,手握歐洲城市越野冠軍賽團隊冠軍和歐洲青年世錦賽5千米冠軍。聽到廣播里的消息,他無比興奮地跟隊友說:「奧運會!是奧運會!(參加奧運)這是每一個運動員的夢想,而這不僅僅是奧運,還是在自己家鄉舉辦,到時候一定會非常盛大!」

在《金牌之路》一書里,都有著本土奧運奪金經歷的邁克·爾約翰遜和凱西·弗里曼、伊恩·索普一致認為,「在任何地方參賽都沒有比在家門口參加奧運會讓人壓力更大。只要圓滿成功,你就可以創造歷史!」

儘管莫·法拉在11年6月普利方丹10000米決賽上跑出26:46.57的佳績,打破英國和歐洲記錄,同年在鑽石聯賽摩納哥站以12:53.11創造5000米英國新紀錄,12年又在歐錦賽上奪得5000米冠軍並成為第一個兩次獲得此項殊榮的運動員。但恰如手握五枚奧運游泳金牌的索普接受邁克爾·約翰遜採訪時所言,「不管你經歷過什麼,在參加奧運會之前,這些都不算。」

2012年8月4日,倫敦當地時間21點30分,10000米決賽,最後一槍!

看台上處處飄揚著英國國旗,當時正在現場的博爾特有些詫異地描述,「我真的覺得當他出現的時候,觀眾歡呼『莫·法拉』時,那個歡呼聲不能更大了,比我出現時的歡呼聲都大。」

莫·法拉在第三道,一同站在起跑線上的選手有美國人蓋倫·拉普和衣索比亞選手塔里庫·貝克勒。當主持人報到莫·法拉的名字時,他輕鬆高舉雙臂,上身輕微轉動向觀眾示意,心中篤定,「就是這樣了!」

槍聲響起,觀眾沸騰,莫·法拉告訴自己,「先冷靜,保存體力,我在比賽末段更厲害……」

看台上,莫·法拉的妻子Tania和大女兒Rhiana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看到莫·法拉第一個衝過終點,身懷雙胞胎的Tania腦子「嗡」的一聲,臉漲通紅。醫生告知她,奧運期間她可能生產,但為了比賽,她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法拉。「周圍的人跳啊,叫啊,我覺得自己就快暈倒了,站也站不住……當我也走上跑道時,完全忘記有多少人正在看你,發自內心的忘記那是世界矚目的中心賽場,腦子裡唯一想到的就是『莫,你做到了!』,接下來10分鐘里,我好像都在一個泡泡里,一切都難以置信,特別不真實……」

莫·法拉把這枚奧運金牌連同當時的號碼簿和衣服裝裱一新,掛在了波特蘭家裡的客廳牆壁。在這次奧運的閉幕式上,當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森把奧運旗幟交還給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羅格把旗幟轉交給里約熱內盧市長愛德華多·帕埃斯時,莫·法拉腦中出現了一個想法,「四年後的今天,我想再奪取兩枚金牌。」

在拍攝電影《NO EASY MILE》時,當莫·法拉再次站在倫敦斯特拉特福德奧林匹克體育場,回想那次決賽,所有一切歷歷在目,「這些年一直給我動力的,讓我不斷拼搏,年復一年不斷訓練的,是那種感覺,那種情緒,那種從賽場上獲得的感覺!」

衣索比亞

「女士們,先生們,晚上好,歡迎乘坐開往非洲的002航班,飛行時間約10小時45分鐘,巡航高度為4萬英尺。」伴隨空姐親切甜美的聲音,莫·法拉啟程飛往埃薩俄比亞。在過去6年里,他每年冬天都會去非洲進行高海拔訓練,這裡的氣溫持續保持30度以上,他每天要在海拔1萬英尺的地方跑個20英里,有時風還特別大,「還有比這更難的嗎?沒有。所以我才更要做。」

就在之前結束的2016年愛丁堡越野賽上,莫·法拉只跑了第二名。這是莫·法拉的優勢項目,「不用達到巔峰,但也不能輸」,賽前他對自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比賽結束的當晚,他無法入眠。往日是因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興奮到失眠。那天晚上,白天的經歷如夢魘般在他腦中揮之不去。

「現在腦子裡一團亂麻,根本忘不掉,根本不是說忘就能忘的。跑步是你投入了多少,就會收穫多少,除了自己,怪不了別人,怪不了任何人。說實話,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不想再經歷現在這種感覺了,真的不想再經歷。」因為當時正在拍攝《NO EASY MILE》,凌晨三點,莫·法拉面色憔悴,自己為自己錄了這麼一段視頻。

之後在衣索比亞,莫·法拉想通了,他覺得愛丁堡的失利其實並沒有什麼,那時候誰也不願意輸掉比賽,那段經歷可以算作對自己的一個提醒,「看啊,你還不是最棒的,你還需要更加努力。」

選擇在衣索比亞訓練,是因為高海拔訓練是莫·法拉眾多武器中的殺手鐧,稀薄的氧氣會提升體內的紅細胞數,這使身體有能力更加快速的恢復。

每每談起莫·法拉的訓練,博爾特都是一臉的不解。「他一直在訓練,跑那麼遠,哪怕是給腿熱身,他也要跑上數英里,我總是問他,一開始要這麼虐自己是為什麼?之後還怎麼在跑道上跑出同樣的距離?你知道嗎,這僅僅只是熱身,讓腿進入狀態而已。」

「其實他很享受訓練的過程,享受跑步的過程,享受奔跑帶來的滿足感,享受自我挑戰。他喜歡把訓練記錄下來,然後回放,看自己的表現,進行對比,試圖找到可以改善提升的地方,這絕對是有利的,積極的,在其他運動員身上很少看到這樣的情況。」曾經的英國運動員,現負責英國運動表現研究的Neil Black這麼評價莫·法拉。

事實的確如此,莫·法拉一天也沒有休息過,哪怕是生病,上午還病著,下午也要出去跑個5英里。與訓練夥伴相比,莫·法拉逼自己總是逼得最狠,不管怎樣,他總是比同伴快上至少一秒。

1秒,2秒,3秒……滴答滴答的聲音在莫·法拉耳邊走過,即將退役的緊張感讓他一刻也不能停,偶有煩躁,他便用偶像阿里的名言提醒自己,』Don』t count the days,make the days count.』(不要掰著指頭數日子,要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他總是想多做一點,因為那樣會證明他可以做到。正是這種教也教不來的天性,讓他如此偉大。但是,他正在面臨一個問題,他的身體有些老了,恢復的時間稍稍變長……

有段時間,因為過度訓練,莫法拉被教練逼迫回家休養,此時莫·法拉夫婦得到了難得的獨處機會。在輕鬆的保齡球大戰後,Tania說出了她的心裡話。

「在你訓練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如果到最後,你還沒有之前一半好,你想過嗎?」

「我當然想過!」莫·法拉似乎有些不耐煩,作為運動員,他沒法聽到這麼打擊信心的反問。

「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被打敗,你從不認輸,你不想放棄,從不想失去任何東西,你只是一直向前。而我……每年都會大感意外,我以為我已經足夠了解你,但你一次次的令我驚訝。我有時真的很好奇,我只是想知道,連我都想知道!你什麼時候會被打敗?」此時,莫法拉表現出了自豪且由衷的微笑。

對啊,連如此親近的Tania都在好奇,就更別說我們這些遠處的旁觀者了··· ···2017年夏天的倫敦碗,莫·法拉在5000米決賽的最後一圈拼盡全力,然而這一次我們熟悉的場景並沒有發生,衣索比亞人Edirs獲得了冠軍,莫·法拉在自己的最後一場國際比賽上輸掉了金牌,我們猜到了開始,卻沒有想到結局,莫·法拉輸了,但人人都愛莫·法拉!

推薦閱讀:

英國衰落了嗎,這篇旅行札記告訴你答案
【中英簽署近4千億元大單】中英兩國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投資合作結果宣布?
哈里王子終於宣布訂婚啦|求婚時話還沒說完……She Said Yes!
你在英國體驗過哪些事不如中國?
你感覺英國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

TAG:跑步 | 英国 | 运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