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就是治精神病的?他的出現顛覆了整個心理學界!| 2017年度大咖盤點

? 年度盤點策劃人:壹心理精選君

2017眼看著就要走到末尾。回顧這一年,每家企業每個團體每個人都在做年終盤點。

自己寫年終總結肯定不是好玩的事兒,但如果是看別人做好的精彩盤點,那還是很棒的~ 作為一個走知性路線又有國際范的心理人,精選君今天的盤點對象自然也必須是那些牛到不能再牛的國際心理大咖!

首先為大家說明一下:我們要盤點的國際心理大咖,究竟憑什麼可以稱為「大咖」。

十月,大家都被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理查德·塞勒刷屏了吧?嗯,雖然他獲得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他畢竟是研究心理的,而且…… 誰要諾貝爾獎委員會不設立心理獎項的呢?

不過!我們心理學界也有一個國際性的權威組織,每年會為牛到不能再牛的一批心理學家頒發含金量爆表的獎項!

這個組織就是: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簡稱APA)。

你可能要問了:「等等!美國的心理組織,憑啥可以代表全球心理學界的權威?」

這就是實力啊!就像NBA雖然是「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但是國際籃球人的夢想聖殿;奧斯卡也是美國人組織的影壇盛宴,但全球影人都把奧斯卡獎得主作為業界標杆。

APA一年一度的年度大獎,能獲此殊榮,想必是心理人的至上榮光。

現在,就請你跟著精選君的腳步,領略四位獲得2017 APA年度大獎的國際心理大咖的風采!

眾所周知,一個人嘴裡說出的話,未必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倒未必是他的錯,很可能:他自己也沒意識到自己的真實想法是怎樣的。

不信?我們來玩個小遊戲,你就會明白:你表面的言行和內心的真實,有多遠的距離。

請聽題:

某日深夜,一對父子在高速公路馳騁,爸爸開車,兒子坐在副駕駛的位置。

很不幸,他們遭遇車禍,110和120趕到後,當即判斷父親已經死亡。兒子雖然重傷但還有救,於是立即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

醫院的主任醫師急忙趕到手術室,手術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這時救護車已把病人送到。誰知,這位醫生剛看了眼病人,就驚呼道:

「天啊!這是我兒子啊!他怎麼會出車禍的啊!!」

請問…… 這是怎麼回事?(請先仔細思考一下,別急著往下看。當你心中有答案之後,再繼續。)

這道謎題,其實精選君已經問過很多人。大家的答案層出不窮:

  • 「這對父子不一定是親生的吧?也許是領養的呢,做手術的醫生才是親身父親!」
  • 「那個兒子可能和醫生的兒子長太像了吧…… 難道他們是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
  • 「我知道了!有可能這個兒子有兩個同性戀父親!所以死掉的那個和醫院的醫生都是他爸爸!」

…………

下面,精選君要公布答案了。這是個真的真的超級簡單的答案:

那位醫生,是孩子的母親啊!

這個故事之所以會成為一道「謎題」,是因為我們之間有太多太多的人,內心裡把「醫生」這種職業和「男性」這個性別聯繫在一起了。

或者說,是把故事中提到的「手術師」、「主任醫生」這種除了職業以外,還突出強調「是個靠譜的好醫生」這種標籤和「男性」性別聯繫在一起了。

如果有人當面問你:「你支持男女性別平等嗎?」「你反對男女性別歧視嗎?」

你肯定會說:「我當然支持平等啊!歧視當然是不OK的啊!」

可事實呢?在這個謎題面前,我們真實的想法露餡了。哪怕是「被歧視」的女性,也很少有人能一語說對答案。

除了「職業」和「性別」,生活中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地方,充滿著我們內心根深蒂固的「隱藏關聯」。

  • 我們會把「好人」和某個「民族/種族」、某個「國家」的人聯繫起來;
  • 我們也會把自身的一些「喜好/厭惡」和「年輕/年老人」這些不同的年齡層聯繫起來;
  • 把「能幹/無能」和「男/女」不同性別的人聯繫起來……

為了探知和測量人們內心的這些「內隱聯繫」,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馬扎林·貝納基(Dr. Mahzarin Banaji)和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托尼·格林沃爾德(Dr. Tony Greenwald) 研究開發了聞名全心理界聞名的「內心戲探測利器」:

內隱聯繫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簡稱IAT)。

以下是貝納基和格林沃爾德通過IAT探測到的一些人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 大多數中國人會把「好」字和「中國和中國的人事物」聯繫起來,而把「壞」字和「美國、美國的人事物」聯繫起來。
  • 70%的美國人更願意和白人相處,而不願與黑人相處(美國人的種族歧視消除工作真是任重道遠啊)。
  • 72%的人,無論性別,都會把「男性」和「理工科」聯繫在一起,而把「女性」和「文科」聯繫在一起(所以學校不同專業每年設置的招生計劃、不同企業的工作崗位招聘計劃,從一開始就註定是男女不平等的,是吧?)
  • 80%的人,無論年紀,都更喜歡和年輕人相處,而不是和老年人在一起。
  • 72%的美國人會更容易把「黑人」和「槍支武器」聯繫在一起,所以每次美國槍擊案之後為何會爆發種族分歧、遊行甚至是暴動,原因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數據和陳述都是基於IAT被測樣本的測試結果,來源於IAT在哈佛大學的官方站點:implicit.harvard.edu

厲害了啊我的貝納基和格林沃爾德!2017心理學界的傑出科學貢獻獎,非你們二位「內心戲探測大師」莫屬啊!

看完上兩位心理大咖的研究成果,相信許多讀者都會和精選君一樣禁不住讚歎:實在太牛!

但接下來這一位大咖,凱瑟琳·諾斯沃西,不僅牛,更有溫度。她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力量和溫暖,讓精選君因為感動而肅然起敬。

我們知道,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起源於西方。而現在全世界最先進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也在歐美國家。隨便搜搜全球大學心理系和研究所的綜合實力排名,無論是科研還是教學,頂尖的名次都被歐美的高校霸榜。

外國的心理學家的確很牛,他們的研究成果也的確值得讚歎,但心理學和其他科學相比,有個本質的區別:

數學家告訴我們的1+1=2,到哪裡都是1+1=2。

物理學家證明的萬有引力,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都適用。

可是心理學家提出的「自我」「邊界」「獨立」「成長」「情緒」「行為」「感覺」「信任」「愛的體驗」…… 這些主觀概念,都是基於我們每個人在所處的環境、時間、文化之中,會有不同的定義、解釋和具體表現。

這不是說心理學不是科學,只是這門科學在發揮作用、特別是在感染人的時候,必須比其他科學更加走心。

1997年,諾斯沃西來到了泰國。她帶著強大的使命感:要幫助流落到此的緬甸難民療愈心靈創傷(這裡精選君省略了大段的歷史資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使用「緬甸克倫族難民」、「緬甸泰國邊境衝突歷史」等關鍵詞搜索並了解相關史料)。

很快她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需要心理援助的對象,大多是女性。而在她之前就已經來到這裡的各路西方心理專家,沒能給她們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想像一下:一群衣食不飽、居無定所、沒日沒夜地逃亡、為了保命有時還必須經受性侵和凌辱的女性……

然後有一天,一隊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心理專家空降到此,白白的膚色、絕大多數還是男性、說著她們聽不懂的語言、一股專家的姿態 —— 「我什麼都懂、跟著我說的做你們就能變得更好……」

這些專家當然是帶著一顆助人的好心來的,他們也是真的專家,這沒有問題。但問題出在他們運用專業知識的方法和姿態上。經過多處的探訪和體驗,諾斯沃西意識到:

「我們從西方來到東方,不能帶著西方的心理學來此地殖民,而是要讓心理學本土化,才能幫到這裡的人!」

於是,諾斯沃西深入緬甸受害女性中間去了解她們、感受她們。在諮詢的過程中間,她通過觀察緬甸人互相溝通和交流的方式、聆聽她們的心聲,慢慢和她們彼此了解。

不止一次,有人問諾斯沃西:「我們這時候該怎麼做呢?」

而這位專家和別的專家真心不一樣。她不會給出答案,而是先問問其他本地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建議,然後把自己的專業意見告訴緬甸的一些心理工作者,由她們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本土化的理解,再去實質性地為緬甸難民提供最接地氣的幫助。

漸漸地,諾斯沃西和這些緬甸女人互相了解、建立互信。她更是和當地的一些援助者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係,幫助到了越來越多的人。

繼幫助緬甸難民之後,諾斯沃西還深入其他東南亞國家,為更多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社會底層人士提供心理援助。例如:她充分了解了泰國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戀群體所面臨的文化環境、更倡導心理諮詢過程中的「去殖民地化」。

1997-2017,整整20年。諾斯沃西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讓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

心理學,也許依舊不像萬有引力那樣萬能,也許依舊沒有1+1=2那樣簡單黑白,但這門走心的科學帶給我們的愛和溫暖,是我們感動全世界的力量。

毫不誇張地說:諾斯沃西是感動世界的心理學家。

請允許我代表全世界的心理學人,向您深鞠一躬,說一句:「謝謝您,諾斯沃西!」

見識了前三那位大咖後,你是不是已經覺得他們都很厲害了?

嗯,的確,他們都很厲害。但接下來登場的這位心理大咖,他獲得的獎項叫做「終生傑出貢獻獎」。終生,這是一輩子的榮耀啊!

「要牛到多麼清奇才能配得上『終生榮耀』四個字啊?」

告!訴!你!這位大咖,扭轉了整個心理學界的發展和研究方向,讓心理學經歷了本質的變遷。

其實,自從精選君開始學習心理學,就經常被問「學心理學的會人格分裂嗎?」「你以後會當心理醫生嗎?」或者「我心情不好,你能幫幫我嗎?」

在大家眼裡,心理學的誕生似乎就是為了「療傷」、「對抗陰鬱」。有句話說:世間萬物存在即合理,那難道心理學存在的意義,就只是關注病態、拯救消極?

精選君偏要顛覆你的認知不可!不對…… 這位顛覆心理界和大眾對心理學認知的,其實是今天我們盤點的第四位年度心理大咖:『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

塞利格曼於194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奧爾巴尼,1964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後,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師從R.所羅門學習實驗心理學,並於1971年開始執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系,1998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心理學關注病態、幫助受困之人走出困境是必要的,但如果僅僅是關注那些『有問題』的人,心理學就永遠停留在治病和糾正問題的領域,而無法帶上更多沒有問題的正常人從『一般的生活質量』擁抱『更幸福、更豐盛的人生』。」

大師一言既出,如醍醐灌頂!塞利格曼的這股思潮,扭轉了心理學的發展和研究方向,更催生了新的流派: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可以說隨著它的到來,整個心理學界都在慢慢變得積極:

  • 從認為「童年陰影決定一生」到提出「人生階段逐步發展」;
  • 從相信「外界環境決定論」到重視「自我的力量」;
  • 從關注「你的生活出了什麼岔子」到探索「你的生命有什麼加分項」

如果把生命中的元素從消極到積極從左到右排在數軸上

那麼積極心理學就將心理學的注視點,從負面搬到了正面

塞利格曼的幸福著作《持續的幸福》《真實的幸福》《活出最樂觀的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教出樂觀的孩子》廣受歡迎,但也引來了一些人的懷疑和輕視:

幸福?積極心理?這不就是心靈雞湯么?

很難說積極心理學和雞湯成功學哪個更火,戴著積極心理學面具的雞湯成功學或成最大贏家,但精選君真的想為積極心理學正名:

雞湯好喝,但營養不多;積極心理學生產的才是乾貨!

雞湯成功學渴望複製別人的故事,積極心理學專註探索自己的內心。積極心理學中的「正念(mindfulness)」引導你有意識地覺察當下的一切,但不會像雞湯成功學那樣否定你的錯誤,或講別人的成功故事來為你畫出未來美好的圖景。

正念引導我們的方式,是通過關注和體會自身所處的當下,獲致內心寧靜。

回想過去曾遭受痛苦?猶豫將來可能有艱險?

把握好當下,就足夠了!

雞湯成功學追求錢和權力,積極心理學追求幸福成長。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實現幸福人生,但幸福可不等於有錢有權,也不僅僅是快樂!

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的五大元素,而這五大元素就像五根支柱,共同穩固著人生的幸福殿堂:

雞湯成功學說個例、打包票,積極心理學用實驗、列數據。積極心理學建構了理論、用實證研究、在大樣本中驗證假設,可不像雞湯拿一個特例吃遍天下,更不是成功學課程打出的「只要你xx一定能xx」的口號。

精選君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在投身積極心理學前,塞利格曼最著名的研究課題,是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他發現:受過多次強電擊而無法逃脫的狗,最終會放棄逃跑的努力,而人也是一樣的…… 聽上去真令人絕望呀!

但塞利格曼也指出:習得性無助的原因在於懷有「壞事固定而不可變」的不合理信念,如果能反駁舊信念、激發新想法,那麼樂觀也同樣是可以習得的(learned optimism)!

如果你是壹心理的老朋友,你一定知道「心理公開課」。這個公眾號每天都會為大家呈現一張「壹心理日簽」,每張日簽上都有一位大咖的名言金句。塞利格曼是當之無愧的積極正能量之源,經常在日簽欄目上霸版!

精選君為你收集了5張我最愛的日簽,趕緊來看看:有沒有哪句話,只需一眼,就能打動你的心呢?

← 左右拖動查看全部日簽,點擊可查看高清大圖 →

← 左右拖動查看全部日簽,點擊可查看高清大圖 →

感謝塞利格曼,是他讓我們明白:從發現無助的痛苦,到追求持續的幸福,我們只有在經歷和承受過黑暗之後,才更懂得珍惜光明。

看到這裡,精選君已經覺得:我把兩個膝蓋全獻出去都不!夠!用!啊!

不過,在佩服上面四位的同時,我們似乎也有一些遺憾:

「怎麼中國的心理學家就沒人得到國際權威組織的頂尖大獎呢?」

其實是有的!(只不過不在今年~)

你聽說過「心理界的奧林匹克」沒?這說的是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每4年召開一次的「國際心理學會議」。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張厚粲教授在2016年第31界大會上,獲得了「艱苦卓越成就獎(Achievement Against the Odds Award)」,以表彰張先生在艱難的社會和人文環境下,為我國心理學研究、教育和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

在這個新時代,中國人在全世界舞台的各個角落都大放異彩。讓我們共同期待:在不同的將來,也能看到更多震驚整個心理界、也感動全世界的中國心理人!

- 創作者簡介 -

文 | 張真


推薦閱讀:

2017 年有哪些互聯網領域開始走下坡路?
如何評價你們的2017?
2017年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日劇?
在「知乎 2017」回顧專題中,你和「賤賤」有哪些故事?
2017年你最討厭什麼流行語是什麼?為什麼?

TAG:心理学 | 精神病人 | 2017年度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