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做科研已經很不容易了,請對她們友好一點吧

做女人難。

做女科學家更難。

我們國家的科研水平是大大進步了,可是,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生存環境,似乎還是那麼不友好。

且不說民間對女博士的調侃,女生們還可以自我安慰,說那些不過是無知者的誤解。而最近爆出來的一些新聞,卻無論如何也難以讓人釋懷。

這條微博的主人馮鋼,並不是什麼無知的路人甲,而是正兒八經的浙大教授,浙大什麼級別,大家心裡有數。馮教授的這番言論,被曝光之後當然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猛烈抨擊。然而,抨擊過後,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不那麼愉快的事實就是,馮教授說的,好像確實符合一部分實際情況。

女生一直專註於學術的,似乎確實不那麼多。

我不想舉屠呦呦之類的例子,因為從數據上來看,反面的例子只會更多。不過,這並不代表我認同馮教授的觀點,因為我覺得這不是女生的錯,而是女生搞學術,面臨的困難確實比男生要多。

難在哪裡?我們先來看另一條新聞,如果馮鋼的言論只是讓人不愉快,那下面這則新聞就是讓人憤怒了。

如何看待北航長江學者陳小武被已畢業女博士羅茜茜實名舉報?

現在這件事情還在調查中,尚不能輕易下結論。不過,如果這事是真的,我會非常佩服羅茜茜的勇氣。作為一個女孩子,在多年之後還能夠勇敢地站出來控訴,而不是選擇沉默,是很不容易的。在知乎網上,羅茜茜也得到了相當多的聲援,作為她的同系校友,我也發表了一些看法,希望正義能夠得到伸張,不要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要放過一個壞人。

北航的名氣雖比浙大略遜,不過同樣在985里名列前茅,尤其計算機學院更是北航的熱門大系,學院有國重有院士還出過不只一個校長。上面的兩個案例,之所以讓人不那麼愉快,正是因為它們不是發生在街頭巷尾,不是發生在無知群眾身上,而是發生在中國最頂尖的院校,最高學歷的人身上。

連最頂尖的院校最高學歷的人尚且不能免俗,更遑論整個社會?

這年頭如果想搞科研,讀博已經是最基本的必要條件,而社會對女博士本來就已經不那麼友好了,萬一再遇上一個無良導師,那女生的學術之路基本上也就斷絕了。不幸的是,中國的無良導師,並不少,時間再往前一點,還有同樣是頂級高校的人大和北影都曾曝出過類似的事情。俗話說,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在中國現行的高校體制下,導師的權力很大,這也成為了腐敗滋生的溫床。在男性仍然佔據大多數的學術圈中,羅茜茜事件就是常見的腐敗形式之一。

無論是否願意承認,女性在生理上是相對弱勢的,最繞不過去的就是生育這一關。生個孩子,耽誤小半年時間,生完還得哺乳育兒,牽扯的精力太多太多。過了幾年,沒準兒再來個二胎,那就更不用說了。為什麼素質高的女性很多都偏向於少生優生,就是因為對她們來說生一個孩子的成本實在很大。另外一個社會現實就是,當夫妻雙方有一方不得不回歸家庭的時候,回歸的那個多半是女性(男方在家看娃的我也見過,不過很少就是了)。有時候也不是因為什麼不平等,而是生娃哺乳這事兒實在沒法讓他人來代勞。當然,您也別抬杠說什麼代孕之類的,第一不合法,第二有這個實力的人畢竟是少數,對少數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個事兒。至於丁克或者獨身什麼的,我只能說,就中國當前的社會保障情況來說還非常不現實。別把養老的希望寄托在國家上,畢竟不是親生的,從「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到「養老不能靠政府」、「以房養老」的血淋淋教訓還在那擺著呢。這話題不能多說,點到為止。

此外,一個老生常談的事實就是,現在很多人對女性尤其是高學歷女性的觀點還是比較傳統的。讀個博士出來,至少也得二十六七,如果還不結婚,很可能就被扣上一個「剩女」的帽子。更可怕的是,很多時候這壓力不僅來自於無關人士,還會來自親朋好友甚至是父母。再加上高學歷的女性往往自身眼光和要求也會更高一些,思想上也更加獨立自主,這樣的女性在很多男性——甚至也包括一部分比較優秀的男性眼中並非良配,不那麼容易找到心儀的對象。各方面因素加起來,就導致社會上對「女博士」的各種歧視和調侃。

生理上的弱勢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與現代文明碰撞之後,還產生了另外一種比較隱性的、不太容易被察覺到的問題,在我看來,對女科研工作者的影響,實在不啻於剛才說的幾點。這個問題就是部分情況下對女性的特殊優待。

沒錯,我說的就是「優待」。

比如說,我曾經在某個大受女生歡迎的中二雜誌上看到過這樣的話:「女孩子就是用來捧在手心愛護的」。類似的觀點,在女性頻道裡面一搜一大把,我就不列了。總之,這些話要表達的一個觀點就是,女性不要那麼拼,女性就是要被優待的,因為她們是女性。

看上去沒啥問題,但是實際上,這些觀點對社會風氣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是性別平等的極大阻力。不要忘了茨威格那句名言:「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特殊的優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當你接受這些優待的時候,也就接受了你自己的弱勢地位。

譬如,當男生們在挑燈夜戰刷論文的時候,有些女生可能撒嬌賣萌再東拼西湊一下就畢業了,畢業之後可能還因此洋洋自得。殊不知,這種行為已經給很多人留下了「女生不適合搞學術,就是混個文憑」的真實案例。溫室里的花朵難以經受風雨,這個道理大多數人小學時候就懂,但是真放到自己身上的時候,識人易,識己難。

當然,我認識的大多數女生還是踏踏實實寫論文畢業的。但是呢,其中也確實有不少人不想在畢業之後繼續奮鬥,只想找個安穩的工作過悠閑的生活。我並不是要在這裡批判她們,因為其實我也想這樣,無論男女很多人都想這樣。只是呢,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特殊的優待只限於女性,如果一個男生在沒畢業時候就這麼說,那八成會被鄙視為不求上進。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是信念特別堅定的女生,否則誰還願意在艱苦的科研之路上走下去呢?所以說,其實每個能堅持做學術研究的女性,我都挺佩服她們的。談理想容易,堅持理想難,這個社會對她們的要求本來沒有那麼高。工作這麼多年,我的體會之一就是:來自生存壓力的動力,要遠比來自理想的動力大得多。

所以你看,女生想要搞學術做科研的話,面臨的困難實在比男生多太多了,社會偏見,傳統觀念,不良導師,還有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馮鋼的言論,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世界上很多事兒都是惡性循環,越困難就越是沒人願意搞,越是沒人願意搞就越會加深馮鋼這類人的固有印象,然後本來就困難的環境變得更加困難。

那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很遺憾,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要改變整個社會的觀念是極其困難的事兒,只能隨著時間和發展慢慢進步。同時呢,在這個過程中,也希望所有的人,在面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時候,能夠多一點理解和包容,因為她們確實很不容易。

最後,我希望羅茜茜事件能夠得到一個公正的解決,呼籲北航對此事認真對待。


推薦閱讀:

你眼中的女博士是怎樣的?
單身女生出國讀博士還能找到對象嗎?
女生讀博士是不是不好,現在的情況是現工作了在職讀博好還是直博比較好?博士找工作待遇怎麼樣?
社會青年如何認(gou)識(da)女博士?
論女博士的正確打開方式

TAG:性别平等 | 女博士 | 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