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廖承偉 人間天國——基督教的大使命

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相比,有很多不同的特點,如基督教特別重視傳教。基督教重視傳教,其根源就記載在耶穌基督升天前向門徒所頒布的大使命上,如果說基督徒必須有一樣事情去做的話,那就是必須出去傳教,一個基督徒一定要實踐耶穌基督最後給門徒的命令和囑託,所以,傳教是基督教的一個特點,也是耶穌給所有基督徒的一個命令。

關於傳教最常為人引用的章節為馬太福音第28章16-20節:

「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上帝如何將自己的國度延伸到世界上呢?正如神學家加爾文所言,福音卻並非「如雨從雲端降下」,而是「用人手帶到所差往之地」。耶穌教導我們說,上帝「使用我們的工作,並呼召我們在耕作這塊田地時成為他的器皿」。拯救之能在乎上帝,但他卻是借著福音的傳講來彰顯他的救恩。上帝傳福音成為我們傳福音的原因。我們乃是與上帝同工,而且他允許我們在「構建他兒子掌管全世界的榮耀」中有份。

《使徒行傳》就記載了早期基督徒出去傳教的事情,在一些文獻中,我們看到耶穌基督的十二門徒在耶穌基督升天后,他們通過拈鬮的方式決定每一個人要去傳教的地方。其中有一位門徒叫多馬,當耶穌基督復活向門徒顯現時,起初不信的他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於是耶穌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約20:25-29),多馬後來更加堅定了耶穌基督的信仰,據說多馬通過拈鬮,到了印度去傳教。

在福音傳到中國之初,有許多的傳教士在中國立下志願,要在幾十年內把中國變成基督教的國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華的教會有個口號叫「中華歸主」,他們立志要在幾十年內把福音傳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今天,我們有許多的老教堂、老教會,這些都是傳教運動在中國撒下的種子。

最初來我國的傳教士,他們不僅傳道,還修建了許多教堂,他們設立醫院,把先進的現代醫學帶到了中國,協和醫院、同仁醫院最早都是教會醫院,他們還在中國修建了各種學校,把現代的高等教育帶到了中國,為許多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完成了啟蒙工作。

毫無疑問,洪秀全和馮雲山遠道到桂平傳教是出於一種對傳福音的熱情,亦是基於基督教的大使命觀的。

然而,很多的歷史學者,更願意相信他們深入到廣西農村目的是將這些地方作為他們革命的一個起點,因為他們不能理解洪秀全和馮雲山跑這麼遠的路還會有什麼其它的目的。另外一些歷史學者,承認洪秀全和馮雲山的行為是與大使命有關,但是他們認為「洪秀全在和基督教接觸之始,就超越了純宗教性質的範圍」,「與其說洪秀全皈依了基督教,毋寧說他利用了基督教」,持這種論點的人,洪秀全和馮雲山遠道到桂平傳教的行為反而成了支持這種論點的證據,因為,不是因為造反,跑到這麼落後的地區幹什麼?

洪秀全是先皈依了基督教,才有政治目的,還是先有政治目的後皈依了基督教?在歷史的迷霧前面,這問題現在變成了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

堅持洪秀全先有目的後有皈依行為的人,無非想說明洪秀全是個徹頭徹尾的投機份子與政治流氓,然而,這未必切合歷史的實際。

在此我提供一條新的認知思路,就是洪秀全的確早有革命理想,但這個革命理想與基督教無關,接著洪秀全接受了基督教,並在基督教理念中成熟了這種革命理想,最終這個理想導出了洪秀全的政治目的。我認為,這才是真實可信的洪秀全與基督教的真正關係。

在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裴士鋒所箸的《天國之秋》中有關洪仁軒的一段記述可以佐證我這個說法:洪秀全一八四五年返鄉時,洪仁軒注意到洪的變化,他傳道時多了一個基調「把滿人統治者稱為不當竊取中國者」,洪說:「上帝劃分世上各國,以洋海為界,猶如父親分家產於兒輩,奈何滿歐洲人以暴力侵入中國而強奪兄弟之產業耶?」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至少在洪秀全外出傳教之前,洪秀全尚沒有將滿人當作敵人看待,並不是因為認識了基督讓他對滿人統治的國家產生了敵意看法,而是在廣西傳教過程中目睹民眾苦難而產生革命念頭。

如果沿著這個歷史的路徑去看洪秀全和馮雲山遠道到桂平傳教的行為,就不能說這種行為是一種革命的準備,而更大的可能是對於大使命的熱情,如果不是因為後來一系列的事情發生,洪秀全亦未必會將他的革命理想轉變為政治目的。

洪秀全的轉變應該是這樣的:

一、洪秀全一開始就表現出對於基督教的熱情,並將基督教作為他的真實信仰;

二、這種真正的信靠表現出一種熱情傳福音的驅動力;

三、傳福音的熱情導致洪秀全與馮雲山到廣西桂平傳教的舉動;

四、在基督教中認識了天國概念,在傳教過程產生天國觀,後立志於革命要建立地上天國;

五、最終在革命中地上天國從內容變成形式,政治目的則從形式變成內容。

所以,洪秀全有沒有利用基督教暫且不論,但是洪秀全的大使命觀的確是基督教樣式的,他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這種積極地宣講福音,積極地傳播基督教也表現在他後來的革命進程中,在《更正教中國史》中有這樣記載:

「再看太平軍當攻取一城一邑的時候,必先派間諜去張貼許多布告,宣傳革命的意義。說太平軍是稟承天父的旨意,來驅逐滿族妖魔拯救天父的子女的,凡歡迎太平軍的,就可以出迷途而登天國。在攻佔一些城鎮,尤其是攻佔武漢時,沒有逃亡的百姓中的青壯年,盡被脅迫加入太平軍。辦法是,鳴鑼聚眾「講道理」。由某一頭領向眾人作動員報告,大意是:天王和諸王是天父差遣下凡,拯救世人。你們大家早就該主動投身軍營效力,卻要等待鳴鑼傳集,可見都是妖魔。本來應當統統殺掉,看在你們前來聽講道理,暫且免了。從此以後,要敬拜上帝,練習天情,頂天報國」。

這樣的記述在太平天國歷史中還有很多,可以這樣說,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如此積極地傳播基督教,並在此如大的範圍內造成影響,包括後來的基督教徒孫中山都沒辦法做到。

天國——更大的的使命

在一篇圍繞《提摩太前書》第3章14節所作的講道中,神學大家加爾文曾宣講到,「唯願我們能關註上帝所託付給我們的事,好讓上帝樂意將他的恩典顯明出來,不單是向一座城市或者是一小群人顯明出來,而是要顯明他必將統治整個世界;好讓每個人都能在真理裡面來侍奉他並且敬拜他」。

在加爾文的教導中,基督國度的普世性是一個反覆重申的主題。加爾文說,三一上帝中的三個位格全都參與了這一國度的拓展工作。聖父「不是躲在角落裡說明到底何為真宗教,而是向地的四極發出他的大聲」,基督降世「乃是要用他的恩典來覆庇整個世界」,而聖靈降臨「則是要將福音傳到地極」。簡而言之,那「遍滿地面」的無數後裔都是從基督而生的。基督國度的勝利終將在列邦中彰顯出來。

真正的大使命是什麼?就是人的自由與釋放,福音就是要告訴這樣的一個好消息:人的自由與釋放。一個真正的,合乎真理、天道的信仰,只能給人以釋放,讓人得自由,而不是給人以捆綁,然而在基督教之前的宗教信仰,很多就是這樣捆綁人的,而基督來了,帶給了我們這樣的信仰福音,我們如何會去懼怕信奉基督呢?如何能不真心接受這種信仰呢?

這種對於基督教的真正信靠,必然外化出一個行為——傳教!讓更多人知道福音,讓更多人由此得救。

所以,洪秀全的傳教,在一定的作用下,就必然產生建立地上天國的衝動,這就如加爾文所說的「不單是向一座城市或者是一小群人顯明出來,而是要顯明他必將統治整個世界」,

「基督國度的勝利終將在列邦中彰顯出來」亦即在國家的層面上,用政治使更多人得著平等自由,讓更多人從束縛中獲得釋放。所以,福音傳播是天國之初,而天國是福音傳播的必然結果,因為天國從制度上保障更多人獲得釋放。

因而,對於洪秀全而言,建立人間天國,就成為他在大使命之上的更大使命。

廖承偉 太平天國論集(23)本文節選自《太平天國的神學意義》

按政府與法律要求有刪節


推薦閱讀:

上帝會像擊殺亞拿尼亞夫婦(使徒行傳)一樣擊殺我們嗎?
聖經中的家譜有什麼更深刻更實際的意義?
如何評價王怡牧師?
什麼是基督教所講的「得救的確據」?
無神論者能成為基督徒嗎 需要經歷一個怎樣的過程?

TAG:基督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