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育與人生

最近抽空去電影院看了《無問西東》,觀影時幾次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好長時間沒看到能觸及心靈深處的國產電影了。影片中的人物、故事真實感人,觀看時也聯想起幾年前讀過的台大教授齊邦媛的《巨流河》及岳南的《南渡北歸》。中國近百年歷史,充滿著苦難、愚昧、流血、革命、奮鬥……每一個「小我」的特有生存與「大我」的命運沉浮息息相關。特別是那些發問: 我們是否能真實面對自己的人生?尋找真實的自我?那些人類共有的價值:真實、正義、無畏、善良、同情……面對人生中不斷會有的兩難衝突時的選擇,每個人觀看時其實也在拷問自己。人活在世上,如何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生命價值與意義何在?這部電影,用畫面、形象、對白為我們闡述這些人生最本原的問題。

這些問題,其實也是教育不應迴避的內容。在我們每天的課堂教學中,在校園各種活動中,在我們師師、師生、生生及家校之間的交往互動過程中,我們有沒有這種基於生活、生命及人生價值意義的深層自我反思?除了每天日常忙忙碌碌的上課下課、規範紀律、備課講課寫作業、批改測驗考試,匆匆忙忙趕時間抓成績,每堂課上的知識達成度,中、高考的升學率……我們還有沒有時間與心情,去思考超越當下、看似無用,但影響著每一個教育相關者人生走向的最重要因素。

當一篇中、英文課文或數理化教材上的知識單元在課堂上被老師講過了,留給孩子們的僅僅是知識層面的理解與記憶、或通過作業練習,能在未來的測驗考試中回憶複述的能力,那我們的教育只是淺層的「知識傳授」。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從知識進入情感、形成價值認知,最後達到人生的感悟與體驗。

電影《無問西東》中老清華及西南聯大的教育給了我們最好的啟示。教育不再是象牙塔內的「專利品」,國家民族的命運、社會民眾的苦難、人類共同體的發展,校內校外、小我大我融為一體。讀書既是個體的內在需求、自我發展、又是強國救民,社會國家利益及人類命運的大目標。

個體的品格修鍊與道德養成,也是在個人、他人、社會這三維交往過程中確立。做一個真實的自我,要有真心,不畏世俗及外在的壓力與束縛,要有正義感、不畏強權與殘暴,同情弱者、敢擔當願犧牲。這些真誠善良正義勇敢及責任擔當意識正是中外傳統古典教育的內涵,在工具效益日益增強的近現代教育中,很大程度上被「去魅化」。

但回顧《無問西東》中所展現的真實歷史,讀一遍齊邦嬡教授的《巨流河》及岳南的《南渡北歸》,想像當年在憂患及戰難中的學子大師們,也猶如現今西外堅持了十二年的行走課程,帶著孩子們千里跋涉去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去追尋那些「兩彈一星」元勛們留下的足跡,當站在那戈壁沙漠中直聳雲天的巨大發射塔下,你會明白,當教育的地平線從西外校園的兩幢教學樓之間不斷拓展延伸至內蒙的草原(植樹造林)、雲貴貧窮的山區(幫建留守兒童學校的小圖書館)、陝北梁家河的窯洞及開滿映山紅的山野田間,當西外的師生們踏上去中原林縣紅旗渠尋找「中國魂」的精神之旅,去徽州參拜陶行知「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事迹紀念館,在當年關中書院的舊址,重溫北宋大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教育的最高境界與追求變得如此地清澈與深遠。


推薦閱讀:

如果可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學府真的不用在乎學什麼專業嗎?
有哪些適合十歲左右的小女孩讀的書?
教育進步 & 階級固化(上)——看起來很扯?但中國教育真的一直在進步
娶一個學前教育專業或是有相關學習經歷的女生做老婆,是不是更有利於後代的成長與成才呢?
魯迅為什麼會成為語文課本的寵兒呢?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