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老傳統,經得起細問嗎?

中國的傳統,據說特別多。有些傳統很美好,有些傳統則否。

比如所謂的,「吃飯時女人不許上桌。」

妙的是,如果你要追問緣由,許多長輩也說不出所以然。但長輩們的百寶囊里,有一個看家法寶。一到詞窮,就祭出來,道是:

「這有什麼好問的?傳統就是這樣的!」

比如,「為什麼結婚要大操大辦熱熱鬧鬧呢?」

「傳統就是這樣的!」

然而,按傳統,《禮記》上如是說:「婚禮不賀,人之序也。」傳統而言,婚禮就不該慶賀的。

當然,確實需要「為酒食以召鄉黨僚友」,確實要請人來喝酒,但那是請他們來做見證而已,並非慶賀或隨份子。

所以了:如果民政局登記,有國家給你見了證,為什麼還要大排宴席請婚酒呢?長輩們可以回答嗎?

比如,「為什麼結婚非要買房呢?」

「結婚就是要買房!傳統就是這樣的!」

這時候,您大可以再追問一句父輩,「您當年結婚時,當真自家買了房的嗎?」城市裡長大的父輩們,聽此多半會面露難色。因為住房商品化,是什麼時候的事,他們一定還記憶猶新;他們也該知道,最早大多是「單位分房」。

一定還有父輩嘴硬,說「再前一輩,都是買房結婚的。」這時,您可以給他們看民國時的記錄、清朝時的市井。

哪怕有父輩不肯看史料,好歹肯讀讀小說吧?錢鍾書《圍城》、張愛玲《鴻鸞禧》、老舍《駱駝祥子》,可都寫著:普通人家結婚,就是賃房居住的。租房結婚,是為常態。

至於鬧伴娘、鬧洞房、宴席必須飲白酒等,這些所謂傳統,大多經不起細問。

你問起來,長輩就要惱羞成怒了。

我國有許多源遠流長的傳統。也有許多似乎源遠流長,其實憑空捏造的老傳統。違背某些胡扯的老傳統,算不上不尊重先輩。

實際上,大多數父輩對許多傳統,也都糊裡糊塗。

他們在意的,其實是:

「雖然我也不清楚,但既然大家都說這是傳統,那我們就照做唄?別就我們顯得出格,跟別人不一樣。」

這種將各類偽傳統當真、以求合群的思想,才真的是我國不滅的傳統。

眾所周知,中國農村直到20世紀中葉,都存在大量文盲。大多數農民並不讀書,各類知識,除了本身經驗,便靠口傳心授。平民階層對讀書有學問的人,既敬畏,又多少帶些看不起。敬畏是敬畏他們「有知識」,看不起則是,「學的這個東西,如果當不了官,有啥用呢?」

在大家都不讀書的氛圍里,知識的累計只能依賴經驗,於是老年人權威極重。他們是最好的經驗來源,他們是活字典,在農田、天氣、水流、日常生活細節上,有極高的發言權。通常,他們還把持著一個家族的至高權威呢。

因為尊重老年人,而老年人大多願意因循傳統,「這麼做自然不會錯」,於是平民階層不免相對保守。

而從地域上而言,傳統人口流動並不大。村中巷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都認得,各安本分。農民被拴在土地上,手工業者被綁在店鋪里,大家彼此不好得罪,以後還要過日子呢。大家也願意隨眾保守著:不得罪認得的人,警惕外來的人。

於是乎,什麼亂七八糟的規矩,只要聽說是傳統,上頭有老人提倡,身邊有不好得罪的熟人照做,那就照做吧——為什麼不查一查書,確認一下這傳統是否靠譜?很少人願意。

「大家都做的,一定就是傳統。」

在一個重視經驗與群體習慣,不重視理性思辨、文字記錄與特立獨行的世界裡,按傳統辦,總不會出錯。誰都不想當出頭鳥。

所以許多偽傳統,是欺負當時的人沒知識、沒學問,又不好得罪周遭,才得以大行其道。

現代生活的美妙之處在於:

你無需再遵循傳統的生活模式。只要你可以自力更生,而且不犯法,完全不用怕出格。越繁華的都市,越可以讓你獨立地活下去。你可以不用求親訪友,不用隨大流地生活。

但很多現代人,還是會選擇隨大流,去繼續一些根本沒有歷史依據的傳統。別人怎麼辦,我也跟著來。這中間,自然是因為有人確實好熱鬧,有人出於性格和善。

但還是有許多人,默默遵循著自己也討厭的假傳統,是出於自覺,遵循著我們這個國度的平民傳統。

雖然從經濟意義和精神意義上,許多人已經完全可以獨立生活在現代都市,但在我國歷史上,平民們從來缺少安全感;偶爾有的安全感,也經不起動蕩。大家很清楚自己的脆弱。於是,大家都想躲避在眾人的港灣里。

於是從眾,於是隨大流、隨份子,保持著許多未必真的喜歡,但還是維持著好讓人心安的,人情。

是的,他們未必不知道許多傳統是假的,但這種思維方式,這種「哪怕這傳統是假的,長輩們說的也總會有幾分道理,不要逆流而行,就做順水人情吧」的思維,卻是我們從古至今,而且還會在可見未來繼續延續。

這種不自覺地隨大流,遵循些可能根本不靠譜傳統的堅忍勁頭,才是農耕社會至今,真正不變的傳統。
推薦閱讀:

傳統自主惹人惱,自助餐該怎麼改變?!
潮汕女孩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怎樣看待父親的傳統思想觀念?
如何看待結婚者大清早擾民問題?
我們對傳統武術的誤會到底有多深

TAG:传统 | 历史 | 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