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有時候你無意間看了一本書,覺得寫得還不錯,讀完可能還不過癮,就會想把作者其它的書都找出來看一遍,或者在看你喜歡的作者的書時,會看到作者文章中提到的別的作家或者別的書,你可能也就會關註上那個作家。其實這就是讀書技巧中的順藤摸瓜法,這也是最近我看知乎周刊——《讀書這件小事》中說道的想要讀到好書的方法之一。所謂順藤摸瓜法就是以那些大文豪、名家、你喜歡的作家為藤,牽引出一系列作家,一系列作品,一一讀過去,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過都是圈內圈外而已,圈內的對圈內的都會是信手拈來,如數家珍,我們只要跟著圈內人走,總不會離得太遠。前段時間看的是余秋雨的《行者無疆》,也就自然引出了《千年一嘆》以及這本《文化苦旅》。還是先看看作者簡介,在把我覺得文中比較精彩的金句摘抄下來,起個引導的作用吧。

余秋雨簡介: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災難時期,針對當時以戲劇為起點的文化極端主義專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戲劇學》的宏大構架。災難方過,及時出版,至今三十餘年仍是這一領域唯一的權威教材。同時又以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國戲劇史》,以接受美學的高度完成了國內首部《觀眾心理學》,並創建了自成體系的《藝術創造學》,皆或國內外學術界高度評價。(摘自《文化苦旅》新版陳羽所書余秋雨簡介)

20年前辭職後開始全面考察中華文明,然後又親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恆河文明遺址,以及歐洲96座城市。由於考察過程中要貼地穿越當今世界最恐怖的地區,又被電視追蹤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極大關注。在考察過程中寫出一系列書籍,開創「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

作者曾經系統研究了世界上十四個國家在哲學、美學、藝術學上的種種成就,寫成了簡介中很多學術書籍,獲得了很高的學術聲譽,但最終還是轉回其學術原點:只從文化人類學、歷史地理學的視角,來探尋中國文化的生存狀態。這也是作者當初為何從象牙塔出逃,逃回山河大地的原因:在讀了很多很多書,經歷了很多災難後,我終於暮然醒悟,發現一切文化的終極基準,人間是非的終極衡定,還是要看山河大地。說準確一點,要看山河大地所能給予的生存許諾。在很多年前,作者表述過:真正結束中國「文革」災難的,是唐山大地震。那時的中國,然h後窺見了人類生存的底線。而生存狀態讓人警醒於無休的政治鬥爭中。

再來說說作者的考察線路:中華文明的三條天地之線:黃河,長江,長城(四百毫米降雨量,區分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線),親身感受他們生存過的土地,分析不同或相同的生態原因。

接下來摘抄書中精彩段落,以起拋磚引玉之作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係的回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

所謂衝突是另外一種交融,比如鮮卑族入關,建立的北魏,漢文化,與游牧文明,印度,波斯、希臘文化結合,由此開始盛世大唐。 ——山河大地

農耕文化沉澱出一種文化心理,追求穩定,統一保守,集權,無心海洋戰略。 ——山河大地

莫高窟,河西走廊上的一個博物館,也是半部中國藝術史。又是幾大文明的交匯點,因而深厚沉默,也許深厚正是沉默的原因。 ——莫高窟

嚮往巔峰,嚮往高度,結果巔峰只是一道能立足之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座?世間真正的美色,都熨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 ——沙原隱泉

把世間文物統統拔離原生的土地,運到地球另一端收藏展覽,是文物和土地的雙向失落、兩敗俱傷。 ——道士塔

巴金前半生,以小說的方式參與了兩件事,不妨用六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反封建」、「爭人道」;巴金後半生。以非小說的方式呼喊了兩件事,也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斥棍子「、「講真話」。 ——巴金百年

遭到長期誹謗的重要原因,是比較徹底地離開了一種體制。體制是一種力學結構,就像一個城堡。身在其中,即使互相妒忌,卻也互相牽制,獲得平衡和安全。不知哪一天,有一個人悄悄地打開城門出去了,城門又在它身後關閉,而他騎在馬背上的種種行為又經常出現在城裡人的視線之內。他的自由,他的獨立,他的醒目,無意中都變成了對城內生態的嘲謔。結果可想而知,他必然成為射箭的目標。由於城門關閉,射箭者沒有後顧之憂。 ——天人對話

六十八萬言的艱深學術著作《世界戲劇學》,是作者憑藉一支一元錢鋼筆,大量抄寫外文原文,通覽大量背景資料,最後彙集十三個國家的全部戲劇學理論。這部書與作者之後寫成的學術著作相比而言,有著一份不惜赴死的生命力度。 ——祭筆

這樣截取下來未免會有斷章取義之嫌,所以想要領略全貌,就找到全書,開始你的文化苦旅吧。

下次推送節目預告:下期寫關於讀書這件小事,乾貨十足,包含有超越價值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培訓更有價值的高效閱讀技術,更會有給你醍醐灌頂之效的給你新生的讀書體系的建立之法,容我好好準備,各位敬請期待!

歡迎點擊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微信關註:風蕭蕭的自留地,盡量每周用讀書筆記的方式推薦一本書,於喧囂繁華的塵世僻一讀書凈土,於浩瀚書海中尋它,閱它,享它,只願在蒼茫人海中與你碰撞出火花。關注後可回復相應書籍名字,免費獲取相應書籍的pdf百度雲下載地址。


推薦閱讀:

將楊舒平的言論中的美國替換為尼泊爾,會不會引起爭議?
為什麼有很多人罵余秋雨?
為什麼同樣是學術超男,余秋雨被圍攻,而易中天卻大吃四方?
怎麼看出古詩詞的格調高低?
如何評價余秋雨的《東坡突圍》這篇文章?可以聯繫他的的其它作品?

TAG:文化苦旅书籍 | 读书笔记 | 余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