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舊秩序

  不過情況並不盡然。統治階級依然是統治階級。儘管1945年議會的人員組成十分多樣,四五十年代的英國依然還是由當年在公立學校以及牛劍大學結成的幫派與圈子來打理的。對於想要從政、當公務員或者當高級軍官的人來說,公立學校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伊頓、哈羅以及溫切斯特之類的公立學校總共只教育了英國5%的人口,但是絕大多數政客都是從這些學校畢業的,即便是戰後的工黨內閣也不例外。議會裡傳閑話說得都是當年學校里的糗事。有一段時間,這些學校看似撐不到戰爭結束:寄宿制學校普遍面臨著財政危機,有幾家甚至到了破產關門的邊緣,儘管最後它們還是全部咬牙挺了過來。丘吉爾的母校哈羅公學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莫爾伯勒與藍星。公眾普遍認為公立學校對於三十年代領導層的失敗以及戰爭初期的失利負有責任。托利大臣R. A.巴特勒(1)在戰爭期間著手教育改革時曾考慮過廢除全部公立學校,統一合併進國立教育體系。要是這件事真的成了,戰後英國的面貌將會大不相同。但是滿面凶光的丘吉爾把巴特勒生生嚇了回去。取而代之的次一等方案是由地方政府出資資助,強迫公立學校招收工人以及中產階級子女。但是這一舉措也很快沒了下文。公立學校挺了過來。艾德禮對自己的母校也很有感情,因此並不熱衷於廢除公立學校。人們認為可以通過語法學校為資質聰穎的工人以及中產階級子女留出一條進入牛劍大學的道路,好讓他們為統治集團出力。有位公務員聲稱兒童分三等,「這是柏拉圖的做法:黃金兒童,白銀兒童,以及黑鐵兒童。」*33*

  對於舊秩序來說,問題在於眼下這個社會主義政府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可以忍耐過去的一時不便,還是一場平靜但勢不可擋的革命的前奏。戰後接踵而至的高稅收政策對許多土地所有者發動了致命的一擊。科諾古堡(2)與斯托海德風景園(3)這樣的名勝不得不劃歸國民託管組織名下。這算不上革命徵用,但是很多人就是這麼認為的。英國的傳統慘遭國有化,完事之後連個謝字都撈不到。1947年《鄉村生活》雜誌滿腹怨氣地抗議道,貴族世家對英國文明功不可沒:「現在普遍被稱為特權階級的那批人貢獻頗多,這只是其中之一。但是現在的風氣是如此不可理喻,連最基本的禮貌都難覓蹤跡,他們為英格蘭做出的貢獻居然如此輕巧地遭到強征,卻得不到哪怕一句客氣話作回報。」與其說是老牌貴族不如說是暴發戶的伊夫林?沃(4)坐在位於格羅斯特郡的精美別墅里權衡著眼下的兩難局面。1946年11月,他開始考慮離開英格蘭前往愛爾蘭。(戰後許多有錢人的確離開了英格蘭,儘管大多數都去了澳大利亞、非洲或美國)為什麼要走呢?沃自問道。「英國的強權地位已經完蛋了。財產的損失(他指得是殖民地),自命不凡的無產階級,懶惰與嫉妒,這一切必然帶來貧困……然後就是自上而下你死我活的相互捅刀子,捅到最後只剩下一個無產階級與一個官僚為止。」

  不過第二天他又回心轉意了。「我在這裡有什麼好擔心的?我有一座完全符合個人品味的住宅,足夠使喚的僕人,貯滿美酒的酒窖,村民對我友好而尊敬,鄰居不來管我的閑事,子女在稱心如意的學校就讀,除去稅收與配給制以外,政府對我個人生活的干涉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世界似乎正在變化。為什麼他總是心中不安呢?為什麼他總會聞到「難民營散發出的惡臭」*34*呢?有這種感覺的不止他一個。諾爾.考沃德(5)在1945年工黨勝選之後不久說道:「我一直有預感,戰後的英格蘭會令人極其不適,現在看來這已經板上釘釘了。」*35*變革的威脅很快就會轉化為現實,儘管速度要更慢一些,而且也與艾德禮和比萬沒什麼直接關係。英國的舊階級秩序,歷經幾百年而一成不變的舊秩序,受到眾多小說家大力開掘的舊秩序,基於大英帝國與全球霸權之上的舊秩序,馬上就要一去不復返了。「坦布里奇韋爾斯的噁心之人敬上」成了從馬拉亞或者羅得西亞(6)回國的前僑民最常用的信件落款。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英國政治將一直受到這股哀怨之氣的糾纏。

  與此同時,舊式社交活動在戰後立刻回歸到了上流社會的生活中,例如牛劍橄欖球聯賽,牛劍划艇對抗賽,亨利皇家賽舟會,皇家阿斯科特賽馬會,等等。上遊人士們到青年保守黨舞會尋覓伴侶,知名男女演員總有辦法在稅務官的眼皮底下維持奢侈的生活。倫敦俱樂部區整個二十年代都門庭若市,倫敦城最高檔的幾家飯店,例如沙威酒店與常春藤,再一次坐滿了貴族,劇院經理,流亡皇室以及美國電影明星。上游社會的日記里隨處可見對世風日下的抱怨,「下作」的舉止日漸流行,高尚品味好景不長,美國人與猶太人也沒起好作用。

  艾德禮治下的英國依然是屬於私人俱樂部與小團體的英國,充斥著歷史背景各異的種種特權、儀式與等級。在工廠與礦井裡,戰前的勞資關係似乎又捲土重來了,僱主們結成的組織重新拾起了昔日在白廳當中的權威與影響力,至少有時如此。業已國有化的行業還是由原來的人來管理,「我們與他們」的對立關係輕而易舉地再次紮根。在金融市場,莊嚴可敬、大名鼎鼎的銀行家們享受著神祗一般的崇拜。漿洗過的立領,高禮帽,身穿號衣的僕從即便在滿目瘡痍的倫敦也依然時常能夠得見。年輕的銀行家與會計對老前輩恭恭敬敬。報社老闆上班坐得是專職司機駕駛的勞斯萊斯,報社門口還有身著制服的門房向他行禮致意。《泰晤士報》上登滿了招聘男女僕人的廣告。著名演員與播音員都要接受「國王英語」的教程。倒茶的禮節,指代廁所的隱語,擺放餐具的方式,這些都是熱議的話題。牛津大學裡面吃晚飯必須著正裝,考試時也是如此。終身教授們在大學校園裡悠閑地踱步,似乎依然身處愛德華時代。這一切都被人們視為英國的精髓,至少也是英格蘭的精髓。

  (1) Rab Butler - Wikipedia

  (2) 2011東遊西逛之Knole Castle & Park

  (3) 斯托海德風景園(stourhead gardens)

  (4) 伊夫林?沃被譽為「英語文學史上最具摧毀力和最在成果的諷刺小說家之一」。《邪惡的軀體》是他第一部大獲成功的作品。 「它和《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樣屬於那一類似乎總結並界定了一個時代的小說珍品」。1928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衰落與瓦解》,一舉成名。此後,沃專心寫作,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說20餘部,短篇小說集兩部,以及書信集數部,其中被譽為佳作的有:《衰落與瓦解》,《一抔土》(1934)、《舊地重遊》(1945)、《榮譽之劍》(1965)等baike.baidu.com/view/26

  (5) 長江聯合_上海長江聯合金屬交易中心官方長江銀,長江銅,長江油

  (6) 羅得西亞即現今辛巴威。1891年,羅得斯的私人軍隊和英國的炮艦強迫葡萄牙在把這個有爭議的地區割讓給英國的條約上籤了字,整個地區被改名為羅得西亞,以紀念羅得斯。羅得西亞在早期移民中的農民的經營下,成為僅次於南非的繁榮國家。但這裡的白人像南非一樣,實行種族主義政策,黑人的地位並未得到很大改善。1964年,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獨立於英國。1970年,羅得西亞共和國,即後來的辛巴威獨立。1980年,辛巴威成為一個獨立的,由黑人統治的國家。辛巴威_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擴展閱讀:這位女士不會回頭
(5)不能說的秘密
現在的英國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國家對他國殖民的歷史的?
11,該死的黑格?
【學姐推薦】在英國有哪些逛到停不下來的商場?

TAG:英国 | 社会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