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7)一二三,茄子!名人的產生

  當代的名人崇拜也是從六十年代開始的。所有高度發展的社會都不吝於將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富有、美麗或才華橫溢的人身上。十八世紀的歐洲有女伯爵與宮廷作曲家,古羅馬有演說家與角鬥士,十九世紀的日本是武士與名妓,等等。這些人的服飾、個人生活、癖好缺陷以及家務是非都被廣大醬油眾們感同身受 地津津樂道著。他們組成了人們意淫中的擴大化家庭,比我們剩下的人都更加美麗、頑皮且濃墨重彩。在最近幾十年發生改變的是人們對名人熱情高漲的規模,這是當代英國的拜物教。這一教派橫掃電視娛樂業當中的其他競爭者,入侵併佔領了各大報紙的版面,產生了如山的雜誌,內容無非就是名人整容了,名人離婚了,名人隆胸了,新名人出道了之類。這一切都始於六十年代中期。例如《Hello!》(1)與《OK!》(2)這類當代雜誌在採訪或描寫某位面癱式青春偶像時甜膩逼人、刻意逢迎的腔調在六十年代英國報紙、增刊以及大幅海報上為當時的新新人類捧場的文章中都能找到。《老大哥》(3)之類電視暴露癖的根源就深埋於半個世紀之前的遊戲節目與知心大姐專欄中。足球球員與歌手的定位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從手藝人-公僕向品行不端的神靈發生轉變。

  名人經常被人嘲諷為毫無才能。有些名人的確如此,還有些則不盡然。作為我們剩下這些人對青春與美麗的禮讚,名人的圈子既封閉又悖論般地開放。從外面來看,名人的世界似乎是個充滿魔力的密閉空間,一座高大的馬戲團帳篷,由墨鏡掩面的光頭壯漢嚴加把守,裡面則是熙熙攘攘的搖滾歌星、足球明星、當紅女星以及各國公主,而且這些人還很神奇地全部彼此相識。但是六十年代的重要發現在於名人圈子必須對外開放,讓街頭的新人有機會加入,否則這個小圈子就會凝固成一坨令人厭惡的精英集團。當代名人圈子沒有武士階級或者傲慢女伯爵容身的空間——至少在理論上它必須成為一座任何人都能划船抵達的夢幻島。儘管議會民主步履維艱,文化民主依然統御著一切。

  所謂的搖擺倫敦(4)只不過是區區幾家餐廳、店鋪與俱樂部的集合,區區幾個人在這些場所的活動得到了反反覆復的描寫與拍攝。切爾西(5)、Biba、奶奶散步(6),Bazaar和Hung on You(7)都是時尚達人趨之若鶩的場所,到了晚上則是安娜貝爾餐廳(8),泰晤士河水上餐廳或者Talk of the Town(9)。1969年《偵探》雜誌記者克里斯托弗.布克(10)在《獵奇主義》一書中盡情流露了他對這十年的露骨敵視。他注意到1965年夏天搖擺倫敦的中心似乎只有20人左右,其中包括披頭士,米克.賈格(11)(滾石的其他成員此時還沒混出頭來),模特簡.辛普頓(12),設計師瑪麗官,畫家大衛.霍克尼(13),演員邁克爾.凱恩與特倫斯.斯坦普(14),攝影師斯諾頓爵士(15)與大衛.巴利(16),彩色雜誌《周日泰晤士報》的卡通畫家兼編輯馬克.鮑克瑟(17)以及裝修設計師大衛.希克斯(18)。

  布克指出,這些「新貴」們對於創造形象十分在意。這份名單儘管絕非一成不變,但總體內容還是比較可靠的。巴利本人就將通過鮑克瑟設計的盒裝相片將公關機器的馬力開到最大。布克更進一步寫道:

  「這張名單本質上就是一份德布雷特英國新貴年鑒(19):2名演員,8名歌手,1名波普藝術家,1名裝潢設計師,4位攝影師/設計師,1名芭蕾演員,3名模特,1名電影製片人,1名迪斯科舞廳經理,1名廣告創意人,1名『歌手的朋友』以及來自東區的克里雙胞胎,對這二位的最到位描述就是『道上有人』」。

  這一切的輪廓早在幾年前的普羅富莫醜聞當中就已經初露端倪。祖上遺留的家財,大型公司,傳統藝術與政治正在被一點點擠到聚光燈的照明範圍之外,現在僅僅在舞台邊緣還保留著他們的一席之地。一群搶戲的工人階級暴發戶正在將他們取而代之。在幾位攝影師當中,巴利是東漢姆一名裁縫的兒子,泰倫斯.多諾萬(20)是卡車司機的兒子,也是東區出身——說句實話,東區在攝影方面可謂人才濟濟,因為同樣是東區出身的還有泰瑞.奧尼爾(21),他所拍攝的辛普頓、斯坦普與披頭士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誌,此外東區里還走出了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英國戰爭攝影師唐.麥庫林(22)。邁克爾.凱恩是比林斯蓋特一名魚販子的兒子,斯坦普是拖船船長的兒子。女性新貴先鋒中包括波蘭流亡者的女兒呼蘭妮基,Twiggy是一名木匠與Woolworth售貨員的女兒,希拉.布萊克(23)則來自利物浦的貧民區。

  倒退回四五十年代或者三十年代,這幫人當中沒幾個能在倫敦出人頭地。披頭士、奇想以及無數其他人也都是如此(米克.賈格除外,他是個成功的生意人,何時何地都能出頭)。布克的「新貴族」之間彼此糾結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五十年代托利黨內部的派系糾葛或者九十年代新工黨治下的白廳。有幾個人完全是因為相貌出眾才打進這個圈子的,例如超級名模辛普頓(「超級名模」這一稱謂最早也是在1968年出現的)。但是真正意義重大的是這個圈子大量吸納了眾多工人階級出身的人才,這是舊式英國急需的大輸血。這些新來者陶醉於此地的影像,佔據著新媒體提供的機遇——音樂,時尚,彩色雜誌,美髮,電台,電視,廣告——股市與老錢未曾染指的一切。

  當年的DIY精神至今未能恢復。瑪麗官曾經在五十年代中期將自己從Bazaar買來的時裝剪掉大塊布片後放在自己的店裡銷售。她在破壞偶像方面與彼得.湯森和基斯.穆恩(24)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她為了嘲諷紐約的老派設計師褶皺疊加的繁複風格,不惜將制服撕成碎片再縫起來。從自家床頭與一間小門臉向整個巴黎與西區的時尚產業發出挑戰就如同從利物浦的地下室了向整個美國搖滾行業發出挑戰一樣英勇。瑪麗官令人咋舌的超短迷你裙(以她一向鍾愛的Mini車命名)擺到櫥窗里之後的反響極為強烈,以致櫥窗前擠滿了揮舞雨傘高聲叫罵的男性抗議人群,還挨了幾次磚頭。她本人堅稱自己希望婦女擁有大步追趕公交車的自由,以及能無拘無束地展示戰後配給制塑造的苗條身材。但是她的服裝真正的震撼之處還是在於性誘惑。邁克爾.凱恩日後回憶道,有一次他帶著母親在國王路上逛街,好讓老太太看看外面究竟在鬧什麼。「我說:『對面過來一個,』正說著一位身穿迷你裙的姑娘就與我們擦肩而過,我媽看了這姑娘一眼。我們接著往前走了幾步,她一直不說話。我問:『媽,您看怎麼樣?』她答道,『要是不打算賣,就別老在人前顯擺。』」*15*

  (1) HELLO! Daily News - Celebrity, fashion and beauty

  (2) Radar Online | Hottest Celebrity Gossip & Entertainment News

  (3) Big Brother (franchise)

  (4) Swinging London - Wikipedia

  (5) chelsea.com.au/

  (6) Granny Takes a Tripgrandmatakesatrip.com.au

  (7) 這兩家店在Wiki上找不到資料,也沒有主頁,估計已經關門了。如有相關細節歡迎補充。

  (8) annabels.co.uk/home

  (9) Hippodrome, London

  (10) Christopher Booker

  (11) 米克·賈格爾_百度百科

  (12) Jean Shrimpton - Wikipedia

  (13) 霍克尼_百度百科

  (14) 特倫斯·斯坦普_百度百科

  (15) Antony Armstrong-Jones, 1st Earl of Snowdon

  (16) 大衛·巴利、德納芙和Twiggy(西方60年代札記之三)_蕭耳_新浪博客

  (17) Mark Boxer - Wikipedia

  (18) David Nightingale Hicks

  (19) Debretts - Wikipedia

  (20) Terence Donovan (photographer)

  (21) Terry ONeill (photographer)那些令人回味的美麗時刻!走進攝影大師Terry ONeill鏡頭裡的動人世界,感受攝影藝術經典魅力!

  (22) 唐·麥庫寧_百度百科

  (23) Cilla Black_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英國景點攻略:湖區國家公園(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
一個國家如何搶佔人工智慧高地?以英國為例
36歲非裔出身、離異帶娃又怎樣?她照樣逆襲成為英國王妃!
(6)小戰爭大問題
14,英國式叛亂

TAG:英国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