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領導?

1、坐在指揮台上,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

坐在指揮台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

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杆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並能掌握它,這才叫領導。 ————毛澤東在七大上的講話

圖1 毛澤東和周恩來在七大指揮台上

2、領導者在到達高位之前必須完成積累。如果再初期沒看書,到了中央黨校才開始看書,那就晚了。

當你是小人物的時候沒有看書,當你成大人物後,看書也晚了,那個時候你根本沒時間看書。

你最卑微、最沒地位、最不重要、最不被人看中的時候,是你時間最多的時候,你有時間去體會,有時間去思考,有時間去琢磨。

高位是運用積累的,不是進行積累的,當你到達領導的位置時,你說「我來學習學習」,晚了。

積累必須在到達高位前完成,這就是真正的領導者。 ————金一南將軍

圖2 最卑微、最沒地位、最不受重視的時候,沉下心來,堅實基礎,厚積薄發,睥睨群雄

3、什麼都可以替代,勝利無法替代。

但自古以來,勝利的美酒何其珍貴,失敗的苦酒卻上一杯接下一杯。

圖3 醉卧沙場君莫笑,一將功成萬骨枯

4、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在黨的十四大會場休息室,鄧小平完全退出領導崗位,把當時的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招來。鄧小平想看一看接收香港的軍隊的方案,也就是駐軍方案。劉華清把軍隊接收方案呈給鄧小平審閱,鄧小平看完後就批了兩個字:軟了

鄧小平下面就講了兩句話,第一句是:「軍隊只準備了和平接收,沒有準備武力接收,不行。要準備物力接收,有準備才能應付可能發生的情況。」根據鄧小平指示,軍隊方案全部重新調整。鄧小平第二句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必須回歸。到了這天,不管英方以任何借口做拖延,如果出現這個局面,要拖延回歸,部隊就開進去,一鎚子砸死。」

圖4 智慧是最鋒利的寶劍,意志是最堅硬的鋼鐵

5、你一定要做好準備,對方才可能知難而退。要記住這句話:沒有做好準備,等待對方的善意、對方的理解,希望達到雙贏,夢會醒的很殘酷。

圖5 鐵血宰相俾斯麥與大清國裱糊匠李鴻章

6、朝鮮戰爭時,絕大多數反對參戰,毛澤東堅持,他講:先出去看看,不行再回來。出去了,即使被打回來,也說明是局內人,不出去,連入局的可能性都沒有。

出兵即使失利,甚至讓美軍一時打進東北也沒有關係。那樣美國人就欠中國人一筆債,以後可以找它算賬,如果現在不打一下,連算賬都沒有機會了。

圖6 朝鮮戰爭的意義更在於長血性,滿清兩百多年的統治和殖民地屈辱,打斷了中國士人的脊梁骨,多奴性而少血性。但是慢慢的跪著的開始站起來了,靠自己打血仗爭獨立

7、原子彈是紙老虎,並不可怕。但是,人家有,你沒有,它就是真老虎。

圖7 Without vision,the people perish。沒有遠見,只有消亡

8、1964年10月16日,中國試爆第一顆原子彈。下午三點,原子彈起爆,四分鐘後,總指揮張愛萍向周總理報告,未料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問:「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張愛萍詢問身邊的王淦昌,因為大家都沒見過核爆炸是什麼樣子,王淦昌也沉默了一會,回答說:「應該是的」。

幾分鐘後,周總理電話傳達毛主席指示:要查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國外不相信怎麼辦?如果其他國家不相信,原子彈就白炸了,一定要讓他們相信是真的。兩個多小時後,經各方專家檢測並認定的報告上報中央: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量在兩萬噸TNT以上。

圖8 主席,這個爆炸的應該是真的原子彈

9、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非常典型的戰例,沒有人想到會打這場仗,毛主席也沒有想到。我們當時沒有把握,毛主席把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叫過來問:「聽說印度軍隊還有一些戰鬥力,我們能不能打贏啊?」,張國華信心滿滿:「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贏」

毛主席根本沒有按照張國華的思路去想,他說:「也許我們打不贏,那也沒有辦法,打不贏也不怨天不怨地,只怨我們自己沒有本事,最壞的結局無非是印度軍隊侵佔我們西藏。西藏是中國神聖的領土,世人皆知,天經地義,永遠不能改變的,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來。

圖9 西藏錯那縣勒布溝,倉央嘉措的故鄉,張國華將軍指揮中印反擊戰的前沿陣地,也是我永遠回憶而又些許遺憾的地方(該段路垂直海拔近千米連續下坡半小時,一定要檢查剎車)

10、克勞塞維茨說過,面對戰爭中的不可預見性,優秀的指揮員必須具備兩大要素:第一,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具有能夠發現一線微光的慧眼;第二,敢於跟隨這一線微光前進。

黑暗中發現微光是智慧,敢於跟隨微光是勇氣。

圖11 在黑暗和痛苦中,我們能否發現微光跟隨微光,堅持艱苦卓絕的長征,抵達命運的延安

————————————————————————————————————————

註:部分內容來自於金一南將軍的《苦難輝煌》和《勝者思維》


推薦閱讀:

如何詩意的形容雨過天晴之美?
透過2017中國智慧餐飲報告 研判2018智慧餐飲發展趨勢|附報告
智慧重要,還是經驗的積累重要?
巴金的《家》中哪些經典句子?
如何解讀「順勢生,逆勢亡」?

TAG:领导力 | 智慧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