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恐襲過後,特蕾莎·梅或許只剩最後十天

在6月8日那場失算的大選後,特蕾莎·梅幾乎毫無喜氣可言。「豪賭」失敗,梅不得不尋求與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又稱民主聯盟黨)聯合組建新政府,以延續她的政治生涯。

面對困境,西方政客常用「最糟糕的一周」來自嘲圓場,但從未有人像梅這樣厄運纏身。上周三,倫敦高樓失火擱置了梅與民主聯盟黨的談判。這場已造成79人死亡的大火同樣燒向了梅:因為表現失當,梅被憤怒的民眾斥為「膽小鬼」,她也因此陷入了更深的政治危機。

特蕾莎·梅既失去了多數議席,也失去了權威。她曾許諾要賦予英國力量和穩定,但她實際帶來的恰好相反。昨天,在經歷了倫敦貨車撞人事件後,不少人甚至覺得,梅是這個國家的掃帚星:執政未滿一年,英國已遭受四起恐怖襲擊。而如今,她還要帶領英國進行前景不明的脫歐談判。

正如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指出,梅如今像是一具「行走的女屍」。夢遊、脫序、無止境的恐慌與分裂,正是這具「屍體」帶領下英國的現狀。

倫敦大火中的「膽小鬼」

上周五,示威者在倫敦西區聖克萊門教堂附近集會。他們對前來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大喊,「你真丟臉!」後者只好在森嚴戒備下訕訕離開。

當地時間6月13日凌晨12點45分,西倫敦一棟27層居民住宅樓突然起火。一刻鐘內,大火吞沒了整棟大樓。有目擊者稱,被困者出現在窗戶邊上,瘋狂地尖叫捶牆,一位母親將孩子從樓上扔了下來。截至目前,火災已導致79人死亡,並有多人受傷。

大火發生之後的兩天里,民眾被安置在體育中心或者教堂等公共場所;捐助和自願前來幫助的人們踴躍到被叫停。奇怪的是,大樓所在的肯辛頓和切爾西政府卻沒派人到現場慰問,中央政府的相關人員也沒有在現場出現。

更奇怪的是,梅在事發第二天就不斷對外釋放要去現場的信息,卻在周四避開各大媒體,悄悄現身火災現場。在向消防和警察了解情況後,她倉促離場,並沒有見民眾。事發第三天,為了補救前日不當,梅到達安置傷者的切爾西醫院慰問,不過攝像鏡頭也只允許在醫院門外停留。

如果不是形勢危急,這一幕將變得很可笑:火災現場正上演著性命攸關的救援,唐寧街10號卻表現得異樣冷漠,女首相在情感和行動上的木然令人大跌眼鏡。當她最終抵達火災現場、小範圍「接見」民眾時,憤怒的人群衝上去,唾罵她是「膽小鬼」。

稍晚些,一位保守黨議員發聲,對她擔任首相的能力表示質疑。他還稱,「很顯然,特蕾莎冷酷、缺乏人情味,對於移情他人存在巨大障礙。」

在需要彰顯領導力的時候,特蕾莎·梅意外地缺席了——她僅僅是退了一步,撲了撲自己裙擺上的火星。她似乎沒有察覺,這場大火已經延及自己堪危的政治生涯。6月14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四月份,梅的好評度還保持在+10,但眼下已跌至-34。與此同時,她最大的政敵、工黨領袖科爾賓的好評度正逐步攀高:他在之前僅有-42,如今回到了0。(好評度數值=支持率-反對人數百分比,正值表明支持率高,負值說明反對人數超過支持人數。)

接連不斷的恐襲與反恐失當

英國民眾的失望並非事出無因。那些企圖去聽音樂會,或只是走在街上的人都變得神經悚然。在倫敦大火前,他們剛剛經歷了連番的恐怖襲擊:5月22日,曼徹斯特體育場,A妹演唱會剛要進入尾聲,一場自殺式襲擊在體育場出口處爆發,開啟了席捲英倫的噩夢。僅僅兩周,6月3日晚11點左右,倫敦橋附近連發兩起恐怖襲擊,一輛汽車沖向人群,伴隨3名歹徒舉刀下車砍殺。而就在昨日,倫敦再遭恐襲,目前已導致1死10傷。

倫敦橋恐襲發生3天後,英國幾乎所有政治人物都捲入了一場爭論,焦點正是特蕾莎·梅:人氣頗高的倫敦市長薩迪克·汗指責她沒有為該市提供足夠的安保資金,導致警局在許多事情上疲於應付。

薩迪克·汗稱,首相計劃在未來十年削減17億英鎊的倫敦警察廳預算。「我們沒有得到作為首都所需要的資金。」他說道。

當時正值大選前夕,梅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她曾試圖利用在恐襲期間的領導力來強化自己「堅強而穩定」的競選形象,但倫敦市長的尖銳直陳無疑給她潑了冷水。

更災難的是,工黨領袖科爾賓隨即跳了出來,他進一步稱梅應該辭職:「梅現在說我們有一個問題。沒錯,我們的確有一個問題:我們從不該削減警察人數。」

科爾賓的話多少像是惡劣而精緻的政治策略。但不論如何,接連的恐襲和梅削減警力的舉措在大選前被令人信服地掛起鉤來。當時,女首相已經在急轉直下的選情中處於守勢。幾日之後,她帶領的保守黨丟掉了議會絕對多數席位,吞下了被英國《金融時報》稱為「令人蒙羞」的苦果。

競選活動被恐襲打斷,並因此受質疑——梅的運氣實在不佳。大選失利後,狡黠的媒體甚至給這位首相起了新名字:Theresa Dismay(沮喪的特蕾莎),又稱特蕾莎·霉。眼下,這場霉運似乎仍未終結:昨天發生在倫敦的貨車衝撞襲擊事件進一步佐證其政策失當,且補救無方。

無序脫歐的夢遊式領袖

6月27日,英國女王議會開幕式演講,新政綱等內容將在下議院投票通過。這被視為對首相的最大考驗。留給特蕾莎·梅的時間不多了——直到現在,保守黨與民主聯盟黨在一些問題上遲遲不能達成一致,聯合政府前景堪憂。

如果通不過,議會將對首相投不信任票,梅就不得不下台。《周日泰晤士報》在18日頭版打出了這樣的標題:「保守黨議員給梅最後10天收拾亂局」。

特蕾莎·梅曾發誓要給英國以穩定,但現在人們擔憂的是,10天過後,她將和治下的英國一同陷入大混亂。戴維·卡梅倫就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啟動令人非議的公投,而這位不惜棄絕自己政治立場也要「硬脫歐」的繼任者,很可能會在這一關鍵問題上埋葬自己。自從保守黨在大選中失去多數黨地位後,「硬脫歐已死」的輿論甚囂塵上。

英國國內尚在擔憂聯合政府失敗,來自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代表已經於19日坐到了談判桌前。但幾乎在第一時間,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就跳了出來,他痛批脫歐談判是一場無序的夢遊,而保守黨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此負責。

「接受歐盟幾乎所有的退出條件可能會是最不糟糕的選擇……這種情況比繼續留在歐盟差,但它將相對可控。遺憾的是,在限定時間內達成和落實這一協議,同樣需要一個強大、穩定和明智的政府。這樣東西英國沒有,而且似乎也完全不可能擁有。」

僅僅用了一年,特蕾莎·梅就讓自己的處境變得搖搖欲墜。她現在面臨著民意和各項議題的雙重夾擊,任何一個錯誤都可能使她失足下台——而她的老對手工黨領袖科爾賓如今虎視眈眈。這位「老式社會主義者」在大選中表現出色,正屏息等待著梅的跌落。

文|劉璐

註:以上來源於搜狐號「知世」,轉載請說明


推薦閱讀:

為什麼恐怖分子會去殺和自己無冤無仇的人,並且知道代價是自己的性命?
為什麼會針對西方搞恐怖襲擊?
為什麼恐襲過後總是有人選擇展示他們的寬恕行為,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社會學邏輯是什麼?
葡萄牙軍火庫失竊的軍火會加劇歐洲反恐的局勢嗎?
倫敦接連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TAG:特蕾莎·梅TheresaMay | 恐怖袭击 | 英国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