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什麼時候開始降?市場逆轉的七大信號

文|凱風

預測房價下跌向來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中國房價並不全由經濟因素所決定,經濟學在房價面前基本是失效的。但市場發生變化,仍會呈現出一些相對明顯的信號,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個信號是中介電話的頻率。以個人為例,2015年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幾個中介電話,2016年房價開始上漲時,中介電話逐漸減少,售樓處工作人員同樣愛理不理,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一季度幾乎沒收到過中介電話,最近中介電話開始出現回升跡象。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信號。中介臉色可謂是市場的晴雨表。競爭激烈,自然就笑容滿面;有價無市,當然就冷臉相應,愛買不買。勢利也好,看人下菜也罷,很多行業本就如此。

第二個信號關於中介門店。樓市上升期,中介大勢擴張,恨不得每隔幾十米就開一家門店。高峰期時,店內幾乎看不到招呼生意的人員。市場不景氣,中介需求減少,關停門店就成為無奈選擇,而一堆人坐在門店無所事事,連服務都開始恢復熱情的風格。

不過,中介關店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調控政策持續加碼,限購限貸限售一擁而上,市場交易受到限制,中介自然會受到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房價走跌,因為這是人為有意的限制,對於實際房價的影響可能並沒有這麼大。

第三個信號是政府表態的變化。中國樓市是典型的政策市,地方政府對於房價的熱衷可謂史無前例。高潮期,政府會不斷重申控制房價,最典型的文件話語是「保證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請注意,這裡的平穩健康,並不意味著房價下跌,而是既不暴漲也不下跌的平穩狀態,這是既能獲取土地財政收益又能安撫民心的雙贏手段。

而到了低谷期,除了政府赤膊上陣,直接鼓勵買房之外,官員會時不時的說出一些真話,比如房價下跌對整個社會都不利,現在的房價與城市地位不相稱等等,托市的意圖顯而易見。

第四個信號是媒體開始做吹鼓手。媒體最擅長的莫過於,在上升期警告風險,在下跌期唱好,因為這不僅是政治需要,而且是左右逢源輸贏通吃的伎倆。在股市裡,當官媒開始宣稱「4000點只是開始」時,你就知道4000點已經超出正常水平,風險隨時可能到來;同理,在樓市裡,當官媒開始聲稱「房價上漲是大勢所趨」時,市場會如何變化也可以想像。

第五個信號是貨幣政策的轉向。回顧中國過去二十年的房價暴漲,背後都能看到一路的貨幣擴張。貨幣放水是房價暴漲的最終推動力,這在本輪暴漲體現的最為明顯。同理,如果貨幣政策開始轉向,資金使用成本將會增加,房貸折扣利率難以為繼,住房貸款申請周期變長,對於樓市的影響可謂是深層的。

第六個信號是區域經濟的持續走衰。為什麼說是區域經濟而非全國經濟?因為全國經濟關乎全局,中央不僅有更多的手段也有更強的動力進行維穩,而經濟維穩的三板斧無非是貨幣放水、基建大躍進和房地產,除非真正遭遇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靠一家政府難以挽回,房價才會隨著經濟走衰。

但一個省或一個縣城就不一樣,因為地方政府的手段極其有限,經濟持續走衰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比如煤礦走衰之下的山西,房價漲幅一直在全國處於墊底位置,當一二線城市紛紛訴諸史上最嚴調控時,山西有些縣城還在試圖靠財政補貼鼓勵農民接盤。再如,經濟衰落之下的東三省,民間經濟崩潰的溫州,都是如此。

第七個信號是一二線城市房價開始下跌,這可作為市場全面扭轉的信號。請注意這裡的下跌是成交量與交易價格的同等持續下跌,而不是每月的上下波動,也不是限制網簽、限制房價備案價之下的人為操縱的結果。

為什麼說一二線城市房價下跌,意味著整體市場的下行?這是因為當樓市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之後,只有一二線城市還有房價長期上行的支撐。如果說過去十多年房價的普惠性上漲,得益的是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收入的持續提升以及城鎮化的推進,那麼在人口紅利消退、經濟疲態盡顯的今天,只有一二線城市還有吸納人口和資金的底氣,而這正是房價得益長遠維繫的根本。

至於三四五線城市,無論是暴漲還是暴跌,都不會對全局產生太多影響。這些城市,即便可以在一二線城市嚴重受限的時候,嘗到房價上漲的甜頭,最終也難逃庫存高企、房價萎靡不振的結局。

值得一說的是,這些信號,並不能為投資者提供逃頂和抄底的精準時機,卻能為在轉折點還在懵懂入場的投資者提供一些警示。

市場上沒有永遠只漲不跌的房價,這是一句再正確不過的廢話。問題的關鍵是,房價還有沒有持續上漲的動力,在目前的形勢下,房價會不會出現短期且全局性的回調,這才是對我們有用的東西。

微信公眾號房屋屋(its-home)


推薦閱讀:

中國CPI不和美國一樣含有房價,如何理解美國的含有房價的CPI?
惠州房價2017~2018年走勢如何?
我母親不支持我在南京買房子,老家的房子已經賣掉,但是只給了一部分,大部分在她手裡,應該怎麼辦?
想要穩定租房價格,政府該怎麼做?

TAG:房价 | 房价调控 | 楼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