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活在他人的看法里

1.

在一本叫《酥油》的書中,記錄了一個好心辦壞事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應佛教僧團邀請,到藏區為失學兒童義務辦學支教的年輕女教師。她對生活充滿了熱情,也為藏區上不了學的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讀書的過程中無數次被感動,覺得這個女孩子,簡直就是個菩薩般的存在。可惜的是,在現代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她,並沒有足夠的心理修持,做著菩薩的事,卻反而讓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的地獄裡,最後弄的心力憔悴……

轉折點來自一個孩子的家長。

這家人的孩子太多,又不會避孕,一個接一個生,把生活弄的很苦。學校收留了一個比較小的孩子上學,其他的孩子繼續幫助家裡幹活兒,但女主人的生育機能,似乎是永無止境,她又懷孕了!而且毫無疑問的是,還將繼續懷下去……

因為女教師和她們家成為了朋友,很想幫助她們,就利用外出看病的機會,在衛生所拿了很多避孕藥,回來後一遍遍的告訴她怎麼用,孩子媽媽只是笑,問她明白了嗎?她就咿咿啊啊的點頭。

後來真的出事兒了,孩子媽媽因為感冒頭疼,吃了一大堆避孕藥!在她眼中,葯都是一樣的!然後就流產了。

有信仰的藏民是不能隨便流產的,這樣她和女教師之間就結下了很大的仇怨。女教師自己也過不去心理的坎兒,脾氣變壞了,身體也垮掉了……

2.

故事是有真實的背景的,情節有血有肉,就像開了光一樣,很動人。但這動人的故事背後,卻隱藏著很大的一個問題:

如果女老師能夠不活在別人的想法中,在事情發生後,能夠更好的調試自己,結局或許還會有不同的走向……

……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活在其他人的想法中的。尤其是在明知道別人對你存在誤解甚至怨恨時,這顆心真的很難再放下,甚至永遠不會放過自己,直到把自己逼向絕路......這幾乎是沒有心理修持的「好人」的必然結局。

當然我並不是說不應該做好人,而是說好人更要修鍊自我,讓自己具有一種超越他人看法,堅守自己、調試自己、放過自己的能力......

3.

所謂堅定正住,有時就是要撇清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可以「放下來」,尋求更好的結果,而不是用近乎自我毀滅的方式去尋求內心的平衡……

撇清與其他人的關係,也不是不再幫助,而是在提供幫助時,要做到「無我」——即:不做自己主觀意願認為別人需要的事情,而是做別人真正需要的事情,減少「自己」的作用。

怎樣才算做別人真正需要的事情?

就像電影《和平戰士》中的加油站老人蘇格拉底一樣,有人需要修車,就幫他修好,別人不需要時也不用主動去問,就是這麼簡單。當然,有的人雖然有需要,但是又不好意思說,這種情況除外。

現代人,更是需要注意這點,因為很多人都有一種「不想被打擾」的內心需求,我們都應該尊重這種情感需求,而不能幫忙過度,太主動有時也招人煩。

在效果上,如果即成就和幫助了他人,又讓別人覺得完全是自己的意願,好像「我」的作用根本不存在一樣,那就已經是最佳狀態了!

4.

人生在世,除非完全離群索居,去過隱士的生活,否則不可能不和他人發生瓜葛,要知道所有於我們接觸的這些人,都是活在「小我幻相」中的人,不是「真人」、也不是聖人。所以不被理解,甚至被曲解、誤解,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如果真碰到一個發自內心理解你的人,那才是碰到了中彩票一樣的小概率事件。

因此,我們都需要在他人現實存在的誤解中,放下內心的糾結,讓自己始終保持向內做觀察和固守,不讓內心被煩惱染著。

在本文中,這個煩惱特指的是「愧疚心」。

應該說有愧疚心這件事本身還是不錯的,這樣的人比「厚顏無恥」的人強多了,但一切事情都有個度,愧疚過度了,同樣是「起心動念」、同樣是自我摧殘,同樣是被「煩惱」染著!

就像那個女老師一樣,能挽回就挽回,多做補救措施,但如果實在挽回不了,也要放過自己!不能把自己直接給搞廢了,把心靈的狀態拉的很低,後來得了一場大病險些死去,那又能怎樣呢?自我懲罰式的贖罪方式本身就是很愚蠢的一件事情。

所以佛家講要去除貪、嗔、痴,貪和嗔都還算好理解,這個痴是什麼?不明朗就是愚痴!守著煩惱不知道要跳脫出來就是愚痴!

而這個超越煩惱、向積極方向去調整的自我選擇,以及能夠採取有效的調試方法,都是一顆「智慧心靈」應該具備的能力......

5.

所以,為什麼很多善知識都反覆強調,功夫要有定課!

因為能夠讓內心不為外境所動,回歸覺察、堅守自己,真的是很難的!堅定的守護好自己的心,就是多觀察自己的狀態,隨時掌握自己當下的狀態,發現不好時,馬上調整它。

而定課的作用,就是「穩固內心」,讓內心習慣於處在「覺察狀態」,而不是無意識煩惱狀態。比如:長時間的念住呼吸、徑行練習,或者每天幾萬次念佛、持咒練習,或者聽音反觀練習等,效果都是一樣的,這個沒什麼好壞,就看哪個更適合自己。

我一直覺得,沒有內心修持上的真功夫的人,不要輕易嘗試去當心理醫生。因為人類的苦,我們承受不起。

在外國,心理醫生本身也是心理疾患的高發人群,因為他們接觸的多數都是問題人群,吸收的負能量太大,不容易清除掉,每個心理醫生都有自己的「督導」,實際上就是治療自己的心理問題的,國內心理建設水平還沒有那麼完善,如果勉強為之,那你也要多做修持,練習染心和凈心的分離。

《當下的力量》的作者托利老師,把思維和覺知的分離講的很透徹,這其實也是佛經阿含部經典講述的重點內容,叫做正念,是一切內心修持的基礎。

但是,如果想在複雜的現實生活中讓內心自在暢快,光靠這個練習還是不夠的,還必須練習情緒和情境的分離、染心和凈心的分離,後兩個本事具備了,才能在現實生活中生活的更好。不過如果僅以滅苦為目的,做好第一個練習就足夠了,但最好選擇簡單一些的環境,不然還是會很痛苦。

讓內心從各種煩惱雜染中分離出來,所謂分離,並不是消極逃避,而是在覺察中讓其自然落下,這就已經是在練習不離煩惱證菩提了。

今早在公交車上,我觀察到自己的心,被上班的某些事情污染的很厲害,沒辦法,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總是很複雜……然後試圖解放自己,並寫下了這篇答案。

祝願所有心懷理想、有心入世的朋友,都能掌握這些心靈的技術,但行無我無為之助,但懷輕鬆喜悅之心,但享無著無染之樂。

推薦閱讀:

在家居士如何面對蟲害?
Diversity
每天睡前打坐今天卻夢遺了(做春夢那種)?
七星辟邪延財科儀 玄門五術實例運用
懶是不是一種魔怔?是不是違背修行的大道?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