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獸》:嘴硬爸爸的另一種模樣

創作《老獸》這樣一部影片,對導演周子陽來說,賺了,處女作就獲得了如此高的行業認可。對觀眾來說,值了,因為多了一分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現實的反思。對市場來說也有益,多一部好的影片,就擠壓了爛片的生存空間。

最近,處女作電影扎堆出現,梅峰的《不成問題的問題》斬獲多個國際大獎,《七十七天》直擊億元票房大關,《暴雪將至》讓段奕宏加封東京影帝。緊接著又一個「令人嫉妒的處女作」《老獸》在金馬獎載譽歸來,獲得了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主角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三項大獎。

導演首秀頻出佳作,讓業內欣喜。當然,他們的成功也都非偶然,但相比《不成問題的問題》有老舍小說和范偉保底,《七十七天》有獨特的題材和半個娛樂圈瘋狂打call,《暴雪將至》有戲骨段奕宏加盟,《老獸》的出現顯得更樸實,卻又不失力道。

一個好劇本

上映之前,《老獸》就頂著金馬獎的光環,但光鮮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艱辛。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鄂爾多斯,在社會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主人公老楊從乍富階層變為破產賦閑的遊民,他好賭還包養小三,因為把妻子的救命錢拿去揮霍被子女綁架,一怒之下將子女告上法庭。最後,老楊落了個凄慘的下場,身邊只剩下癱瘓的妻子,最終他選擇了和妻子安靜的死去。

這看似是一個家庭鬧劇,實則折射了一代乍富階層的縮影以及現實的家庭矛盾和社會變遷所造成的人類情感關係的嬗變,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

故事起源於導演周子陽老家發生的一個真實案例,聽到這個事件時,周子陽非常震驚,覺得應該拍一部電影來反思這件事。

2013年底,周子陽開始寫劇本,2015年9月,第一稿完成。這段時間,周子陽主要就是架構人物、事件以及故事的前因後果。因為是第一部作品,他格外重視,也給自己定了很高的要求。初稿之後,劇本又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打磨期,改了16版才最終定稿,但從第1稿到第16稿,故事主體和表達方面並沒有多大變化,而是對節奏和細節反覆調整,讓人物角色更豐滿。

影片以特殊的悲劇收場,引人唏噓。其實劇本在第15稿時還不是這個結局,開始也設計了一個「Happy Ending」,但因為覺得沒有觸及到內心深處,所以還在改,直到拍攝才有了安樂死的結局。這個結尾,比起父女之互相原諒更加真實,有衝擊力。

電影創作沒有捷徑,好的電影需要長時間的打磨,尤其中小成本的藝術電影,前期打磨好劇本是最節約成本的。劇本做得越紮實,實際拍攝時就越順利。《老獸》劇本用時4年之久,而實際拍攝只用了23天。用周子陽的話說:劇本已經非常精細了,演員在劇本之外,可以發揮的地方不多,基本都按台詞來,台詞花了巨大的功夫修正,已經非常準確。

優秀的影片大都這樣,把劇本打磨精細。因為劇本是連接影片所有工作人員的載體,導演、演員、攝影等都需要根據劇本來完成相應工作。《論導演劇本》中有這樣一句話:「導演可能會用一部很好的劇本拍出一部很差的影片,但他絕不可能用一部很差的劇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

一眾不熟悉的演員

金馬獎頒獎現場,塗們閉目養神的一幕讓他空降微博熱搜第一,被稱為首位「睡」出來的金馬影帝。塗們的影帝來的戲劇,但實至名歸。

影片原名叫《老混蛋》,後來改成了《老獸》,相比「老混蛋」的簡單粗暴,老獸更有意味,因為老楊就像困獸一樣苦苦掙扎,和現實對抗,卻又無力對坑。

塗們傳神的表演讓老楊的形象生猛又鮮活,每一個眼神,都值得細細琢磨。被房地產推銷員打的那一幕,他起身後,眼神凌厲,充滿對現實的憤怒,接了妻子動手術的電話後,面目轉而柔和,唯一的一場哭戲讓他一直苦苦維護的自尊瞬間崩塌,老楊的多重面目被塗們演繹的淋漓盡致,這個人物立起來了。

影片講的是發生在鄂爾多斯的故事,在演員選擇上,周子陽堅持了兩點:一是選內蒙古本地演員,二是找大眾都不太熟悉的「臉」。

這種選擇演員的標準頗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膽大冒險。但周子陽想的是:如果一個演員今天在電視里被看到,明天又在電影里被看到,這樣真實感一下就削弱了,沒有真實的力量。

塗們是內蒙古本地人,之前也飾演過不少角色,但觀眾對這張臉並不熟悉。片中其他演員大部分也都是內蒙古本地的,全片都說著一口流利的內蒙古普通話,演員無論男女,絲毫看不出化妝的痕迹,也看不出表演痕迹,他們更像身邊的普通人,自然貼切。

導演以摘掉視覺效果和濾鏡、不製造特殊燈光效果的拍攝手法,讓全片的影像風格極其冷漠和清冽,散發著一股北方的粗獷氣質,充滿現實基調,增添了人物命運的悲愴之感。

其實,一部電影劇本寫好了,演員選對了,也就不會差到哪去。特別是藝術電影,製作成本都會控制在可承受的風險之內,即便票房遠不及商業電影,創作者也不會因此蒙受太大的損失。周子陽也是如此,創作初期本就沒有對回報奢望太多,一心把創作放在第一位。

不管票房如何,創作《老獸》這樣一部影片,對周子陽來說,賺了,首次做導演就獲得了如此高的行業認可。對觀眾來說,值了,因為多了一分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現實的反思。對市場來說也是有益的,多一部好的影片,就擠壓了爛片的生存空間。

為藝術電影添磚加瓦

從過往的市場表現來看,藝術電影經常被視為「票房毒藥」,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中艱難生存。但這一年,藝術電影頻繁高調的進入觀眾視線。一方面,狂攬各種電影獎。除《老獸》在金馬獎大放異彩外,文晏憑《嘉年華》獲金馬獎最佳導演,《大世界》入圍柏林電影節……

但要說藝術電影回暖,從票房角度更有說服力:《岡仁波齊》票房破億,《二十二》票房1.7億,《嘉年華》票房突破2000萬,隨著口碑發酵,排片接連上漲。相比之下,商業電影《追捕》 卻表現平平。越來越多藝術片憑藉深刻的故事內核和對社會問題的反思,獲得了行業的高度任何和觀眾的好口碑,成為其存在價值的有力證明。

藝術電影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受眾的觀影態度正走向理性,口碑引導成為趨勢。《尋夢環遊記》就是不錯的例證,這部片子上映首周悄無聲息,票房僅1億元,第二周突然靠口碑逆襲,票房排片一路上漲。

此外,對藝術電影的重視和宣傳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去年10月,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成立,並在一個月後公布了首批100家藝術影廳名單,保證每家影院每周10個黃金場次放映藝術電影。拿《海邊的曼徹斯特》來說,影片進行新的嘗試,首次試水「分線發行」,即放棄在全國商業院線中大規模上映,而只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中的190家影院進行小規模放映。這是藝術電影在國內上映模式的一次積極嘗試,《海邊的曼徹斯特》上映前4天都收穫了超過30%的上座率,領先同檔期的大部分電影。雖然最後票房仍不盡人意,但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老獸》在上映之前,也登上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舉辦的年度「藝術電影新作·秋來」影展。儘管上映兩天,票房並不理想,但後期依靠口碑發酵帶動觀影熱潮也不無可能。

無論如何,如今在藝術電影創作者前仆後繼的努力中,藝術電影在電影市場中有了更加強大和活躍的力量,觀眾的觀影氛圍在逐漸養成,藝術電影的放映空間也呈擴大之勢,都在為藝術電影創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注影視圈雜誌的知乎專欄:影圈視界

——————————————

影視圈微信ID:circlemag

公眾號搜索關註:影視圈Magazine

創刊於1994年——《影視圈》,專業做媒體,認真做娛樂


推薦閱讀:

TAG:老兽电影 | 影视评论 | 影视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