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作家衛慧改做家排師,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熱衷家排?

文:JennyMaher(蔡健玲)| 壹心理專欄作者

前些天有個新聞比較引人注目:曾經因前衛性描寫出名的作家衛慧("上海寶貝")做了家庭排列系統導師(簡稱"家排師")。這件事引起討論,只不過分析文章基本都是批評,文下評論基本都是諷刺:

女文青突然進軍玄學,難免讓人望文生義,產生"一定是心靈受創天地不應病急亂投醫開始裝神弄鬼"的聯想。

但作為心理學人來看,這樣的結論未免太簡單粗暴。

海靈格學派的家排課,心理學界認為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A therapy),是存在現象學的一個分支。另外一個比較有名的存在現象學治療方法是格式塔療法。家排這個詞,最早是新精神分析派的阿德勒說的,不過後來沒人記得了,就歸海靈格了。

海靈格跟祖魯人一起呆了很久。祖魯人平時也沒啥大事,基本上以祭拜祖先遵守傳承為生活中心。海靈格從那裡得到了這個靈感,串起了他對於人與世界的理念,建立了這個獨特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流派。近年來家排在國內開始流行。我自己去參加家排是因為好奇:我看到海靈格的授課視頻里,台上的人噼里啪啦倒下,扭曲,痛苦,都不是假裝的,令我覺得分外好奇。

我參加過兩次家排課。簡單說下這個課是怎麼上的:

1)案主(需要諮詢的那個)上來,和老師(即家排師)坐在一起。假設案主想處理她和媽媽之間的矛盾。

2)在老師的指導下,案主在聽眾里挑一個人,代表自己上台。再挑一個,代表媽媽,再挑一個,代表爸爸。。。老公,兒子,外婆。。。老師可以繼續讓案主挑代表可能你老公的祖爺爺,你媽或者你打掉的胎兒,你媽的胃病,等等,都可能由下面某個聽眾代表。

3)好,代表來齊了,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一個"場域"(informing field)。你可以把他們擺動一下,表示你家的動態,比如,你老公從來不理你媽,可以讓他們倆背對著對方。

4)開始了。這時候,你可以看到,大家都獃獃的,不知道幹什麼。於是這樣相互看著幾分鐘。(有經驗的代表們可能開始動的速度更快些。) 人群開始挪動,各種方向,各種姿勢,有時有身體接觸,有人開始情緒起伏。有人痛哭,有人倒在地下,有人拉著倒在地下的人痛哭。有時老師會叫上另一個人直接躺地上,於是又有人圍上去哭。

基本說來,倒在地上的人都代表死去的人。比如被殺的,被墮胎的等等。導師並不解釋,通常由你自己領悟。我觀察到案主們在結束的時候,基本上都哭得很厲害,認為台上人表現的就是她家的情況。至於她是不是找到"答案"了,或者修通了那個困惑,我不知道-案主不分享,老師也不解釋。只有"場域"里的人多少有些收穫。

看到這裡,你可以想見,第一次的課對我沒什麼作用,我想這事不適合我。但後來遇到一個我尊敬的雙商良好的朋友,跟我說家排改變了他的人生,我應該放下"偏見"再去試一次。此時我已經讀了海靈格的書,覺得邏輯通俗易懂,說實話還蠻好看的,於是我去了第二次。但第二次仍然對我沒什麼用。考慮到很多身心靈課我都以身試法過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觸動,我覺得差不多可以暫時結論它對我個人是沒用的。

但我並不能得出"它是扯淡的神秘玄學"這樣的結論。

我看到很多人在課上痛哭,很多人覺得有人生大頓悟。他們不是托,既不笨也不貪婪,也未必都遇到了人生的低谷或過不去的坎。那是什麼讓家排(及其他修行課或身心靈培訓 )大行其道呢。

我試著想,這事得先怪到弗洛伊德身上。他說完意識與潛意識是冰山的上面和下面之後就跑掉了,留了個潛意識的概念給後來的各門各派填空。新精神分析學派算是"科學的"潛意識解釋,而各種"身心靈"流派,可以算是"樸素的"潛意識應用。

心理學說到底是實證科學,得有數據支持。比如我想說,買YSL的口紅可以提高女性對國際事務的注意力。那麼我得先隨機捉來足夠多的女性,觀測她們對國際事務的注意力。然後給她們買YSL的口紅,看看她們對國際事務的注意力有什麼不同。

而同時我還要捉另一組女性,但不給她們買口紅,也觀察一下她們對國際事務的注意力有什麼不同,以防我買口紅的當,金三胖因為出軌而離婚,導致所有女性都突然對國際事務感興趣。所以你可以看見,實證科學,是很花錢的。當然,我那個理論設想,即使花很多錢,估計也沒法證實。

然而,和所有科學一樣,你可以提理論。但證明不了的話,它就一直是個設想。

亞里士多德說同樣質量的羽毛和鐵球,鐵球密度高,掉得快。他往高處一站,兩手那麼一扔,果然如此。這理論就被大家當作真理了好一陣子。但後來有人在真空里一試,哎喲,一樣快,好吧,亞里士多德的理論被證偽了。

這關於人的思想與心靈的東西,更是很難了。所以,心理學裡有很多設想,今天沒有被證實也沒有被證偽。或者,今天被證實了,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證偽。

同理可以得知,同樣一個事,心理學可以有各種理論和設想來解釋。比如,海靈格家排理論,認為這世上人與人之間有量子振動,通俗的說,就是你的所思所想,通過某種奇妙複雜的方式,和我的所思所想有聯結。所以,你們家的事,我那麼一代表,都還挺准。

但心理學屆認為這子虛烏.有我們人都有個叫做"共情"的能力,足以解釋人際間的各種情感流動(--舉例:你一哭,我心也會顫抖 )。

又比如海靈格說的"世代間的命運牽連"。

例如,因為你爺爺對你姑媽不好,她自殺了,她這個悲慘命運由你背負了,所以你今天家庭很不幸福),而家庭心理學家就可能把它解釋為"三角化"(triangulation),或"看不見的忠誠"(invisible loyalties)--具體說,因為你爺爺對姑媽不好,你爸感到難過,所以他出於對你姑媽的忠誠,遂對你爺爺不好,找了個老婆是爺爺不喜歡的,於是爺爺把你爸媽的生活搞得雞飛狗跳,於是你從小也很不開心,長大結婚了一般不出所料婚姻質量都不太好。所以,一個事,可以有諸多解釋。

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OH卡,都是閉眼摸的,但為什麼一摸一個準?因為你自己會展開想像的翅膀,把摸到的同一張愁眉苦臉小黑娃的圖像解讀成童年得不到玩具的弟弟,或今天沒得到加薪機會的你,或表面堅強內心脆弱的你爸。經由你內心隱藏情感的投射,療愈就這樣對號入座地展開。

我出於好奇去參加家排課,沒有得到痛哭的經驗,可能是因為我目前情緒較穩定,假使我生活里正處在巨大的危機中,也許我還沒站住就開始哭了。但有學員認為,我大腦里的好奇使我封閉了心靈,意識過於強烈,潛意識沒有放鬆,所以感受不到。

所以,我拉拉雜雜地說了上述那麼多話,就是想說:每個角度的解釋都是有可能的,都是解釋者看世界的一個視角。不用急著否認任何一方。一個人理性的邊際,是靈性的起點。假使理性足夠大,靈性也許就沒有存在的空間。反之亦然。邊際在哪裡,每個人都不一樣。

第二點,既然是"身心靈",我想說一下身與心的關係。我們的身體通過各種感官來感受世界:聽,看,聞,觸,嘗。我們的感受影響我們的意識與無意識,而意識與無意識通過身體里各種酶與荷爾蒙影響我們的感官。

舉個例子,餓你一禮拜,你的思維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而當你受到心靈創傷時,你也會食慾大變。任何對身體超出常規的徵用,都會對我們的意識造成改變,比如,有的修行項目,連續幾天不說話,或有的每天持續十幾小時地說話一說就幾天,都會讓人產生出"突破"的念頭(正面的作用)乃至幻覺(負面的作用)。

即使是公認的好東西比如冥想,也有高達55%的長期冥想者表達在冥想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包括焦慮,驚恐障礙,抑鬱,焦躁,解離,幻覺,盜汗,發抖,崩潰,自殺傾向等等。所以,冷不丁站到另一個人的對面幾分鐘,互相看著,生出很多感覺與情緒,也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我想說一下參加的人。這篇文章因衛慧而起,我不認識她,但我覺得她對家排的熱情,是很多家排愛好者共有的。有的人,原先曾經有過刻骨銘心的創傷,家排幫他釐清了問題,修通了答案--他找到了一個溫暖的港灣。

有的人,也許並沒有遇到什麼人生低谷,只是原先的世界觀在做家排的過程中被挑戰了,某個大哭的瞬間,他看到原來固若金湯的世界觀被撬開一個角,露出了局限性,而家排系統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更高的視野,解釋了更多的問題--他找到了人生的導航。

每個人起點不同,成長速度不同,但機緣巧合而殊途同歸,他們共同擁有的是忠誠與熱情,願意為生命服務的熱情。這種熱情,是找到理想的心安,同時又有宗教般的信仰。

說起這個,我順便提一下。有人說到家排是邪教,我覺得有些用力過猛。邪教特徵之一的控制,它並沒有。(感謝你們的耐心)我快速科普一下邪教的特徵:

1,擁有一個光芒四射的教主。

2,信的乃是我們,不信的都是SB。

3,不解釋,永遠很神秘。

4,個體沒有自尊。

5,交互用愛,讚美和辱罵來控制你。

6,離開就是自絕於人民。

這樣看來,家排至多只符合1,2,3,沒有4,5,6。

據說衛慧有2)的態度,但我見過的不少愛好者並沒有2)的態度。

第四點,我覺得家排的流行,和國情有關。中國人的家庭是格外的沒有邊際,夾纏不清。每一個家庭里,都有代際間的憤怒與遺憾。中國人的苦,是家庭的苦。家排里"家庭秩序"這個核心概念,與中國人有格外的親密。

此外,海靈格把被墮胎的嬰兒放進排列,他可能並沒有想過這是日後它在中國生根的一個催化劑。國人在過去的歲月里,並沒有把墮掉的胎兒當作生命,也遠遠沒有想過這是謀殺的罪名。然而墮胎的心靈創傷,如何可以置之不理?

我看到課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女性,都有過拉著地上的代表(墮掉胎兒的代表)痛哭的經歷。這種苦無以名狀,也許,只有家排可以幫助緩解。

說了那麼多,我感謝每一位看到這裡的讀者。不管你是愛它,鄙視它,還是只是單純的好奇,希望看了這篇文章以後,能發現些不同的東西,產生新的想法。那就太棒了。

作者簡介:JennyMaher(蔡健玲),療愈APP"HealSpace"創始人(HealSpace)。師從世界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亦為其中國總代理及津巴多學院院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催眠師協會會員。企業領導力教練。斯坦福大學--BA(經濟學&心理學),工程學院Master,商學院MBA。


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感覺自己現在越來越消極。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什麼事情都激動不起來。這是怎麼回事?
關於死亡遊戲藍鯨已經蔓延到中國網路,藍鯨到底如何構成暗示?
拉康哲學讀書筆記(1)
知雄守雌——談談被貶低的女性氣質

TAG:心理学 | 身心灵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