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No.05銀行業:靠天吃飯

一、 初識銀行業

大家對銀行業都不陌生,相信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擁有幾張銀行卡,稍稍留意一下也可以在街邊發現形形色色的銀行網點,大到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小到當地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無論是企業貸款、跨境貿易,還是個人買房、出國、購買理財產品等,銀行已經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對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分類(忽略中央銀行),可將相關銀行業的二級行業分類梳理歸納如下:

註:因標紅行業發債主體較少,本文暫不討論。

二、 銀行業走過的路

從行業發展看,銀行是經營貨幣和信用的金融機構,涉及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通過承擔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解決資金融通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是現代金融業的基礎和核心。最早的銀行業發源於西歐古代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我國銀行業的產生可追溯到唐代。最早的近代銀行成立於1171年的威尼斯,我國最早的銀行出現在1845年的廣州。新中國成立後,先是建立了「大一統」的金融體系,成立於1948年的中國人民銀行承擔了發行人民幣、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中央銀行職責,又承擔統一管理國家金融機構和金融運作的職能,同時又是開展存款、貸款、匯兌和外匯業務的商業性銀行。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銀行業體系開始改革,先後經歷了專業性銀行恢復、商業性業務剝離、政策性銀行成立和股份制銀行新建。進入21世紀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分別以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為基礎發展起來,逐漸成長為商業銀行的一股重要力量。目前,我國銀行的總資產達到了3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行業已進入成熟期,但在服務理念、風險管理和信息技術等方面上和國際一流銀行還存在差距。

從行業特徵看,銀行業具有典型的周期性(影響利率、規模增速、資產質量等),呈現一定的區域性和壟斷性特徵,屬於資金、人才和風險密集型行業,且受到較嚴重的政策影響。

三、 銀行業的產業鏈

從監管架構看,我國的商業銀行為分離型銀行,自身不可以經營信託、租賃、證券等業務。我國銀行業主要受中國銀監會、人民銀行等部門監管。根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國銀監會是我國銀行業的主要監管機構,負責對在國內成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監督和管理;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其與商業銀行運行相關的職責主要包括起草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完善有關金融機構運行規則,發布與履行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等;根據不同的業務和運營情況,我國的商業銀行還受其他監管機關的監管,主要包括財政部、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國家審計署等。

從業務運行看,2003年-2013年,中國銀行業經歷了輝煌十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從27.7萬億元提升至151.4萬億元,十年增長了4.5倍;利潤從322.8億元增長至1.74萬億元,飆升為十年前的54倍;商業銀行整體的不良貸款率從17.9%降至1.0%。2016年,銀行業總體保持穩健運行。2016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5.8%;本外幣負債總額為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6.0%;2016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512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全年不良貸款率基本保持穩定;2016年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6490億元,同比增長3.54%;平均資產利潤率為0.98%,平均資本利潤率13.38%,盈利能力較強。

從行業內競爭看,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銀行體系,包括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類金融機構,其中大型商業銀行(5家,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包括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的總資產和負債佔比超過5成。目前,我國的銀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激烈,但市場集中度也較高。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化、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的推進,商業銀行面臨困難比較多,增長乏力,未來銀行業的發展方向在於集中力量打造專業性強或具有經營特色、拓展存貸款外的非傳統業務、迎接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以及加強與其他行業融合。

從產業鏈看,銀行業不存在明顯的上下遊行業。影響銀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主要包括:(1)收入端:經濟景氣度、消費文化;(2)成本端:宏觀政策、監管政策和稅收政策;(3)其他:多元化金融行業競爭等。

四、 銀行行業的信用分析

(一) 發債情況

為便於分析,選取Wind-信用風險縱覽-發債企業欄目的數據(數據截止20170314,相關主體顯著低於2016年同業存單的發行主體,但考慮到已包含了主要的發債主體,評估不影響分析的有效性),分析結果如下:

從有發債歷史的發行主體個數看(共有207家發債主體,2016年共有490家銀行發行同業存單),以地方國有企業、發達地區、中低評級、非上市、區域性銀行為主。具體來看,企業性質為地方國有企業和公眾企業的主體佔比分別為78%和14%;所屬地區中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佔比分別為29%、24%和7%;主體評級為AAA、AA+和AA佔比分別為17%、17%和24%;上市和非上市主體佔比分別為17%和83%;細分行業中區域性銀行和多元化銀行佔比分別為87%和13%。

從有債券餘額的發行主體餘額看(共有202家發債主體,2016年末共有370家銀行有未到期同業存單),以公眾企業、發達地區、高評級、上市、多元化銀行為主。具體來看,企業性質為公眾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和中央國有企業的主體餘額佔比分別為54%、23%和16%;所屬地區中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餘額佔比分別為40%、26%和16%;主體評級為AAA、AA+和AA的餘額佔比分別為77%、14%和7%;上市和非上市主體餘額佔比分別為73%和27%;細分行業中多元化銀行和區域性銀行餘額佔比分別為55%和45%。

(二)財務情況

考慮到上市主體餘額佔比較高且公開數據更為有效,選取2013年-2015年已經過審計的上市商業銀行的年報數據進行分析(銀行專項分析):

從盈利能力看,銀行業近年來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凈利差和凈息差都有所下滑,這與宏觀經濟景氣度下行和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有很大的關係。

從資產負債和收入構成看,銀行業存貸款比率小幅上升;非利息收入佔比明顯上升,是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的主動選擇。

從資產質量看,銀行業近年來的不良貸款比率在宏觀經濟景氣度下行帶動下顯著提升,但行業內對數據的真實性普遍保持懷疑;相應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在不良貸款比率上升背景下顯著上升。

從資本充足率看,銀行業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指標都有明顯上行。

(三)交易情況

從二級市場來看,銀行業高評級債券(同業存單)的流動性較好,其中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市場成交活躍。

從信用利差來看,選取2016年以來同業存單(AAA,6個月)到期收益率曲線,與國債(1年)利差如下圖:2016年以來,同業存單(AAA,6個月)與國債(1年)的利差均值在80bp左右,但在2016年末快速攀升至120bp左右,並維持在高位。

五、 寫在後面的話

研究永無止境,本次留下的一系列問題如下。

一是未深入分析影響不同類型銀行發展的要素;

二是未分析除同業存單意外的普通金融債、二級資本債和次級資本債等品種。


推薦閱讀:

交易思考之威廉指標
二三十年後人口負增長會導致房價全面下跌嗎?
消費金融ABS發展 大!梳!理!(多圖)
誰能解釋一下上證指數現在是代表什麼的?是代表全部股票還是只代表上證50?
非金融專業學生,如何學習金融?

TAG:债券 | 金融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