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多制:統治世界的技巧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是不一樣的,需要不同的統治方式,這就是克萊武與康熙皇帝眼裡對待政治的看法。

克萊武認為,英國國內崇尚西方文明的國民,所適應的政治制度,不可能與孟加拉的伊斯蘭邦國相同。那些在英國行之有效的體制、合法性,在孟加拉穆斯林的眼裡很可能一文不值。所以,克萊武即便廢掉伊斯蘭王公Mir Qasim,也會用另一個伊斯蘭王公Mir Jafar取而代之,他絕不會有一絲一毫地衝動把更加文明的大英帝國本土法令實施於孟加拉穆斯林的頭上,這不是因為他不熱愛文明,而是因為他更尊重現實。他即是征服者,也是一個生意人,他必須理解統治成本的政治意義。

在大英帝國橫跨世界的版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偉大征服者統治世界技巧,以不同的制度統治不同的民族。在阿曼和南葉門,那裡是阿拉伯部落酋長在統治;在南非,布爾人繼續玩弄他們殘酷的族群隔離;在埃及,法魯克王朝繼續扮演自己的法老角色;而在印度,英國人幾乎以十幾種制度進行不同的統治。在一國N制下,大英帝國以最低的成本建立自己廣袤的統治。

清帝國同樣類似:對蒙古,他們施行旗王分封制度;對滿族,他們施行傳統的八旗編戶制度;對漢人,他們則開科取士,效仿傳統的中原帝王;對南疆,他們則實施沙利亞法的伯克統治;對西藏,他們則扮演文殊菩薩,以宗教麻痹當地的民眾。大清皇帝正是通過各個族群最適應的政治結構,來統治各個族群,最終以極低的成本,維繫了極為長久的統治。

那些成功的帝國,就在於他們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維持自己的統治,從而儘可能地降低統治資源的損耗,從而維持了長久的穩定。他們的技巧,往往是相似的。

大英帝國嚴禁英國殖民者與難以融合的本地人過多交流(印度、香港、馬來亞、葉門、阿曼等),因為其深知雙方存在著巨大的文化、貧富和認知差異,不必要的接觸將激發難堪的被殖民者不必要的族群意識形態;滿清的政策同樣類似,遍布全國的滿城背後,是清王朝嚴禁享受著鐵杆莊稼福利的旗人們與當地人接觸。

大英帝國嚴禁英國白人與殖民地土著接觸,白人的學校、教堂、足球隊、賽馬都是與土著分開的

如果繼續延生,你同樣會發現,偉大美國國父們開創的美利堅實際上是一國三制:黑人實施奴隸制或者被隔離;白人作為國家的公民;印第安人作為原始社會族群進入被隔離的保留區。同樣,鄧小平深刻地意識到,他的國家必須在香港施行一國兩制,因為這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降低這個國家的統治成本。

只有無視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才會幻想完全不同文化、認知的族群能夠完美適用在一個法律體系之下。

1930年,金樹仁無視新疆延續兩百年之久的一疆兩制,強行在哈密和南疆實行直接漢制,結果引發全疆崩潰;1946年,民族主義情緒強烈的清官陳儀試圖將大陸的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複製到分離50年之久的台灣,結果引發了二二八事變。

不同文明和認知觀背景的族群,必須實行不同政治制度,這是英帝國統治世界的技巧,也是滿洲人長制東亞的秘訣。

社會主義也罷,資本主義也罷,封建主義也罷,都是政治家的工具,而非政治家的目的,對於政治家來說,他唯一的原則就是實事求是,他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應地制宜。這是克萊武、多爾袞成功的地方,也是金樹仁和陳儀自我毀滅的根源。

++++++++++++++++++++++++++++++++

逐步推出現代馬基雅維利思維政治《無可匹敵的力量——群眾運動》 ,歡迎關注公眾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印度沒有侵略斯里蘭卡?
印度的地理條件對農業是有利還是不利?
你最討厭哪一位歷史人物
b再搞事 | 印度大使館就這麼被入侵了
在線上渠道站穩腳跟的小米是如何在印度發展線下渠道的?

TAG:英国 | 美国 |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