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職話】盤點石油奇妙轉行:一場和金錢無關的逃離

現在讀長文的人越來越少,好在Zz的粉絲已經習慣了讀長篇大論,所以我有信心這篇文章閱讀量應該會達到100——能夠幫助到1個人就算很值了。

嗯,上一篇文章發出後,很多人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比如XX石油國企的優勢?我還要不要進入石油行業?大家都為啥離開石油行業?其實這又說出了整個行業的另一個現象,那就是無關金錢的逃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事情。

客觀來講,石油石化是不是好企業,這個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是的,三桶油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企業,多少企業做夢都想成為它們的樣子:國家親生,政策扶持,體制完善,人才匯聚,技術壟斷,全球市場,世界500強前十名。

可能有人會說,道理我都懂,可這和員工有半毛錢關係嗎?

雖然現在石油行業的薪資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吐槽點,可我還是要說這和員工其實有很大關係。

三桶油是國企也好,是央企也好,終歸是企業,不是事業單位,是要自負盈虧的。按理來說作為企業要去參與市場競爭,可三桶油一方面行業比較特殊屬於國家戰略資源,另一方面又肩負了太多國家賦予的責任。比如國家要求其接收專業軍人,要求其執行貧困鄉鎮招工計劃,要求其完成大學畢業生招聘任務,比如打一些政治任務井,完成諸如可燃冰項目一般的攻關任務,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所以「壟斷」也是國家給三桶油默許的紅利。

所以,現在全國石油石化的從業人員總數接近300萬毫不誇張。根據百度數據,中石油2016年有正式員工1,589,508人,中石化2015年有810,538人,中海油2015年有110,200人,這是正式在冊的員工,加上僱傭軍數目可想而知,在中國中石油唯一看得起的「同行」——國家電網,2016年正式員工總數為927,839人。根據天眼查給出的中國石油相關的註冊企業一共有79844家,企業多,員工多,而且,三桶油在國企的招牌下,一般還不能主動辭退員工。

在中石油的一線,那些不會幹活,干不好活,甚至干出過生產事故的人,最壞的結果竟然是退居二線,穩坐機關,如果在外企,HR是不會給這麼大面子的。

相比之下,殼牌、BP、美孚公司的員工人數都不超過10W人,可想而知中國的石油市場給了多少人一口飯吃。

如此種種綜合來看,現在的石油現狀對從業者到底有什麼影響?

首先,在從業層面,很多人還在盲目追求就業率,認為學石油好找工作。

如果從「畢業就有機會進世界500強」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這個想法並沒有錯。現在回過頭來看,我自己在找工作的時候對石油可謂一無所知,小白一個,可中石油還是給了我這個機會,而且一入職就給了和老員工非常相似的待遇,五險一金最高基數,一年發4次獎金,夫復何求了?

等我離開石油,在互聯網海投簡歷,去參加無數次面試的時候,我才深刻地感覺到當時的企業對我有多大的包容。

但這個500強有太多崗位,在現在這個時代,「找到工作」真的是最終目標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其次,中國人一貫的「時間恐懼」讓穩定成為了國企的第一競爭力,中石油也不例外。

有一種石油從業原因是「我媽認為石油好」,從家長的角度來看,也許他們是石油的得益者,在石油行業一生過的很輕鬆,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一樣幸福一生。也許他們不是石油從業者,但看著那些石油從業者咋過的那麼好呢?所以他們一樣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和那些過得好的人一樣搞石油。

這是一種「時間恐懼」,即20歲就開始規劃60歲的出路,這是老一輩人非常崇尚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人生規劃。

然而這種穩定是否適應現狀?走在國企改革的道路上,20年之後企業的發展如何?這都是無法估量的問題。

最後,由於龐大的體量和幸福感的錯覺,再加上非常明顯的頂端效應,國企的薪資被過高估計

很多人說現在石油人的工資太低了,Zz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中國油田太多了,分布在全國各省,有個奇妙的現象是,一個油田工人拿的收入一般其實是會在該省的中上游水平的。

單論正常收入,不看灰色收入,一個石油人拿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油價,也不取決於勞動強度,而是取決於工作的地區

比如遼河油田,長城鑽探,普通員工單看基本工資一般稅後能拿到2000-4000左右,算上五險一金和各類季度獎金福利,這個收入水平在遼寧省盤錦市這個地方絕對是中上了,遼寧省2016年的平均工資是4094元。當然,要看企事業單位,而不能看那些賣河蟹的。

而長鑽在北京的總部,收入和盤錦就不是一個體系,而是和北京接軌,單看基本工資一般稅後6000-8000,北京2016年的平均月薪應該是8717元,當然在北京這片熱土這個薪酬可能被低估,但如果算上五險一金,獎金,總部這個收入在北京也算平均線以上了。

所以工資低嗎?其實不低,但比較不合理的是這個工資水平已經保持了十幾年,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在油價崩盤的一刻,有些單位在工作量一點沒少的情況下工資不增反降,所以就造成了「賺錢的時候不多發,虧錢的時候使勁扣」的心理落差。

所以,油價升了就會漲薪嗎?無論薪水漲與不漲,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石油單位在發薪方面的幸福感要達到十年前的水平應該是很難很難了。

每個人對於工作都有自己的要求,但工作不會順著人的要求去設置崗位,在找工作的時候總要有這樣或那樣的妥協。

但互聯網時代的不同是,行業成功的神話正在漫天飛,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大家的職業榜樣已經從跳進泥坑王進喜變成了一無所有王健林,忠誠、拼搏、奉獻的職業精神也已經變成了加薪的捷徑是跳槽、選擇比努力重要、工作是實現個人價值。

而工作本身的定義也在多元化,石油這類職業已經被歸類為「傳統行業」,與互聯網,共享經濟這類「新興行業」形成了兩大陣營,不少互聯網人已經喊出了「互聯網+拯救傳統行業」的口號,彷彿未來已盡在自己手中。

大家都爭著搶著去當風口上的豬,而不喜歡做勤勞的小螞蟻。甚至很多人喜歡當職場「蒲公英」,風往哪吹就往哪落,根本沒有什麼做事業的概念。還有很多「斜杠青年」,「自由職業」,強大的信息曝光度已經讓職業變得非常多元。

這種轉變是時代的必然,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不斷嘗試後找到自己喜歡的路,而不是選擇了一棵樹就在一棵樹上弔死。

所以逃離的原因真的是石油在走下坡路嗎?大部分不是,而是因為其他行業發展的太迅速,更吸引人的目光。互聯網從業就月薪1W?沒錯,可那是在北上深杭,你讓寫代碼的到青海找工作試試?難,但干石油可以。一切不考慮地區就看薪酬的都是耍流氓。

在現在這個時期,每個人追求的工作可以分為三類:

A:黃牛型,我只做好我手上的事情,管好我的一畝三分地,其他的事情我不考慮,也沒興趣管。

B:老虎型,成為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喜歡管很多事,參與企業決策,為企業發展把脈。

C:狼型,就喜歡創業,擁有自己的事業和團隊,走向人生巔峰。

所以,在選擇工作之前,先看看自己是黃牛,是老虎,還是狼。

石油人辭職的原因有很多,錢雖然是一個原因,但更多的是大家干著黃牛的活,卻看不到成為老虎的一天,更別說做狼的夢。

如果按照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石油職業在解決了生存問題的基礎上,在追求尊重和自我實現的路上可謂步履維艱。比如我是一名出色的現場人員,講道理我吃了這麼多苦,應該是受到尊重的。可對外朋友、家人不理解你的成就感,對內呢,大家又都看不起那些在一線幹了一輩子的人,認為他們「沒出息」,尊重何來?自我實現何來?

18-22歲,在外界影響和自身認知不足時,憧憬石油熱血,嚮往國企品牌,滿足自己走四方領略大好河山的壯志。

22歲-30歲,成家立業,經歷風雨,牽掛變多,對行業和前路的認知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容易動搖。

30歲之後,職業定型,思維僵化,已成為職場「大齡青年」,即使想做出改變,但已有了很多客觀的牽絆,很難跳出石油的圈子。

所以,選擇要趁早,不選擇就早些為晉陞做打算,主動出擊,切不可被動等待。在石油行業,機會有時不屬於優秀的人,而屬於有準備的人。

石油人都有自己的迷茫期,這個階段的人可能會在職業上尋找上升之路奮力一搏,可能會在知乎上尋找就業指導,但更多的是某些契機幫助人下定決心。

在石油圈,這個契機多半是家庭人口的增減。比如相親、失戀、結婚、生子、死喪。

參考的因素一旦增加,是去是留答案就會變得明顯。

沒人喜歡錢少,事多,家還遠,最起碼得佔一樣才說的過去。你讓我艱苦奮鬥可以,但不能讓我艱苦奮鬥一輩子,酒桌上翻來覆去可以吹的就是一線的艱苦,我還怎麼愉快的和小夥伴聊天——雖然很可能由於自己常年艱苦奮鬥小夥伴已經把我踢出了朋友圈。

所以,這更多是一場無關金錢的逃離,逃走的人沒有勇氣去消耗人生只為虛無縹緲的陞官之路,更多是逃離艱苦和偏遠,逃離高強度和高危險,逃離激烈競爭和臃腫層級,逃離看不清的未來。

石油人跳槽即轉行,因為圈內可謂「天下石油一般黑」,跳來跳去也沒啥意思,總不能從一個鏈條上的螺絲釘,跳到另一個另一個鏈條繼續做螺絲釘吧?

所以,除非有機會去海外,去外企,薪酬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否則圈內跳槽可謂毫無意義。

有兩種情況可以選擇圈內跳槽:

一:薪酬增幅達到200%以上,比如原來一年到手10W,跳一下能拿20W。千萬別為了2-3W去跳槽,因為國企的五險一金力度很高,到其他企業可能看著到手的錢多,但其他福利就沒那麼給力了,做事情還擔著離職的風險,如此跳一下真的不值。

二、有機會成為狼。比如在乾的時候掌握了一些市場和人脈,看好了一個方向,於是找懂技術的朋友合夥開公司。

其他情況不妨選擇轉行。

有人問Zz,石油人啥也不會,就會挖油,怎麼轉行?轉哪一行才能不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

我想說,未來的事情不好預測,唯一能把握的應該是自己,所以逃跑計劃的第一項內容應該是:審視與定位。

首先要審視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每個人都有喜歡的東西,這個應該成為轉行的原動力。因為轉行必然涉及到一段職業的掙扎期,會把新職業與老職業不斷進行比較,如果沒有原動力支撐自己前進,很可能會產生後悔的情緒。

比如我曾經有一個地質單位的工友,在上班期間各種喊麥,後來辭職做了主播。他入行的時候各大直播網站還沒有,是在YY直播,一開始非常非常難,現在一樣做的很開心。開心的原因很簡單,喜歡。

其次,定位,不是定位自己是否要成為傑克馬,而是定位自己將來在哪裡生活,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一旦轉行,可能留給自己折騰的時間就不多了。

家庭要考慮,孩子要考慮,父母要考慮,你說地點的選擇不關鍵嗎?其實這是最關鍵的。

最後,利用互聯網工具。首先看看自己定位的城市現在支柱產業是什麼,目前經濟現狀如何,然後打開各大招聘網站,定位城市,看看哪個行業機會比較多,是不是和自己喜歡的方向有所切合。

如果實在沒有什麼說的上的喜歡的東西,那就不妨用行業榜單作為自己選擇的輔助,比如36大數據統計的這種資料:

比如,我喜歡的是種地!

我將來要在北京生活!

於是就搜北京,農業,很多職位可能就出現了。這時要仔細看一看出現頻次比較多的是哪些崗位,可能這些崗位就是你的目標。

然後要開展逃跑計劃的第二項內容:學習和準備。

是的,進入新的行業意味著新的開始,意味著放棄了一勞永逸,扔掉了鐵飯碗,開啟全新的,勞累的,一生的學習。

這段旅程是艱難的,而一切的艱難就要從初始的學習做起。石油行業一定會有業餘時間供人學習,學習的內容可以從之前看的崗位需求中尋找關鍵點。

在半年或一年的學習準備後,就要開始巧妙的利用休假期間嘗試撰寫、投遞簡歷和面試。

有人說,石油行業的工作經驗在找新工作時有什麼用啊?

技術層面來說,沒什麼用,可在深層次的職業素養鍛煉上,石油人有其獨有的優勢:

一、不怕辛苦,老子荒郊野地都呆過,加個班算什麼。

二、工作嚴謹,對領導主權有絕對的認可,對各類報表毫不陌生,善於彙報和總結。

三、格外珍惜工作機會

這些品質上的東西應該是面試中回答一些問題時應該體現的。

悲情的是,轉行可能意味著這次跳槽非但不會加薪,很可能還會降薪。所以逃跑計劃第三項里應該好好計算一下轉行期間可能的生活成本,做好經濟層面的準備。

最後,當我們真的離開石油的時候,回頭審視過往的工作經歷,一般都會非常的感恩。無論我們跳到哪一行,石油已經成了我們一生的標籤,甚至每當看到有關石油的新聞時,依然會忍不住點開看看。

回到最初的問題,石油行業到底還要不要進入?現在可以初步回答。

首先,你最好是黃牛性格的人,必須對體制內大量重複的勞動有一定的耐受度。

其次,你必須要讀書,要多讀書,最好去外國讀書,學歷越高越好,這樣你進入這個行業時才會有優勢,才會看到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否則你的崗位可能終有一天會被AI所替代。

最後,如果有人脈,能夠提高成為老虎的幾率,就更加不錯了。

總之,這個行業已經不缺少基礎的勞務人員,中國的勞動成本正逐年升高,傳統意義上的「找到工作」已不應該成為選擇石油行業的原因。

新時代的石油行業含義更廣,天然氣,可燃冰,各類碳基新能源都有可能成為石油行業覆蓋的目標,有志從事石油行業的人,應該把眼光放在更高的層面上,千萬不要為了進而進。

至於穩定問題,要對自己有信心,如果自己年輕時過的很精彩,又何必擔心年老過得不好呢?更何況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也許「持續學習,把握當下」才是解決穩定問題的最終答案。

————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Zz的內心世界,說的不一定對,歡迎隨意轉載。


推薦閱讀:

咖啡在國際貿易中是僅次於石油的最有價值的商品嗎?為什麼?
睡前消息【16-09-15】——今天都是大國遊戲
歐佩克55歲了,扒一扒它和國際石油市場這些年來的恩恩怨怨
石油工業開發全流程?

TAG:石油 | 石油公司 | 石油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