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品「吸收特別快」為什麼意義不大?

太長不看版:「吸收感」就是配方師手中的提線,過於追逐膚感的人,很容易變成木偶。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還在讀大學,電視機只有十四英寸,放在一個焊在鐵質門框的鐵架子上面,坐在下鋪只能仰頭看。《大話西遊》在高校中的爆紅,其實和北京高校開始在宿舍中放電視機有很大關係,北京台周日有一個「周末新影院」,連續放了好幾次星爺的電影。加上97年開始BBS(這東西估計年輕人也不太知道了)的大面積普及,實現了第一次電影傳播的O2O。

扯遠了,其實我想講的是當年的大寶廣告——還是小鮮肉的黃小廚迎風流淚地說:「吸收特別快……挺舒服的。用了點兒大寶,還真對得起咱這張臉。」

嗯,後面半句我覺得挺好,適合在北方做市場推廣,可是「吸收特別快」一定是個好東西嗎?

「吸收」這件事情,其實都在配方師的掌握之內。

如果一個配方師希望這個產品「吸收特別快」——比如大寶SOD蜜這樣的產品——那麼在配方之中你會發現用比較少和比較乾性的油(在SOD蜜中是【礦物油】),再加上大量的固體脂類(在SOD蜜中是【十六十八醇】和一些乳化劑),含量絕對不能低。

這樣的配方,你塗抹起來的時候水分很快揮發,剩下的油輕薄而又有很多固態的脂,大概塗抹到第四圈第五圈就停頓住了——對於配方師來說,這是幹掉了,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吸收啦」。

而對於一些比較滋潤的霜,還是拿大寶舉例子(其實拿誰做例子都是一樣的),SOD滋潤霜,冬天用的,就會用更多的【油】而配合比較少的【脂】,這樣你就覺得「潤潤的」,更加有「保護感」,而且「吸收」就會比SOD蜜要時間長一點。

這位朋友又問了,那麼「水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水感」這個東西,以前不好做出來是因為沒有很好的原材料。自從「聚合物」這個東西出現在護膚品原材料的隊伍中,「水感」就變得容易很多——我們最常用的一種叫做【卡波姆】的原材料(【卡波姆】有很多種哈,其中有一種)就能讓你在塗開的時候覺得清涼舒爽,這就是為什麼在夏天很多「啫喱」狀的產品更加好賣的原因——「啫喱」大多數是靠【卡波姆】來支撐起來的,很「水」。

寫了這麼多大家不見得看得懂的廢話,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用戶體驗到的「膚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配方師在控制著的,和用戶想像中的「功效」沒有必然的聯繫

那你們這群配方師就是騙子!搞了半天就是欺騙我們消費者的感情嘛!

這倒也不一定。

類似於華山派中的「劍宗」和「氣宗」,配方師中其實也分成「膚感流」和「成分流」——但是也是更偏膚感一點還是更偏成分一點,沒有誰那麼極端。這就好像「吃飯」,看起來是「吃飯」,而實際上不是「吃菜」么?如果只是為了營養,咱們吃營養液就夠了,要什麼「色」「香」「味」呢?

護膚品不但要好用,而且最好還要用起來舒服——要單純說「保濕」,那麼「凡士林」和「甘油」就夠了,但是只用這個,還是有些膚感上的空虛感。而且,就想以前的一篇文章里@紅寶石小姐說的,「儀式感」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心理上的感受對於功效也有很大的用處。

那麼到底怎麼樣使用護膚品呢?

大概的原則我覺得是這樣的:

保濕類型的產品,塗抹開就可以,不需要反覆地在臉上蹭——因為只是覆蓋皮膚表面就行了。(這就是SOD蜜為什麼廣受男性用戶喜愛的原因——三兩下解決問題,不需要揉啊揉啊揉)

美白和防晒類型的產品,記得多塗抹幾下,盡量均勻一些。這種塗抹其實對於「吸收」幫助不大,主要是照顧到邊邊角角,不要有的地方沒塗到。

對於點塗的產品,比如抗痘的水楊酸凝膠,也是在局部塗抹均勻就可以,不用考慮吸收不吸收。

功能型的產品,注意避光(陽光,不是燈光)——夜間使用更好,白天使用必須配合防晒。

當然,你還是可以享受「塗抹」和「吸收」的過程,但是心裡有數就好:「吸收」和「吸收感」不是一回事。

叔說:

難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么?「被重視」和「被重視感」,「安全」和「安全感」……

吳伯凡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塊木板,放在平地,每個人都可以走過去。可是如果架在兩個高樓之間,在風中搖搖晃晃,就不是每個人都敢走過去了(雖然還是每個人都「可以走過去」)。

我覺得,說到底就是一個平常心和理性對待的態度而已。


推薦閱讀:

礦油對皮膚的害處有哪些?
消化不太好的人在健身時吃蛋白質能有效吸收嗎?

TAG:基础护肤 | 吸收 | 美容护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