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抑鬱症---論三少爺的劍

通篇內容都較散,想聊的事太多太散,內容和電影關係也不那麼大,見諒。

有人說金庸寫的是少年人的江湖,邪不勝正天道循環,武功招式一板一眼有如劇本的分鏡,代表人物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郭大俠;古龍寫的則是中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天外飛仙里藏著獸性和人性的衝突,代表人物即是翠雲山下,碧水湖前,神劍山莊三少爺謝曉峰。

自初中便喜歡古龍的書,基本現代所有的小說構成,都是經典的故事情節,加上自己想表達的一個價值觀,套上不同的環境情景設定,個人覺得其實三少爺的劍並不適合拍成電影,原因是除了小說的基本構成外,古大俠的三大絕技發揮不出來啊:

絕技一:大量反襯和情境描述用來鋪墊、強化主角。

經常看到的就是開篇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兩三個武功高強,殺人如麻的武林高手,當我們猜測三位誰是主角的時候,三個人被真正的主角一招秒掉,先精心構建一個高高在上牢不可破的結構,再輕描淡寫地毀掉,太酷了,捧哏演員很重要,把控節奏襯托主題就靠他了。

另外,原作中也經常會有類似大量的「翠雲山下、碧水湖前,神劍山莊少莊主」這類描寫來加固主角的地位,以上這些在兩個小時的電影里用起來非常難,好萊塢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其實前面一個半小時都在做類似的情節鋪墊,黑暗騎士中不朽的小丑便是如此誕生的,反觀國內一些主旋律作品,呵呵。

絕技二:大量的類似拉家常的對話,吃茶喝酒推動情節發展。

舉個例子就明白:

這少年只淡淡的問道:「今天護旗的鏢師是哪一位?」

張寶立刻越眾而出,躬身道;「是我。」

這少年道:「你今年已有多大年紀?」

張寶道:「我是屬牛的,今年整整五十。」

這少年道;「你在鏢局中已做了多少年?」

張寶道:「自從老鏢頭創立這鏢局時,我就己在了。」

這少年道;「那已有二十六年。」

張寶道:「是,是二十六年。」

這少年嘆了口氣,道:「先父脾氣剛烈,你能跟他二十六年,也算很不容易。」

張寶垂下頭,臉上露出悲傷之色,久久說不出話來。

這少年嘆息著,忽又問道:「你是不是在三十九歲那年娶親的?」

張寶道:「是。」

這少年道:「聽說你的妻子溫柔賢慧,還會燒一手好菜。」

張寶道:「幾樣普通家常菜,她倒還能燒得可口。」

這少年道:「她為你生了幾個孩子?」

張寶道:「三個孩子,兩男一女。」

這少年道:「有這樣一位賢妻良母管教,你的孩子日後想必都會安守本份的。」

張寶道:「但願如此。」

少年道:「先父去世時,家母總覺得身邊缺少一個得力的人陪伴,你若不反對,不妨叫你的妻子到內宅去陪伴她老人家。」

張寶忽然跪下去,「砰,砰,砰」磕了三個響頭,對這少年的安排彷佛感激已極。

這少年也不攔阻,等他磕完了頭,才問道:「你還有什心事?」

張寶道:「沒有了。」

這少年看著他,又嘆了口氣,揮手道:「你去吧。」

張寶道:「是。」

這個字說出口,忽然有一片血沫飛濺而出,張寶的人已倒下,手裡的一柄劍,已割斷了他自己的咽喉。

平淡的過程搭配血肉橫飛的結果,兩者反差越大,發生的越突然拍出來越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像無間道二,吳鎮宇和曾志偉即興發揮的那場倒酒的戲,酒杯推來推去,眼神相互一探一掃,該和該殺就清楚了,尺度稍微不到位很容易玩成倆gay或者倆神經病,這種戲你讓林更新和何潤東哥倆怎麼玩?

絕技三:荒唐+重口。

古大俠筆下的女人和生活中的相較都不太一樣,比如見了男人動不動就脫光;比如第一次見面,相互簡單打量之後第一句話就是:你心裡現在是不是想和我睡覺?比如一重身份是武林盟主的女人,另一重是最下賤的娼妓,隨時渴望被SM……

人性中最隱蔽、最醜陋的獸慾和最美麗、最不可褻瀆的聖女,通過文字和想像力在每個讀者的大腦中結合發酵,即使對現代見慣了重口的我們也有致命的吸引力,這種三觀不正反人類的內容想通過審查?再次呵呵。

說回三少爺,原著大概讀了3-4遍,對三少爺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原情節是說三少爺遇到心魔,厭倦原有生活,各種自毀,原作大概說了幾件事情:

1. 愛情:三少爺和慕容秋荻的虐戀,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也不能讓別人得到,見了面新仇舊愛湧上心頭,愛和恨糾纏的事情。

2. 親情:三少爺的私生子小弟當著三少爺的面各種作死,三少爺作為老爺子各種兜著,小作怡情大作傷身,虧欠和彌補的事情。

3. 武道:三少爺和燕十三,關於奪命十三劍、十四劍還有十五劍的比武,朝聞道夕死足矣,證明和反證明的求道的事情。

4. 江湖:三少爺的天尊前女友控制武林,七大劍派爭當武林盟主,爭奪和反爭奪,市場佔有率的事情。

電影里說了個啥?

1. 愛情:女一女二都愛男一,男一:「女一你變了我們回不去了」,奶油男小三和女一各種作,女一和男一各種作,結局最好大家都死光了乾淨。

2. 親情:關注點從三少爺和兒子到了三少爺和他爹,書中是一個責任感差浪子型的爹,電影中是一個望子成龍控制型的爹,倒也折射出了中國的親子問題:父母管得太多或者完全不管,總之這兩屆爹都不太行。

3. 武道:原作中燕十三是驕傲的,畢生追求的就是誰的劍更強這個問題,為了驗證問題他可以治好身患絕症的三少爺,所以他用出了奪命十五劍,電影里,三少爺的自毀和絕症都轉移到了他身上,死不死沒得選,都死定了,而死法,病死或戰死倒有得選,所以他只有十三劍。

4. 江湖:兩個恐怖組織成立的機制完全不同啊,一個是男小三弄了一群loser,目的是證明自己以獲取女神青睞,另一個是舊情人心機婊滲透各大門派,試圖控制武林,自嗨型產品從自身慾望出發不是從用戶需求出發,用戶成長驅動不足,很難做大的。

縱觀原作,其實按古大俠的尺度,這個故事裡出場人物足夠多,事情又散又雜,大小角色、大小高潮也各種亂入,串起這些散點的就是三少爺自虐的過程:喝霸王酒、白嫖希望被狠揍一頓,被人捅刀子沒反應,對情挑自己的色情公主沒衝動,挑大糞,吃粘過大糞的饅頭……通篇三少爺都是一個麻木的狀態,從觸覺到味覺,從身體到感情,都有點要脫離這個世界的意思,這個過程是個緩慢自毀的過程,可為啥要自毀?

他爹逼的,江湖逼的,過大的壓力讓三少爺嚴重抑鬱,典型的特徵包括:麻木的、厭世的態度,全書被動的反應,對誰是天尊的結果根本不在乎,就算父子相認帶來希望,最後仍舊自殘,用抑鬱症來看這些自毀的過程,一切都合理了。

古龍擅寫絕望和希望,書中除了謝曉峰,其他人身上也都有絕望和自毀的傾向,為生活所迫的公主,做雞也要做到最賤,除了錢,應該還有對自己的懲罰;小弟,故意各種惹禍作死,一個私生子從小在武林名門中成長的屈辱應該讓他壓力不小;慕容秋荻更不用說了,控制欲強又求不得,帶給她最強屈辱的男人又殺不掉。當人的負面情緒無法向外發泄時,他們只能用折磨自己的方法來把憤怒宣洩掉,可古龍為啥這麼寫?

這本書是他的中晚期作品,古大俠在之後的7-8年後也是酒色過度掛掉了,為啥古大俠沒像一個正常的中年作家一樣感受到中年危機,然後去做做運動,養養生什麼的?為什麼他也選擇一種類似的方式,走一條類似的路?原因和三少爺一樣嗎?或者說,三少爺,說的是古大俠自己嗎?

我也不知道。

書中有個片段,當三少爺知道自己只有三天好活的時候,他反問醫生,如果你的生命只有三天了,你會幹什麼?醫生說我會大吃大喝,狂嫖濫賭,把全城的婊子都找來,脫光了衣服和她們捉迷藏。

自我承認,自我諒解,自我解放,這些古大俠在書里做了,書里,他借醫生和燕十三的手拯救了自己兩次,現實中因為還要活下去,所以沒辦法無所顧忌,只能訴諸筆端,在書里,借著三少爺的命運轉了個小彎而已。

酒已將足?

仍未足。


推薦閱讀:

只要我媽媽一直挑我毛病超過十分鐘我就會情緒崩潰,我是不是有病?
博士方向是自己不喜歡的怎麼辦?
為什麼理智的人大多沒有好下場?
普通人到底有多大概率患上抑鬱症?
在「焦慮不安」的時候,我們該做什麼?

TAG:影视评论 | 古龙 | 抑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