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陽炎(陽炎(かげろう))」?咋翻譯?

想必大家多從《陽炎Project》得知「陽炎」一詞。(上圖P站畫師Leclle)

不過,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詞指啥,漢語咋說。

就連翻譯時也是多像《陽炎計劃》一樣照搬的。

其實,陽炎也不是多麼神秘的東西,咱大熱天上馬路的時候應該遠遠地望見過,下圖飛機下面的一片,就是飛機造成的「陽炎」。下圖來自日語維基百科陽炎 (気象現象) - Wikipedia

那麼,究竟漢語咋說呢?(懶的人可以直接拉到最後)

先看看詞典/辭典給它的翻譯正確與否

找出這個詞的漢譯彷彿是件相當難的事,在不少討論「沒漢譯的詞」的地方經常提到。

真的沒有漢譯嗎?這是個問題。

外研社第二版《日漢雙解學習詞典》:陽炎。熱氣流。熱浪。

然而「熱氣流」「熱浪」都不是「陽炎」。

《漢語大詞典》:「熱浪」:①炎熱的空氣。比喻熱烈沸騰的景象。②指熱的輻射。 「氣流」:①流動的空氣。②由肺的膨脹或收縮而吸入或呼出的氣,是發音的動力。

而「陽炎」呢?像抖動的霧氣。

維基百科:陽炎(かげろう)(heat shimmer,heat haze)とは、局所的に密度の異なる大気が混ざり合うことで光が屈折し、起こる現象。よく晴れて日射が強く、かつ風があまり強くない日に、道路のアスファルト上、自動車の屋根部分の上などに立ち昇る、もやもやとしたゆらめきのこと。

「陽炎」有時被用作「海市蜃樓」,不過嚴格來說這算是誤用,這兩者相似但還是有區別的。

維基百科「陽炎(かげろう)」:蜃気樓の意味でこの言葉を使うこともある。厳密には、陽炎は上昇気流により密度の異なる大気がばらばらに混合して起こる小規模なもので、蜃気樓は層狀に密度の異なる大気が分布した狀態で起こる大規模なものである。

可見「熱氣流」「熱浪」都錯了,雖然把「陽炎」翻譯成「熱浪」很常見

事實上這本詞典把「腕」都能翻成「手腕」,可以說是非常不靠譜了。

這本詞典就賣108人民幣,那再看看賣320人民幣上海譯文出版社第二版《日漢大辭典》

漢語解釋倒是很靠譜,畢竟是照搬講談社《日本語大辭典》的。

但「感熱」這個翻譯著實太瞎

以下來自百度百科(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百度百科我清楚可信度很低,作引用非常可疑,但這是有審核的,可信度很高

感熱(sensible heat)是指單位質量空氣的可感熱量。

沒錯,「感熱」就這一個意思,和《日漢大辭典》後面貼出的「shimmer」英譯也相去甚遠

其實《日漢大辭典》的翻譯也不都靠譜。

附帶一提,商務印書館呢?

賣20塊的商務印書館第二版《袖珍日漢詞典》翻譯作

陽氣;暖氣流。

暖氣流」和上面的「熱氣流」一個套路,就不多說了,那「陽氣」是啥?

《漢語大詞典》「陽氣」①暖氣,生長之氣。②指活人的生氣。③喜氣;喜色。比喻精神煥發,得意洋洋。④中醫學名詞。指具有溫養組織臟器、維持生理功能和固衛體表等作用,並充盈於周身之氣。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體作用和名稱亦各有異。

……總之上面列舉的詞典的翻譯都不靠譜

詞典找不到翻譯,咋辦呢?找維基百科?沒用,「陽炎」詞條的語言版本就只有三個,日語、英語、韓語。

至於漢語維基百科,它對「陽炎」本身的解釋只有一個,就是「日語中下蜃景的一種。」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很多人都照搬了吧……

那麼,我們今天的重點來了:咋翻譯?

我們可以以英語為突破口。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嗎,上面就貼出的「陽炎」的維基百科詞條的內容中,給它的英語翻譯為「heat shimmer,heat haze」。事實上,「陽炎」對應的正是英文百科「mirage」詞條下的「heat haze」一項。

維基百科「Mirage」:Heat haze, also called heat shimmer.

維基百科給出的下圖就標上了「Heat haze caused by jet engine exhaust」

《日漢大辭典》翻譯為「shimmer」,同時,《ウィズダム英和?和英辭典》把「陽炎」翻譯為「heat haze」,把「haze」的例子「heat haze」翻譯為「陽炎」。

《ウィズダム英和?和英辭典》給「shimmer」的解釋之一是「(陽炎などの)揺らめき.」可見《日漢大辭典》翻譯為「shimmer」並不準確

那麼,正確的翻譯唯二,即:heat hazeheat shimmer

那麼,找出漢譯就很容易了!

iOS自帶的《牛津英漢漢英詞典》里heat haze的翻譯是:

熱霾 [天氣炎熱時空氣中產生的霧翳]

……

說白了,「陽炎(かげろう)」就是「熱霾」

是不是瞬間掉了許多逼格?

沒關係,找對應的名詞是一回事,而翻譯又是另一回事了!

高逼格的譯法:就是譯為「陽焰陽焱」(繁體為陽焰、陽焱或陽燄)

①指浮塵為日光所照時呈現的一種遠望似的自然景象。佛經中用以比喻事物虛幻不實者。語本《楞伽經》卷二上:「譬如群鹿為渴所逼,見春時燄而作水想,迷亂馳趣不知非水。」 ? 隋·智顗《摩訶止觀》卷一下:「集既即空,不應如彼渴鹿馳逐陽燄。」 ? 唐·元稹《遣春》詩之四:「陽焰波春空,平湖漫凝溢。」 ? 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膏明誘闇蛾,陽焱奔癡鹿。」 ? 許地山《綴網勞蛛?無法投遞之郵件》:「這又是一種渴鹿趨陽焰的事,即令它有千萬蹄,每蹄各具千萬翅膀,飛跑到曠野盡處,也不能得點滴的水。」 ②指熾熱的陽光。 ? 五代·齊己《移居西湖作》詩之一:「火雲陽焰欲燒空,小檻幽窗想舊峰。」

以上來自《漢語大詞典》。

在意思、形體和發音上它們相似,而且在「比喻事物之虛幻不實者」上它們是一致的:

維基百科「陽炎(かげろう)」:常に変化してできては消えるその様から、とらえどころのないもの、はかないものの例えとしても用いられる。

至於照搬為「陽炎」,似乎也是可以的:

郭沫若《北伐途次》二十:「武昌城遠遠地在陽炎中橫陳著,腳根是看不見的,白濛濛地好像是一座蜃氣樓。」

上個世紀大量日語辭彙湧入中國,在魯迅等人的文字中留下了身影,這大概是其一。不過如今不少已經廢棄,倘要用,請慎重。在《漢語大詞典》中「陽炎」只有「耀眼的陽光」一個意思,而據維基百科,還是佛教中的菩薩「摩利支天」梵語名字Marīci的意譯,日語維基百科說:「原語のMarīcīは、太陽や月の光線を意味する。摩利支天は陽炎を神格化したものである。」所以,其實「陽炎」這個詞並不單純,這點在漢語和日語中都一樣。

平易近人、一目了然的譯法:

On some football field-sized trading floors you could barely see the far wall through the heat haze. 在一些足球場大小的交易場內,熱騰騰的霧氣讓人幾乎無法看到遠處的牆壁。(FT中文網 - 全球財經精粹)We drove across the desert, through the shimmering heat haze. 我們開著車駛過沙漠,穿過那蒸騰抖動的熱氣。(provided by jukuu)(注意不是單獨的「熱氣」)

簡而言之,就是根據「熱霾」的樣子,確定替換的短語。

總結:

總而言之,「陽炎(陽炎(かげろう))」就是「熱霾」

《陽炎Project》

哈哈哈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哈哈哈

哈哈


推薦閱讀:

古文不帶標點符號是什麼心態?
只用漢字書寫複雜數學公式之議
都有什麼成語被網友換了概念?
「之」和「的」意思相近,但「影分身之術」很順耳,而「影分身的術」就很怪,而「影分身術」還好一點,為何?
書法是否該從漢隸開始臨摹,讀文是否該從《詩經》開始?

TAG:日语 | 汉语 | 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