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達也的高速直球」揭秘

安達充曾在《Touch完全版》(日本)的序中公布《棒球英豪》的投球動作取材自江川卓和荒木大輔。這句話就揭開了此作中一度被人津津樂道的直球的神秘面紗。江川卓是前讀賣巨人隊球星,高中時1973年春甲大放異彩的作新學院王牌投手。實際上,本宮宏志的紀實漫畫《怪物江川卓》(改編自江川卓自傳)對江川卓的投球方法有很詳細的描述,以下就是節選自該漫畫的內容。我的評論附在所有截圖之後。

個人評價:

1. 首先,可以看出,江川卓高中時代的投球風格的確是以單一直球連續飆球速三振為主。現在網上找不到錄像,但至少本宮宏志是這麼說的。時不時夾雜幾個落點/弧度很高、落差大的曲球。這很有可能就是《棒球英豪》中說到達也心血來潮練過的「慢曲球」。這也是江川卓高中時大量使用單一直球的原因,因為他的直球球威遠大於曲球(據說是因為自身手掌形狀的原因)。

2. 本宮的漫畫一直說這顆直球打不到是因為江川的投球會上飄,這是錯誤的,實際上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覺,因為正常的直球其實是下墜的,而旋轉速度快的球,馬格納斯力比較大,對地心引力形成了抗拒作用,會造成球的下墜量低於正常的直球。在打者和投手看來,會有視覺錯覺,以為球在往上升,很難把握球路,因此也就很容易揮空。

後來一名投球風格很像江川的日本投手——藤川球兒,就被總結出其投球在打者的視角往往是這樣的。

還有一個日本理論提到,我們經常說到的投手「球速」,實際上一般是指的球飛出手那一剎那的初速。由於直球會有自然下墜,所以到達打擊區的那一刻終速一般會降低不少。旋轉速度快的球,由於下墜量低、阻力小,所以終速往往降低得相對少,對於打者也自然更難打。據工學博士姬野龍太郎的掐秒計算,江川卓1981年投的一顆顯示為146km/h的直球,到達捕手手套用時0.4秒,與當代MLB一名投手所投的162km/h的直球到達捕手手套的用時和耗費的幀數,竟完全一樣。

在棒球之國美國,人們則進一步脫離了神話的範疇,對球速和轉速在MLB的效果進行了更深的研究,結果發現,球速越快、旋轉速度越快,打者揮空率越高,兩者幾乎同等重要,對球威的作用都是成正比,只不過轉速統計起來難,所以往往不那麼被重視。

因此安達充在漫畫中臨摹球的軌跡大多是正中直球,其實反而是對的。唯有為了誇張達也投球的轉速,球能鑽進鐵絲網的這一情節,是不可能發生的。

3. 雖然江川卓名聲在外,但是《棒球英豪》連載時已經是80年代,距離江川大活躍已經過去10多年了,隨著金屬棒在甲子園的採用,打者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安達充應該是根據這個情況進行了一些特殊修正,比如達也的三振率高的時候也只有15-16個左右,與江川卓成名時動輒超過20有一定差距。並且經常被打出全壘打。這是江川卓在職棒時期的情況,作新學院時,江川卓從來沒被打出過1支全壘打。

由於我本人並非棒球專業人士,本文當中的錯誤請各位專業高手多多包涵指正。

搜狐體育:連續140局不失分的怪物江川卓 甲子園的投手傳奇

(傳說中江川投石子練出自己獨門直球的那條小河)


推薦閱讀:

80年代的甲子園(中)
如何評價安達充的MIX?
為什麼動畫《灌籃高手》和《棒球英豪》,集數都是101集?
在《棒球英豪》動畫版中最後一集,當小南的爸爸提出讓達野娶小南時,為什麼達也最後說饒了我吧?
棒球英豪上杉達也決定加入棒球部後在屋外聽到淺倉南後放棄,是怎樣的心理?

TAG:日本 | 棒球英豪 | 棒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