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受困:中國資本和好萊塢的蜜月期結束了嗎?

近年來,熟悉電影產業的人都在說:中國資本正在引領好萊塢的新一輪變革。

此話沒錯,只是這輪變革才剛剛開始,就受到了不小的阻礙。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萬達集團旗下美國院線運營商AMC股價收盤跌逾6%,報14.45美元,再次刷新歷史收盤新低。近日,AMC宣布了成本縮減計劃。

考慮到萬達在AMC決策上的影響力等因素,AMC所遭遇的變故不難讓人和萬達近來的波動聯繫起來。

6月中旬,銀監會曾緊急致電各銀行,要求其對包括萬達在內的多個集團的的境內外融資支持情況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摸底排查。

此後一份名為《關於銀監會口頭轉達黨中央國務院對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六個境外項目處理措施的情況彙報》的文件則直接指出,國務院擬對萬達的六個海外項目進行處理,其中就包括涉及到AMC業務的海外院線業務。

8月11日,深焦則報道了另一消息——

不光中國方面對境內公司外投加以了更嚴格的監管,特朗普政府也「不甘示弱」,對中國資本有了更多限制。

兩相作用,不久前還號稱要顛覆好萊塢的中國熱錢,真的要和美國電影說分手了嗎?

沒有中國錢就沒有好萊塢?

中國資本佔領好萊塢,怕不只是中國人「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近年來,隨著美國國內電影產業的經濟低迷,以及中國資本對外的飛速擴張,好萊塢和中國熱錢正走得越來越近。

在這一過程中,最積極的要數萬達了。

2012年,在經過歷時兩年的談判後,萬達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正式進軍北美電影市場。此後的幾年裡,萬達AMC接連收購了Starplex Cinemas、Carmike兩大院線,從而使萬達在中美院線中所佔份額都排在了第一位。

在完成前期布局後,萬達於2016年正式開啟了它的好萊塢之旅。

先是萬達集團於1月份宣布將以230億元全資收購傳奇影業。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此舉最大的意義在於,直接「拯救」了此前傳聞要被擱置的《環太平洋2》。該片的第一部在國內收穫了不俗的票房,將其從北美票房慘敗的泥潭中拯救了出來。

(只是女主換成景甜這件事……)

同年4月,萬達院線又聯合派拉蒙影業,為電影《忍者神龜:破影而出》注資。這也是萬達院線首度進軍好萊塢,進而成為進口分賬大片的全球投資方。

而在當年年底,才聯手不久的萬達和傳奇,就交出了第一份作品《長城》,儘管票房、口碑都遠低於預期,但也是「開天闢地頭一遭」了。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王健林曾多次對外宣布:萬達集團下一個收購目標是「好萊塢六大影業公司」。

其「佔領」好萊塢的想法,可謂是「路人皆知」了。

除了萬達集團,國內其他巨頭也都不甘示弱。

2015年,阿里影業與派拉蒙影業簽署合作協議,投資《碟中諜5:神秘國度》,並將參與到電影的宣發以及衍生品的開發中。最終,這部電影為阿里帶來了6870萬元的收入。

2016年,多家中國公司與好萊塢公司STX娛樂達成合作。據悉,在STX計劃於2017年底投資、拍攝發行18部電影中,華誼兄弟的投資佔25%,騰訊的投資佔20%。

2017年戛納電影節上,博納則對外宣布,將斥資8000萬美元主投主控羅蘭·艾默里奇的二戰史詩大片《中途島》,博納擁有該片除美國之外的全球所有權,這是中國資本首次主投主控好萊塢大片。

這種巨變,讓向來高傲的好萊塢大亨們,也不得不「服軟」。

派拉蒙影業前總裁Adam Goodman就曾表示,10年前好萊塢在做生意時根本想不到中國,可如今如果沒有中國,好萊塢將無法存在。

蜜月期終結?

當然,面對中國資本如潮水般的攻勢,並不是所有人都很樂意的。

早在萬達開始大舉進攻好萊塢之初,就有不少美國電影業的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了反對,王健林希望收購「六大」中一家的願望,也一直遭到各大電影公司的抵制。

2017年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前後,就曾反覆指責中國的貿易和匯率政策不公平,美國國內對於要求政府審查中國在美國娛樂行業投資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不光有多達18名美國國會議員敦促政府對可能牽涉到控制媒體和軟實力機構的中國投資實施審查,更有人給萬達扣上了「中國滲透美國媒體」、「控制美國文化」的帽子。

為此,王健林曾在2017年1月的達沃斯論壇上曾對美國喊話,稱不希望在娛樂產業方面「打架」。

然而事與願違,非但美國方面沒有放鬆,隨著中國國內的政策收緊,中國資本進軍好萊塢變得愈加困難了。

安徽鑫科新材料公司原打算於2016年收購美國著名獨立電影製片公司沃太奇影業母公司午夜投資80%的股權,但這項本應在12月就敲定的交易最後卻突然中止,據了解和中國方面政策變動有關。

2017年2月,有媒體爆料,曾有多家中國公司有希望收購米高梅公司,但最後也因為中國對企業投資海外的審查越來越嚴格而被迫中止。

萬達的生意更是步步維艱,先是收購克拉克製片的交易因故停滯,使得萬達不得不面臨2500萬美元的違約金。緊接著,前文提到的海外院線業務也再受到打擊,美國政府也有進一步打壓中國資本的意願。

可能就在半年多以前,很多人還沉浸在中國資本聯手好萊塢的甜蜜中,可沒想到才過了幾個月,這段「蜜月期」就戛然而止了。

合則兩利

從政治、經濟的層面來看,中美兩國的態度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對兩國的穩定和發展都有一定的益處。但是單就電影產業的發展來看,合則兩利,就這麼說分手,對兩國的電影業來說都是件痛心事。

對美國來說,中國熱錢的進入,對提振市場大有裨益。

儘管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票房總額令其他國家嘆為觀止,同時每年好萊塢還能在海外攬下近300億票房,同樣難被超越。

但是不管是美國國內市場,還是好萊塢在海外的生意,都漸漸有些疲軟了。2016年,美國在海外票房同比下降了3.7%之多。

相較之下作為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還有很大潛力可以被挖掘。不光我們的銀幕總數已經躍居世界第一,觀眾數量的增速也是任何一個市場都無法比擬的。

從當初的《環太平洋》到後來的《魔獸》,再到今年的《生化危機6》,許多在海外獲利並不理想的電影,來到中國後簡直如魚得水,大賺一筆後成功翻盤。

但也並非所有美國大片到了中國都能收穫預期的好成績的。

例如今年包括《美女與野獸》、《加勒比海盜5》在內的幾部迪士尼大片,都沒能取得較為理想的票房成績。除開片子本身的質量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由於缺少中方的配合,宣發、排片等環節都沒能獲取理想的資源。

相較之下,其他票房較好的進口電影無疑都選擇了和阿里、騰訊等中國企業合作,從而在院線、票務方面得到了巨大支持。以至於連不被人看好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最終都能翻盤成為票房奇蹟。

(其實是華影救了《摔跤吧!爸爸》啊)

這還只是引進片,若換作合拍片,不光能得到更大的渠道支持,同時在製作成本上也能得到保障。更為重要的是,中美合拍片可以免受進口片數量規定,以及7、8月份的國產電影「保護月」等限制,甚至在立項上都會更方便一些。

反過來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擁抱好萊塢,也是好事一件。

根據國家電影總局的規定,中美合拍片可以享受國產影片分賬比例待遇,製片方可以獲得43%的比例,大大高於進口片的25%。

也就是說,今後很多在中國拿下高票房的電影,錢不會都裝進外國片商的口袋了。

與此同時,中國資本所帶來的話語權的增強,同樣也有利於國產影片本身的提高和走出去。

儘管《長城》在海內外的反響都不好,但有兩點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一來通過這次合作,中國影人真正意義上體驗了一把好萊塢式的電影工業,「開了眼界」;二來能如此大規模的在北美上映,也是頭一遭。

(《長城》的失敗,更多是我們經驗不足、合作效果不佳帶來的)

故對中國企業、中國影視產業來說,中美聯手,也是利大於弊的。

由此來看,若中美的合作就這麼戛然而止了,實在是叫人痛惜,也不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律。

所以,考慮到合作所帶來的利好,這次摩擦或許會減緩雙方合作的進程,但並不至於讓兩方徹底分手。中美企業的當務之急,可能是要想辦法去尋找一種更平衡、穩定的合作模式。

關注影視圈雜誌的知乎專欄:影圈視界

——————————————

影視圈微信ID:circlemag

公眾號搜索關註:影視圈Magazine

創刊於1994年——《影視圈》,專業做媒體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採訪(刺殺金正恩)》?
如何理解好萊塢導演克里斯蒂?里比的新作《釣魚島真相》?
《少年小趙》這部電影你們怎麼看?
觀《日本最長的一天》:如何一本正經的反戰敗
電影《甜蜜蜜》里李翹為什麼會跟豹哥走?

TAG:万达影视 | 影视评论 | 影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