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家解讀與14億人財富相關的理財新規!!!

銀行、基金、券商、保險、信託等行業喊了多年的大資管監管時代要來了!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管局在聯合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總字數超過1萬字。

近幾日,朋友圈都刷屏了。「100萬億大資管面臨重新洗牌」「中國資管界六種武器,一夜之間被全部損失」「500萬金融民工無眠」「關係14億人財富,應該讓家人朋友都知道。」

今日,森林大大組織公司夥伴一起學習,並向部分用戶做調查。洋洋洒洒的1萬字徵求意見稿,小夥伴表示看得很暈,一些轉發無數的熱文普通投資者一樣表示很蒙圈。我讓他們將不懂的划出,划出後,我懂了,太多普通用戶不懂的專業辭彙了!!!比如,破剛兌,降槓桿,禁資金池,除嵌套,去通道。。。

Ok.我嘗試用大家聽得懂的話給各位,看看這篇震撼的規定和我們普通人有啥關係。

1

引言:

1、從前幾年開始,我還在股份制銀行財富管理部門時,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就一直在進行。理財產品凈值化,簡而言之,就是不給理財產品定預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樣按凈值申購、贖回。也不在保證客戶收益。說白了,就是打破剛性兌付的另一種說法。

2、去年,和全國部分優秀同事到台灣的花旗銀行、富邦銀行、玉山銀行等參觀走訪,交流財富管理經驗。除了發現台灣的銀行分行就是我們內地的網點支行之外(原先有所誤會,老師曾任分行行長,我驚訝,這麼年輕?這麼厲害?),還發現台灣的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居然沒有短期固定收益的

3、有個老人,在銀行購買了結構性理財產品20萬,其實也就是這次規定說到的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到期市場行情不好,虧了2萬,每天到銀行鬧死鬧活。

問題在哪?違反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金融機構不得向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低於產品風險等級的投資者銷售資產管理產品。

以上三個經歷,其實說明了這次的監管徵求意見稿來得一點都不突然,遲早有這麼一天。500萬金融民工其實並不會無眠,他們會說,你,終於來了。

這麼多年,國內金融總是在創新——嚴格監管——規範——再創新中——再監管中——再規範中循環。去年,到台灣去學習,去之前我認為台灣財富管理髮展了三十年,中國慢了許多,我去看看未來我們走向何方;去之後我認為部分值得學習,我們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發展迅猛,未來,在我們腳下

2

發展迅猛帶來了市場亂象:

1、投資期限錯配嚴重。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為了資金的安全和流動性,總傾向於期限短的產品,對金融機構而言,投資期限越長,回報越高,更願意投資期限長的資產。因此市場上,投資產品往往「短融長投」,期限錯配。

2、剛性兌付。

剛性兌付,這個詞語從兩年前就已經開始變得火熱,如果你平日在理財,但對這個詞語卻不熟悉,那真要小心了!危險!

剛性兌付,最早就是信託產品到期後,信託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託計划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託公司需要兜底處理。

理財有風險,風險就代表著收益的不確定。金融機構為了更好地吸引投資者,剛性兌付卻成為常態。「預期收益率」成了實際收益率。

3、資金投向不明,銷售人員不專業。

不少理財產品不披露具體投資投向,產品透明度低;理財產品層層嵌套,銷售人員很難或壓根不清晰產品投向和底層資產。如此,部分銷售人員為了銷售傭金,僅僅用高固定收益,讓投資人投資。

4、投資者不明不白購買產品。

同3,有一位投資者在銀行被理財經理營銷購買了相關產品,卻不知道這是「飛單」(非銀行正規銷售產品,外部產品。理財經理違規後備處罰),卻不知道這是股權投資產品,只知道一年收益8%,所謂買的不明不白。

這種例子很多,這也是我熱衷做投資者教育,教大家理財知識的原因之一,致富沒有捷徑,常識需要把握。

說了這麼多,你們明白,為什麼五大部門聯合出徵求意見稿了吧。我們再說說徵求意見稿與我們有何干?

3

相關定義:

1、什麼是資產管理產品?

資產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說白了,資產管理產品就是普通投資人眼中的各類理財產品。

2、資產管理產品的分類

資產管理產品按照募集方式的不同,分為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

公募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比如公募基金,銀行理財。

私募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比如私募股權基金,著名的淡某泉私募基金。

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投資性質的不同,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

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於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權益類產品投資於股票、未上市股權等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投資於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於80%,混合類產品投資於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任一資產的投資比例未達到前三類產品標準。

3、你是合格投資者么?你買得起私募么?

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於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個人和法人。

(1)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

(2)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3)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30萬元,投資於單只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40萬元,投資於單只權益類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合格投資者同時投資多隻不同產品的,投資金額按照其中最高標準執行。

4

注意要點:

1、以後沒有保本理財。

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不能開展表內資管業務。需要保本,只能選擇存款類產品。

2、90天以內的固定收益理財沒有啦

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低期限不得低於90天。以後想問,有沒30天的理財?Nonono~

3、理財產品凈值化和去剛兌。

投資者該回去整理下已投資產品,關注風險高收益高的產品,不要讓自己成為那一撥韭菜。

4、金融機構發行產品時,必須明示產品類型,定期披露相關信息。

以後,投資者對於產品的投向和風險能夠更加清晰。

5、2019年6月30日之前,還可能存在以上所說。

指導意見有個過渡期,到2019年6月30日。過渡期內,金融機構不得新增不符合規定的資管產品。

好了,關於監管新規與我們投資者的關係,森林大大就解讀到這了。每周三,我會和大家聊一聊財富管理相關話題。

關注公眾號【財智實驗室】,添加客服,留言進群,即可進群與理財師互動諮詢。


推薦閱讀:

交易思考之威廉指標
什麼?信用卡一年能擼14萬,銀行都害怕!
女生該不該拼力進投行、券商這類高工作量的地方?
為什麼在現代金融體系中,數萬億美元的金錢可以在一夜之間消失導致人們的財富瞬間大幅縮水?錢到哪去了?為什麼不是落入到某個地方?
你為什麼不理財?

TAG:理财 | 金融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