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讓你的孩子從小就學會性別壓迫,性別平權從娃娃抓起

近年來,有很多研究都發現,在異性戀家庭中,父親往往都不會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即使是最年輕的、思想最進步的那些父親也不會。而在夫妻雙方都外出工作的雙職工家庭里,妻子仍需承擔65%的照料孩子的責任,這個數據自本世紀初以來幾乎就沒怎麼變過。

此外,媽媽們在周末能享受的休閑時間也只有爸爸們的一半。即便第二天都要上班,學齡前寶寶的媽媽們半夜要起來照顧孩子的可能性仍是爸爸們的2.5倍。而在其它不方便計量的時間裡,媽媽們也幾乎完全負擔著管理孩子的各種責任,比如安排保姆、填寫學校表格、整理舊衣服等等。

過去幾年,為了寫一本關於職場媽媽如何和她們的丈夫一起撫養孩子的書,我採訪了很多職場媽媽。意外的是,大部分時間,我都能聽到源自不同版本的同一個故事。

孩子們的爸爸對他們都很好,每次我跟朋友們聊起天來,也會發現孩子他爸好像確實已經做了不少事了。

但每次在我像個瘋子一樣四處收拾著孩子們的東西或是洗衣服時,他總能安然地捧著手機或電腦。每天早上,在我忙著給孩子們打包整理午餐便當、給女兒準備要穿的衣服、給兒子收拾家庭作業時,他都在悠閑地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手機。

他就是那樣,可以一直安穩地坐著。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就是意識不到周圍發生了什麼。每次我跟他提起這件事時,他總會下意識反駁。可到了晚上下班回家後,一切都沒變。雖然他會幫著和我一起準備晚餐,可每當我要照顧孩子們洗漱、哄他們睡覺時,他又是一個人抱著手機無動於衷。

2015年的一項實證研究發現,異性戀家庭在照顧孩子的責任方面遵循著極不平等的分工,即使是在一個母親有全職工作而父親賦閑在家的家庭中,情況也一樣糟糕。

很明顯,我們過去所相信的「夫妻間性別平等正有著巨大進步」,其實是一種過於樂觀的想法。

現實顯然悲觀得多:即使現代社會的男男女女都認為自己信奉平等主義,並聲稱他們的決定都是共同定下的,但實際上,最後的決策結果往往都是更偏向於滿足父親的需求與利益,而不是母親的

這樣的隱性權力失衡帶來的的結果絕不是什麼好事。越來越多關於家庭的調查和臨床研究表明,伴侶之間擁有平等的權力關係可以提升婚姻質量,越不平等則越容易損害婚姻質量

這樣的不平等,不僅會給媽媽們帶來過度的心理、生理、經濟壓力,還會使得人們對於此類事件中所謂的最理想的做法的擁護態度變得更加不容易被改變。而孩子們,正是這一做法的見證人。

當孩子們看到媽媽忙著給他們準備衣食,而爸爸卻安然坐著刷臉書時,你覺得孩子們會怎麼想呢?不難推測,孩子們可以很快地從父母的不同分工模式中總結出什麼樣的事情更有價值。

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們都是敏感的「性別偵探」,哪怕是18個月大的寶寶都能通過外界對於不同性別期許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刻意挑選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玩具迎合大人。

另一項家庭研究則發現了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他們從小對於婚姻角色的態度都是內化沿襲自他們的父親,與母親無關。該研究也證明了兒童從小就有能力甄別隱形權力,從而選擇他們認為更有價值、更有權力的一方作為自己的榜樣。

不過,好在一切都還有改變的機會。

對於那些誠心發問「我們能做些什麼」的男人而言,首先,意識到普遍存在的不平等分工,並承擔至少一半的家庭勞動責任。

關於權力關係問題,過去的大量研究一直沒把重點放在丈夫們該怎麼做出改變,反而總是在指導妻子們該怎麼做,比如教導她們應該更堅定有原則,不要總「寵」著男人。但這種說法其實就跟面對猖狂的性騷擾,對女性進行「她應該穿一條更長的裙子」版本的「受害者指責」差不了太多。

其次,發自內心地、不帶辯駁地承認自己的男性特權。

長期以來對於「婦女工作」的習慣性貶低文化使得男人們缺乏對改變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的動力。即便越來越多女性早已成為了自己家庭的經濟支柱,完成了「女主外」的任務,但大多男性仍然囿於性別偏見拒絕做出改變,承擔自己應盡的家庭義務。

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發表了一項研究,展現了婚姻中男女兩性對於自己所承擔的家庭勞動任務存在巨大的認知偏差。

女性有更大比例報告自己在孩子養育方面認知到的不平等分工,而當男性只完成了36%的家務活後,他們就能感覺到自己已經承擔了和妻子「一樣繁重」的家務勞動了。

在認識到這點後,或許男人們可以重新掂量掂量自己干過的活兒,積極拓寬一下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義務範圍」。

比如,男人也可以打包行李箱,替孩子們準備上學需要的文具、作業、衣服和午餐。又或者,去超市為家裡的冰箱儲備補足,做一日三餐計劃,給家人準備溫馨的禮物,寫充滿愛意的感謝卡片,安排兒科醫師的預約問診等等。

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家庭里,不合理的性別壓迫都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每一步對於平權的追逐都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使#我也是(MeToo)#這樣的標籤最終變成一個時代錯誤。

原文作者:Darcy Lockman

翻譯:女聲編譯組 | Lucia

校對:女聲編譯組 | Well

編輯:山柰

原文地址:

washingtonpost.com/outl

女聲編譯組出品,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註明譯者及來源。

|女聲編譯組專欄| 不定期上線,內容編譯自有內涵、有趣味、有性別視角的外文文章。編譯組成員開放招募中,有意者請添加女權聲聲個人賬號(doubleslash),並註明「編譯組報名」。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性別平等這種討論?
為什麼支持男人主導的社會的人就叫男權主義者?而追求男女平等就叫做女權主義?
在亞洲國家裡,中國算是男女比較平等的國家嗎?
為什麼分運動分男女項目?

TAG:性别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