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是如何通過房產、股票、實業投資撬動人生槓桿的?

1

時間來到年底了,這差不多就是比較忙的時候了, 要做一些回顧與規划了。

這篇文章是屬於回顧為主的,主要是將我在「房產」領域,「股票」領域,「實業」領域的一些思路進行總結。然後,回顧其中的錯誤,並且,這三者未來將如何更好的搭配與優化,得好好思考一下。

很有趣,我總是會在某些時候,覺得命運很奇妙。此時此刻,我坐在電腦前,思路回到了十多年前……

當年的那個胖子,在頂著大雨,跑在城市的每一個小區,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身為資深頂級的路痴,竟然,看了上千套房子。

不,不是要買,也不是要賣,而是,撮合要賣的人和要買的人。是的,這個胖子就是房產中介,也就是我本人。

為了打好這份工,騎著電動車在雨中漂泊,一路飛奔。一天,在一處紅綠燈下停下了,等綠燈來。結果,一陣透涼從腳底傳到心窩,一激靈。我才發現,皮鞋不到兩個月,愣是磨出一個三寸直徑的窟窿。

那一刻,我絲毫沒有像《中國合伙人》裡面的主角一樣胸懷大志,也沒有任何勵志和雞湯的想法。我就想著大雨趕緊停。我得找個電爐子暖暖,烤烤。

時間撥回到十多年的那個雨天,這個鞋底穿了窟窿的胖子,絕對想像不到,這段經歷竟然能夠成為他投資的一部分,並以此為生……

十多年後,他已經瘦了,恩,只瘦了一點點。但是,卻還是保持了對房產濃厚的興趣。以至於去哪個城市都喜歡考察當地的房產。

2

直到這次,7月下旬出發,開車北上,去江浙滬盤桓了好幾個月,預估12月初的樣子才回家。幹啥呢?就是考察房產。

和之前日日夜夜奔波的考察,沒有本質的區別。嗯,硬說區別的話,可能就是,這次不需要撮合買家了。沒錯。我的資產配置中,房產投資就是其中一塊,而且,佔比還不小。

這篇文章,我想,未來很多年,我的小孩可能會看到。我想有些思路,說給他聽。到他看得懂的年紀,再看看,這個世界是不是會有不同。

大致上,我的資產配置分為三塊:

一塊是實業,在幾家小的公司有些股份;

一塊是股票,基本上就是A股港股;

一塊是房產,目前基本上就兩個城市有一些物業。

在實踐中,我發現,這種「房產」「實業」「股票」的三輪驅動,有一定的好處與效果。我大致分享一下。

在全職做房產一年半左右,我的兩位大學同學兼好朋友兼兄弟找到了我,帶領我一起創業。實話實說,這件事,改變了我一輩子的軌跡。可是,當時的我,是拒絕的。

因為,十多年前,我月收入差不多能做到1萬多了,胖是胖點,但是,過得倒是挺逍遙自在的。在我人生選項裡面,完全沒有創業這件事。這多不靠譜啊……

後續的故事,很簡單。在二位兄弟的幫助下,我們三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上周開年度會,正好認識15年,也走過了十五年,走到了第十六個年頭。從三個小夥子,走到了三個大叔。

我大概在2014年,就全職做投資了。關於實業的事情,就關注得很少了。

於是,得以全職來研究股票,還有房產。那麼,實業這部分,我的合伙人都叫我總顧問。

於是,整整三年,我全心投入研究投資理財。

好了,有細心的朋友看出來了。我在三個領域都全職全身心的投入過。

3

我為什麼用這麼多筆墨寫這些看似和投資並無關係的故事呢?是因為,我在實踐中,發現,這種看似沒有關係不過是我們的錯覺,其實,關係非常深厚,像平靜的海面之下的暗流。看不到,卻實實在在的存在。

我在研究投資市場的歷史的時候,研究財富代際傳承的時候,發覺一件事。就是,非常多的代際財富的傳承,在全世界的範圍來說,基本上是如下幾種組成。

1、股權(上市公司)

2、房產(土地)

3、家族企業(非上市公司)

4、現金、藝術品以及其他

根據財富規模的不同,持有的比例會有不同。比如,超級大富豪,持有股權的比例就比較大。很少有超級大富豪是持有巨多土地與房產的。

中型大富豪,持有土地房產的比例就高一些。也有一些家族,透過基金持有相當的藝術品等。

大致上如此。

4

那麼,隨著研究的深入,我發現在中國的投資市場,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在房產圈,很多投資的大咖,是比較鄙視投資股票的,說「一天到晚整CPI,GDP,美國非農等等巨牛X的經濟學名詞,然後,幾十萬玩十幾年。回到家裡住個小戶型,還心懷天下。覺得自己未來會成為巴菲特。」

同樣的情形,不折不扣的在股票投資圈照樣發生。投資股票很多大咖,認為投資房產是一種低等級的投資技術。從道德上,不完美,因為,把房價買高了,高到國人承受不起,這得打擊!從技術上,這有什麼技術呢?

誰有錢還不會買個房子啊?只要有本錢,不需要怎麼學,你就買買買,不就好了嗎?這有什麼成長?有什麼意思?

在實業圈,也對投資股票的人和投資房產的人並不待見,認為,這個不是立國之本,是奇技淫巧。你不生產任何東西,就是買一些虛擬的股票,買鋼筋水泥。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在藝術圈,鄙視上述所有,因為,太銅臭了,都錢錢錢的!啥意思?人類的延續,應該是文化的延續,藝術的延續,美好的延續。怎麼能這麼市儈呢?

就這樣,投資者選定自己的陣營後,就開始長期的維護自己的陣營。這沒有什麼不好,真的。可是,與此同時,排斥另一些陣營,就是一種將自己的眼睛蒙上的做法。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對嗎?

就連股票投資也逐漸如此,買了格力的,鄙視投資了美的的,買了美的的,又看不來投資格力的,格力美的,同時鄙視海爾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自己要維護的。

坦白講,我不喜歡這樣。

愛一個人,原因只能是你愛她。不應該是她比別人好,對嗎?永遠找自己愛的,找自己合適的。或許,比較好一點。

所以,我才認為歷史很有趣。我沒曾想,實業,房產,股票都深入接觸了。根據我自己的實踐,我可以負責的說,這三者根本不要分開,更不要說彼此對立了。因為,這三者相互補益,相得益彰。

5

我們的實業,每年會有幾次分紅,以及一部分自由現金。我將這些比喻成水流,這些水流,是可以澆灌其他的。我們會用實業的分紅以及自由現金來購買股票和物業。

由於相對比較穩定,所以,這對我投資股票有非常大的幫助,尤其是在熊市的時候,能夠有持續的現金流進行補倉。

這對於心理層面的幫助支持,是只有體會過的朋友們,才有感觸。可以讓我在熊市不必因為要用錢而割肉。就算要割肉,也能少割一點不是~

然後,購買物業,我們幾乎都是用來出租,我們幾乎沒有賣出過物業。這種租金,更加穩定,每季度,每半年,都會有現金流進來。而這種穩定度高的現金流,對於股票的投資,是非常非常有幫助的。

有人做過統計,過去20年,啥都不做,就定投滬深300,收益也是不得了的。各位想想看。是不是這麼個道理?你有持續的現金流,定投一個不死的指數,大概率,非常大概率會有很不錯的收益,對嗎?

同時,股票產生的增值,房產的增值以及現金流。又可以反哺實業。我們有時候會入股一些行業上下游的公司,這樣的話,相當於對實業又做了增強。

在整體思路上,我對房產,股票,實業是沒有排斥的。我認為,是相互補益的。在實踐中,我發現,也是如此。

6

可是,為什麼有些投資者會有不同的想法呢?我也研究了一下。

有些朋友,拿出過數據給我看,就是創業成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還有一份數據,就是中國公司的平均壽命,大概是3.9年。對於這個,我想,這肯定是正確的。

但是,這裡面有個非常大的bug。就是這種數據只能論群體而不能論個人。以及,概率和賠率的巨大差別。

首先,我肯定認為,創業成功的概率是小的,非常小。但是,不得不說,創業這件事,對於個人來說,是動了人生的頂層設計,已經和非創業者走在不同的維度了。裡面的差別非常大。

我想,當初不是比我更加優秀的兄弟帶著我創業,我的人生肯定和現在不同。這裡有人會說了,創業失敗率那麼高,失敗了怎麼辦?

創業很可能是失敗九次,成功一次。但是,請注意,成功的這一次,就能夠改變所有。是的,改變所有。

投資理財是成功九次,失敗一次就玩完。

我看過很多實業很成功的人,進入股市之後,用創業的思路與手法,路徑依賴,一路高歌,尤其是牛市的時候,一年賺創業十年的錢。然後,有些朋友就血虧收場了。

那麼,您適合創業,喜歡折騰,您就應該選擇這條路。輸贏無悔,成敗自得;那麼,您不適合創業,不喜歡折騰。像我這樣。也請放心,老天爺自然有路可行啊,朋友。

由於我走過創業的道路,我自然深知其中甘苦。所以,我個人對創業就比較沒有執念。不會覺得創業特別好,也不會覺得創業特別不靠譜。

我和一些江浙的朋友,福建廣東的朋友聊過。他們人生中,似乎就是大部分都要走創業這條路,或者合伙人(有的是接家族企業)。他們從小就是這樣的教育。所以,他們從來不認為,人生的選項有終身打工之類的選項。

那麼,創業能為投資帶來什麼呢?我想,在我實踐中,帶給我的東西,是挺多的。

因為創業是實實在在的接觸這個世界,這塊熱土,這些城市,這些人,這些行業。那麼,十多年下來,你對中國的商業運作,大環境,政策等等,就會有直觀的,深刻的體會。

比如,你看到有些公司以巨大的虧損把買到的股票轉讓出去,你就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這些在實際商業上和財務報表上,解讀是不同的。

7

好了, 說到房產。這更有趣了。

我有一篇文章,寫的是我身邊一位老朋友的故事,他叫老楊。1996年前後入市的。算是資深老股民了。

大概是前年。有次開車載老楊。和他聊到房產,當時,我們這個城市房價大約是五六千左右。我就說,其實可以買套小戶型,付首付,也出不了多少錢的,我打算老楊真的要買,我就幫他付首付。結果,我嚇一跳。

他說,你等著,我們這座城市,房價肯定要跌到四千以下。我問老楊為什麼這樣認為。他說,他會時不時晚上去周邊小區數燈,現在亮燈的房子,很少很少。根本沒人來住,未來不跌就見鬼了!

真是見鬼了,現在漲到一萬五左右了……

老楊對我真是好,當天聊到了證券股,後來回家,他還打電話給我,告訴我,聊天的時候,他說的那隻股票的名字。

可是,我接電話的手,卻不住的顫抖,我知道,老楊很可能這輩子都難翻身了,我好難過。急,能救,窮,是救不了的……股災,老楊爆倉三次。

現在看到老楊,依舊氣魄,依舊看空房產。誰知道呢?老楊在九十年代,就已經是能做幾百萬的生意了。他的小弟都是大幾千萬級別的了。

我很怕執念,很怕深入內心的執念,教條!我依舊在論壇上,朋友聊天中,發現專註投資股票的朋友,對房產是不屑一顧,甚至,抗拒!我研究了一下,我認為。有幾點要注意。

第一,媒體,尤其是有些別有用心的媒體,意見領袖。

因為,唱空房產,無論如何,是政治正確的事情。是能夠獲得大多數人認可的事情。有一位經濟學界的意見領袖,一路出書,發表意見看空房產。有眾多追隨者。

結果,早段時間,被爆出來自己在北京買了好多房子。事後採訪他,他說沒辦法,是老婆買的!我去,這算什麼回事啊……

所以,乾脆也不要聽。真正的高手,有水平的人,往往不多。而且,更令人遺憾的,尤其在中國,儒釋道文化的中國,這些人都深深的隱居起來了。

很難找到,很多很多在社會上發表高見,吸引追隨者的人,卻是有著自己的盤算。朋友們,假設你找到了這樣高人,你真的要感恩,然後真誠的面對,相處,請教。往往,這就是你人生的貴人。真的。

第二,國外的數據,尤其是日本,香港房產的數據。

我見到的大部分抗拒房產投資的朋友,幾乎都會舉例日本失去的20年,香港房產的崩盤。當然,現在舉例香港的比較少了。

我研究過後,認為,還是要再想想。

為什麼呢?

政策與文化與發展階段,有巨大的不同。

首先說香港吧。其實,現在看看香港的房價,大家也不會認為香港房產投資是錯的了。對嗎?

假設,我們假設啊,香港房價真的在1997年、2008年後就不再漲了。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么?

我認為,肯定是不能照搬借用的。

因為,香港太小以及政策有巨大區別。幾百萬人口的地方的經驗是沒有辦法挪用到十幾億人口的地方的。那誰,以前不是說,新加坡經驗特別牛X么?結果,鄧說,新加坡經驗參考參考是可以的,借鑒嘛,就算了。

因為,體量差別太大太大。無法照搬的,都不要說政策差別了。

還有一個就是日本了。著名的失去的20年,未來日本的房價,怎麼走,我當然不知道!肯定不知道!

但是,我想說,朋友,全世界這麼多國家,房價崩了的,就這一個例子。你就這麼有把握賭這一個例子?概率,賠率都不佔優勢啊……

我大致上認為,未來中國會呈現大城市群的狀態。

環北京為一個城市群。江浙滬為一個城市群。環武漢為一個城市群。環廣東會成為一個城市群。環四川(成都,重慶)會成為一個城市群。我覺得大致上會這樣。

我們投資房產,基本上就會在這些區域選擇。畢竟,錢不多,足夠足夠資產配置了。

這些地方房價會崩潰么?我的判斷是不會,在我投資的年代裡面,不會。

我這次花了四個月在江浙滬盤桓,我深刻的體會了。我認為不會崩潰。甚至,大於20%的跌幅我都覺得夠嗆。

未來準備去環廣東那帶,再盤桓幾個月。這幾個區域看過了。資產配置關於房產這塊妥妥的了。

第三,拿股票漲幅和房產漲幅做對比。

這也是我看得比較多的情況。我認為,要再思考。

很多人的論點是這樣,撇除出北上廣深杭的漲幅,除了這幾個地方,其他地方隨便選,能跑贏滬深300不?能跑贏XX股不?能跑贏XX策略不?

我認為這是有失考量的。

因為,房產投資的核心,在於槓桿,在於安全的,低成本的,支付方式穩定的槓桿。

我幾年前買了一些物業,租金回報比大約8%-9%,商業地產,首付50%,漲幅大約每年7%左右。這個漲幅低吧?很多人會不屑一顧。這麼低的漲幅,好意思做資產配置?

你把租金算上,把槓桿算上,把杠出來的錢的投資收益算上。是不是就不一樣了?有人會說了。你投資怎麼保證有收益呢?搞不好虧損或者低於房貸利率啊?我去,那這樣說,你不買房子,全部投資股票,豈不更糟?

我大致算了一下,在首付50%左右,租金收益8%-9%左右,投資收益15%左右,一年下來的收益,約20%是差不多的。

這裡有人朋友要說了。我去哪裡找租金收益這麼高的啊?

坑就在這裡。

不要忘記,租金收益其實是最小的收益了。因為,有裝修折舊。我們這樣的投資房產的方式,都算是很保守的了。

很多地方,租金收益很低,甚至,沒有租金收益(空著,不租),但是,房價漲幅巨大。

那你萬一買的是,租金收益巨低,房價又不漲。那不是虧大了?好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去這些區域考察幾個月的原因啊。

你別說,還真的有很多旅遊地產就是這樣,租金收益很低。(一年就旺季能租好價格)而且,房價也不怎麼漲。關鍵是,還不好賣。是的,是有這樣的情況。

那不就得在這些容易有坑的地方下功夫,努力么?

房產有三塊利潤要吃!一個是房價的漲幅,一個是租金,一個是槓桿。

這三塊利潤做不同的配比,不同的吃法。才能發揮配置房產的作用啊。有了這些,房產的配置才能和股票以及實業產生輪動啊。

未來有機會,我再一一把房產三塊吃法的實踐分享出來。是的,難,要做細活兒,不比股票輕鬆。

8

那麼,在實踐中,房產對實業與股票,又有什麼補益呢?

我的經驗如下。

我們實業有很多兄弟單位,他們做我們的配套。我們的房子很自然的租給他們,他們也非常願意租,用來辦公或者員工宿舍。省去了和房東打交道這個煩人的環節。

而且,價格還比較便宜一點點。雙贏。最後,他們賺錢了,我們就一起去買新的物業,由於我們在這裡領域有一些經驗,可以避免掉坑裡,可以有較好的折扣。所以,大家一起賺錢,合作也更加緊密。

這是房產對實業的反哺。

房產對股票呢?有什麼好處么?

第一就是租金在熊市可以持續購入。

第二就是心理層面的支持,熊市不會怕,不會嚇得割肉,甚至有新進的資金補倉了。

再就是,未來股票對房產有什麼幫助了。哈,太有趣。真的有幫助。

我2016年9月11日收到這麼一條簡訊。

「萬達寫字樓急售——面積225平方米,買入花了450萬,已經裝修好了,虧70萬出售。已經出租,帶租約出售,租金一年20萬。」

我當時準備全款買的話,大概能350萬拿下。租金收益約6%左右。每年還會有一些漲幅。

距離今天差不多1年多一點點。賣掉的話,450萬是跑不掉的。這一年的租金就當摩擦費用。

還不去算貸款的金額了,一年左右,350萬投入,變450萬。收益率30%左右吧。

萬一不想賣,貸款杠出來,長期投資股市。收益我看也不會差。

這筆投資在買入的時候,就鎖定了收益了。上次股災大概是2015年7月左右吧。一年多後,就出來折價賣的房子了。大概經驗是股災9個月到1年半左右,這個時間段,就會有折扣賣的房子出現。

你要做的就是,帶上錢,一套套的去挑選。

我猜想,很可能是股災帶來的副作用,不然,不會有這麼大的折扣。這個時候,現金最好用。

作為合格的投資者,股災前就應該是輕倉的了。那些錢應該是以現金等價物的方式放在賬上,等待機會了。這就是股票對房產最為明顯的幫助了。但是,實事求是的說,這是「術」的層面。賺多賺少的區別。

資產配置中,選擇正確的房產投資,加以維護,加以優化。是投資系統中的定海神針。

沒有必要去排斥,真的。

假設,我假設啊,您真的對投資股票如此有信心。但是,最後您一生中,總還是有好幾套房子要買。您自己總得有幾套吧?股票投資這麼成功。

巴菲特是住在五十多年前買的房子里。可去年不還是海邊有套度假房要賣么?1100萬美金。1971年,15萬美金買進來的。你看你看你看看~

然後,您家人小孩總還有幾套房子要買吧。多接觸房產,避免入坑,不也是挺好的,是么?而且,我本人在實踐中,發現,了解房產多了之後,對房產相關的股票認識也會比較直觀。

好了,問題來了。

假設您認為房產是周期性行業。請問,您能把您的思路說清楚么?真的是周期性?為什麼?中國房產不過十多年,這麼年輕的行業,您怎麼得出結論,是周期性的行業呢?

國外?政策,人口,文化,城市化進程有巨大的不同啊~

這個周期有多長?假設五六十年~

那麼,對於現在做投資的很多朋友來說,還是周期性么?

如果這也算周期,那麼,世界上每一個行業都是周期性行業,醫藥,酒,煙,都會是周期性行業,一個周期上百年幾百年。那對思考我們投資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我個人認為:

投資收益=投資次數(年限)*收益率*本金。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需要用投資收益,而不是投資收益率。

我經常在想,一個人本金100萬,一年收益率50%,他就有50萬收益可以花。

一個人本金1億,投資收益10%,他就有1000萬可以花。所以,我在思考我的投資體系的時候。我覺得,先後順序這樣安排比較適合我。

投資年限最重要,因為複利越往後越驚人。

再說了,這幾個要素中,只能選一種,你選投資年限,老天不把你提前收回去的話,至少,你可以活很久……

其次就是本金,本金越多,收益的絕對值越大。畢竟,我們衣食住行得拿出真金白銀哈。

然後,就是投資收益了。由於我水平一般,能力有限,我最沒有信心的就是這個了。我放到最後去努力吧。我也希望有很高的收益率。

假設沒有,能有錢生活,也挺不錯的哩~

以上,大概就是我關於"股票""房產""實業"三輪驅動的一些思考與實踐。錯漏頗多,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投資想法。

內容綜合自公眾號阿爾法工場

期盼您在微信公眾號(loushizbl)、一點資訊、今日頭條、搜狐新聞、新浪微博里關注「樓市資本論」。更多房產信息交流請加微信號(watanabe1949)。


推薦閱讀:

家庭的資產都在房子上,如何正確理財?
海南限購了,但是現在還是買房的好機會
買個商住房值不值?
海棠灣和清水灣哪個更值得買?
櫻桃大房子:今日又走進風雨,從頭再來

TAG:房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