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聖嬰,沒有恐怖鏡頭卻打敗了所有的恐怖片

看完這部1968年公映的經典恐怖片,我才想起最近幾年真正讓我感覺恐懼的電影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恐怖片,《熔爐》、《謎一樣的雙眼》、《心迷宮》和這部波蘭斯基導演的《魔鬼聖嬰》。

與魔鬼聖嬰相比,現在恐怖片表現恐怖的形式太單一和外在,主要是通過人們心智中的恐怖意象來製造恐怖,女鬼、怪物、血……達到的效果是嚇你一跳,而魔鬼聖嬰連一個可以稱得上嚇人的鏡頭都沒有,卻讓我覺得後背發涼,直冒冷汗。

我覺得,比起大多數人沒有見過的妖魔鬼怪,更讓人害怕的是現實中複雜的人性真相,因為它表面看上去太尋常,所以當真相揭曉時,往往會帶來最驚人的效果。因此,恐怖電影有一種類型是不需要投入太多特效的電影類型,是抓出人性中最黑暗的地方,慢慢剖開給你看,然後告訴你,這可能並不是什麼虛構的故事,歡迎來到這個奇怪的現實世界。

魔鬼聖嬰的精彩之處在於其營造的詭異氣氛,一切都是最正常的方式在進行,愛你的丈夫、熱情的鄰居、孕育中的嬰兒,卻讓人覺得哪裡都不那麼對勁,但又無法猜到陰謀是什麼。

電影里有一幕是女主角羅斯逃到醫院時,偶爾翻到一本《TIME》雜誌,純黑的背景上紅色的三行大字:is God dead?(上帝死了?)。這句尼采發出的著名句子在60多年後,第一次在一個發行量巨大的雜誌上傳播,明白地懷疑上帝的存在。

事實上,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對「上帝死了」這句話存在長久的誤解,上帝死了,所以人們不應再有信仰,其實這句話需要傳播的是它更深的含義:上帝死了,所以我們要成為自己的主宰,不要讓自己在上帝的陰影下平淡地活,不要做一個弱者,要去成為一個超人。

1966年4月《TIME》雜誌封面

電影魔鬼聖嬰在這樣一個信仰混亂的時代誕生,所以它利用恐怖的內核是邪教。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60年代的美國,自由主義、女權運動、性開放運動、越戰、馬丁路德金被槍殺、約翰列儂被槍殺,而那時的美國,也是經濟進入了繁榮的時候,不再受到戰爭侵擾的人們,開始重視信仰和文化,所以」上帝死了「的思想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討論話題里,我覺得,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大部分的思想解放都因此完成,但也是混亂的時代,因為自由會容許所有的思想,包括壞的。

當我們獲得了一定意義上的思想解放時,當我們發現自己還可以定義自己的道德標準時,社會開始混亂了。你可以選擇是否有信仰,也可以選擇信仰任何教,那要如何定義邪教?如何確認底線?如何能保證人們不以宗教的名義做出喪心病狂的事?

兇手殺死約翰列儂之後,不逃走反而席地而坐,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現在如果現在一個巨星被殺,幾乎所有人想的第一個念頭應該是劫財吧。

當自由到極致,很容易出現理直氣壯地作惡的事,電影魔鬼聖嬰的最後,羅斯拿著刀試圖殺死這些害她的邪教分子,但卻被他們的一臉淡定嚇到了,在他們看來,只要是為信仰而做的事,簡直沒有不對的地方,看到這兒,我覺得恐怖片的經典非它莫屬了。

推薦閱讀:

看了戰狼2--預告片,你最想說什麼?
影|為了被斬首而生長的頭顱—《鋼琴家》
《空天獵》落敗國慶檔,國產軍事動作片路在何方?
為什麼《陽光燦爛的日子》感染力這麼強?

TAG:电影 | 影视评论 | 恐怖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