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夢想、投資大牛和數學教育

這個話題看起來好像很散的樣子,到底要說什麼呢?慢慢看下去,一切皆有邏輯,因為我們要談的是一期關於數學家的話題,怎麼能沒有邏輯?

兒時夢想

前幾天和朋友討論孩子的教育,想起我們小學的時候,老師問你們長大以後想成為怎樣的人?有的小朋友想做科學家,有的想做老師,有的想做宇航員,只有一個小朋友大聲說,我要成為數學家,想華羅庚爺爺那樣!(那時候剛學過華羅庚的課文)

這個夢想讓大多數小朋友都嗤之以鼻,因為,那是數學啊!多無聊的數學!多可怕的數學!竟然有人想要成為那樣無聊的人!事實證明,那個小朋友也只是一時受到了華羅庚爺爺的感召而已,最後他成為了一位語文老師。

沒有多少人願意成為,或者說夢想成為數學家,數學也是很多人學生時代的噩夢。大學時候的一位學姐和我說,她的高中數學課,每每上課時間都會跑到樓頂去痛哭流涕,因為她無論如何也搞不懂數學裡面的那些東西,而馬上就要高考了,這讓她無比絕望,為什麼學文的人要考數學?

另外還有一個大學時候的室友,高考語文130多分,英語140多分,數學?30多分。他在海南參加的高考,海南當年具體的高考幾分制度我不太熟悉,只是知道如果有一科極度短板會讓整體的分數受到很大影響,所以他慘了。

直到今天,數學也並非我們生活中的主流,成年人也許會敬畏數學,但未必喜歡數學,很多理科生都受困於大學時期的高數學習,那是無比痛苦的經歷。

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成為數學高手,更不要提數學家了,那僅僅是極少數人曾經的兒時夢想,比如我的大老闆唐寧,畢業於天津耀華中學,曾經的北大數學系高材生;還有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許老,當年也曾經是數學高手,取得過多個奧數競賽的冠軍,數學動不動就滿分的存在。

這些身邊遇到的數學高手,都具備邏輯能力極強的屬性,並且他們最終都成為了經濟、金融領域的「達人」,除了做一位數學家之外,這也是數學高手們的另一塊重要陣地。

投資大牛

如果提到數學家在金融投資領域的成功,那麼就一定要談談這個人,詹姆斯.西蒙斯。看過我們第二期節目,或者熟悉量化投資,或者聽說過文藝復興公司、大獎章基金大名的人,應該對這個人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了。

西蒙斯這個人是一個多面體,如果在投資圈提起他,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起的會是巴菲特。並不是說他有「量化投資界的巴菲特」或者「什麼什麼巴菲特」之類的稱號,而是他被稱為超越巴菲特的男人。

在中國,有文曲星、武曲星,如果有「投曲星」的話,大家一定會認為是巴菲特,雖然他是美國人。但其實巴菲特並不是這個地球上投資最牛的,很多人都不在他之下,甚至在他之上。一切有數字為證。

巴菲特的投資收益連續幾十年保持在20%左右,這是個非常偉大的成績,如果你真的懂投資,請不要和我說「這沒什麼了不起,我的股票在幾天之內就能漲20%」這樣的蠢話,一天能漲20%的有很多,但長達幾十年年均增長穩定在這個數字的,全球也沒有幾個。

但是,西蒙斯算一個,他旗下的大獎章基金(Medallion)是華爾街遠近聞名的「印鈔機」,1989—2009年間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35%,較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比「金融大鱷」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操盤表現都高出10餘個百分點。即便是在次貸危機爆發的2007年,該基金的回報率仍高達85%。

在西蒙斯的影響下,這些「骨骼清奇」的數學家們,已經自成一派,成為投資界的一股清流。就像張三丰的武當派,雖然開創時間不長,但憑藉開山祖師的深厚功力,業內頂尖的實力,已經奠定了這一派別的影響力。

量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並且在投資領域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原因很簡單,投資是專業的事情,隨著市場的愈發成熟,必定會驅逐不專業的個人投資者,而傾向於機構投資者,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量化是專業性最典型的體現,代表著準確和精確。投資不僅僅是經驗和運氣,更重要的是計算,這是未來的趨勢。

越來越多華人也開始出現在量化領域中,比如大老闆的同學,當年一起參加過國際奧數競賽的李慶博士,他就在美國組織了一個團隊,團隊中還有《星際旅行》的首席科學家這樣的牛人,一群國內外的數學投資家湊在一起,只能仰望。

當然,你不能指望所有量化都能取得西蒙斯那樣「非人」的業績,但確實量化是一種穩定的能夠創造較高收益的投資方式,很多量化基金的年化收益都在20%左右,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拋開巴菲特不說,只要4年就能讓你的本金翻番,厲害不?當然,也有虧損的可能,因為沒有任何投資是絕對不會虧損的,對不對?

數學教育

最後談談數學教育,主要是中國的數學教育,數學教育是培養數學愛好者,甚至數學天才的重要土壤,同時也是為中國培養量化投資人才的重壓土壤。

中國的數學教育如何?引用知乎「中國數學教育水平在全世界怎樣?」問題中「申力立」回答中的一段文字「和歐美髮達國家相比,中國人的普遍數學素養是,比他們的學渣強一些,但比他們的精英弱很多。尤其是工科,和歐美一流工科專業相比,很多中國工科學生的數學水平簡直差到不忍卒視的地步。」

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中國的數學學術環境很難和國外比肩。有兩位獲得沃爾夫獎的華裔數學家:陳省身和丘成桐。其中陳省身在民國完成數學教育,在美國普林斯頓完成其最主要學術著作,丘成桐的本科以上數學教育和主要學術貢獻都在美國完成。去年因為在解決孿生素數難題上做出開創性貢獻而名聲大噪的中國數學家張益唐,在北大完成本科教育後就去美國繼續深造、研究。他在採訪中明確表示,假如自己留在中國,「絕對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數學突破。(引自《數學教育中國並不遠強於歐美》一文)

多說一句,上文中提到的陳省身和西蒙斯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陳省身和西蒙斯亦師亦友,西蒙斯2001年曾到清華大學做過學術報告,並捐款設立了陳-西蒙斯樓 (Chern-Simons Hall ) 專家公寓。

如何改革中國的數學教育,這個話題太深,在此不做討論。不過,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設立數學專項獎學金,這也許是個出路。


推薦閱讀:

教育與人生
徹悟 道德經 第29章 無執則無失
一張圖看遍教育培訓領域最後的金主 | 互聯網教育領域數據報告(下)
如何引導家長正確認識電子遊戲?
導師幾乎不看論文就武斷貶斥我的研究成果,應當如何溝通?

TAG:投资 | 教育 | 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