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完成這5步,你就敢扔掉書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

微信公眾號:逆水行舟讀書會(ID:sailreading)

你是否也感嘆過讀書無用?

2014年前我讀的書也不少,但卻感覺沒什麼用,那時候,我的毛病是:

1、我總是毫無計劃地去啃大部頭的專業書,每當遇到挫折就輕易放棄,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來。

2、我讀書時不肯思考,也不知道動手記錄,信奉著「多讀書,不求甚解」的閑趣,書讀完就好,讀過就扔,什麼都沒有留下。

3、我讀後更不會有意識地將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去,知行分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說:「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

你花錢買下一本書,肯定不是希望把書放在家裡當擺設的(如果你就是這麼希望的,那麼請出門左拐,不送。),而是希望在享受讀書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智慧,然後運用到工作、生活中,為自己提供幫助,讓自己成長起來。

2014年起,我在讀了《暗時間》、《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小強升職記》等書後,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讀書方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思想內核正好與此契合,它的核心思想是筆記讀書法,主要講了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五塊內容。在此,我融合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形成了讀書的5個步驟,相信在幫助我自己的同時,對你也有幫助。

步驟1:選書——以筆記為收集工具

我曾花費大量時間在網上下載海量的電子書,結果沒看過幾本。我也曾從書店裡衝動地抱回很多書,堆爆了整個書架,結果很多也只看過一點點。我幡然醒悟了,原來我只是圖書的搬運工!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書太多了,但是好書又太少了。如果你一味不加選擇地讀書,只會讓自己淹沒在「書」的海洋里,迷失了方向,最後「死」在那裡。

本書推薦使用筆記法來選書。這個方法的要旨是「筆記一元化」,就是說你平時一閃而過的想法,刷知乎、簡書時,看電視、報紙、雜誌時看到的書本、作者的信息都可以記到這個筆記本上。另外,從你讀的書里,你也可以找出很多好書,也都記到這個筆記本上。

像《暗時間》這樣的書就能給你這樣的知識地圖

這裡要注意,媒體選擇的都是適合自己定位的,相對來說,作者推薦書質量較好。本書說的筆記本,我認為也可以用在線筆記來替代。

來源《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在這個筆記本上,你還可以記錄購書清單、讀書摘抄、評論,不需要做分類整理,只要按照時間順序寫就可以。這樣做的好處是,你永遠知道你想要的信息就存在這裡。這就像如果所有的銀行卡都只放在一個錢包里,那麼只要翻找這個錢包,肯定能找到你想找的那張卡。

挑出你真正想讀的和需要的書名信息,跑到書店裡來驗核這些書值不值得購買。這個過程中,如果覺得不買也行,就可以不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減少與自己不感興趣的書接觸的機會,確保買到能讓自己讀完的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寧可多花些時間也是可以的。

步驟2:讀書——三書籤讀書法

1、通讀階段。

在這個階段,不需要筆記本,只要專註地讀下去。為了提高速度和理解力,眼睛要攝取到足夠多的文字,因此不要在字裡行間來回跳動。為了提高專註力,我曾創想了折目標書頁法。所謂折目標書頁法,就是按照讀書計劃,事先折好當天一定要看完的頁數。這樣做的心理學原理是:人腦有完善事物的強烈傾向。在給自己定下一個任務量後,你有減小目標和現實之間差距的強烈意願,從而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在讀的過程中,當你發覺有價值的內容,就在那一頁折個角。這一階段,準備一枚通讀書籤來標記讀斷的地方。

如果你同時讀很多書,可以使用一字板書架,佔地面積小,非常適合放正在讀的書

2、重讀階段。

對通讀書籤前折頁的部分進行重讀,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做摘抄,就再折一頁。在這一階段,準備一枚重讀書籤來標記讀斷的地方。

3、標記階段。

作者推薦使用軟毛筆或彩色鉛筆,在書上做直線、波浪線、三角形等標記,有了什麼想法也可以馬上寫到書上。如果你發現有的內容實在理解不了、或者沒有興趣,也沒必要鑽牛角尖,做個問號放過去就好了。

三書籤讀書法示意圖

步驟3:記錄——製作讀書摘抄和評論

「作者說:「如果書里的內容沒有融入你的身心,就不能變成你無形的財富。」

如果花費寶貴的時間讀了書,卻只得到一個「我好像在哪裡讀過」的印象,外加一個書獃子的虛名,那麼你還不如放肆地玩去,不要以讀書之名浪費生命了。

這一步是說給書做摘抄和寫評論。這種記錄留下了與書交流過的證據,能為日後對書本內容的活用打下基礎,為輸出思想提供材料。

1、在摘抄的內容前標記圓圈。

對步驟2中讓你共鳴的、讓你震撼的內容進行摘抄,而對有些讓人覺得理所應當的,則不用抄。你可以用夾子夾著書來做筆記,也可以用語音輸入來節省摘抄的時間。

用夾子夾住書方便做筆記

使用手機語音輸入功能幫助快速做筆記

2、在評論前標記五角星。

你不要一聽到要給書寫評論就覺得很難。沒關係的,不追求寫得多麼完美,你只需放手去寫就行,主觀的評論、再來一些廢話,都是沒關係的。拿起筆來寫一寫,你才有可能激發思想火花,說不定就有驚喜等著你。

3、把摘抄和評論區分開,交替進行。這樣做主要是方便日後使用。

步驟4、活用——輸出思想

「叔本華在《論讀書》中寫道:「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麼只是想偷懶。」

書讀了很多,但是感覺沒有用,問題出在你沒有進行活用。掌握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去活用,不去輸出,便無法形成知識體系。

1、讀書摘抄和評論是輸出的素材。

「廣告大師詹姆斯在《創意生成》一書中說:「創意源自於既有信息的重組,而所謂創意就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2、使用網路和參考書幫助輸出。

本書推薦使用百科全書,詞典,統計數據、年鑒等參考書,勸大家不要使用網路。對此,我認為大可不必如此狹隘,都是幫助輸出的參考工具,都可以拿來借鑒。

3、參考第三方觀點。

讀一讀別人寫的書評,換個角度來審視自己寫的內容,看到的差異、受到的啟發,都可以補充進你自己的作品裡。參考第三方的觀點,可以讓自己的感想不那麼絕對化。

演講和寫作就是很好的輸出,不但可以提高寫作技巧、鍛煉文章結構的組織,而且可以幫助解決生活中的麻煩,讓自己達到新的思想高度,甚至讓自己成為某一領域內的專家。

建議你把自己的輸出成果發布到簡書、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台,如此,不僅能夠和你的粉絲碰撞出更多思想的小火花,還能讓你體會到輸出的樂趣,從此愛上讀書、寫作。

步驟5、管理——對讀書筆記進行管理

1、在筆記上寫上摘抄和評論時的日期,如160610,盡量統一使用一種方式標記。

2、把書的信息頁上的信息也都寫上去。

書的信息頁

本書還推薦了很多對讀書筆記的管理方法,我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再研究。我個人更傾向於使用在線筆記本,因為相對於紙質筆記本,我認為在線筆記的優勢更明顯。比如說對讀書筆記的管理,你只要把1、2兩點內容加上去就行了,不需要再做什麼編號、關鍵詞了,就可以輕鬆搜索到了。

做好上述這5個步驟,擁有了讀書筆記和輸出成果,相信你已經可以扔書了,給你家的書做一次斷、舍、離吧。

文/逆水行舟

個人公眾微信號:sailreading或搜索逆水行舟讀書會


推薦閱讀:

據說是建水紫陶陶藝專業進階書單

TAG: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