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荒背後其實是資產「慌」

今年有一個詞很流行,叫做「資產荒」。如果你是一個稍懂投資的人,必定聽過這個詞。

什麼是資產荒?是說已經完全沒有好的資產可以投資了嗎?意味著我們只能坐等手裡的錢縮水了?其實不然。

竊以為,所謂資產荒,倒不如說是資產「慌」。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明白,資產荒究竟「荒」的是什麼資產,以及為什麼會「荒」。

其實資產荒是指,因為實體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企業手裡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大家都不願意擴大生產了,生意不好、經濟不景氣,越擴大賠得越多。這直接導致了包括銀行以及其他投資機構在內,都沒有好的項目可以投資。大家比較直接的感受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又降了,信託的行情不好了,今年連P2P的收益都降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讓這些原本憑藉經濟好而火起來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都不好了,剛性兌付也保不住了。簡而言之,資產荒主要「荒」在固定收益上。

過去幾年,除了股票之外,國人手裡持有最多的莫過於房地產和固定收益類資產了,流動性和收益最有保證的正是固定收益資產,一下子變少或者沒有了,股市不靠譜、房產流動性差,固定收益變少或者沒有了,多年來的投資習慣一下子要被改變了,換成誰是投資者心裡都會發慌。所以我認為,資產荒倒不如叫做資產「慌」來的準確。

了解了什麼是資產荒,或者是資產「慌」,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幾點建議,僅供參考。在此之前,還是要強調一下,遇到變化不要慌,辦法總比困難多,原本大量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的路就不持久,這正好是一個投資方式轉型的好機會。

解決方案一:適當增加股權類資產的比例。

可能有人會問,經濟不好,股權投資是不是也不好?當然不是。現在的經濟轉型,正是因為傳統行業佔比過大,淘汰的是生產力過剩行業,所謂「供給側改革」,正是要「革」掉這種,同時支持新型經濟發展,比如京東這樣的電子商務平台,就是在上一輪新經濟大潮中成長起來的。

其次,股權投資又被成為「跨越周期」的投資,跨越的正是經濟周期。成功的股權投資都是在經濟周期的底部進入,在下一個經濟周期到來前退出,實現收益。

下面借用知名投資人,前IDG資本合伙人、現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的言論來簡單說明一下,這是他前不久在一場活動上的發言。

「大家所熟知的巴菲特,在金融危機也就是一個經濟周期的底部時,把大量的錢配置在了一級市場,也就是股權投資,通過一個經濟周期賺取了大量收益,遠高於他在二級市場也就是股票市場的投資。」

「為什麼說中國的經濟處於一個周期的底部呢?我們從中國的經濟問題上來看,現在的問題是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同時還要刺激經濟,刺激經濟必定帶來貨幣寬鬆,也就是錢比較多的時候。錢剛剛開始多起來的時候,正是找到經濟正向周期的入口。」

峰瑞資本曾經披露過去一年的業績,過去一年投資的5億資金,現在賬面資金已經變成8-9個億,投資的50多個項目還沒有出現一個表現比較差的。這樣的成績,正是因為股權投資這種形式在經濟周期的底部抓到了好的投資點。

解決方案二:通過專業人士或機構投資資本市場。

其實一直以來就有很多人在反覆強調,資本市場非同小可,散戶風險重重。奈何國人賭性太重,總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態投身股市,一茬一茬被人割了韭菜。

有個發生在身邊的真事分享一下:前幾天去公司,電梯里遇到一個老大爺,60多歲的樣子。嚷嚷著要去自己投資的公司(那種所謂的收藏品投資公司)看看還在不在,嘴裡念叨著,現在這些投資公司,10家有7家跑路!我得看看他們還在不在了。

這是什麼心態?大概和股民類似吧,總抱著僥倖的心態,萬一我投資的公司沒跑路(股價沒跌)呢?賭性太大。

借用一段重陽資本總裁王慶的話,「過去十幾二十年,中國股票市場有很多牛市、熊市,但無論熊市、牛市,真正在股票市場賺到錢的人是少數,有的是牛市、熊市都虧錢,那就是因為中國的牛短熊長的情況。」

「這樣的市場把握個股的機會很難,尤其對個股投資者。不是說個股投資者不聰明,而是你沒有充足的時間。所以當前的市場環境不適宜個人投資者參與,而更適宜專業的投資機構。至於什麼時候出現系統性的機會,我們認為當前系統性風險是釋放比較多了,但是如果要看到系統性釋放機會的話,短期內看不清楚。所以我們傾向認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擇時不重要,只有當市場出現大的風險和大的機會的時候才需要擇時。在這樣的市場下,重要的是精選個股,通過精選個股獲取收益。」

上面這段話簡而言之就是,短期內股市沒有大的機會出現,想要賺錢,只能足夠專業、付出足夠的時間去精選個股,這個顯然不是普通的個人投資者擅長的,少數股市高手除外。

解決方案三:去海外找找機會吧。

這條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條路,投資也一樣。國內投資市場不好,為什麼不去海外試試呢?為什麼要去海外投資呢?簡單舉例一個數字。

去年10月25日至今整整一年的時間,美元對人民幣升值大概是6.6%。這意味著什麼?你在銀行做人民幣理財產品,年化收益最多4%,你還虧損2.6%呢。

海外房產投資不錯,除了房價漲幅之外,穩定的租金收益也十分可觀;成熟歐美市場上的量化投資今年也很受關注,量化投資和經濟的關聯度較低,牛市熊市都能賺錢,2016年全球收入最高的前十位對沖基金經理中,有八位為量化基金經理;海外很多頂級投資機構,在跨越經濟周期投資方面比國內機構更有經驗和優勢,收益能力也更加可觀。

拋開其他,從避險的角度來說,適當的投資海外也是必然選擇。全球高凈值人士在本國之外配置的資產平均比例為24%,在中國,這個數據是5%,差距還很大,但近年來在逐漸縮小,越來越多人「出海」去投資。我們要相信,跟隨成功投資者的腳步大致是不會錯的。即便沒有那麼多錢去直接投資,買點美元ETF也是好的,給自己適當配置一點美元資產,未來是必要的。
推薦閱讀:

關於寶萬之爭問一個個蠢蠢的問題,萬科每年利潤幾百億,為什麼不拿來買自家股票呢?利潤都去哪了?
股權激勵案例評析012——春風十里不如股權激勵,不負老闆不負你
女朋友參加培訓做主持人兜售股權,求幫助求幫助求幫助!!老規矩說三遍?
如何評價萬科收歸國有?
從西少爺合伙人反目,看創始人的股權分配

TAG:投资 | 资产荒 | 股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