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們,你的脾氣來自「太愛」還是「太煩」?

  【聊爸-詹晶明】

  每次諮詢,我幾乎都能聽到來訪的媽媽說自己的脾氣不好,說自己每次脾氣之後都會後悔,都在警告自己:不能這樣對孩子,這麼大聲,吼叫著責罵孩子,甚至動手。這樣是會嚇著孩子,影響孩子的安全感滿足的,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發展的。

  可是到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節骨眼上,真的會忍不住,比如我們想要孩子好好吃飯,他卻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不是嬉鬧著玩,不肯吃;就是哭鬧著叫,不要吃,總之,我們一開始的好耐心,一定會被這熊娃的熊樣子給激怒了,而我們真的怒了,孩子又知道要儘快收斂和乖一點了。

  如此反覆,好像我們的媽媽被孩子訓練得習慣發怒了,媽媽的脾氣也就從青春時代的溫婉,發展了成了媽媽時代的兇巴巴。媽媽自己也不願意,可是生活就這麼把我們的媽媽磨礪成這副「糟糕」的樣子了。

  其實呀,這一切都是因為愛——媽媽太愛孩子了,太在意孩子了。因此,這樣的媽媽無論怎麼兇巴巴,對於孩子來說,都能收到媽媽的愛,所以,我每次都安慰我們這些因為愛,而脾氣不好的媽媽說——放心吧,你怎麼罵,吼,你的寶寶都會依戀你,愛你,並從你的身上得到足夠的安全感,當然也懂得了——

  因為媽媽愛我

所以好欺負

  因為,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你即使是氣急敗壞,心裡恨不得馬上棄他而去。那時,你都最終會留下來,自己流著淚,也會陪著孩子;自己受著傷,也會陪著孩子;自己生著病,也會陪著孩子;已經精疲力竭了,也會陪著孩子……你永遠都不會選擇棄他而去的!

  這份愛的力量和存在,是我們的孩子最充沛安全感的來源!

聊爸你怎麼知道?

  因為,你一開口就在責備自己不該大聲凶孩子呀!你來諮詢我的最重要目的是如何引導孩子,讓你的脾氣溫和起來,你更擔心的是孩子生活在壞脾氣下的安全感問題呀!

  有一些父母的壞脾氣,也可能是出於愛,也可能是出於責任的壓力,見到孩子不聽話,或者被他人投訴,就會責怒自己家的孩子,氣勢洶洶、口無遮攔地亂用極端辭彙,甚至不乏羞辱孩子的自尊心——這是在對孩子進行心理遺棄呀!——你怎麼會是我的孩子?我怎麼會養出你這麼個東西來?!

  孩子能清晰地感受到,此時父母的惱羞成怒,厭倦鄙視,煩躁不安……為此而覺得特別的恐懼。孩子從這樣的態度中,得知了自己的某些言行是錯誤的,是父母不能接受的,因此,孩子會在未來對這些言行有所有顧忌。

  我為什麼說是「有所顧忌」,而不是用「有所改善」呢?原因是:當孩子面對父母兇狠責怒的時候,是無法與父母做溝通的,他也無法理解父母責怒過程中,所說的道理是個什麼意思,他只感受到了恐懼,他只是在想,能否儘快結束這一切的痛苦,快一點度過這段可怕的時間——哪怕是快點到吃飯的時間,或者睡覺時間,或者父母要去上班的時間,或者家裡來個客人吧——這樣自己就可以得救了。

  因此,在未來他其實並不知道如何去改善,但一定感受到了這個言行錯誤的恐懼,所以「顧忌」是有的,但不會真的去改善。顧忌的最後結果,就是以後要努力地去隱瞞,讓這樣的言行不要被父母發現就好。

  從此,孩子學會了

「隱瞞」

  懂得「隱瞞」的孩子,安全感是肯定不足的。在他隱瞞的過程中,及隱瞞未被發現的漫長歲月里,他的內心都會不時地出現不安和恐懼。隱瞞得多了,有時睡眠都會受到影響。

  由此,這樣的孩子很快就會發現一個較為安全的方式,可以讓「隱瞞」的效果加強而放鬆一些自己的緊張——不與父母溝通——他們開始懂得:

不溝通,最安全

  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個事實: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通過發脾氣來實施教育,從表面上看,孩子是會得到行為上的一些收斂或規範,但為此付出代價的是孩子內心的陽光和健康。

  無論我們的脾氣是來自「太愛」,還是「太煩」,最終的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得到的,那我們如何化解我們的脾氣,並能對我們孩子給予更健康的教育,更有效的引導呢?

  面對孩子

放下一切預期

  我們生氣,發脾氣,往往都是孩子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而導致的,尤其我們覺得那個預期並不高,那個預期是簡單的,孩子完全可以做到的的時候,孩子卻沒有去做到,那內心的怒火會即刻點燃。

  但是,我想真心告訴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思想和觀點,甚至一些還沒有穩定下來的習慣,都會隨著他們生理髮育的速度,能力增強的變化,而隨時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他們的內心需求,會隨著生理的快速成長,而急速增加。

  我們的預期是一種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式,而孩子卻是在突破性的發展模式中,所以,孩子們出現偏離我們預期的事故,實在是太正常的事情了。不要為這麼一個生命成長的自然現象而煩惱和生氣哦,否則,我們真的有生不完的氣,有無數個讓自己「失望」,甚至「絕望」的經歷的。哈哈哈……

  面對孩子

放下一切預期吧

  放下對孩子的預期,是不固化孩子的成長之路,但不等於說要放下對孩子德行教育的要求,不等於說要放下對孩子未來理想的激勵,不等於說要放下對孩子美好的祝福和支持。

  放下對孩子的一切預期,就是放下自己對「穩定現狀」的期待。允許孩子有隨時的變化,允許孩子有反覆無常的經歷,允許孩子可以從懂事走到不懂事的迷亂,再耐心協助他真正懂事……

  放下對孩子的一切預期,我們才能真正地洞察到孩子生命的急速變化,才能有機會協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對外部環境的各種信息、誘惑的真偽善惡的辨別能力。

  沒有了預期的煩惱,剩下的就是理智清醒的應對了。那些「預期」所引發的脾氣,只會導致我們和孩子都感到恐慌、恐懼而看不起事實的真相了。

  預期是猜想,是錯誤的

唯有發生才是真相

  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就是還原事實真相,而那些離開了真相的教育就是對孩子的摧殘!

  加入《聊爸》家庭教育志願者團隊,可以獲得更多專業的指導和培訓,申請者請加管理員伯約先生微信:13928875330(微信號)


推薦閱讀:

制定一個「允許孩子不聽話的計劃」,你願意嗎?
#和家長說# 寫自己的優點+說家庭作業+我們為什麼愛養寵物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沒寫完,明天開學了怎麼去報到?

TAG:親子 | 育兒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