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4) 大報壇

  【作者:詹樂麒】

  前情提要:萬曆二十年,日本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突襲朝鮮,兩月之內朝鮮幾乎全境淪喪。明朝於同年年底派遼東總兵李如松入朝作戰,先後發動平壤戰役、碧蹄館戰役和王京收復戰,殲滅日軍主力數萬人,第一軍小西行長几乎全軍覆沒,日軍遂撤退回釜山,蔚山大本營。

  李如松龍嘯平壤

  萬曆二十一年,第一次朝鮮戰爭的結束有些迫不得已。日本人被打慫了,但是卻賴著不走,而入朝作戰的明軍前後不過四萬餘人。雖然日軍慘敗,但依然還有十萬之眾,況且最厲害的九州部島津義弘的主力還保存得非常完整。

情況很微妙

  日軍暫時處於懵圈狀態不敢還手,明軍只能虛張聲勢。

  朝軍嘛……雖然李舜臣很能打,可惜拜前朝軍水師提督元均所賜,家底都敗光了,元氣大傷,現在只能緩慢的恢復,借著李舜臣的不敗軍威壓制毛利輝元(中西軍總大將)。

  要想打破僵局,明軍必須增兵。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萬曆皇帝的行動卻讓人看不懂,他竟然把在朝鮮大顯神威的李如松和他的遼東鐵騎調回國了!

  不乘勝追擊也就算了,還把精銳部隊抽調回國?神機營之強,在於大炮,槍陣,鐵騎兵三位一體,互相扶持,即先用大炮轟,再用騎兵切割戰場攪碎敵人的方陣的建制,最後用槍陣穩定收割。現在持有三眼神銃的鐵騎隊和最強的將軍全部被要求撤退回國,如果日本人忽然反擊,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萬曆,你到底在搞什麼?

  我飽含沉痛地告訴大家,不是萬曆皇帝又忽然暈倒,腦袋被撞了,也不是很多書上說的因為他懦弱懶惰。他撤回李如松和遼東鐵騎是因為他不得不這麼做。

女真人來犯了

  話說作為漢人王朝里,疆土最大的明朝,國境線那是相當的長,而和我們漢人最糾纏不清的,就是那些游牧民族。從三皇五帝堯舜禹夏商周開始就打得你死我活鬧了幾千年都沒消停。明朝國境線早就越過了長城防線,轉了一圈想想還是大明的人有錢有好東西,那不打你打誰?

  大明 最大疆域 歷史地圖

  當年四大門神,李成梁,戚繼光,王崇谷和譚綸在的時候,他們只敢乖乖做生意,不敢鬧事,如今他們四個已經成了傳說,而游牧民族們比較實在,看拳頭說話。

  同一時間,四川一個土財主叫楊應龍也忽然反叛了。要知道,那可是四川,關起門來簡直就是一方天下!想當年成吉思汗的好兒子蒙哥不信邪,強攻四川,結果把自己都交代了,還沒打進蜀川內部。

  萬般無奈,只能讓李如松回來。畢竟萬曆手裡就只有這幾條槍,他需要一個準備和調度的時間,再去搞定日本人。

  其實這也說明一個問題,萬曆壓根沒把豐臣秀吉放在眼裡,他覺得楊應龍和女真部落比朝鮮戰爭還要嚴重……

  可是豐臣秀吉不這麼認為,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大地上的主宰!雖然他剛剛被人胖揍一頓,但是勝敗乃兵家常事嘛,打不過你我就增兵!

  萬曆二十四年,豐臣秀吉增兵至十七萬朝鮮,號稱二十萬大軍,先沒打,就在蔚山釜山一代築城練兵,聲勢無比浩大。

  而明朝這邊嘛,你要說震動還是有的,多大嘛,這就不好說了。那年頭,大家都忙著去「爭國本」(萬曆朝重大的政治事件,立太子和三王並封)了,哪有空管你豐臣秀吉?!

  然而豐臣秀吉非常入戲,他派親信小西飛千里迢迢來明朝請求談判。怎麼說您給個交代,朝鮮的四道國土還割讓不?公主還給不?還和我日本貿易不?答不答應明朝與日本永遠交好不互相背叛?

  還有最喪權辱國的一條:朝鮮就此永遠效忠日本,並要像兒子孝敬父親一樣效忠豐臣秀吉!

  兵部尚書石星一看立刻就原地瞬間爆炸。他找來了沈惟敬,要他老實交代當初和日本和談他都答應了些什麼?

  沈惟敬到了現在這步田地,還敢嘴硬,他告訴石星也沒啥,以上夢幻條約他全答應了。

  石星氣的差點要把沈惟敬給撕了。沈惟敬冷笑,當初是你要我不惜一切代價拖住日本人的,我完蛋了你也跑不了。

  石星無奈,只好變著法子忽悠萬曆,說日本人來和談了,請求大天朝封賞。

  被「爭國本」鬧得焦頭爛額的萬曆一聽,心想,要是能花錢就把日本人送走,那簡直太幸福了,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石星一喜,立刻通知禮部開始走外交程序。由小西飛代替小西行長提供日本人的封賞名單。插一句,小西飛特別討厭加藤清正,所以他在明朝封賞的名單上惡意的把加藤清正劃掉了…...

  加藤清正,豐臣秀吉軍團的第二軍總指揮,傳說中的虎加藤,戰鬥力在賤岳七槍之上

  忽悠很順利,不過你要說一個人都沒看出貓膩來,也不對頭。當時的內閣首輔趙志敖就質疑過石星,說日本既然增兵就是要打仗,哪有就這樣低頭認錯的道理?

  看看大明給日本的國書: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王,賞賜如下Bulabulabula,並勒令其立刻撤出朝鮮永不再犯。

  石大人,人家剛剛增的兵,您確定日本人不會被激怒嘛?倘若倭賊反撲,這個鍋(欺君之罪)你背的起嘛!

  石星握緊拳頭緊咬牙關說,放心一切交給我吧。

  咬碎了牙齒的石星立刻找了沈惟敬,

  我不管你怎麼著,這個事兒你鬧下的你自己解決。

  每看到這裡,我哭笑不得,石大人,您是科舉上來的精英啊!非要把關乎國家國土尊嚴的大事交給一個菜市場混混,你說你不出事兒還有天理嗎!所以說啊,嘉靖朝的好學生們真是讓人淚流滿面……

  就這樣小西飛帶著沈惟敬去見了小西行長,然後擇日去日本面見豐臣秀吉。

  小西行長,別看他智商被李如松等人完爆,他依舊是日本侵略者集團里唯一的清醒者。他親身感受到了明朝有多麼的強大,豐臣秀吉的夢幻條約大明根本不可能答應,那這位沈惟敬手裡的國書是什麼呢?

  肯定是會瞬間激怒豐臣秀吉的話!到時候日本和明朝不得不開戰,其結果不論輸贏,豐臣秀吉都會大傷元氣。

  到時候,得利的是誰?明朝國土遼闊,資產豐盈,一句話,人家是大戶人家,玩得起,那豐臣秀吉呢?他輸得起嘛?

  冷汗直流的小西行長竭力阻止沈惟敬去面見豐臣秀吉,可是「失心瘋」外加啥也不懂、立功心切的小西飛提前告訴了豐臣秀吉。

  明朝皇帝都答應我們的要求啦!

  豐臣秀吉大喜,他邀請四方日本諸侯,其中包括了德川家康,來他的大阪城親自觀摩。

  小西行長氣的恨不得撞死在柱子上。同樣沈惟敬也很無語,他知道自己這次完蛋了,他也知道小西行長的處境,所以他早就準備好了,告訴小西行長國書里都是啥,哪知神坑隊友小西飛搶在了他們所有人前面!

  絕望中的小西行長找到了將要讀國書的和尚(日本在重大國家事件中,一般都會要和尚來宣讀,以示隆重),小西行長威逼利誘該和尚在讀國書的時候「跳過」不「雅」的內容,以「慰藉」豐臣秀吉的心靈。

  那天晚上豐臣秀吉非常興奮。第二天他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的野心了;小西行長和沈惟敬徹夜難眠幾乎絕望;最慘的是那個和尚,在這個充滿了慾望和權力的世界裡,他悲哀的發現,自己怎麼做都是死。

  那就死的壯烈吧!至少問心無愧了。第二天,該和尚宣讀了明朝的國書——

原文!

  豐臣秀吉越聽越氣,最後怒喝一聲打斷了該和尚的念誦:

吾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

且留石曼子兵於彼

候天朝處分

  我來解釋下這句話的意思:我要當王就當王,要你明朝管?我告訴你,我把鬼石曼子留在朝鮮了,看你們怎麼辦!

  有沒有感覺像是幼兒園小孩子吵架……

  當然啦,豐臣秀吉還是有資本的。鬼石曼子指的是島津義弘,上篇文章介紹過,猛人外加二愣子二杆子綜合體。

  日本動漫作品中的島津義弘

  據說豐臣秀吉長的丑,綽號叫猴子。在這裡我很想說一句——

  給你根棒子(鬼石曼子),

  叫你聲猴子,

  你就當自己真的是孫悟空了?!

  好了不廢話了

開打

  明朝反應速度很快,萬曆皇帝知道這件事情後氣的直發抖,直接讓錦衣衛把石星抓到詔獄裡面。估計是害怕加愧疚,不久後這位兵部尚書就死了。

  沈惟敬回國後,東躲西藏想跑路,可惜錦衣衛神出鬼沒,二話不說給抓回來一刀砍了。所以說啊!有些事兒是不能混的,根本就不是對錯的問題。

  然後萬曆急調吳惟忠率領戚家軍增兵朝鮮,控制局勢。總計三千七百四十人。

  雖然人家是戚家軍,但是日軍好歹也有快二十萬人耶,這平攤下來,相當於戚家軍一個人要打一個加強排。所以結果我就不說了,萬幸的是,吳惟忠沒死。

  緊接著,日由小西行長領兵五萬進攻南原,加藤清正領兵六萬五千攻擊全州。日軍決定,兩路並進,直逼朝鮮王京,大有一舉翻盤的徵兆。

  而明軍嘛……南原守將楊元三千人;全州守將陳愚忠兩千六百人。

  還用我說嘛?萬曆二十五年八月,南原和全州雙雙告破,王京危急!

  與此同時,朝鮮水師在閑山與日軍指揮官藤堂高虎決戰,剛剛恢復些許的朝鮮水師又一次全軍覆沒了,至於原因嘛……那當然是因為朝鮮水師的主帥叫元均了。別看藤堂高虎比毛利輝元要弱好幾個檔次,元均同學那可是零檔次,怎麼翻倍都沒用。

  當然這一戰還是有一個好處的,元均戰死了,朝鮮水師的主帥只剩下了一個選擇,就是李舜臣。不過朝鮮還有沒有水師是一個好問題。

  於是,再沒有了爭議。明朝派出了他們當時最合適的人選,大同總兵麻貴(還記得他嗎?上篇裡面被李如松怒噴的那個將軍)領兵進入朝鮮,務必守住王京,否則殺無赦!

  麻貴的頭皮很麻,因為他的部隊數量是七千八百四十三人,而日軍總人數早就超過了十三萬,而且是水陸並進殺向王京。

  我會完成你沒能完成的心愿!我相信,那天麻貴一定想起了那位桀驁不馴的老上司,那位視死如歸的民族英雄。

  萬曆二十五年九月六日,麻貴在王京城外的稷山設伏,攻其不備。史稱日軍大驚,屍橫遍野,死傷上萬人,加藤清正落荒而逃。麻貴命副總辦解生領機動部隊(不是鐵騎)銜尾追殺日軍三十里,直到小西行長前來接應才撤退。

  小西行長,日軍最強統帥,小心謹慎出了名的。麻貴深知,伏擊這把戲對他沒用,索性豁出去了。

  當小西行長來到王京城下的時候,發現明軍旗幟遍布,炊煙漫天。

  他做出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決定——停止進攻王京。

  我只是一個寶寶

  所以啊,小心是一回事兒,智商是另一回事兒。小西行長錯過了一次可以徹底打亂明軍部署的機會,也是唯一一次。

  稷山之戰為明朝政府爭取了最寶貴的時間,同月月底。明軍陸陸續續的開進了朝鮮,達到了五萬人之多。

  小西行長見勢不對,和加藤清正一合計立刻撤退回釜山,蔚山等沿海一帶,妄圖利用收縮兵線和天險來拖垮明軍。

  這裡要說一下加藤清正同學,打仗干正面不行,但是修碉堡城樓卻非常的厲害。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他把蔚山城修的牢不可破。

  對此,麻貴嗤之以鼻,他把破城精英拉到了蔚山城下。

  明軍神機營再次出場!迎頭而來的就是一連十多天的傾盆大雨……加藤清正大喜,抓準時機殺出城牆,而明軍的總指揮叫楊稿。這是個搞人,說他不會打仗不太客觀;說他很會打仗就純屬扯淡。總結一下吧!他只有兩點不行……

這也不行

那也不行

  所以,明軍大敗……

  接著泗川之戰,日軍將領叫島津義弘,也就是鬼石曼子。而明軍將領叫董一元,麻貴給了他兩萬人。

  很明顯麻貴很重視島津義弘,事實上,明倭戰爭上,日軍真正能正面和明軍對掐野戰的將領就只有他一個了。

  雙方你來我往對沖數個回合後,董一元決定拿出他的殺手鐧——神機營。

  這次沒下雨,大炮炸膛了……一瞬間明軍後隊火光四起,連主帥董一元的袍子都被燒著了,明軍瞬間陷入混亂,島津義弘抓住時機狠命衝殺,明軍再次敗退。

  無奈之下,麻貴只得再次收縮隊形。讓人稱奇的是,小西行長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繼續鞏固防禦並派人找麻貴和談——

  小西行長表示,如果明軍可以提供大量戰爭物資給日本,日本將考慮撤離朝鮮。

  麻貴很敏銳,他發現在日軍囂張的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果不其然,日軍竟然開始收縮防線,收拾戰利品,陸續撤退回日本。很可惜,麻貴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過他可以確定一件事——日軍即將撤退。

  好了,我來劇透一波,豐臣秀吉死了。而日軍長期在朝鮮作戰,大阪城十分空虛,豐臣秀吉的兒子和託孤五大老顧命大臣們擔心情況有變,所以決定迅速撤退。

  與此同時,萬曆皇帝派出錦衣衛四處活動並警告麻貴。

絕對不能讓日本人

全身而退!!!

  萬曆二十五年底,最後的戰役開始了。萬曆皇帝及增兵朝鮮至八萬,全部由麻貴指揮;水師一萬由陳璘指揮進入全羅道輔助李舜臣。

  而小西行長也犯了他在這場戰爭中最後一個錯誤,他依然堅持不懈的找麻貴談判。

  再一次……

  我是真的無語了,從萬曆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小西行長以談判開頭,到此時談判結尾,他每次談不是被沈惟敬忽悠;被李如松撕合同;被麻貴耍著玩兒;被萬曆拖時間,沒有一次大明是有誠意的,沒有一次不是被大明佔便宜,可是他竟然還能堅持不懈的談判,實在是難能可貴。

  麻貴深知日軍的主力在小西行長手裡,所以他放走了其他的日軍指揮官,然後隱蔽行軍,包圍了小西行長部!

  小西行長大驚,這突然的打擊,讓他失去了與外界的全部聯繫。麻貴摩拳擦掌,準備一口全吃日軍主力。此時,神機營參將陳璘提醒麻貴,小心那個人,島津義弘也還沒走。

  麻貴點頭說知道了,他胸膛里已經有了一大把竹子。

  萬曆二十五年十一月,島津義弘帶領全部主力約兩萬人,進入露梁海前往順天,準備營救小西行長,實現順利大逃亡。

  當島津水師最後一隻戰艦進入露梁海的時候,一支明軍突然從背後殺出,死死的堵住了島津義弘。

  領兵的將軍叫鄧子龍,他手下的士兵們大多來自浙江和福建,他們有一個光榮的稱號——俞家軍。四十年前,在汪直和徐海橫行的時代,擁有一支強大的水師艦隊是明軍反擊倭寇的重要關鍵。而俞大猷的俞家軍剛好彌補了戚繼光的戚家軍不善海戰的缺陷。

  緊接著,日軍的側翼忽然衝出來一大群「烏龜」,狠狠的將日軍水師從中間截斷。

  是李舜臣率領朝鮮水師的龜船艦隊來了。

  島津義弘果然不負名將之稱,在短暫的混亂後,下令全軍全速前進,衝出露梁海抵達貓島然後登陸順天!

  他做到了。在島津義弘的指揮下,日本艦隊頂著巨大的壓力衝出了包圍來到了貓島海域。

  島津義弘剛想放鬆笑一下,就這下一秒他直接僵住。沖在最前面的三艘日軍戰艦忽然憑空炸裂,緊接著後面四艘來不及停下的戰艦也接二連三的爆炸。

  這是什麼情況?島津義弘有點眩暈,沒辦法了,貓島是不能去了,只能返回頭殺向鄧子龍和李舜臣。

  謎底揭開,貓島海域下面埋伏的是水雷。是的,明軍神機營已經配備了水雷了。明軍的水雷外殼用木箱,裡面填入火藥和重物使之懸浮在特定位置上。

  既然不能和小西行長匯合,那就殲滅明軍的有生力量,這樣小西行長也能自行成功突圍。

  瘋狂的島津義弘在混亂中抓住了明軍一個不起眼的破綻——李舜臣。

  估計是打日軍打打上癮了,李舜臣以為所有的日軍都是無能的,開著龜船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島津義弘敏銳的抓住了這一點,迅速集結起了十多艘戰艦團團包圍了李舜臣。

  只要擊沉了李舜臣的旗艦,那麼日軍就勝利在望了!關鍵時刻,駐紮在一旁竹島的神機營參將陳璘,發現了島津義弘的意圖,他來不及通知全軍,就奮不顧身的開著自己的旗艦,衝進了包圍圈來到了李舜臣邊上,片刻之後,明軍馬上也反應了過來圍住了島津義弘。

  現在尷尬了,島津義弘圍住了李舜臣和陳璘;鄧子龍率明軍主力圍住了島津義弘。戰場上瞬間陷入死寂。

  但是馬上,無數尾部帶著火花的竹筒忽然從水上騰空而起撲向日軍水師。一瞬間日本水師陷入了一片火海。

  這個東西叫做「火龍出水」,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艦對艦導彈的雛形。

  島津義弘大驚失色,一不留神包圍圈便被撕破了,陳璘攜李舜臣趁勢殺向島津義弘。此時的明軍拿出了他們另一個強大的武器——虎蹲炮。這個東西雖然準頭奇差,射程超短,但是其近距離的殺傷力是十分恐怖的——只需要一炮,就能把日本的鐵甲艦砸出一個大窟窿來。

  絕望中的島津義弘並沒有放棄,再這樣劣勢混亂的情況下他依然發現了一絲生機。那就是露梁海的北側,鄧子龍旗艦所在之處十分薄弱(只有三千人),如果能突破鄧子龍,那麼島津義弘依然可以全身而退。

  日軍在島津義弘的指揮下,再一次凝聚在了一起,開始猛衝向鄧子龍。無數火箭火槍齊發,鄧子龍的旗艦瞬間著火,頃刻間就要沉沒。

  明軍將士紛紛請求鄧子龍棄艦逃生,然而鄧子龍卻搖頭道:「此艦即是我大明的國土,哪有將軍會放棄自己的國土而獨自逃生的?」說罷,鄧子龍整理衣冠,向北方而拜,開著自己的戰艦狠狠的沖向島津義弘。

  轟隆一聲,明軍陣營一陣痛呼,島津義弘哈哈大笑。他完美的指揮手下,轉火鄧子龍的旗艦,只是一輪齊射,本已經重創的旗艦瞬間就化成了一攤火花沉默在露梁海中。

  明軍主將已死,按道理堵在露梁海北側的包圍圈應該散去了吧?

  錯!俞家軍的將士們留著眼淚看著主帥揚滿風帆沖向日軍,直到化成一堆花火。他們先是痛苦,接著是沉默,再然後是奮不顧身。

  俞家軍們將戰艦一艘連著一艘,封鎖了整個露梁海,然後集體壓上。每一艘被集火燃燒直到爆裂的戰艦沉沒後,就會有一艘新的戰艦堵住那個位置,他們死死的把不可一世的日軍壓了回去。

  島津義弘一扭頭看見了陳璘和李舜臣。這下是真的崩潰了,激戰了一整天,不斷的被包圍,被切割,被埋伏的日軍終於崩潰了。

  可誰曾想到,都這樣了,島津義弘依然沒有慌亂,他集結了四艘還比較完好的日軍戰艦,在混亂的海戰中找到了突破口!

  李舜臣發現了島津義弘的動作,他不顧一切的開著龜船追上島津義弘,就在這時,一支冷箭射來正中李舜臣胸口。

  他就這樣的倒下了,臨死前李舜臣拉住兒子的手說,絕對不可以暴露自己的死訊,直到全殲日軍。

  苦苦等待支援的小西行長,在第二天終於得知了島津義弘的慘敗,他做了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他化裝成一個漁民,開著小船逃回了日本,而他的主力則被明軍全殲。

  日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加藤清正被陳璘麻貴一掃空,他本人在島津義弘的幫助下,丟下了兩萬多的屍體狼狽的逃回了日本。

  至此明倭戰爭

  以明朝的徹底勝利

  日本的徹底失敗

告終

  期間日軍前後進兵朝鮮約十八萬,陣亡人數超過十萬,輜重損失難以估計,以至於諾大的豐臣家就此一蹶不振。

  而明軍入朝作戰人數,一直維持在四萬到五萬,直到露梁海之戰,才增兵至八萬不到,傷亡人數則不足一萬。

  再然後,超級忍者德川家康終於爆發,一路走起大殺四方,直至關原之戰徹底擊敗豐臣家,斬殺小西行長,攻破大阪城,把豐臣秀吉斷子絕孫。

  雖然已經過來好幾百年,我還是很想在這裡痛快的說一聲:

活該!

  這場歷經幾十年,由三個國家,無數人的哀嚎和鮮血鑄就的慾望與野心,最終毒殺了這位梟雄的一切,或許連日本人自己都不會懷念他。

  明倭戰爭就此結束,為了感激大明王朝的慷慨援助,朝鮮國王在今漢城的位置修建了一個大報壇用以祭奠明神宗的「再造之恩」。

  《東闕圖》中的大報壇

  後來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朝鮮改為依附清廷,但清朝皇帝們依然允許朝鮮人在大報壇祭奠明朝的皇帝。

  雖然清朝皇帝是少數民族出生,但他們也懂得尊重英雄,尊重歷史。

  現在大報壇已經消失了,為什麼消失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消失的那一年是1908。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萬曆二十七年四月,做完全部善後工作的征倭總兵麻貴率軍凱旋歸來,明神宗萬曆皇帝於十里長亭開外就開始了迎接,沿路百姓們紛紛出門夾道歡迎他們的英雄們。

  而明神宗萬曆皇帝自己也親自在午門接見他的凱旋歸來的將士們併當眾下旨宣讀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屬者東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

  於戲,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茲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

  這不僅僅是一封詔書,

更是一個預言

  一個國家必將保護自己子民的誓言

  一個正義絕不向姦邪妥協的意志

  一個光明絕不向黑暗低頭的決心

義武奮揚

跳梁者雖強必戮

  附錄:明倭戰爭(續) 人物介紹:

  註:【明朝與倭寇的戰爭】共有4篇,讀者朋友們可以翻看聊爸之前每周一發布的【樂麒說歷史】,找到前3篇。


推薦閱讀:

戰國時代(二)秦齊崛起
唯有家族之名
之樂日記:伊斯蘭教為何沒有征服中國?

TAG:中國古代歷史 | 明朝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