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時孩子總在埋頭玩手機,你覺得有問題嗎?

【聊爸-詹晶明】

吃飯聚會,總有一些朋友會帶孩子一起來參加,可是孩子十有八九都是低頭族——在玩手機,莫不聲響,反而總是長輩見到晚輩先打招呼,問候晚輩的近況,關心晚輩的生活、學習或者身體狀況。

好像近些年來,這樣的情況已經是越來越正常了,大家也都開始習慣、接受了。寬容的長輩們雖然都很開心,也不介意,但是孩子們以後怎麼辦?他們長大了會成為什麼樣子呢?會自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懂得尊重他人,熟悉社交禮儀嗎?

如今的生活,大家都很崇尚回歸大自然,吃蔬果飯食都講究要個綠色有機,自然生長的,孩子的教育,似乎也受到了這股潮流的影響——讓孩子自然的成長,讓孩子自由的選擇,讓孩子自己與自己獨立的相處——就是「綠色教育」——這是一個多麼華麗的理由呀!

可是,我總是很難想明白——我們的農作物從無公害的基本生長要求,到綠色食品等級,再到有機食品等級,其實是管理要求得越來越高,而不是農業的技術越來越低,越來越疏於管理的過程哦。

那為什麼「綠色教育」就是放鬆孩子的教育,放任孩子的自我,放養孩子的習性呢?為什麼孩子的禮儀教育,就成了束縛孩子個性的陳舊俗套呢?

兒子今年聖誕回來,給我分享了他在英國教一個印度小學生彈琴的感受,說:「那孩子的家庭,讓我覺得他們可能是印度的聖賢家族,非常的有禮貌,而且言行很嚴謹。」

兒子告訴我說:「每次那孩子來上課,你會感覺到,這是他們家裡非常重要的事情,媽媽都會帶著他的妹妹一起來,而且是著裝很精心,很整齊,他爸爸也會盡量一起,如果因為事情很忙,那最終也會在下課前趕到。

「按照英國教琴的習慣,學生的父母是不能進琴房一起聽課的,所以孩子的爸爸媽媽和妹妹都在琴房外面等候,他們很安靜。

「每次我們進琴房前,孩子父母都會給我先交代一下孩子在家練琴的情況,比如一次他們用很抱歉的口吻跟我說,最近這幾天孩子功課太多,練琴的時間很不夠,每天只有幾分鐘。所以,孩子今天來上課會表現不好,他們很抱歉,也很難過,希望老師能夠原諒。

「每次我們從琴房出來,孩子父母都會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新學習了些什麼,回家陪孩子訓練要注意哪些地方和內容,他們很仔細,很認真,很誠懇,也很謙和。每次都一定要我先離開,他們才走出學校的音樂大樓。

「從這個印度孩子的言行中,我們能感受到他的禮貌和尊重他人的習慣,是他們家族裡的一種生活方式,非常的自然,而且完全不影響他性格的活波和貪玩童心,好動好勝的男孩子天性。

「比如前面說的孩子練琴不夠,我沒有正面去批評他,而是在課程之後,給他彈了好幾段非常活潑,充滿童趣的小曲子,他很快就被吸引了,然後我就告訴他,這是我在他這麼大的時候彈的,並告訴他也能做到!孩子非常開心,非常激動,不停的問『是真的嗎?』,我很很肯定地告訴他,而且還說,只要你每天再加十分鐘的練習就可以了。

「我問他,幾點鐘睡覺,如果在睡覺前加練十分鐘,也就是晚睡十分鐘,會不會影響到第二天的起床,他搖頭說不會的。我就告訴他,如果他每天能加用這十分鐘練琴,他就一定能做到剛才我做到的樣子,彈得那麼好。孩子很快就接受了,之後,他媽媽說,孩子現在每天都能用足夠的時間練琴了,很謝謝我。」

我聽著兒子零零散散地聊天,就能很真切地感受到這個印度孩子的家庭教養是很美好的,孩子會有很多良好的習慣,比如出行,溝通,學習,辦事,睡覺等都有相對穩定的規矩和禮儀,而且這些規矩和禮儀,是從爸爸媽媽,甚至祖輩們的日常言行中學習到的,同時,他的妹妹也開始從每次的陪伴出行中,看到和學習了這些為人處世的生活方式。

我又記起我小時候,每次家裡來客人了,我奶奶,或者我爸爸都會很大聲地跟我們說——

叔叔,阿姨來了,快起來給叔叔阿姨問個好。

於是,我們兄弟幾個都必須放下手中事情,包括寫作業,讀書什麼的都要停下來,起身(不可以坐著與客人打招呼),來到家裡客人的面前,問好。並要等到回應完大人們的詢問、讚賞之後,我們才可以離開,回去繼續之前的事情,離開時,還一定要給客人們說一聲:「謝謝叔叔阿姨,您先坐,我回去寫作業了。」

這是我們從小就被要求的禮儀,沒有道理可說,我奶奶和爸爸都很強調,這是做人的基本規則,無論以後自己是做大事,還是做小事,只要是想做個好人,做個有出息的人,做個受人尊敬的人都必須從小這麼做起。

後來讀了《弟子規》,就更加堅定了這樣的教育,必須從孩子抓起,而且禮貌禮儀規則不教,孩子是不可能會的。《弟子規》中說——

路遇長,急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優待,百步余

過,過去,走了;優,同「猶」,依然,仍然;待,等待,遠遠地看著。過優待,百步余——意思是目送客人,要等到客人走出了自己的視線,才可迴轉回去,這目送的過程就是對客人的感激之心,對客人的祝福之心。

雖然從字面上來解讀,這幾句話有些過時了,但是句子里的意境,卻依然充滿了對長輩的恭敬和為人處世的謙和禮儀。

難道這樣的禮儀,在我們現代社會就真的過時了,不需要了嗎?這樣的恭敬心,現在文明已經要遺棄它們了嗎?或者,你作為長輩,你不喜歡晚輩們這樣的恭謙言行了?

我覺得無論這個社會的科技發展到怎樣的先進地步,無論社會的文明時尚有了怎樣的更迭與變化,但人與人之間的謙和與禮讓是不能少的,長幼之間的秩序是不能變的,晚輩對長輩的恭敬心是不可以沒有的!

本文一開始的那個讓我們熟悉的畫面,對照《弟子規》的聖人之訓,真的是讓人汗顏呀!我們的家庭教育,不能只看到孩子的智商,還要多注重孩子情商,尤其是對孩子的品性教育哦!

這份恭敬心,這份禮儀規則不僅僅在中國古代聖賢中流傳,它也同樣在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中得以傳揚,誰擁有它,誰就會得到更多尊敬和資源,誰也會更能獲得生活的自由和精彩!我們真的不能再為孩子的無禮行為找理由了!

  • 孩子長大了,懂得害羞了,不喜歡與人打招呼了

  • 孩子不愛說話,其實內心還是很善良,很熱情的

  • 孩子越來越有個性了,隨他吧,他們這代人覺得越隨意越真誠,越真實一些吧

  • 孩子現在都很有自己的主見,他們看問題很有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也沒有什麼錯,不拘小節也算是現代簡約文明的進步,不必那麼做作繁雜了

  •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不拘小節,我行我素,我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人總該有個不足的地方吧

  • 不是有禮貌,懂禮儀的人,就一定好的,很多看起來衣冠楚楚的人依然心黑無恥,所以禮不禮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等等這些理由,都不能成為理由呀,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請仔細思考,請認真理解呀!禮,是恭敬心,不是道貌岸然的外表,更不是假惺惺的形式主義!警惕,再警惕呀!

禮字,示字旁,即:上兩橫,上短下長為「上」(上長下短為「下」);下面三豎線。因此,古代有解釋「示」為——上天垂像,即大自然的現象。

禮字的最古老寫法,沒有「示」旁,為——

鼎禮之勢。非常形象,表達的是傾力而敬的奉獻之意。所以,禮就是完全的恭敬心之意。在我國傳統文化「五行」中,禮,屬金,主收穫,禮貴如金呀!


推薦閱讀:

老爸的工具房與老媽的美廚房
帶娃,真不是老人家的事……
可悲:童年時的心理創傷,讓他不再跟媽媽說話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沒寫完,明天開學了怎麼去報到?
你在拿一個孩子對【媽媽的愛的信任】做交易

TAG:家庭教育 | 親子關係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