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家姐姐總要欺負我女兒,為什麼?

  【聊爸-詹晶明】

【妞妞媽】詹老師,您好,我女兒5歲了,心地好善良,像個小綿羊。鄰居女孩大她九個月,早熟很多哦,經常欺負我女兒。

平日里晚上,她都常跑到我家裡來玩,玩到不肯回家,我女兒玩具她可以隨便玩,我女兒都沒有意見,可是我女兒去她家,好多玩具都不肯給我女兒玩,昨晚我女兒說,要去她家玩,而隔壁這姐姐就是不同意,我女兒好失望哦。

做家長的我,也好受傷,詹老師,我該怎麼面對這個問題,該對孩子說些什麼呢?

  【聊爸】知道這個情景,確實讓我們內心很疼,這綿羊般善良的女兒……

妞妞媽】是呀!

  【聊爸】既然我們用了【綿羊】這個詞,就說明孩子的內心比較弱,有一些需要依附外界【索求】安全感的傾向,這也是你女兒容易受傷害的原因。

妞妞媽】昨晚,我還問了我女兒「你開心嗎?」,她竟然想了想說:「開心」,她還說:「我還是善良好了。」問她玩具還給隔壁姐姐玩嗎?她也說:「給」。

那我們做家長的,要怎麼做呢,老師?我真不甘心女兒這麼被欺負的!

  【聊爸】那麼,我們是否需要分析一下,我們做父母的給足了【令孩子驕傲的滿足感和安全感】嗎?我們做父母的能與孩子一起玩到【嗨翻天】嗎?

  我推想,她內心覺得自己家、父母不好玩,隔壁家姐姐玩的那些花樣才是她想要的,甚至隔壁家姐姐來自己家,總是能把自己的玩具,玩出讓她驚奇的花樣來,實在太多驚喜了!

  所以,她喜歡隔壁家的姐姐,甚至可以說是【著迷】,而隔壁家的姐姐不喜歡她,因為你女兒不會玩,沒有任何令到她快樂的驚奇、花樣,但願意來你們家,是在你們家玩具多,好玩,更重要可能是在你們家玩很安全,她父母不管他,或管不了她,哈哈哈,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

妞妞媽】她父母還真的不管她,在我們家一整天都行的!

  【聊爸】如果分析到這裡,我想我們做家長的,最該幫助孩子的是:與孩子一起玩出花樣來!讓隔壁家的姐姐也【瞠目結舌】!幫助女兒建立起強大而豐富的【社交優勢】,我們善良如綿羊的女兒,就不會再受隔壁姐姐的欺負了,對了哦,說不定,她該欺負那姐姐了!哈哈哈哈……

妞妞媽】恩,知道了,感謝詹老師的細緻分析、解讀!我會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嘗試,努力做到更好的!再次感謝!

【總結】

  孩子之間的交往,除了【欺負】就是【挨欺負】,哪怕是在親兄弟姐妹之間,也基本不例外。他們也是在【欺負】和【挨欺負】的交往中,學習到了【社交能力】,構建起來自己的【社交優勢】。

  父母不參與,就是讓孩子之間自然發展,自我學習,逐步成長;父母想主持公道干涉他們,那麼他們的孩子就會失去良好的社交環境;父母不參與其中,而是在平日里協助孩子構建【社交優勢】,以備孩子在社交中,快速取得【欺負】他人的資格和能力,即構建起孩子【優勢地位】和【自信力】。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親子關係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