戩榖壺言:井然有序的筋紋器-寫給紫砂新生

二十世紀末的中國人是中華歷史五千年來最具品位的一代,擺脫昔日沉重的經濟包袱,開始體驗細膩的精緻人生,品茗賞壺之風因而大盛。

砂壺的世界變化萬千,創思精巧,工藝嚴謹,我們可依其造型原理,將之約略分為四類,前以為各位看官介紹過《珠圓玉潤的紫砂圓器》、《英姿颯爽的紫砂方器》、《紫壺花罐新顏色》(花貨),本期將為各位介紹行雲流水般的筋紋器,對於幾何圓形、對稱美感、准縫嚴謹有所喜好的人士,切勿錯過。

底款雙魚瓷藝,蓋款碧芳

濫觴——影響深遠

根據現有史料,已知紫砂筋紋器早在明朝萬曆之前出現,並經歷一段孕育時期。筋紋器的濫觴可能是受到唐代銅鏡紋飾或前朝陶瓷碗盤口沿樣式的影響,到明朝之時,筋紋器已蔚為風潮,並成為此時的造型主流,影響後世相當深遠。

形制——線條主導

筋紋形體俗稱筋囊式,其藝術特點是將形體分為若干等份,使之組合成精確的整體結構,成為完美的造型。筋紋器是指由瓜稜、花瓣、行雲、流水等自然界常見的事物,提煉而出的一種形制。筋紋器在形制上又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以嚴格規整的幾何線條為構成基礎,將壺體的俯視面劃分為若干等分,較常見的作法是以壺鈕為放射中心點,利用規律流暢的線條將筋紋整合為一套精準嚴密的整體結構。諸如【菊花瓣】、【菱花壺】。第二類則是前者的變體,將口蓋部分和圓器一般,做成圓器,但在壺身則省略了線面分割的定律,另做自由筋紋或雲水紋,這種線條有著自由奔放的色彩,能令人感到有收有放、有節有序的特色,紋理清晰,動態統一,例如【風卷葵壺】、【魚化龍壺】,技藝精湛,構思深遠,輪廓分明,予人視覺上的旋轉動感。

民初葉榮祥

審美——面面俱到

由於筋紋器淵源於自然界的瓜稜、菊瓣,所以其意象與原創總能相互呼應。在視覺上若以側面為主,可見形制之美;若以俯視為主,則可欣賞起放射狀線條展現的脈絡張力以及線面的轉折過渡,在光影映射下,明暗的律動將會更加動人豐富,此乃其他器形所不及之處。由於筋紋器的技術性高,瑕疵不易掩飾,所以結合藝術面與技術面成為紫砂藝人的最大挑戰。

通轉——考驗功力

喜愛筋紋器的壺友在留心胎土、火候、器形之外,也應力求上下印封、分割精準、紋理清晰,尤其印注意是應能夠【通轉】,即是將壺蓋與壺身隨意旋轉置換,均能面面俱到,准縫嚴謹,氣勢連貫。到達到這樣的要求,想必要對於塊面的分割比例做高度嚴密的計算,且在製作過程中不可稍有閃失,否則便無法【通轉】。在早期,筋紋器的【通轉】與否,是對藝人基本功的一大考驗,但是,進來由於磨具的盛行,求【通轉】已非難事,只可惜磨具製成的作品冰冷生硬,千篇一律的機械線條,遠不如手工完成的自然韻致,生命力及氣勢也同樣遜色了許多。讀者在選購筋紋器時應把握【看分明、摸仔細】的原則,例如【菊瓣壺】之屬,首先要求蓋口與蓋牆應呈筋囊形,若呈圓形,則工藝性未能表現筋紋器的工藝特色,其次則要求【通轉】,大凡口蓋緊密者,其做工必定比較精密。選擇一把好壺,基本原則把握後,剩下的就要心神領會,才能找到一把投緣的妙壺!

本文選自台灣黃健亮先生主編的《紫玉金砂Ⅱ-寫給紫砂新生》

推薦閱讀:

紫砂壺方器全手工制壺過程
早期壺入門之二:60,70,80與90 年代水平壺的典型外型
戩榖壺言:關於一廠壺的斷代與標籤

TAG:紫砂壺 | 傳統文化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