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往事

張曦的米課微信號:zhangxi36 微信公眾號:被解放的mogwai

在這裡,在黃昏的餘暉中,世界一如既往毫無意義地旋轉著,被圍困在絕望和荒謬念頭中的我,記起了娜佳簡潔的告誡:「準備好。」

                ——吉福德《新巴黎之謎》

這篇接上一篇《馬家街往事》,還是抒發個人情懷,但話題則是透過我過去職業經歷中一些點滴片段的追憶,來表述我對社會和商業的思考和看法。

理想主義年代

我是半路出家,做了很多年的財經記者。

那時候我20歲出頭,對未來一無所知,想見識更寬廣的世界。

偉大的馬爾克斯和海明威都從事過記者的職業。我覺得這個職業,不但可以養活自己,還對寫小說有很大幫助。

我還記得寫的第一篇報道,是關於雙閘一位種植葡萄的大戶。這位大戶擺出擂台,下戰書,如果有人種的葡萄超過他家葡萄的重量和大小,他就獎這個人一輛奇瑞小汽車。那時候的雙閘就跟農村一樣,有池塘、農田,孩子們在河邊玩耍。

因為寫作這個題材的緣故,我還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江心洲葡萄節。我坐著5塊還是10塊錢的輪渡過江,(當時感覺那地方是比我老家還農村的地方,現在房價4萬+起步),和大賽評委一起品嘗了二三十種世界各地的葡萄品種,甜的我3個月都不想再吃葡萄了。

說實話,我還是最喜歡乒乓葡萄。

抉擇與定位

我還記得剛入行的時候,一個老領導跟我說:記者分為兩種,一種是社交型的,一種是專業型的。

意思就是,如果你要做社交型的記者,就得八面玲瓏,打通各個關節,這樣素材信息來源就會很多,你也能寫出重磅的報道;如果你是專業型記者,那你就得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能夠發現這個行業現象背後的問題,寫出行業深度的報道。

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可以說醍醐灌頂。我一下子明白了自己應該如何抉擇。在一個巧舌如簧的文科生為主的國企環境中,我這個理科生顯得沉默、嘴笨,沒有任何社交的優勢,我的性格註定了只能選擇做專業型的記者,不可能是社交型的。

所以,我後來十年一直專註於金融和財經研究,可能和這一句話有很大的關係。還得提一提這位老領導,他自己是高級記者,性格內向沉默,懂經濟,新聞專業性也很強,基本功紮實。不管多難辦的選題,應該怎麼去採訪,從哪個角度去做,他總能條理清楚、思路清晰的分析給你聽。那時候,聽他講新聞專業是一種享受。

我不知道是因為內在性格上的某種默契,還是他覺得我是那塊料,亦或是覺得我的人品比較讓人放心,他把我從眾多比我優秀很多的名校畢業生中調了出來,做商業記者,後來又做了金融和財經記者。

就跟電影《蝴蝶效應》一樣,一些當時看似不起眼的變化,後來卻徹底改變了這個人的命運。當我發現這世界上還有證券這麼有意思的事情時,我極大發揮了理科生的優勢,用歲月的沉澱把這件事做到了我自己的極致。

當然,代價也是有的。我的小說家之夢就此告別了。

Mr Big

我採訪過很多mr big,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並不認為會見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對你的投資邏輯有太多幫助。

很多上市公司老闆或高層都是訓練有素的演員,他們習慣了面對分析師和媒體,把編排好的一套理論或說辭兜售給你。但如果你是有備而來,也還是有一點兒用的。

一是從他嘴裡得到應證。在一個採訪過程中可能90%都是廢話,那10%才是關鍵。我曾經採訪過一家當時剛在美股掛牌上市的教育培訓公司老闆。我問他未來回購加盟店是不是上市公司重要增長策略時,他給出了非常詳細的解答,並且告訴我為什麼他們要回購加盟店,加盟店和直營店的毛利率各是多少,這樣做的好處和原因在哪裡。因為他知道我已經看過他們的招股說明書了。

二是試圖得到關鍵數字。帶過我的一位媒體前輩說,語言是可以模糊的,但數字不能錯,錯了就完蛋。從投資角度來說,如果能夠針對報表裡的一些關鍵數字得到求證,對你投資進行定量分析是很有幫助的。但以我的經驗來看,能夠準確了解報表數字的一般是公司財務人員,能夠準確說出市場數字的一般是市場總監。老闆一般是把握方向和把握人的,這些細節他並不一定知道的很清楚。

三是觀察了解他的性格。有些老總話比較少,這裡面有可能是他性格使然,也有可能他不了解你,對你存有戒心。你得引導他,多拋出幾個話題,看他対哪個感興趣,在感興趣的方向上你再深入聊。

有些人就是話嘮,我採訪過一位被稱為台灣保險教父的老者,當時在南京某合資保險公司當總經理。話特別多,一開場不用提問,他直接給你韶兩小時。這種類型的人也得注意,他經常會跑題,會讓你既定的採訪點都被打亂,事後再總結這樣的採訪筆記,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這樣的老闆你一定要強行把他拉回來,不管他扯多遠,你都要繼續問你的問題。

幾張面孔

1、我最不喜歡的老闆就是滿嘴商學院專用名詞、兜售複雜商業模式的商人。這些企業大部分時候都不會成功。我曾經採訪過一家教育培訓公司老闆,他辦公室的牆上有一張複雜的商業藍圖,複雜的你用一整張黑板都沒法完全複製出來。他會用這套引以為豪的複雜商業模式來碾壓你的智商,但殘酷的現實是:他只會越做越爛。

點評:商業發展說白了就兩種,一種是內在生長,一種是外延擴張。前者比較慢但比較健康,做強以後越做越堅實;後者膨脹速度比較快,但容易吃撐了,出現整合問題。

2、有一次,一位美股上市公司副總裁邀請媒體共進午餐。因為我和這位副總裁在工作中接觸過很多次,所以大家氣氛融洽,副總裁就跟我說:「我們還有塊地,在海南,當時是以成本計賬的,但按公允價值算已經翻了N倍,這塊在股價里根本沒體現出來。」

這個信息屬於公開信息,但卻是我不知道或者說忽略的信息。而當時這家公司的股價確實處於一個非常低估的水平,後來這家公司溢價私有化,自己結束了美股上市。

點評:媒體這個職業的便利就是如果高管心態放鬆的時候,他就會說很多有用的信息,如果你是有心人,會比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知道的更多。

3、有一次,我去安徽某四線縣城採訪。這是南京某知名企業在安徽投的一個項目,當地政府熱情接待。晚宴結束,陪酒的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竟然跟帶隊的企業高管說,他們已經安排好了夜總會,小地方請他不要嫌棄,換個地方再喝點。

第二天活動現場,我不小心被大部隊落下了,正好這位高管的車經過,司機就把我帶上了。我從上車一直到下車,他都一言不發,好像我並不存在。我在他臉上看到了傲慢與冷漠。

點評:很多小地方的地方政府把企業家當成了財神爺,當成了完成GDP指標、就業指標的救命稻草,唯馬首是瞻,看相實在讓人大跌眼鏡。而那個高管的冷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那家企業在港股涉嫌財務造假,股價暴跌,淪為垃圾股。

4、有一類老闆或合伙人,總把畢業學院掛在嘴邊,來碾壓別人和顯示優越感。

有一次,之前一直聯繫的某互聯網公司市場經理跟我說,他們公司的總裁來南京了,希望見見面,聊一聊。這位總裁是後來在美股上市的公司合伙人,自己也算是個新聞人物。他其實是個很沉默的人,語速也很慢,聽了半天我也沒聽出來公司哪個地方能賺到錢。採訪時,他總是會提到他北大畢業的身份,一股中國合伙人的意淫感,充滿了人生的優越感和對凡人的不屑。

其實當時採訪的時,我覺得他們公司挺沒希望的,好多年都搞不出來,快死掉了。後來算是絕地逢生,搗鼓出一個跟原來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的產品上了市。但最後他們在美國上市的結局是失敗的,很快就低價私有化退市了。

點評:讓北大畢業生繼續清高去吧~

南京商戰

總體來說,南京的民營企業風格比較激進,善於資本運作,蛇吞象吃掉國營企業的案例很多,特別是在商貿領域。

那時候,電商和移動支付還沒有像現在那樣深入人心,傳統百貨依然是消費主流。每周五,新街口各大商場風起雲湧、企劃宣傳、打折促銷蜂擁而至,零售廣告商們在媒體上整版整版的砸錢,好不熱鬧。而南京多家主流媒體總部又都駐紮在新街口,商業記者們輪番出動,把新街口商戰寫成了一部驚心動魄的武俠小說。

大家好像打了雞血,不大的新街口,彷彿有一種決戰中環的味道。而實際上,這種你爭我奪的炒作氛圍,也確實炒熱了當時整個新街口商圈,很多大資本運作就是在那個時期搞成的。

如今,繁華已過。新街口還是新街口,然而格局已定,硝煙味早已散盡。大佬還是大佬,而當年叱吒的商業記者們,要麼早已轉行,要麼還在為廣告費而煩惱。

國有企業

因為採訪過很多國有企業,我自己也在國有企業待過很多年,所以我對國有企業的理解還是比較深刻的。

國有企業,如果是創始人當年幾桿槍幾個兵干下的江山,也就是強人治理下的國有企業,一般企業人員結構是比較穩定的。但如果這個強人陞官調任,或者退休,再空降個人來,或者再選個人干,則不穩定因素就會增加,權利就會分散,各立山頭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多。

國有企業還有個劣根性,就是當市場順勢的時候,大家會勾心鬥角爭功勞。而一旦市場逆境,大家也不會齊心協力,相互抱怨相互踩的情況反而會更多。

這其實也是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一直在發生的事情。

在產權歸國有的情況下,大家只能通過派系、宮斗來證明自己權利的存在感。

但我個人還是喜歡投資國企,原因也是因為我了解這個體系。國有企業雖然競爭優勢不如民企,但卻可以擁有更多的政治資源、壟斷資源。這是中國政治經濟學不可能迴避的東西。

民企可能像虎狼一樣才能奪到的東西,國有企業很輕鬆就拿到了。當然這也是有代價的,就是政府需要你付出的時候,你必須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挺身而出,不求經濟利益。

媒體之殤

這部分我不能說太具體,容易得罪人,所以只能泛泛而談。如果有一天我想隱居了,可能會寫本小說來講故事。

一家媒體,其實就是個小社會。這個小社會的觸角,可以衍生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因為每個記者都對應著相關的政府部門、機關單位、各行各業,包括主任、主編、總編、社長,都有自己的人脈圈子,層層疊疊。

那時候傳統媒體的能量還是挺大的。有點什麼事兒,找人打個招呼,都會想到找條口記者。一個記者幫領導或同事辦事的能力,也是反映這個記者的業務水平和人脈關係能力。

在這個行業能混的好的,就是對外能來事兒的,對內能站對位置的。

在我看來,有些做的很牛的記者,在生活中就是個人渣。因為這個行業很多時候是要找別人麻煩的,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你可以說是出於新聞理想,或者社會正義,但在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則是為了出名,或是為了錢財。

媒體其實是有雙重標準的。每家媒體都有大客戶名單,裡面有一些財神爺是絕對不能碰的。但對於有些企業,則是堅決的打擊,一旦抓到小辮子,會動用所有的人力和關係網路,一篇接一篇的報道,整垮它。

其實媒體做久了以後,我們會有一種迷茫和困惑:我們究竟是在伸張正義,還是在被別人當槍使?我們是不是在創造價值或是重塑價值觀,而我們又真正改變了什麼?

好行業爛行業

對於投資股票來說,我覺得沒有好行業和爛行業之分,只有你懂的行業和你不懂的行業之分。

好行業如果你不懂,不見得你能賺到錢;爛行業如果你很懂,不見得你會虧錢。比如汽車產業,肯定不是朝陽行業了,可能過幾年產銷量就會見頂了。但這個行業就不能投資嗎?當時不是了。

15年的時候,有位粉絲問我廣汽怎麼樣?我說這是A股唯一還沒有被爆炒的汽車公司。原因有三個,第一個是市場低估了傳祺,第二是市場還沒有去預期廣克菲,第三個動力是員工持股和可轉債發行。這就是你要對行業了解,你才能有預判的把握。

未來呢,這個行業還有好多機會呢!比如國有體制主導下的改革重組,比如電動車領域出的爆款,比如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國產替代。機會太多,數都數不過來,怎麼能說這個行業沒有投資價值呢?

有趣的視角

媒體記者這個職業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視角,來洞察行業與公司。也就是從這個公司的董事長,一直到在基層的工作人員、司機,你都有機會觀察到,與之聊天。

他也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你可以進入汽車公司的工廠車間參觀,可以向公司技術管理者提問,可以採訪到這個領域頂尖的專業人士。

你還可以發現更多本不了解的機會。比如我在武漢通用工廠的時候,就發現了幾家零部件上市公司,和主機廠的廠房是建在一起的(一個產業園區一般都是零部件公司圍繞著主機廠建廠房),這就說明這些零部件公司與上汽通用的業務是真實存在的。

還有一次,我參加日系合資車的新車發布會。我發現他們的零部件供應名單中,有為數不多的一家國內企業(小日本一般都用自己國內的供應商,很少用中國的牌子)。後來我一查,竟然是常州的一家上市公司,這家公司不僅給日系供應,還給一汽大眾等合資品牌供應產品。這家公司在14、15年成了大牛股,股價翻了好多倍。

這些職業經歷,對於我後來做投資有很大的啟發。就是無論你投什麼股票,只要你想重倉,你就必須去實地拜訪,看到實實在在的資產,看到真實的業務往來。你要感受那裡的空氣、廠房、員工的狀態、生產線的開工情況……你要去感受所有的細節,這樣你才不是買入那些每天跳動的股票K線,而是在買入公司。

說白了,調研是要讓自己安心。

學習財務很重要

僅僅是實地採訪,對於媒體報道就夠了,但對於投資肯定是不夠的。在定性的基礎上 ,你得進行定量分析,看看未來3年的利潤你能不能估計出來,公司每年能產生多少現金流,公司的資產質量怎麼樣,這個行業未來整體增速是多少而它又會是多少,這些都需要定量分析。

財務報表是重要的信息來源。但報表上是用來提問的,而不是用來給出答案的。你發現了疑問,你就要去實地考證,問董事長,問董秘,問員工,問競爭對手,問供貨商,換言之,這個過程就是個紮實的採訪過程,但結果不是用筆,而是用錢來表達你的態度。

08年,為了了解麗江旅遊三條索道每年的折舊大概是多少(這是計算現金流貼現模型需要用到的數據),我跑到麗江旅遊位於新城的辦公樓里,自己直接進去找證券事務代表(那會就是年輕氣盛,如果現在我可能會先打電話預約)。結果一位姓王的女士接待了我,但她也說不上來每年的折舊到底是多少,於是她找來財務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小夥子,給我回答這個問題。

我還曾經親歷過南京一些破產企業的拍賣,比如江蘇天創、伯樂電器等。當一家公司破產清算的時候,貨幣資產、固定資產和存貨都所剩無幾了,應收款都是掛賬無用的,商譽都是胡扯蛋的,基本上能拿來拍賣變現的東西,就是股權、土地、房產、汽車這些有形的。如果破產,拍賣變現的資產需要先補償職工,如果有剩餘的才是債權人,然後是股東。基本上,大部分走到這步的企業,債權人和股權人都不會有太多補償了,唯一能得到補償的就是職工。

上帝視角

媒體記者是個很適合在年輕時乾的事情。這個職業能讓見識社會的寬度,能讓你見到眾生相,而你並不牽涉其中。換言之,這是個上帝視角。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也許四五十歲功成名就的企業家,會和一個才二三十歲的小記者一起舉杯,眾籌交錯,這是一個多麼魔幻的事情。他會讓你感到虛幻,以為自己也達到了那個高度,實際上企業家懼怕的,也許只是你背後的那個牌子。

所以,當你的年齡到了一定階段,你才明白生活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到達頂峰。而新媒體、自媒體的出現,則加速了這個視角的崩塌。

當你在用上帝視角看人間的時候,上帝也在看著你。

張曦的米課微信號:zhangxi36 微信公眾號:被解放的mogwai


推薦閱讀:

簡訊關停,電話封號,催收行業面臨洗牌,上千公司將倒閉
螞蟻金服在香港打造智能街市|平方財經
一大波新聞襲來
為什麼有些父母寧願讓孩子找工作每個月只賺2、3千,也不同意他們自己創業多賺點錢?
山東鄒平「四大天王」引爆互保資金鏈危機

TAG:股票市场 | 商业 | 财经 |